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地理《气温的变化与分布(1)》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气温的变化与分布(1)》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教材分析:
本节课我们研究的是气候要素之一气温。

这一部分内容安排简明扼要,弹性大,给教师上课留有很大的发挥空间,更重要的是:内容处理的基本模式是地图与活动题配合使用,活动题没有现成的答案,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学生读图、析图、用图的能力是非常有益的。

教学目标:
1.了解气温的测定。

2.学会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并读图说出气温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3.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图,归纳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

4.通过人类活动对气温的影响,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即:识读“气温曲线图”
分析出气温的变化规律;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总结出气温分布规律。

教学准备:课件,地理图册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分组讨论法,谈话法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学习地理知识的初步方法,具有一定读图、识图能力,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地理表象探究规律和成因的能力尚待提高。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一组“欣赏自然变化,感受地理之美”的图片
[承转]气温不但影响自然界的变化同样也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新课讲授】
壱、气温的变化
活动设计一:阅读54 页阅读材料,气温的观测。

气温是用什么仪器测量的,气温观测有哪些规范要求?
教师通过学生体温的测量,引出气温的观测的用具和放置的位置,用放在百叶箱里的温度计测得的。

人工观测通常每天在8 时、14 时、20 时、2时测
然后教师出示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教师点评小结:气温的观测基本规范;气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的计算方法。

[承转]从气温的观测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气温是变化的,凭你的经
验,能说出一天中何时气温最高?何时气温最低?一年中哪个月份气温最高?哪个月份气温最低?谚语——午热晨凉,冬寒夏暑,说明气温变化时有规律的,午热晨凉说的是气温日变化,冬寒夏暑说的是气温的年变化。

1、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气温日变化)
2、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气温年变化)
3、通常用(气温曲线图)来表示气温的时间变化
教师展示课件,请看图,来印证我们的感觉是否正确。

活动设计二:读图分析
1、读上图,回答一天中几时气温最高?最高气温是多少?几时气温最低?最低气温是多少?计算气温日较差。

得出气温日变化规律: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两点,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2.读上图,回答南北半球陆地一年中几月气温最高?几月气温最低?海洋几月气温最高?几月气温最低?计算气温年较差。

进一步分析南北半球气温变化曲线的形状有何不同,从而通过南北半球气温变化曲线的形状也能判断南北半球。

进而得出气温的年变化规律:北半球气温年变化的一般规律:大陆上7 月最高,1 月最低;海洋上8 月最高,2 月最低。

南半球气温年变化规律与北半球的相反。

不同地区气温的年变化不同;热带地区气温的年变化小;温带和寒带的气温年变化大。

学生活动三:教师展示绘制气温曲线图的方法,学生动手完成课本54 页,活动:绘制气温曲线图。

完成55 页第2 题。

学生活动四:
[承转]不同地区气温的年变化不同,所以世界各地冷热不同,气温差异很大。

弐、气温的分布
教师展示:等温线图,了解等温线图的各知识点,及说出与等高线地形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看图找答案,通过前几章等高线地形图的学习知道: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温度相同;低温中心,高温中心;等温线的疏密。

教师小结补充:阅读等温线图,我们可以分析世界或某个区域气温分布的规律。

通常根据等温线的延生方向,判读气温递变的方向;根据等温线的疏密程度,分析气温差异的大小。

等温线密集,差异大,等温
线疏松,气温差异小;如果等温线闭合,中心气温低位低温中心,反过来为高温中心。

教师展示: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
学生观察:从赤道向两极气温的变化有什么特点?变化的原因?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地图,提醒阅读地图的三要素。

学生得出结论:赤道气温高,两极气温低。

原因是赤道是低纬度地区,接受的太阳热量多。

教师补充:气温从赤道往两极是越来越低。

这是由于地球是一个球体,在地球上不同地区获得的太阳热量是不同的;在赤道地区由于纬度低获得的多,而两极地区纬度高获得的少(纬度因素)
引导学生从图中找信息,找规律,得结论。

读课本56 页图3.17,完成:
1.在山地和丘陵,海拔每上升100 米,气温降低约多少℃ ?(0.6 ℃)(地形因素)
2.南北半球的等温线哪个比较平直,哪个比较弯曲,为什么?(南半球,海洋面积大,气温差异小)
3.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和海洋哪个气温高,冬季呢?(陆地、海洋)(海陆因素)
4.哪个大洲平均气温最高?哪个最低?(非洲、南极洲)
学生读图回答,教师给予点评,回答正确的给予肯定,对于不准确或错误的答案,进行原因的分析,指出问题的所在,加以指正。

多媒体再次展示:世界年平均气温图,引导学生总结气温分布规律。

重点指出青藏高原和周围大陆气温的不同是地形因素。

对于气温分布规律。

教师以直观形象的方式进行总结使学生便于记忆。

【情感升华,知识延伸】
其实,除了纬度、海陆、地形因素对气温产生的影响外,人类活动也会影响气温的变化。

例如,人类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造成温室效应,全球气温异常升高,如果持续下去,人类会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

播放一段气温变暖给人类带来危害的视频,适度拓展,启发思考,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最后播放歌曲《绿色地球》完成新课讲授
【板书设计】
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壱、气温的变化
1. 气温日变化规律:最高温:正午过后14 时,
最低气温:日出前后
2、气温年变化规律:北半球陆地最高月气温是7 月,最低月气温是1
月;海洋最高月是8 月,最低月是2 月。

南半球相反
弐、气温的分布
1.纬度因素的影响使世界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
2.海陆因素的影响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

冬季相反
3.地形的影响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评价园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