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我效能理论

自我效能理论


自我效能感的维度
主要有水平、强度和延展性(广度)三个特征维度: (1)水平上的变化,是指一个人认为自己所能完成 的、指向特定目标行为的难易程度。这一维度上 的差别导致不同个体选择不同难度的任务。
(2)强度上的变化,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实现特定目 标行为的确信程度。弱的自我效能感容易受不相 符的经验影响而被否定,强的自我效能感不会因 一时的失败而导致自我怀疑。而是相信自己有能 力取得最后胜利,从而面对重重困难不放弃。
案例:
由于近年来通讯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强有力的营 销政策给给客户实惠,使得电信服务的客户数量 不断增加,新型的融合套餐将固话、宽带、手机 三种产品进行了绑定管理,这对服务的质量提出 了很高的要求。在客户数量和服务要求剧增的情 况下客户代表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随之产生的 职业倦怠也日趋明显。
如何通过提高员工自我效能感、调节企业目标以 及改善工作绩效考核等措施,来改善员工职业倦 怠现象?
2.替代榜样(示范作用):当看到别人完成某一任务时,你 就变得更加有自信。(当你与所观察的人很相似时,替 代榜样最为有效) 例:刚开始学习打网球时,你跟你的同学都打不好。 可是当你看到同学因为努力而在打网球方面有进步,你也会 更加坚信自己会把网球练习的更加好。
3.口头说服:他人的说服使你相信你具备成功的必要技能 例:在练瑜伽时,老师经常会告诉你,再忍一下,你的动作 都做得非常标准,而且你已经坚持了这么久说明你很有耐 心和毅力,而这些正是练好瑜伽的必要技能。因此,你就 会觉得自己已经具备了这些技能,从而变得更加自信。 4.唤醒:使个体处于兴奋状态,驱使他们完成任务。 例:在拔河比赛之前,大家会一起商量好口号,并且试着喊 一下,让自己变得更加兴奋,增加获胜的信心。(并不是 所有程度的唤醒都能够提高自我效能感,中等强度的唤醒 水平对提高自我效能感更有利)
绩效中把目标和自我效能的影响结合到一起
个体相信能达到 所设定的绩效水 平(自我效能)
管理人员设置困 难的、具体的工 作/任务目标
个体获得了更 高水平的工作 /任务绩效
个体设置更高的 个人绩效目标 (自我设置)
自我效能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高
1.过去的成功经验:获得与工作或任务相关的经验(提高自 我效能最重要的资源) 例:去年的元旦晚会你组织的非常成功,获得了好 评,那么你对这种晚会的组织就会有一定的经验, 在以后就更加有信心去把这种晚会组织好。
4、国内的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对保险推 销员的工作绩效和下岗人员重新就业有较 高的预测效用(张鼎昆,1999;宋照 礼.1999)。
5、自我效能感是目标与工作绩效的中介机制,与工 作绩效之间有一种互为因果、互相强化的关系。 管理者可通过以下方法提高员工自我效能感:
①创造舒适的工作环境,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②有效培养员工的积极情绪情感 ③加强宣传为员工树立的榜样 ④鼓励员工积极反思自己的工作成果 ⑤管理者与员工共同制定合理的工作目标
自我效能理论
• • • • • 自我效能概念理解及维度测量 目标设置理论与自我效能理论的关系 班杜拉提出的提高自我效能的四个方面 自我效能理论对组织行为学的意义 对于提高自我效能的争论
自我效能感
• 也称社会认知理论或社会认知学习,是指个体对 自己能够完成某项任务的一种信念。 • 它不仅是对未来行动的事先预估,而且,它直接 影响到个体在执行这一活动时心理因素的功能发 挥,从而构成决定人类行为的一种内部原因。 • 班杜拉发现,即使个体知道某种行为会导致何种 结果,但也不一定去从事这种行为或开展某项活 动,而是首先要推测一下自己行不行,有没有实 施这一行为的能力与信心。
目标设置理论与自我效能理论的关系
• 两者有着密切的关系。无论做任何事,如果没有事先预定 的目标作为衡量的标准人们就无法判断事情做的怎么样, 也就无法把握自己的能力。 • 目标设置太难,个体很难达到,他的自我评价就较低,多 次达不到就会降低他的自我效能感;目标设置太易,个体 也很难提高自我效能感。 • 目标的明确度也影响自我效能感,研究表明,人们对清晰 具体而又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完成的最好。而目标完成的好 坏直接关系到自我效能感的增强或降低。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 • • • 第一,营业厅员工晋升机制。 第二,营业厅员工培训机制。 第三,目标设置及绩效评估。 第四、营业厅员工激励机制。
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优点以及不足
优点:
• 自我效能感是班杜拉对自我调节问题的深化,揭示了动 机中介自我调节过程的心理机制,看到了人在动机过程中 的能动作用,为动机问题的认知解释做出了贡献。 • 它也使其理论与行为主义强化理论进一步区分,并表现 出更强的认知特征。 • 班杜拉自我效能感理论的提出丰富和发展了动机理论, 为自我调控学习提供了理论依据,为促进学生的学业成绩, 激发学习动机,增进心理健康提供了新思路和途径。 • 它不仅有较高的理论意义,而且为当前的教育实践提供 了诸多可供借鉴的研究成果。同时,它又对职业组织领域, 医药护理领域等都有其参考及实践作用,对提高个人、组 织、群体绩效都有其不可忽视的作用。
不足:
• 自我效能感论还停留在概念阶段,有关的研究还 不够深入,系统,要发展成一种全面的动机理论 还有待心理学家们的共同努力。 • 班杜拉理论中没有包括智力因素和性格因素。有 些个体特质与自我效能感关系如此密切,以至于 很多研究者认为自我效能感并不存在。
那么,自我效能感到底存在不存在呢?
谢谢观看!
自我效能理论对组织行为学的意义
1在工作场所应用自我效能资源。 如:培训项目中经常会使用过去的成功经验:让 人们反复练习并成功地建立技能。
2利用皮革马利翁效应(自我实现预言,学生被告知 智商高,成绩就更好)或者盖提拉效应(告知某 人不会晕船,则实际可能性降低)口头说服。
3、在职业与组织领域较多涉及的是职业自我效能 感量表的建构和编制。 如:大学生择业效能感问卷、保险推销员自我效 能感量表等的编制。这对于人力资源和组织行为 领域的实践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对组织绩效、企 业成就也有重要指导意义。
(3)自我效能的延展性,是指在某个领域内的自我 效能感的强弱,会在大多数领域内影响到其他相 近或不同领域中的自我效能感。有的人只在很狭 窄的领域内判断自己是有效能的另一些人则在很 广泛的活动和情境中都具有良好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的测量
由于不同领域中的自我效能感是不同的,所以,不 同研究领域都有其特定的自我效能量表,每个自我 效能感量表中的项目也是有所差别的。 例:体育方面的身体自我效能量表(PSE)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