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清洁的精神

清洁的精神


03
曹沫独质强齐还鲁国失地, 专诸鱼腹现剑答公子之遇, 豫让刺袍伏剑慰智伯九泉, 聂政毁体尽命善严仲其身, 荆轲图穷匕见雪燕丹之耻。 名利之徒的追逐,古代刺客的死名,他们 视洁为命,因洁而勇 ,以洁为美。 我想, 我们无权让清洁地死去的灵魂湮灭。 我想,我们会被清洁精神所熏染,心一天天渴望清洁。
03
03
Part
three
目录
吾之见 吾之思
吾之得
03
吾之见
在第一辑中,他日益感到学术的苍白与浅薄,因为在《夏 台之恋》中,夏台的自然风景之美及牧民人性之美是不 容文字破坏的,那是一块“蔑视官僚和体制的土地”,一 切都只能“在淡淡的感动浸泡之中”。 在第二辑《大地散步》中,我们便丝毫体会不到散步的 悠闲、恬适。呈现在眼底的依然是一种惊人的激烈、 冷峻,构成了一种渴求完美、向往正义的高尚境界。
当他闯入“命殉清洁”的伊斯兰的黄土高原时,浸 透了民族不屈的血与屈辱的泪的“清洁”便沉甸甸地 压在了他的心头。 张承志身上浸染的历史和文明要求自己必须有清 洁的精神,可以说“清洁精神”是作家情感诉求的需要, 也是他精神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性选择。他不断探求 、追寻清洁的精神,希望可以幵拓出一片纯洁、美好的 理想世界。
03
如果臵燕国的命运于不顾.他仅是为自己的“诺言”、人格” 去战斗,那么他就显得自私和低级,因为他的“`诺言”、“人格 ”与燕国的存亡生死相较,实在算不了什么。他的行动,勇敢 则勇敢,却是匹夫之勇,他的人格,清洁则清洁,却只是洁身自好。 可以举出一例.即北宋的大学者苏询没有被荆轲的事冲昏头脑, 他冷静地在著名的《六国论》里说: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 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匆 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 或未易量。
03
在第三辑《心灵模式》中,通过对哲合忍耶教派视为经典之 一的《热什哈尔》的虔诚阐释,我们看到一个经过信仰洗礼 的灵魂的喜悦,同时窥测到一种源于心灵的沉静之美。这美 是排斥世俗、接纳苦难的无言之美,它使久已周旋尘世的我 们感到背离精神之乡的遥远。 然而,更具血性的震撼却是第四辑《无援的思想》,仿佛只 是一种叛逆,一种异端。一种坚忍的反叛勇气,一个坚定的 信仰支持。他却在默默的注视中孤独而艰难地突围着。在 这样的年代还会有如此孤独的思想者和如此孤独的抗争者
吾之思
曹沫独质强齐还鲁国失地, 春秋战国,群雄角逐,强大者称王称霸,弱小者俯首称臣, 这既是当时的现实,也反映了历史的必然规律,齐国虽 强大,但终未能独吞天下,鲁国虽弱小,最后免不了亡国, 曹沫的举动对于彼时彼地彼人不失为一壮举,但与天下 的荣辱兴衰无补,张承志先生不免言过其实。
03
专诸鱼腹现剑答公子之遇, 专诸献出自己的智勇甚至生命作了家庭内乱、权力更替 祭坛上的牺牲。张承志先生却对此发表评论说:在古代的 东方树立了一种极端的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何谓英雄? 英雄必是大勇大智之人,必是生得其所、死得其所之人! 假设专诸是一位英雄,那么他赴死的理由充足吗?我只能 说他象一柄锋利的剑,剑柄却操在公子光的手里。
谢谢观看
04
通过对历史的追怀,张承志将自己上升到了悲剧的高度, 他悲壮地前行了,用自己的笔,自己的语言,自觉地实现着 抵抗的诺言,这与那些为金钱、为娱乐而纵容恶、拒斥高 尚纯洁的作家有着天壤之别。正因为张承志接通了历史 的血脉,才使他从许由看到了曹沫,看到了聂政,荆柯`· 他 懂得了,清洁的精神是不灭的,它们、“如同淬火之后的铁. 如同沉水之后的石一样,铸入了中国的精神”,
04
Part
four
04
他在草原冰川寻找大自然的生命热力, 在荒漠戈壁寻找原始古朴的情感源泉,一 种气概,一种意志,一种激情,一种追求 ,便已熏染了整个时代。
张承志是永远的一贯的张承志,似 乎世纪末的颓败已不能容许他以 虚构的,象喻的、委婉叙事的曲 折方式去陈述他的精神世界。 他激动了、愤怒了、焦躁了,他必须以他清峻而热烈, 悲壮而猛厉的文字,以直接的、独白的、直抒胸臆的方式, 表达他的批判、赞美、抗争和希望。理解张承志是困难的, 我们必须作好精神准备,去迎接那灵魂的鞭打与拷问;理解 张承志是困难的,因为张承志具有常人所不具的性格、气质 以及宗教、文化背景;理解张承志是困难的,因为张承志是 一个整体,是一个互为说明、激情贯通的精神世界,而任何 孤立的阅读都可能发生理解的偏差。
02
PartTWO来自02张承志以笔为旗,特立独行,从国家、民族、历史大处 着眼,从一人、一事、一曲着笔,追究人性、拷问心灵, 文辞讲究,情感真挚,在国内外拥有大批读者。《清洁的 精神》所收文章由作者亲自选定,被认为是当代不可多得 的、能够陶冶人的灵魂的高品位作品集《清洁的精神》收 录作者20世纪90年代初所写的《初逢钢嘎〃哈拉》《又是 春天》《雪中六盘》《北方女人的印象》《圣山难色》《 木石守密》《美文的沙漠》《禁锢的火焰色》和《冬日平 静》等33篇文章。
03
《史记〃刺客列传》是中国古代散文之最。它所收录的 精神是不可思议、无法言传、美得魅人的。 刺,本来仅仅只是一种非常的政治手段,本来只是一种残酷 的战争形式。但是在漫长的历史中,它更多地属于正义的 弱者;在血腥的人类史中,它常常是弱者在绝境中被迫选择 的、唯一可能致胜的决死拼斗。而由于形式的神秘和危 险,由于人在行动中爆发出的个性和勇敢,这种行为经常呈 现着一种异样的美。
03
2、中国给予我教育的时候,从来都是突兀的。几次突然燃 起的熊熊烈火,极大地纠正了我的悲观。是的,我们谁也没有 权利对中国妄自菲薄。应当坚信:在大陆上孕育了中国的同 时,最高尚的洁意识便同时生根。那是四十个世纪以前播下 的高贵种子,它百十年一发,只要显形问世,就一定以骇俗的 美久久引起震撼。它并非我们常见的风情事物。我们应该 等待这种高洁的勃发。
张承志是中国当代文坛最优秀的作家之一,他以倔 强的方式传达着自己神圣的“追求”,并以其作品展现 出一种永不言退的强大的精神力量。张承志先生的作 品随时代与自我认知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阶段性。他 的散文具有对历史和人生的意义进行顽强探索的追求 者的气度,在舒缓与苍劲的叙述中,奔腾着艰难地摆 脱沉重的精神负担去寻求清洁的精神,蕴含着深厚的 民族情怀。
03
3、踩着贫脊的土地,登七山顶,攀上长城,远方蜿蜒 的两条江河遥遥在望。这就是你我的家乡,清贫的 祖国,她依然缄默无声,一任命远的摆布,,选择只在你 我,抉择只在你我,在这既充满希口新榜拔萃望又充 满绝望的世纪。”只有用这样的文字来对读,才能 明白张承志的真意。摆脱了苟活之网的束缚,去获 取高贵的灵魂,人们才会担当起振兴祖国的责任。
Part
One
“一个伊斯兰的男子,其实他心中的洁癖就是他的宿 命… …” ———张承志
在中国广袤的北方大地,一位冷静沉默、心中热 情似火的智者骑着一匹黑骏马,在碧绿的原野之中, 在苍茫的黄土地上,苦苦地奔赴那个他前世就注定要 奔赴的约会,寻觅着人间的道德理想。他竖起笔杆, 张扬着一面充满爱与理想、责任与正义、豪迈和坚韧 的精神大旗,他的作品所散发出来的人格魅力,震撼 着千千万万的读者。他就是张承志,那个“大陆之子 和北方之子,草原义子和回族长子”。
03
轲图穷匕见雪燕丹之耻。 张承志先生说:《史记〃刺客列传》中荆轲一节,是古代中国勇 敢行为和清洁精神的集大成。稍后他又阐释说:燕太子丹只是 逼人赴死.只是督战易水。至于荆轲,他此时已经不是为了政治, 不是为了垂死的贵族而拼命,他此时只是为了自己,为了诺言,为 了表达人格而战斗。如果壮士荆轲真如张先生所臆测的那样, 无法理解“秦将王剪破赵,虏赵王,尽收人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 南界”时.太子丹在极端焦灼恐惧中向他的恳请,那么荆轲就是 个无情无义之人.无情未必真豪杰”,
03
吾之得
1、棱峥的傲骨,孤独的吟唱,以笔为旗,独自为战,也许 这一切都源于一种清洁的精神,一种以古代侠士为典范的精 神洁癖。我们不知道张承志有没有自己希求的终点,以及他 要达到一种怎样的存在境界,这似乎是个谜。但那种与平庸 现实永远的对抗,及对真实与美好的永恒追求,还有对人的 终极意义的始终不渝的关怀,不论在哪一个时代,都将成为 人类高贵血性的证明,这是永远不会被打败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