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民族地区高校越南语教学现状及思考——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为例张惠鲜(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外语系,广西崇左532200)摘要:随着中国与越南各项双边交往活动尤其是经济贸易合作的逐渐深入,社会对越南语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扩大、要求日益提高,对高校越南语专业教学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提高边疆民族地区高校越南语专业的教学质量,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为例,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校本教材建设、强化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的改革、加强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探讨适合边疆民族地区高校越南语教学的一些理念和方法。
关键词:教学现状;教学模式;课程设置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8891(2011)05-0128-03Thoughts on Vietnamese Teaching Situation in Frontier and Ethnic UniversitiesZHANG Hui-xian(Foreign Languages Department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Guangxi Chongzuo,532200)Abstract:The teaching level for Vietnamese Major in Universities is demanded higher and more since the higher social demand of Vietnamese majors with the bilateral activities especially the trade cooperation.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Vietnamese major in frontier and ethnic universities,some aspects should be strengthened:staff construction,school-based teaching material construction,the reform of curriculum design,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process.Key words :teaching situation,teaching mode,curriculum design随着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广西南宁的召开并永久落户南宁,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正式建立,使得各行业需要大量既熟悉东南亚历史文化状况又精通东南亚语言的人才,因而,学习东南亚各国的语言也成了热门[1]。
高等院校在强大的市场需求下,纷纷开办越南语专业,并扩大其招生规模[2]。
目前,全国主要有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解放军外国语学院、云南民族大学以及广西各高校如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等开设有越南语专业[3]。
另外,非越南语专业如国际贸易、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等大学生也越来越重视越南语的学习,越南语已经成为他们的第二外语[4]。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地处桂西南边疆,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国门大学之一,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背景下,具备了得天独厚的举办越南语专业的条件。
自2004年招收第一批越南语专业学生以来,该校共培养了千余名具有扎实的越南语基础知识、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综合素质高的毕业生。
他们已经成为政府、经贸、教育、文化、旅游等各领域的佼佼者,为推进中越文化、政治、经贸往来,促进中越友谊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在办学实践中,成长为边疆民族地区高校举办越南语专业并使之成为特色专业的典型代表。
尽管边疆民族地区高校举办越南语专业具有先天的地缘优势,然而,在日趋激烈的高校竞争当中,笔者认为,边疆民族地区高校越南语教学尚存在着一些无法回避的问题,亟待加以解决。
笔者试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为例,探讨边境民族地区高校越南语专业教学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并提出应对建议。
一、越南语专业的办学成绩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是广西较早开设越南语专业的院校。
自2004年以来,学校坚持以培养具有扎实的越南语语言基础知识和技能以及经贸、旅游知识,有较强实践能力,能在外事、经贸、旅游、文化、教育等部门从事翻译、导游、业务洽谈、教学、管理等工作的第一线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越南语专业办学宗旨,坚持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加强教学投入,取得了值得注意的成绩,主要表现为:1.办学模式国际化在办学模式上,学校从一开始就坚持实行“2+1”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在国内学习2年,到越南高校学习与实践1年[5],[6]。
目前,学校与越南相关高校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学生在国内完成相关课程学习之后,可在越南河内国家大学、东方大学、高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越方合作高校内择校留学。
这样的办学模式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越南语的兴趣,进而提高运用越南语的能力。
因为在越南留学,有纯正的语言环境,学生学习越南语的积极性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会有质的飞跃。
2.课程设置逐步规范在越南语专业课程设置上,学校根据人才市场和社会需求来设置课程,坚持“必需”与“够用”的原则,注重个人的基本素质的培养,强调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强调创新能力培养课程。
目前,在校期间主要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有:越南语语音、基础越南语、越南语听力、越南语口语、越南语外台、导游越南语、经贸越南语、越南语翻译理论与技巧、越南语写作、越南语阅读等。
在越南留学期间,主要开设的收稿日期:2011-05-25作者简介:张惠鲜(1974—),女,壮族,广西龙州县人,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外语系讲师,研究方向:越南语研究。
第28卷第5期2011年10月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Vol.28No.5--128课程有:越南语笔译、越南语阅读、旅游越南语、越南语口译、越南语报刊阅读等。
3.教学设施现代化学校重视东南亚小语种人才的培养,2004年以来,在办学经费较为紧张的情况下,加大对越南语专业教学设施的投入,先后建设了2间越南语实验室和2间越南语语音室,并购置了录音机、收音机等音像设备,现在,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越南语专业普遍的教学手段。
此外,学校校园网得到升级,互联网直接通到教室、办公室、教工宿舍和学生宿舍,从而极大地方便了师生学习越南语。
4.教学方式多样化自开办越南语专业以来,越南语教学环境得到逐步改善,教学方式与方法日趋多样化。
由于学校坐落在中越边境线上,学校距离国家一类口岸凭祥口岸、水口口岸不超过40公里,距离一类口岸友谊关口岸亦不超过60公里,相当利于越南语专业进行实践教学。
事实上,学校越南语专业也据此展开了卓有成效的多样化教学,口语教学从课堂走向课外,从越南语角走向东盟博览会和口岸贸易市场,从国内走向越南。
口语教学人员也从由国内的老师唱独角戏转变到越南外教亲自教学的方式上来(学院自2004年以来先后聘请了8位越南外教)。
近年来,由于越南学习汉语热逐渐升温,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习汉语的越南留学生也不少,这也为越南语专业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交流机会,为学生提高口语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越南语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师资队伍建设亟待加强1.年龄结构广西民族师范学院越南语专业教师共有5人,其中年龄最大的37岁,年龄最小的26岁。
最长教龄为14年,最短教龄为6年。
年龄结构主要由2个层次组成:20-29岁2人;30-40岁3人。
是一支非常年轻的教学队伍。
2.学历与职称结构广西民族师范学院越南语专业5位专任教师,学历都是本科,职称都为高级以下职称,其中讲师3人,助教2人。
自开设越南语专业以来,学校先后聘请了8位越南籍外教,聘用期为期1年。
从上述可知,边疆民族地区高校越南语专业大都开设较晚,因而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中青年教师占教师总体比例过高且缺乏教学经验,教师学历职称不高、自身专业知识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等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越南语专业在广度和深度上的发展。
(二)校本教材建设亟待加强边疆民族地区高校虽说具有举办越南语专业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但却也存在着教材尤其是适合学校自身实际情况的校本教材建设较为滞后的问题。
目前,广西民族师范学院越南语专业属于专科层次,而市场上可供选择的教材较少,现有成熟教材主要是针对本科层次的,针对专科层次的教材不多且较为粗糙,因而学校在教材的选取上比较困难。
另外,学校是按照其他兄弟院校所订的教材来给学生订教材,无法充分体现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的“民族特色”与“边疆特色”,特别是《越南语听力》、《旅游越南语》这些教材。
三、教学思考和改革创新几年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具有扎实的越南语语言基础知识和技能以及经贸、旅游知识,有较强实践能力,能在外事、经贸、旅游、文化、教育等部门从事翻译、导游、业务洽谈、教学、管理等工作的第一线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广西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成功建立和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中越边贸往来日益频繁,大量的台资、港资和国内企业进入东南亚市场,企业对越南语专业人才又有了更多的要求和需求,越南语人才在东盟市场上炙手可热。
诚然,社会对越南语人才也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
面对如此激烈的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的挑战,面对就业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如何培养和造就出既具有扎实的越南语基础知识,又具有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的越南语复合型人才,是社会赋予越南语专业教师的神圣而又光荣的历史使命,同时也是社会对边疆民族地区高校越南语专业提出的挑战和考验。
面对如此严峻地挑战和考验,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应该采取更为灵活的、有效的措施:(一)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的改革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了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办出“国门大学”的特色,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应在教学体系上创新求实,推陈出新,努力构建务实的、开放的、灵活的教学课程体系。
几年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先后对越南语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进行了修订,课程主要由三大模块组成:专业必修课、专业限修课、任选课。
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现在所设置的课程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应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增设以下几种课程:1.增设现代汉语语法课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越南语专业的学生较为缺乏现代汉语词汇和语法知识,就连最简单的词组的结构关系、词性和句子成分的主干都无法搞清楚。
实际上,在词汇方面,越南语的词性和汉语的词性基本一致,只要找出其与汉语词汇的不同点尤其是其本身的独特性,就可以掌握其词性了。
例如:有些越南语词汇如“a n h hưởn g,thayđôi”等,本来是动词,要变成名词充当宾语、主语成分时,必须在词的前面加上“s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