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默写:雁门太守行李贺,。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
,。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
杜甫《春望》,。
,。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甲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
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一、基础知识理解:1.本文选自《》,文章题目中“讽”意思是。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修( ) ②朝服.衣冠服( ) ③私.我也私( ) ④王之蔽.甚矣弊( )(5)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间( )(6)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刺()(7)皆朝于齐朝()3.翻译下列句子。
(1)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文:(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译文:(3)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译文:(4)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5)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4、(1)第一段中,有两个动词活画出了人物自我欣赏的心理,这两个动词是:。
本段中,从正而肯定邹忌之美的句子是:。
(2)本文先写邹忌在与徐公比美的过程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接着写邹忌以设喻讽谏齐王,最后写及其结果。
(3)文章标题中的“讽”,是讽喻的意思,特指;邹忌以设喻,讽谏齐王除蔽纳谏;齐王接受劝谏采纳群言,修明政治,获得了的巨大成效。
5、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6、齐王在接受了邹忌的劝谏之后,采取了什么样的措施?最终取得了什么效果?请结合原文内容,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7、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什么?8、妻、客都认为邹忌“美于徐公”,而说话的语气不同,请对此进行简要分析(三个内容能否调换,为什么)?邹忌又从中悟到了什么道理?10.文章中的邹忌和齐威王,你更喜欢谁?请简述理由。
二、深入探究:1.请就课文第二自然段的内容或写法写一段评注性的文字。
2.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从“不自信”到“暮寝而思之”,反映出他怎样的品质?3、《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的讽谏艺术有什么特点?4.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从语言运用的角度,邹忌的进谏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从本文内容来看你对“忠言逆耳”又有何理解?5.威王一“善”,政局迥异,初时“门庭若市”,后来“无可进者”,请根据“无可进者”写出“门庭若市”的反义成语。
“门庭若市”体现了威王的“广开言路”,在我们学过的古文中,《出师表》也提到了“广开言路”的问题?针对两篇课文试做分析?(邹忌向齐威王进谏的方式与《出师表》中诸葛亮向刘禅进谏的方式有什么不同?)答:6、在生活中,你有时也会遇到不切实际的赞美。
请结合上文内容说说你应当如何正确对待这种赞美?6、别踩疼了雪朱成玉(1)我和女儿在焦急地等待着一场雪的降临。
(2)雪,只在女儿的童话和梦境里飘过。
我一直这样认为:没有触摸过雪花的女孩,永远做不了高贵的公主。
我领她到雪的故乡来,就是要让她看看雪是怎样把人间装扮成宫殿,把人装扮成天使的。
(3)带女儿来北方,就是为了让她看雪。
因为我无法为她描述雪的样子,而-t~x.是那么渴望看到它。
(4)雪开始零星地飘起来,我和女儿激动得手舞足蹈!(5)它多美啊,轻盈、飘逸、纯洁,让人爱不释手。
(6)女儿伸开手掌,发现,我们的手掌虽可以接住雪花,但雪花却无法随我们的爱意时间停留。
它只亭亭玉立了那么—会儿,转眼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7)但女儿并没有收拢她的手掌,她依然执著地积攒着手中的白色花瓣。
雪渐渐大了些,女儿小心翼翼地捧着她的雪花,她说把她带回去,在妈妈的坟墓旁边堆一个大大的雪人。
(8)女儿的话触动了我。
原来,女儿一直嚷嚷着要来北方看雪,真正的目的还是为了她的妈妈。
(9)我不忍提醒她,我们永远也无法将雪花运到南方去。
我总是提醒自己:孩子的心是最纯洁的一片雪地,在他们心灵上经过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再小心,不要弄脏了孩子的世界,不要踩疼了他们的梦想。
(10)女儿没有见过她的妈妈,在她出生的那一刻,她的妈妈便因为难产离开了我们。
仿佛一切都有预感一样,在妻子的日记里,我看到了她写给自己未出生的孩子的信。
她说:即使有一天她离开了人世,她的魂魄依然围绕在孩子的身边,春天她就是早上第一缕吻着孩子脸颊的阳光,夏天她就是那大树底下的阴凉,秋天她就会变成一朵朵云彩,冬天的时候她就会变成雪花……(11)每当女儿问我她的妈妈在哪里的时候,我就会对她说,你妈妈离开这个世界了,但她爱我们。
春天的晨光,夏天的绿阴,秋天的云朵,冬天的雪花,这些都是你妈妈变的,她一刻都没有离开我们。
女儿记住了我的话。
在春天,总是太阳刚一露头就醒了,她说妈妈在唤她起床呢;夏天,她总是习惯把书桌搬到那棵大树底下去做作业;在秋天,她总是趴在窗台上,托腮凝望天上的云。
我知道,她那颗小小的心在用她自己的方式怀念着母亲。
(12)可在冬天的时候她找不到与母亲的联系了,因为南方没有雪。
(13)这就是她要来北方看雪的原因啊!(14)雪花在天空舞蹈!(15)天空阴暗得仿佛是大地,大地晶莹得仿佛是天空。
(16)夜晚再黑,也压不过雪的白。
(17)第二天清晨,女儿轻轻推开门,小心翼翼地踩出了一行小脚印。
她对我说:“爸爸,顺着我的脚印走,别踩疼了雪。
”(18)那一刻,我看到的世界全都是洁白的,包括人的心灵。
13.阅读全文,说出女儿要来北方看雪的原因。
(4分)14.第⑦段加横线的句子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15.品味语言(7分)(1)揣摩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说说它的表达效果。
①孩子的心灵是最纯洁的一片雪地,在他们心灵上经过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小心,不要弄脏了孩子的世界,不要踩疼..了他们的梦想。
②爸爸,顺着我的脚印走,别踩疼..了雪。
(2)第(16)段划线的句子,有什么深刻含义?夜晚再黑,也压不过雪的白。
16.联系全文,说说“雪”在文中有什么象征意义?17.文中第@段有妈妈写给女儿的一封信。
在“5·12’’汶川大地震中,也有一位母亲给孩子留下了短信。
这位母亲双膝跪地、双手撑地,用脊梁为她三四个月大的孩子挡住了垮塌的房屋。
在离世前她用手机给孩子留下短信:“亲爱的宝贝,如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读了这两位母亲的信,你有什么感受?请联系实际作答。
(50字左右)(4分)6、抽打心中的樱桃花①年少时家中的院子里种了两棵樱桃树。
每年春天,樱桃树上总会挂满红得晶莹透亮的樱桃。
摘一颗放到嘴里,令人唇齿留香、心旷神怡!②有一年的春天,樱桃树开满了花,开得比以往哪一年都要多。
蜂蝶在樱桃花间飞舞,馋嘴的我似乎已经闻到了樱桃那种特有的香甜味,就连在睡梦中,都是满树的樱桃在冲我微笑。
③一天早晨,我还躺在床上,就听到院子里传来“噼里啪啦”的树枝摇晃的声响。
我赶快爬起来,冲到院子里。
竟看到母亲正拿着一根竹竿在樱桃花间抽打,其中的一棵好像已经抽打完了,樱桃花像下雨一样落了一地。
她正准备抽打另一棵樱桃树呢!④我赶忙跑过去一把抱住了母亲。
任凭母亲如何解释,我都紧紧抱住她的双臂不放手。
母亲无奈之下只能住手,她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也好,到了樱桃成熟的时候,你就知道我抽打樱桃花的用意了!”⑤转眼间,樱桃花落了,两棵樱桃树都结满了青青的樱桃。
尤其是我从母亲手中保护下来的那一棵,樱桃结得密密麻麻,数也数不清。
我炫耀似的指给母亲看,她笑了笑,摇了摇头。
⑥到了樱桃成熟的季节,那棵经母亲抽打的樱桃树硕果累累,一颗颗樱桃仿佛一盏盏挂在树上的小灯笼。
而那棵未经抽打的樱桃树上的果实仍然是一片青绿。
我坚持不吃已经成熟了的樱桃,静候着那片青绿变成点点唇红。
⑦但结果令我失望,已经成熟的樱桃被吃光了,我保护的那棵樱桃树仍是满树青黄,并且树上的樱桃开始干瘪、变黑、脱落,渐渐的树干上的绿色也退去,变得干枯,毫无生机。
母亲告诉一脸失望的我:这棵樱桃树由于在春天花开得太多,又未经抽打,所以结的樱桃也太多。
由于水分、营养供应不上,它累死了!⑧母亲用牺牲一棵樱桃树的代价告诉了我一个道理:。
⑨人活在世上是不能太贪心的,要学会取舍。
心中贪念太多,只取不舍的结果,就像那棵未经抽打的樱桃树,最终导致你不堪重负、两手空空;而适当的舍弃,看似是一种失去,但在不久的将来,就会获得更加丰厚的给予和回报!15.第②段中,作者为什么极力状写樱桃花开之盛和“我”对樱桃的憧憬?(2分)16.第⑤段中,“我炫耀似的指给母亲看,她笑了笑,摇了摇头”,请自己的语言分别描写当时情境中“我”和母亲的心理。
(各不超过40个字)(3分)“我”:母亲:17.联系上下文,请写出母亲用牺牲樱桃树的代价告诉“我”的道理。
(答案写在下面的横线上)(3分)18.根据全文内容,说说标题“抽打心中的樱桃花”的作用。
(4分)19.阅读课文《错过》选段,结合上文内容答题。
(4分)人生如奔驰的列车,车窗外不断闪动着变幻不定的景色,错过观赏窗外的美景、奇景并不是多么了不得的事,关键是不能错过预定的站台!我们预定的到站并不等于人生的终点。
但在人生的终点上,我们最好能含笑地说:我虽然错过的很多很多,却毕竟把握了最关键最美好的,这样,“错过”便仿佛是碧绿的叶片,把一生中“收获”的七彩鲜花映衬得格外明艳!人生的历程,其意义不只是生命的流逝,还在于要从生命的长河中获得丰富的体验。
刘心武对“错过”的体悟告诉我们要把握住最关键、最美好的机会,含笑对待“人生的终点”。
请结合以上材料和对《抽打心中的樱桃花》一文的阅读感悟.........................,谈谈你所受到的人生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