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16616/ki.10-1326/TV. 2019.03.03水咨源开发与管理年第3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渭河南岸(陕西段)构建水生态廊道规划的设想高旭艳冯缠利(陕西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01)【摘要】为缓解渭河干流枯水期生态水量不足问题,同时打造环山景观带及观光农业产业带,本文根据渭河南岸水系特点及水资源情况,依托秦岭北麓各支流洪水资源丰富以及规划区域植被茂盛、水生和湿地生物丰富等良好的自然禀赋,提出构建渭河南岸水生态廊道这一水系综合治理措施,介绍了该生态廊道的规划设计,并分析其对渭河干流生态水量的贡献。
【关键词】水生态廊道;综合治理措施;渭河干流;生态流量中图分类号:TV21 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2096-0131(2019)03-006-06An assumption for the pl^n on constructing water ecological corridor inthe soutli bank of Weilie River (Shaanxi section)GAO Xuyan,FENG Chanli(Shaanxi Province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 Investigation and Design,Xi/an 110001,China)Abstract: I n order to alleviate the shortage of ecological water in the main stream of build a scenic belt around the mountain and a sightseeing agricultural industry belt. The paper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and water resources of the water system in the south bank of Weihe River, and relying on the abundant flood resources inthe tributaries at the northern foot of Qinling Mountain and the favorable natural endowments , abundant aquatic and w etland organisms in the planned area, proposing a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measure of watersystem on the construction of a water ecological corridor in the south bank of Weihe River.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planning and design of the ecological corridor, which analyzes its contribution to the ecological water quantity in the mainstream of Weihe River.Key words: water ecological corridor;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measure; mainstream of Weihe River; ecological flow渭河,自西向东穿越关中平原,是关中人民的母亲 河,几千年变迁生息不止,孕育了三秦大地中华儿女。
然而,近年来渭河干流枯水期生态水量严重不足,导致 水质污染、水环境恶化问题凸显,与渭河的历史风貌及两岸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不相符。
1渭河南岸、秦岭北麓水系特点及水资源 情况渭河以南是指关中地区秦岭分水岭至渭河干流之收稿日期:2018-11-16作者简介:高旭艳(1912 —),女,高级工程师,学士,主要从事水资源及水利工程规划工作。
• 6 •高旭艳等/渭河南岸(陕西段)构建水生态廊道规划的设想!!水生态保护与管理间的区域,是关中地区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
区域 内发源于秦岭北麓的河流众多,素有“秦岭72峪”之说。
这些河流峪口以上源短流急、水量丰沛、水质良好;峪口以下补充地下水以及生产、生活用水,致使径流减少。
秦岭北麓渭河流域面积1.48万km2,分析计算自产 水资源总量38.4亿(,其中地表水资源量33.4亿(,地下水资源量22.2亿m;,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计 算量17.2亿m3。
水资源量约占关中地区水资源总量的 一半,是关中地区生活、生产、生态的重要补给水源地。
2构建渭河南岸水生态廊道的必要性2.1保障渭河干流及南岸支流下游生态水量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鸟 鼠山,过小陇山葡萄园断面入陕。
根据第二次水资源 调查评价成果,渭河1956—2000年系列多年平均天然 径流量为97. 1亿m3,但由于径流的季节变化明显,丰 水期6—10月约占年径流的70%以上,且多以洪水形 式出现。
加之渭河干流陕西段受地形条件以及经济布 局的限制,缺乏调蓄设施,致使丰水期防洪压力大,而 枯水期出现生态流量不足甚至断流的现象。
渭河以南地区河流众多,但均为发源于秦岭北麓 由南向北注入渭河的天然河道,缺乏东西横向的水道,水网结构不完整。
丰水期各河流水量同时增加,造成 渭河干流防洪压力增大;枯水期各河流的水量锐减,下 游甚至出现断流,没有有效的河道生态水补水设施。
区内虽已规划建设引汉济渭南干线输水工程0东西向 水道1,但经分析不具备明渠输水条件,全线为管道输 水方案,不与南山各支流形成水系沟通,无法满足蓄滞 洪水、管理洪水的要求。
历史上从西汉开始就在关中地区的渭河以南开凿 了西起长安、东至潼关的人工漕运明渠,实现水系的东 西贯通。
因此,根据渭河南岸水网建设的需求,结合恢 复、重现汉代渭河漕渠和昆明池,在渭河以南建设一条 自西向东的人工水通道,始于渭河终于渭河,中间将南 山各支流(峪)串连,满足汛期分洪滞洪的要求,减轻 支流下游及渭河干流洪水压力,枯水期向支流下游及 渭河干流补充生态用水是非常必要的。
2.2实现“八水绕长安”历史盛景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在著名的辞赋《上林赋》中写道“终始灞浐,出入泾渭;酆镐潦谲,纡馀委蛇,经营 乎其内。
荡荡乎八川分流,相背而异态”,描写了汉代 上林苑的巨丽之美。
此后就有了“八水绕长安”的描 述,也指出了“八水”分别为渭、泾、沣、涝、谲、滴、浐、灞8条河流,它们在西安城四周穿流,均属黄河水系。
除渭河、泾河以外,其余6条河流均发源于秦岭北麓,自南而北环穿西安。
近年来,由于气候的改变和人为 因素的影响,这些河流下游水量锐减,甚至局部时段出 现断流现象。
构建渭河水生态廊道,通过水面、湿地以及与地下 水的立体调剂,保障秦岭北麓支流下游生态水量,实现 沣、涝、谲、滴、浐、灞等主要河流枯水期有流动的活水,是渭河以南地区生态修复,重现“八水绕长安”盛景的 必然需求。
2.3促进秦岭地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秦岭是我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和重要的生态安全 屏障,具有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维护生物多 样性等功能,是中华文明、中华地理的精神标识和自然 标识。
随着林地、湿地减少,秦岭地区山体滑坡、山洪 泥石流、洪涝灾害时有发生,秦岭浅山区域土壤侵蚀模 数已超过2500t/(km2 •a)。
水生态环境相对失衡,涵 养水源能力下降,河水暴涨暴落,径流变化波动加大,水体总量减少,季节性河流增多。
发展与保护矛盾突 出,非农业人口仅占总人口数的10%左右,人均地区 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均低于全省 平均水平;医疗、教育、文化、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较低,山区城乡生活垃圾沿江倾倒,城镇污水垃圾处理 能力滞后。
在秦岭北麓坡脚构建水生态廊道,蓄积洪水,增加 湿地和水面面积,改善区域环境,发展旅游及观光农 业,不仅可以涵养水资源,遏制环境恶化,同时也是促 进区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及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3渭河南岸水生态廊道设想3.1渭河南岸水生态廊道的位置及区域概况设想构建的渭河南岸水生态廊道位于我国南北地水咨源开发与管理年第3期理的重要分界线——秦岭北麓坡脚,渭河干流南岸。
秦岭山势北仰南俯,分水岭以北为黄河流域,北坡 陡峻,山高多峡,河流密集,溪谷深而短促,多瀑布、急 流、险滩,素有“72峪”之称,主要的支流有黑河、石头 河、浐河、灞河等,是西安、咸阳、宝鸡、杨凌等关中重要 城市的水源涵养区。
区内为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广泛分布,森林密布,森林覆盖率达 到67% ;动植物资源丰富,现存种子植物2931种、兽类 144种、鸟类399种,大熊猫、金丝猴、羚牛、大鲵等稀 有、特有物种类型较多,已有多种动植物被列入国家和 省重点保护对象,此区域是许多古老和孑遗生物的避 难所。
“72峪”区域内拥有国家和省级自然保护区30 个、森林公园39个、风景名胜区15个,华山、太白山、楼观台等风景名胜区闻名遐迩;矿产资源保有储量位 列全国前10位的有30种,铼、钒、钼、汞、稀土、镍等有 色金属储量居全国前五位,重晶石、石灰石等非金属矿 资源蕴藏丰富;拥有黄姜、杜仲、绞股蓝等各类中药材 资源3000余种,是我国重要的“天然药库”和“中药材 之乡&。
3.2渭河南岸水生态廊道规划渭河南岸水生态廊道西起渭河宝鸡峡林家村渠首 水库,东至二华排洪沟入渭河,始于渭河终于渭河,与 渭河干流形成一个环状水生态系统,增强水系连通、丰 富水网体系。
自西向东连通宝鸡的清姜河、石坝河、茵 香河、清水河、马尾河、磘溪河、伐鱼河、同峪河、麦李 河、石头河、霸王河、西沙河和汤峪河13条主要河流,西安的泥峪河、西骆峪、黑河、沙河、赤峪河、耿峪河、甘 峪河、涝河、新河、沣河、皂河、浐河、灞河和零河14条 主要河流,沿线串连了涝河渓陂湖、天桥湖,沣河规划 的仪祉湖、昆明湖(斗门水库1,城区规划的高新湖、阿 房湖、沧池、汉城墙护城河以及现状的汉城湖、未央湖、浐灞国家湿地公园等重点湖池;渭南的泷河、赤水河、仙遇河、石堤河、罗汶河、方山河、罗敷河、柳叶河、长涧 河和蒲河10条主要支流,与渭南市城区规划的东湖西 海,二华地区规划的石堤湖、罗汶湖、鸳鸯湖、敷水湖、柳叶湖及现状部分建成的少华湖、太华湖相连通。
构建水生态廊道规划的设想:渭河南岸水生态廊道西端从宝鸡峡林家村渠首水库引水,沿高程线向东 南过清姜河、茵香河、清水河、马尾河、磘溪河后,转东 南方向经同峪河、麦李河至石头河水库下游右岸;过石 头河后,沿S107关中环线南侧布置,串汤峪河、泥峪 河、骆峪河至西安黑河水库下游;过黑河后转N107北 侧,基本沿S107的走向,连通田峪河、赤峪河、涝河后 入沣河支流太平河,利用太平河、沣河天然河道至沣惠 渠渠首;再沿沣惠渠至皂河,利用皂河连通进入汉城墙 护城河(汉城湖)西南角,从护城河东北角处进入朱宏 路排洪渠,在西安北客站北侧进入幸福渠,至S65高速 公路后连通工程基本沿郑西高铁线北侧向东,连通浐 河、灞河、零河后,利用泷河西干渠沿渭南城区渭清路、环城路东段至泷河,进而连通赤水河、仙遇河等,在石 堤河与现在的渭南二华排水干沟连接,至潼关汇入渭 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