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升级测度与策略分析
二、产业升级测度结果及简要分析 第一,总体上,我国产业升级进程和速率较 快,但近几年产业结构变动速度呈放缓趋势。1990 —2000年间,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年均变动约2.4 个百分点。而进入2l世纪以来的这七年间,我国 三次产业结构年均变动只有约1.1个百分点,但我 国经济增长速度并没有因此而下降,2000—2007 年的GDP平均增长率仍达到lO.1%,基本和1990 —2000年持平,这也是上世纪90年代的快速产业 升级和结构优化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的结果。 第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第一产业比重明 显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基本呈先升后降的趋势,第 三产业超前发展,但其比重近几年来却有严重下 降趋势,不符合产业升级方向,值得引起关注。从 第三产业内部看,流通部门服务业发展滞后,比重 下降,而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大部分部门超前发 展,比重上升。可见我国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处于不 断升级过程中。因为研究表明生产服务业和生活 服务业比重增大是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升级的重要 标志。
有以下几方面:
1.三大产业之间比例关系欠协调,第三产业 发展滞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发生了显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8)相关数据计算
整理。
著变化,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迅速下降, 第二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基本持平,第三产业比重 大幅上升。现代经济的结构性特征越来越明显,但 三大产业之间比例还不合理,2007年我国第一、 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11.3%、 48.6%、40.1%。按照世界银行的统计,2006年 全球第一、二、三产业的平均构成为3.4%: 27.6%:69.0%。其中高收人国家和中等收入国家 三大产业的平均构成分别为1.7%:25.9%: 72.4%和11.9%:42.7%:45.5%。可以看出,我 国第三产业的比重比世界平均水平低约29个百分 点,而第一产业的比重则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约8 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不但大大低于发达国家 水平,而且明显低于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
Key words:industrial
产业升级是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国内外对产业升级内涵也有不同的理解。学者们 基本都认为产业结构高级化是产业升级的一个重 要方面,即产业升级是产业由低技术水平、低附加 价值状态向高技术、高附加价值状态演变的过程。 本文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首先运用定量方法对 中国产业升级进行测度,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在此 基础上提出我国产业升级的策略。 一、产业升级的定量测度 产业升级的测度有多种方法,本文采用More 结构变动值和产业结构年均变动值来测定产业升
域经济学。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中国区域发展与区域污染规律研究》。项目编号:
07JC79005 1。
万方数据
・
98
・
商业研究
2010/05
组向量夹角O/的余弦值,埘司表示基期第i产业所占 比重,It)。表示报告期第i产业所占比重。n表示产业 部门数。因此,两组向量在两个时期间的夹角Ot为: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8)相关数据计算整理。
(二)产业升级方向的测度 根据产业结构超前系数可以判断产业结构的 变动方向,它是测定某一产业增长相对于整个经 济系统增长趋势的超前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Ef=af+(a‘一1)/v, (4)
第i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所占份额出现下降趋势。根 据公式(4),利用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主要 年份GDP、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加 值构成比例的基础数据,计算得出上述四个时段 的三次产业超前系数及比重变化值(报告期产业 比重与基期产业比重的差,下同),结果见表2。 其中,Vt的计算方法是:[1n(GDP报告期)一In (GDP基期)]/n。式中ln是自然对数符号,rl是 时段年份数,GDP使用的是现价。
表4第三产业内部主要行业结构变化及超前发展系数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8)相关数据计算
整理。
2.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产业升级缺乏动力。 技术进步是产业升级的动力,它不仅能够调整产 业结构,使之趋于合理,更重要的是它是推动产业 升级的杠杆。改革开放后,我国科技与经济相脱节 的状况得到极大改善,我们有效利用了国外技术 资源,促进了我国的产业升级。然而,在大量利用 全球技术资源的同时,国内企业的创新能力没有 能够同步提升,当前我国的科技进步主要还是以 引进技术的推广应用为主,自主创新不足。仅从研 发投入来看,2(107年我国的R&D经费支出与国内 生产总值(GDP)之比为1.49%,排在美国、日本、 德国、法国、英国之后。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 3.产业区域布局同构现象突出,地区重复建 设比较严重。由于条块分割的经济体制和经济政 策中政治目标的作用,我国产业布局结构雷同现 象比较突出,各地追求“大而全”、“小而全”的 产业结构,各区域产业特色不明显,产业布局与区 域经济发展水平联系不密切。与资本、劳动力、技 术等产业发展要素和原材料、市场需求不匹配,地 方和企业之间常常发生过度竞争和恶性竞争,造 成严重的浪费与损失。另外,由于经济利益的驱 动,各个区域部门往往追求自成体系的生产格局, 重复布点,盲目投资,造成产业低水平的重复建
Analysis of Measurement and Strategy of Chinese Industrial Upgrading DING Huan—feng.SUN Po—po
(School of Economics&Commerce,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angzhou 5 10006。China)
式中,E表示第i部门的结构超前系数,a。表示 第i部门报告期所占份额与基期所占份额之比,K 表示同期经济系统平均增长率。E。>l,表示第i产 业超前发展,所占份额出现上升趋势;E;<l,表示
表2
三次产业结构变化及超前系数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8)相关数据计算整理。
表2可知,改革开放以来的1978—2007年, 我国第一产业发展滞后,其比重均呈下降趋势,第 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超前发展,其比重呈上升趋势。 其中:1978—1990年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发展滞 后,其比重均下降,第三产业超前发展,其比重上 升;1990—2000年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发展滞后, 第三产业超前发展,其比重上升;2000—2007年 第一产业发展滞后,其比重下降,第二产业和第三 产业均超前发展,其比重均上升。 根据产业结构超前系数公式,计算出2000・
万方数据
・100・
商业研究
2010/05
设。比如,在支柱产业的选择方面,全同许多省市 不管自身实际情况如何,均提】}fj要重点发展汽车、 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电子通信设备等产业。区域 经济产业结构趋同化和重复建设阻碍了地区优势 的发挥,不利于资源在地区间的合理配置,也影响 了产业升级的推进过程。 4.资源能源消耗仍然偏高,粗放型发展方式 未得到根本转变。改革开放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 来,我国经济~直持续较快发展,但这种状态在某 种程度上是依靠高资源消耗、低人工成本尤其是 农民劳动成本和牺牲环境获得的。我国工业特别 是加T丁业的能源、原材料消耗水平太高,对能源 和原材料利用不充分,据测算,我国目前的能源利 用率大约只有40%,而美国、日本的能源利用率 均在55%以上。虽然近几年我国大力推行节能减 排政策,高度莺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节能减排 取得了积极进展,2007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 比上年下降3.27%,但我国目前的发展水平决定 了我们处于相对高消耗的发展时期,只有加快产 业升级,使经济增长向着更加节约资源能源和保 持生态环境的方向转变,才能从根本上转变我国 的粗放型发展方式。 三、产业升级的主要策略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丁业化道路,推进产业 升级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之一。 是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重要基 础"。1。针对我国产业升级中存在的问题,可以采 取以下几方面策略: (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高新技术 产业,实现产业的全面升级 近年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已提升到国家经 济发展战略的高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已经成为 我国突破产业升级瓶颈的关键。第一,着力增强自 主创新能力,国家要做好总体规划,增加投入,出 台激励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政策措施,推进 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引导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 争力的先导产业和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 品牌,培养我国知名的民族企业和品牌产品。第 二,要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要加快发展 电子信息产业、生物产业、航空航天产业、新材料 新能源产业等战略性新兴高新技术产业,推动这 些产业的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运用高新技术的 传导机制,来促进产业结构高度化。第三,引进外 资应坚持技术导向战略。对那些技术先进、转让率 高和本地化程度高的外资企业应采取倾斜政策。 利刚外资的“示范效应”和“溢出效应”,激活我 国技术创新机制,加速我国产业升级步伐。 [5] [4] [3] [2]
ability。accelerating service industries.promoting industrial regional planning。and control—
energy industries’development. upgrading;measurement;strategy
万方数据
;
总第397期
丁焕峰:中国产业升级测度与策略分析
・99・
零售业发展滞后,比重下降。
表3 2000—2007年主要工业行业结构变化及超前系数
第三,我国丁业内部升级趋势明显,逐渐向技 术层次更高的方向发展,多数行业呈超前发展趋 势,如金属冶炼及压延加丁业、设备制造业。增长 较慢、比重下降的行业是中低技术、传统技术的行 业。但结构也有不合理之处,如基础T业少,加工 工业多。 从产业升级的测定结果可以看出,近年来我 国产业升级速度有所放慢,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
至Q!Q丝曼亟箜墨皇Z塑
文章编号:1001—148X(2010)05—009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