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科学导论 第五章讲解
天体引潮力
二、海流的分类
按成因分: 1、风海流(wind-driven current):
由风的拖曳效应,或由风引起的海面倾斜和 海水密度重新分布而形成的海流。
2、密度流(density current): 因海水密度分布不均匀性形成的海水流动。 3、地转流(geostrophic current): 由于气压的分布,或因径流和风等引起的增减水, 使海面发生倾斜产生的海水流动,
沿岸流 离岸流
三、海流的表示法: 矢量表示法 流速:海流的强度 单位:节或cm/s表示 流向:海水流去的方向,
以度或方位表示
箭矢方向——海流的方向, 箭矢长度或粗细(或标值)——流速。
红线——暖流,蓝线——寒流
第二节、密度流与地转流 一、等压面和等势面 1、等压面:
海洋中压力相等的点组成的假想的面。
∴ gtgβ=2ωvsinф
地转流的速率 v g tg 2sin
y x
-z
北半球 顺流而立,右方高
南半球相反
四、地形对海流的影响 隆起地形: 北半球 上坡,向右偏转(顺时针) 下坡,向左偏转(逆时针)
南半球方向相反
第三节、风海流 一、风海流的受力分析
1、风的切应力 2、地转偏向力 3、下层海水阻力
30.7
流速的大小,与等值线倾斜的程度成正比
T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S
33.2 33.3 33.4 33.5 33.6 33.7 33.8
三、地转流 海水密度均匀,等压面(海面)---等势面倾斜β角
Fz
Fx
βfcg来自∵Fx=gtgβ
fc=2ωvsinф
第五节、大洋环流
第六节、中国近海的环流及上升流
第一节、基本概念
一、海流的定义与成因
1、海流(ocean current): 较大尺度范围内的海水具有相对稳定的速度,沿水 平和垂直方向的流动。
2、海流的成因 太阳辐射能在地球上分布的不均匀性
大气
风(高压→低压) 形成风海流
密度不均匀 海水
直接形成海流
潮流: 在天体引潮力作用下,海水呈现就有周期性的 水平流动。
以温度特性划分: 1、暖流:相对于周围海水来说,具有较高的温度,
流向:低纬→高纬
2、寒流:相对于周围海水来说,具有较低的温度, 流向:高纬→低纬
近岸特有的海流: 1、河川泄流: 河川径流入海,在河口附近的海区产生的流动。 2、波浪流: 近海岸地区波浪破碎所形成的水流。
第五章、海流
学习目的
海洋环流的时空变化是连续的,它把世界大洋联系 在一起,使世界大洋的各种水文、化学要素及热盐状况 得以保持长期相对稳定。
通过该章学习,掌握海流、环流的相关概念、形 成原因及其特征,建立全球海洋及中国近海的环流结构, 并了解各流系的主要特征。
第五章、海流
第五章、海流
第一节、基本概念 第二节、密度流与地转流 第三节、风海流 第四节、波浪流
摩擦深度[D]:流向与表层流向相反的深度, ---------无限深海漂流所及深度。
摩擦深度D 与纬度、风速的经验关系:
D 4.3 u
sin
风速愈大,表层流速度愈大,影响深度愈深。 相同风速,表面流速及风海流影响深度,随纬度 增高减小。 赤道底层无逆流。 风海流到达不同深度所需的时间不一致,
——倾斜流
4、补偿流(compensation current): 海流使海水流向它处,由于海水的连续性,将由另 一海域的海水流来补充海水流失,这种补充的海流 叫补偿流(compensation current)。
水平补偿流 铅直补偿流
上升流: 流场水平辐散导致的海水上升流动。
下降流: 流场水平辐聚导致的海水下降流动
风摩擦深度和底摩擦深度形成两个相反 方向的海水运输----垂直环流 。 一边---下降流,另一边---上升流 环流水层:200-300m
艾克曼(Ekman)风海流理论
二、无限深海的风海流——漂流 假设: 1、海水密度均匀分布; 2、稳定均匀的风长时间吹刮于无限宽广、 无限深的海洋上,海面不发生升降; 3、只考虑湍流粘滞系数引起的水平摩擦力; 4、不考虑地转偏向力随纬度变化。
结论:
1.深海中,表层流的方向在北半球偏于风向右边45°, 南半球偏左。偏向不随风速、流速和纬度变化。 2.表层流流速与风速和所在地理纬度有关:
当风速大于6m/s以上时,流速经验公式:
v 0.0127 u sin
V:表层流的流速〈米/秒〉; U:风速〈米/秒〉;
Φ:纬度; 0.0127:经验数据 ----风力系数。
3.风海流的速度和方向随水深变化:
3.风海流的速度和方向随水深变化: 流速随深度增加按指数规律减小; 流向随深度增加逐渐向右(北半球) ,到摩擦深度[D] , 流速为表层流速4.3%±。
几小时-----几个月
三、浅海风海流
表面流方向与风向交角比无限深海小,流向随深度变化较缓。 水深越浅,表面流与风向右偏角越小,从上层到下层流速矢量 越趋近风矢量。 理论计算:h/D≥2时,无限深海。
四、海岸对风海流的影响
海流与海岸垂直相遇,分为两支反方海流; 海流与海角垂直相交,分为两股流; 两股垂直向岸的海流,两者间产生一反向逆流。
海水静止
密度不均匀 -----等压面倾斜
压强梯度力
(1)垂直分量, ⊥等势面 ↑ ; (Fz=g), (2)水平分量,∥等势面
←:指向压力递减方向, (Fx=gtgβ)
Fz
β
Fx
β
g
二、密度流 北半球
密度大
密度小
22℃ 23℃ 24℃ 25℃
30.2 30.3 30.4 30.5 30.6
五、风海流的体积运输及副效应 1、风海流的体积运输
五、风海流的体积运输及副效应
1、风海流的体积运输 深海: 海水的运输方向⊥风向,北半球向右 浅海: 海水的运输方向与风向偏角<90°, 深度越小,偏角越小。
风海流的水量运输,导致海岸附近增、减水 产生与风向一致的倾斜流和密度流。
2、上升流与下降流 :
压力场➫等压面倾斜
内压场: 海水质量分布决定 平均密度大,等压面间距离小
密度小——升高
外压场: 风、气压的变化及增水和减水等
2、等势面 海洋中所有位势相同的点组成的面 海水沿等势面运动,重力不作功。
3、海水受力情况: 压强梯度力⊥等压面 ↑ 重力⊥等势面 ↓
海水密度均匀 ——压强梯度力=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