专利挖掘
1.1
专利挖掘的对象
1.1.1
技术方案
针对发明和实用新型而言,专利挖掘的对象就是技术方案。
专利法所称的技术方案是指运用自然规律解决人类生产、
生活中
某一特定技术问题的具体构思,
是利用自然规律、
自然力使之产生一
定效果的方案,是利用自然规律解决生产、科研、实验中各种问题的
技术解决方案。
1.1.1.1
技术方案的分类
技术方案可以分为产品、方法两大类。
1.1.1.1.1
产品
1.1.1.1.1.1
全新的产品;
1.1.1.1.1.2
在别人产品的基础上改进的产品;
1.1.1.1.1.3
结构构造发生改变的产品;
1.1.1.1.1.4
材料发生改变的产品;
1.1.1.1.1.5
已有产品组合而成的产品。
1.1.1.1.2
方法
1.1.1.1.2.1
新产品的生产制备方法;
1.1.1.1.2.2
已有产品的新生产方法。
1.1.1.2
可申请专利研发成果的典型特点:
1.1.1.2.1
采用的技术实现过程与现有技术不同;1.1.1.2.2
取得的技术效果比现有技术有进步;
1.1.1.2.3
解决了现有技术没能解决的技术问题。
1.1.1.3
常见的专利方案类型
1.1.1.3.1
开拓性发明
指一种全新的技术方案,
在技术史上未曾有过先例,
它为人类科
学技术在某个时期的发展开创了新纪元。
例如,中国的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术、活字印刷术和火药,
蒸汽机、白炽灯、收音机、雷达、激光器等。
1.1.1.3.2
组合发明
指将某些技术方案进行组合,
构成一项新的技术方案,
以解决现
有技术客观存在的技术问题。
例如由很多零部件组装而成的汽车。
1.1.1.3.3
选择发明
指从现有技术中公开的宽范围中,
有目的地选出现有技术中未提
到的窄范围或个体的发明。
常见于化学领域。
1.1.1.3.4
转用发明
指将某一技术领域的现有技术转用到其他技术领域中的发明。
例如:
一项潜艇副翼的发明,
现有技术中潜艇在潜入水中时是靠
自重和水对它产生的浮力相平衡停留在任意点上,
上升时靠操纵水平
舱产生浮力,而飞机在航行中完全是靠主翼产生的浮力浮在空中,
发
明借鉴了飞机中的技术手段,
将飞机的主翼用于潜艇,
使潜艇在起副
翼作用的可动板作用下产生升浮力或沉降力,
从而极大地改善了潜艇
的升降性能。1.2
专利挖掘的主体
进行专利挖掘的主体,
必然是对技术背景、
技术研发现状都非常
了解的人,也就是技术研发工作第一线的技术研发人员。
1.3
专利挖掘的时机
在满足专利法有关公开充分要求的前提下尽早进行,
而不是等产
品已经生产出来,或者方法已经投入生产才申请专利。
作为一个研究课题,
不是把所有的工作都做完才申请专利,
而是
在研究过程中,每获得一个发明点就提出一份专利申请。
例如:
研发电动汽车,传动系统研究出来成果就先对传动系统申请专
利,
电池研究出来成果就先对电池申请专利,
而不会等到整部汽车都
研发完成,都可以在路上跑了才去申请专利。
1.4
专利挖掘的原则
1.4.1
总体原则
只要感觉跟现有技术有差别,
就顺藤摸瓜,
看看差别是否导致了
技术效果,只要有技术效果,就拿出来试试。
1.4.2
注意事项
1.4.2.1
切忌完美主义思想。
1.4.2.2
应克服科研工作者普遍存在的低估自己的科研成果的问
题。
1.4.3
专利挖掘的顺藤摸瓜法以已经申请专利的技术为原点,
以该技术的发展方向为藤,
以与
现有技术的差别为瓜,对摸到的每个瓜进行总结。
例如:
当前,
由于能源危机,
电动汽车成为汽车业的一个重要研发方向。
电动汽车的最大瓶颈是电池。
体积小/能量大/耐力强/循环用/无污染等综合要求,
当前的几种
电池尚无能满足者。
铅酸电池是目前唯一能大批量生产的电动汽车用
电池。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选用锂离子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动力电
池,磷酸铁锂电池是首选。
不管是什么电池,
都不是在最终研究到可量产汽车的时候才能申
请专利,而是每产生一个技术进步
就可以申请一个专利。
比如,
发现锂离子电池比锂电池安全(锂容易起火)
,可以申请专利;
继续研究发现磷酸铁锂比钴酸锂效果更好且无毒/便宜,又可以
申请专利;
进一步发现磷酸铁锂包敷碳技术可以解决磷酸铁锂材料导电性
不佳的难题,还可以申请一个专利;
通过进一步应用开发,
设计出有助于该材料能量稳定存储和稳定
释放的结构,还可以申请专利。
如此下去,随着这一技术的不断发展,就会不断的有专利产生。
而不是在发明钴酸锂电池后,
因为钴有毒且价格高,
就一定要等
到发明磷酸铁锂电池,
然后又因为磷酸铁锂材料导电性不佳而等到发
明磷酸铁锂包敷碳技术才去申请专利。
人无完人,
技术也没有完美的技术,
不要等到什么缺陷都没有了
才去申请专利,
而是只要能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某个技术缺陷了就可以了。
1.5
申请专利与发表论文的关系
申请专利一定要在发表论文之前进行。
1.6
专利挖掘的操作流程:
1.6.1
技术研发部门的主动挖掘
1.6.1.1
设计院各技术研发小组在进行技术研发的过程中,应对
技术研发进展进行定期总结,
并将总结结果以技术研发进展汇总表的
形式传送知识产权管理部门。
1.6.1.1.1
技术研发进展汇总表中应至少包括技术研发方向、技
术研发背景、
当前的技术研发成果介绍、
项目的预期完成时间和专利
申请建议等。
1.6.1.2
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在收到技术研发部门传送的技术研发
进展汇总表后,对技术研发成果的创新高度进行判断,
1.6.1.2.1
对于能满足专利法有关创造性要求的研发成果,
进入
技术信息审核程序;
1.6.1.2.1.1
对于经技术审核确认采取专利方式保护的,
安排进
入申请专利程序。
1.6.1.2.2
对于技术研发部门的专利申请建议中不能满足专利法
有关创造性要求的研发成果,提供审核意见并通知技术研发部门。
审
核意见应包括不能满足专利法有关创造性要求的情况说明和下一步
的处理建议,比如,增加新的研发成果后申请专利。1.6.2
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的宏观指导
1.6.2.1
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定期向各个研发部门发出预研、在研
和完成项目情况汇总调查表,
由各研发部门填写,
包括但不限于项目
实施阶段、预期完成时间、预期公开时间等信息。
1.6.2.2
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根据汇总的情况,对各研发项目提出
专利挖掘建议,
包括但不限于在什么时间内就什么技术信息提供技术
说明书等建议。
比如,
对研发项目已经接近尾声,但是尚未提出过专利申请建议的项
目,建议技术研发小组提交技术研发进展汇总表。
对研发成果即将进行公开,但是尚未提出过专利申请建议的项
目,指示技术研发小组在指定时间内提交技术研发进展汇总表。
必要时,可以聘请外部专利代理机构协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