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法、守法、敬法心得体会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营造学法律法规、学规章制度、学业务知识的良好氛围,全面推进从严治党、从严治行,近日我行积极开展“知法·守法·敬法”案例警示教育活动。
通过案防制度解读和经典案例警示,增强了员工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杜绝案件隐患。
让我们做敬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明白人。
1.敬法是对法律怀有敬畏之心,牢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
无论你是官还是民,无论你是贫还是富,无论你职务高低,都要敬畏法律,把法治当作一种信仰。
2.懂法是要学法知法。
要学习熟悉分管领域和履行职责岗位相关的法律法规。
全会强调,坚持把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作为树立法治意识的关键。
作为公民,要学习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法律法规。
四中全会为公民学法提出了具体措施: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
加强普法讲师团、普法志愿者队伍建设。
把法治教育纳入精神文明创建内容,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提高普法实效。
3.要把守法作为职业操守和行为准则。
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遵守法律,带头依法办事,不得违法行使权力,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
作为公民,要把守法作为
一种行为习惯,养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意识。
为了增强全民守法意识,四中全会强调要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健全公民和组织守法信用记录,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行为惩戒机制,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4.用法。
要自觉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
作为公民,要学会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不懂法,可以请律师。
因家庭困难请不起律师的可以申请法律援助,决不做违法犯罪的笨事、傻事。
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全面推进,政府权责统一、法定职责必须为逐渐成为越来越多领导干部的共识。
但是我们也应看到,随着反腐败工作的深入开展以及政府简政放权的推进,实践中出现了一些与法定职责必须为相违背的情况,“为官不为”就是典型的表现。
这不仅影响政府职能的履行,也是对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管理相对人利益的不负责任,对政府公信力乃至对全社会信法、尊法、守法都将产生负面影响。
如何避免个别领导干部“该为不为”或“不为想法去为”现象的发生,四中全会关于“法定职责必须为”的相关制度设计,都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
作为基层领导干部,我们必须要加强法治学习和宣传教育力度,强化机关工作人员权责一致的法治意识,进一步完善权力制约监督体
系和严格的问责机制,强化担当意识,不能籍口一项决策或工作无明文规定,或者政策界限不清晰,就不去作为,做太平官。
而是从工作实际出发,在职责范围内应该做到的就要努力去做,既要有担当又要正确厘清宪法、法律为先的原则,让“为官不为者”为他们的行为付出法律代价,从根本上扭转“为官不为”行政乱象发生,进而促使各争当学法知法的表率。
法律是社会秩序的保障,是一种宝贵的软实力。
实践证明,只有把法律法规学好了、装进脑子了,才能转化为内心的行为规范和工作准则,做到依法决策、依法行政和依法执纪。
当前,一些党员干部包括少数纪检监察干部,法治观念相对淡薄,还在以人治的眼光看待法治、以人治的思维研判法治、以人治的方式实施法治,显然不符合依法治国、依法执纪的要求。
作为肩负监督使命、维护党纪政纪的纪检监察干部,更应该学法、知法、懂法,突出抓好党章、行政监察法、纪律处分条例等的学习,提高依法执纪监督的水平。
要注重打造学习型班子和学习型机关,把法律知识学习作为干部考核、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营造比学赶超的学法氛围。
“知法、守法、用法”,话语虽朴,但却切实体现了落实国家依法治国方略、推进农行法治建设进程中的内在逻辑和题中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