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深化监狱体
制改革的思考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关于进一步深化监狱体制改革的思考
潍北监狱八监区王海亮进一步深化监狱体制改革,是新形势下监狱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号召我们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并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高度,提出要大力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按照公正执法、严格执法的要求,完善司法机关的机构设置、职权划分和管理制度”,监狱机关是司法机关的组成部分,我们要按照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实践“三个代表”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加快推进监狱体制改革。
监狱是阶级专政的工具,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社会分工中,监狱是国家刑罚执行机关,唯一的职能是对罪犯实行惩罚与改造。
古今中外,各国可以因经济、文化、社会形态不同,但对监狱的定位是基本一致的。
犯罪招致刑罚,刑罚产生监狱。
只要国家存在,监狱就不会消亡。
因此监狱不仅是国家的暴力机器,从某种意义上讲,监狱更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福利机构,是社会“公共产品”,是实现社会发展与公共安全的需要,再穷的国家也不能没有监狱。
监狱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它只能由国家由政府来办。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监狱却是自己“办”监狱。
监狱职能多元化,在办监狱的同时,还承担了办企业、办社会的职能,每一所监狱,同时又是一个工厂或农场,两块牌子一套班子。
在实际操作中,既按照管理
监狱的模式来管理企业,又按照管理企业的模式来管理监狱。
这种监企合一的体制是在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基础上形成的。
由于实行军事化管理,由于生产成本低,由于产品不需竞争,监狱企业的经济效益不比社会同等、同类企业差。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监狱的费用基本上由监狱企业自我解决,包括干警、工人的工资,福利待遇,罪犯的生活费用,监管警戒设施维修、更新等等,同时监狱还承担了本应由社会承担的安排监狱干警、工人的家属、子女就学、就业等社会负担。
国家对监狱不仅不需“办”,相反,监狱每年还能向国家上交部分财政收入。
如果说,这种畸形的体制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还有存在的必要和合理性的话,那么在市场经济的框架里,则完全失去了其存在的空间和条件。
尽管监狱的困难已经越来越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家财政投入不断增多,“皇粮”,“囚粮”逐步到位,但是如果不对现有体制进行彻底性变革,仍然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如果监狱生产仍然能够带来利益驱动,就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监狱的困难,监狱的安全稳定也就不能从根本上得到保证。
我们必须大胆地从前辈们基于当时历史条件定下的条条框框中走出来,从“存在就是合理的”保守思想中解放出来,按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正本清源,给监狱以准确定位,还监狱以本来面目,对监狱体制进行彻底改革,以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办监狱,实现监狱本质职能的回归。
所谓国家办监狱,是指监狱由国家“经营”,监狱的费用由国家承担,监狱组织罪犯劳动生产所获得的收益归国家所有。
简言之即实行“收支两条线”。
只有这样,
困扰监狱系统改革与发展的一些深层次矛盾才能迎刃而解,监狱的“主业”、干警的“主业”才能得到保证,监狱的本质职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警力才能最大限度地从带工、抓效益等事务圈子中解放出来,劳动生产作为改造罪犯的手段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监狱的安全稳定、改造质量的提高才能从根本上得到保证。
彻底改革监狱体制,实行“收支两条线”,最终取决于国家的宏观决策。
为解决制约监狱工作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切断市场经济等价交换的法则对监狱执法活动的渗透和影响,防止司法腐败,确保正确行使刑罚执行职能,2003年,中央批准在监狱系统实现“全额保障,监企分开,收支分开,规范运行”的监狱体制改革试点。
根据中央关于监狱体制改革试点的精神要求,监狱经费由国家全额保障,不需要也不应该把监狱生产作为监狱经费的重要来源;监狱企业从监狱中分离出来,除承担监狱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的产品开发、项目选择、市场开拓、产品销售等经营职能外,主要任务是要为改造罪犯提供劳动岗位,为改造罪犯服务。
可见,监狱体制改革彻底解决了把监狱企业作为获取监狱经费重要来源的职能错位问题,把监狱企业当作是改造罪犯工作的组成部分,重新回归了监狱企业的改造功能。
监狱体制改革后,监狱经费由国家全额保障,监狱企业的主要任务是为改造罪犯提供劳动岗位,为改造罪犯服务。
监狱企业是改造罪犯工作的组成部分。
监狱企业从属于监狱,派生于监狱,随监狱事业的发展而发展,必须服从、服务于改造罪犯的监狱工作大局。
一是在监狱企业的设立上,要有利于改造罪犯。
二是在监狱企业的发展方向上,要有利于确
保监狱企业的安全。
监狱企业不宜参与投资风险较大、市场竞争极为激烈的产业,不能出现因经营不善导致企业破产而影响罪犯劳动改造的问题。
监狱企业是改造罪犯工作的组成部分,主要任务是为改造罪犯提供劳动岗位,为改造罪犯服务,不同于以营利为目的的社会企业。
监狱企业必须服从服务于监狱工作大局,为安全稳定服务,为改造罪犯服务,为预防犯罪、减少再犯罪服务。
在监狱企业的经营理念上,一定不能等同于社会企业,一味地追求做大做强。
要在追求社会效益的同时,追求一定的经济效益。
这是我们必须坚持的一条最基本的原则
国家对监狱工作越来越重视,财政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为监狱体制的彻底改革提供了较好的物质基础。
特别是党的十六大的召开,整个司法体制改革目标的提出,更为监狱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增添了新的动力。
现在,监狱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全额保障、监企分开、收支分开、规范运行”的改革方案即将出台,改革势在必行,对此我们应当充满信心。
当然,实行新的体制后我们仍应搞好监狱生产,因为通过劳动改造罪犯是刑罚执行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改造的基本手段,作为劳动改造的载体——监狱生产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必须坚持,但必须服从服务于监管改造,而不能受利益驱动,这个度必须把握好。
近几年来,各地监狱系统在现有体制框架内,为强化监狱职能,理顺管理体制,在监、企、社适度分离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大胆而艰辛的改革和探索。
这些探索和尝试为监狱体制的彻底改革作了必要的准备和铺垫,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
监狱体制的彻底改革,对监狱系统来说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影响深刻,意义深远。
一方面,改革必然带来思想观念、行刑理念和模式、管理手段和方式的深刻变化,对监管改造工作的要求、专业化水平将会越来越高。
另一方面,改革必然带来利益的重大调整,特别是对监狱经济状况较好的一些监狱来说,监狱和干警的实际收益将会受到影响。
尽管大家都知道现行体制严重不顺,但真正改革起来却并非易事,“不愿改”、“不愿马上改”的保守思想在相当一部分同志中是存在的,他们既盼望“皇粮”、“囚粮”足额到位,但又怕失去“既得利益”,力求“鱼和熊掌兼得”。
因此,对各地监狱系统来说,解放思想是现实的,也是紧迫的,我们必须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十六大精神上来,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高度,从社会稳定的大局和国家的整体利益出发,自觉克服本位主义,“舍小家顾大家”,为即将到来的变革,做好思想和心理准备,同时,要加快管理制度、管理手段和管理方式的创新,积极创造条件迎接这一变革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