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移动通信主要技术

移动通信主要技术


11
三种圆内接正多边形的比较
小区形状 正三角形
相邻小区的 中心距离 单位小区 面积 交叠区域 距离 交叠区域 面积 最少频率 个数
正方形
正六边形
比较
大:BS间干扰小
r
3 3r 2 4
2r
3r
3 3r 2 2
2r 2
大:所需小区数少 小:便于跟踪交换 小:同频干扰小 少:频率利用率高
r
2 2 r 2 3r

26
2.网络结构
移动本地网的网络结构 移动通信网络和其他网络互联的原则 移动通信话路网与NO.7信令网的关系

27
(1)移动本地网的网络结构
小规模、中规模、大规模本地网 本地网含义:具有相同长途区号

– 网络结构中设备间连接关系 P 移动侧:TMSC1、TMSC2----一、二级汇接中心 TMm、Tm----本地汇接局 GWm----移动网关 PSTN侧:GWp ----固网网关 HLR:一般设一个,可增设 MSC:可一个或多个 GMSC、TMSC可兼作MSC,与路由方式相关 GWm和GMSC
移动通信主要技术
无线区域覆盖结构 频率利用 移动通信中的控制与交换 路由及接续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安全措施 移动网络的抗衰落、抗干扰技术

1

重点
– 移动通信中的跟踪交换技术、选路与接续过程、抗衰
落抗干扰技术

难点
– 移动通信中的组网技术、安全技术、抗衰落抗干扰技


目的和要求
– 了解移动通信系统的组网制式、无线区群结构、信道
区域覆盖结构

根据其接续、覆盖方式分成多重结构 无线小区基站区位置区MSC区 PLMN区GSM服务区
4
小区:一个基站或基站的一部分(扇形天线)所覆盖的区 域。 基站区域:一个基站的所有小区所覆盖的区域。 位置区:MS可任意移动不需要进行位置更新的区域。位 置区可由一个或若干个小区组成。 MSC区:一个MSC所管辖的所有小区共同覆盖的区域。一 个MSC可由一个或若干个位置区组成。 PLMN服务区:若干个MSC区组成。 系统服务区:MS可获得服务的区域,无须知道MS实际位 置而可马上通信的区域。可由若干个同标准公用移动电话 网组成。
24
2.1.3 移动通信网络结构和信道
无线区域覆盖结构 网络结构 信道

25
1.无线区域覆盖结构
从频率配置、覆盖角度: 无线小区无线区群服务区 从控制角度: 无线小区基站小区位置区MSC区 PLMN服务区GSM业务区 目前主要网络结构: 三级集中交换式网络结构 (MSC、BS、MS)
– 跳频方式、功控、DTX等抗干扰措施 – 跳频点数 – 频率加载率 – 网络优化
– ……
44
2.2.3 多信道共用
多信道共用的概念 话务理论 每频道容纳的用户数的估算

45
1.多信道共用的概念

占用信道方式
– 独立信道方式
– 多信道方式

多信道共用:多个用户共同享用多个信道
46
2.话务理论
用率 – 区域内用户数可灵活确定,小区的大小也可根据用 户数灵活确定 – 小区中用户数增大到一定程度,可实现“小区分裂” – MS和BS发射功率减小,减小了相互间的干扰

缺点
– 切换概率增加
– 控制交换复杂
– 建网成本提高
小区数增加,BS数增加
10
3.小区形状的选择
服务区形状:线状、面状(无缝覆盖) 相同地形地物、全向天线圆形小区 规划设计中为邻接覆盖服务区,用圆内 接正多边形代替圆 (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
上行:MS BS 下行:BS MS

双工间隔:上下行频率的差值 信道的含义
– 模拟系统:信道=频道(波道)----FDMA – 数字GSM:信道=时隙 ----TDMA – CDMA: 信道=地址码 ----CDMA
31
2.2 频率利用
频率资源 频谱管理 同频复用 多信道共用 多址技术 信道自动选择方式
率,不同的区群可使用相同的频率
14

构成条件
– 能彼此邻接,同频小区中心间隔距离相等
– N=a2 +ab +b2
(a、b均为正整数或0,但不能同时为0,或一个为0一个为1)
例:a=1,b=1N=3 a=2,b=0N=4 a=2,b=1N=7 a=3,b=1N=9 ……
15
图2-5 各种单位无线区群的图形


中国移动使用1880~1900MHz(原TD-SCDMA频 段)、2320~2370MHz、2575~2635MHz; 中国联通使用2300~2320MHz、2555~2575MHz; 中国电信使用2370~2390MHz、2635~2655MHz。
38
– 频道分配方法 小型专用网:分区分组的无三阶互调频道组的分 配方法 大型公用网:等频距的频道分配方法
– 设服务区容量密度均匀 无线区大小相同,每个无线区分配的信道数相同 – 实际容量密度不同 市区用户密度高无线区小些,分配的信道数多些; 郊区用户密度低无线区大些,分配的信道数少些
21
容量密度不等时区域划分
22

小区分裂:一分三、一分四
23

无线区域的划分依据(综合考虑)
–地形地物情况 –容量密度 –通信容量 –有效利用频谱……
16

同频小区中心间隔距离
– 距离 d g r 3N – 同频复用保护距离D
不产生同频干扰的最小距离 – 同频复用时不产生同频干扰的条件 dg≥ D
17
思考:如何选择无线区群的小区数N? (1)N= a2 +ab +b2 (2) d g r 3N D (3)在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情况下, 选N最小,频率利用率最高。
41

同频复用
– 同一载波的无线信道用于覆盖相隔一定距离
的不同区域(相当于频率资源再生) 即:小区制中间隔一定距离重复使用相同频 率 – 蜂窝移动通信网络由若干个无线小区构成, 区群内使用不同频率,不同的区群可使用相 同的频率 假设每个群N个小区,则需N组频率 – 同频复用须考虑同频干扰问题
42

29
(3)移动通信话路网与NO.7信令网的关系

与NO.7的关系
– 一般:TMSC1设HSTP
TMSC2设LSTP MSC设SP – GSM与NO.7的互联
30
3.信道
传输信息的通道(双向) 有线信道、无线信道(根据媒介不同分) 无线信道:MS与BS间的一条双向传输通道

– FDD方式时双向使用分开的两个无线频率
39
3.载波干扰保护比
同频干扰保护比C/I 同频复用保护距离调整 邻道干扰保护比C/A APC 载波偏离400KHz时的干扰保护比 锁相环稳定载频 保护频带

– 系统内:FDD双工间 – 系统间 – 不同系统间
40
2.2.2 同频复用

解决频率拥挤的方法
– 开发新频段(频段有限) – 有效利用频率,提高频率利用率 同频复用 多信道共用
(所有MS采用不同频率)

适用:小城市或业务量不大的城市
8
2.小区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概念
– 整个服务区划分为若干
个小区,每个小区设一 个基站,负责本小区的 联络与控制,并在MSC 的统一控制下,实现小 区间转接与其他网络的 联系 – 适用:大容量移动通信 系统
9

优点
– 服务区域缩小,同频复用距离减小,提高了频率利

34
– 频率分配的基本原则 频道间隔要求 公共边界的频率协调原则 多频道共用、频率复用原则 共同遵守一些主要规则:双工间隔、频率分配、 辐射功率、有效天线高度等
35
– 影响频谱利用率的因素: 网路结构、频道带宽、用户密度、每用户话务量、 呼损率、共用频道数等
– 频谱利用率的定量评价: 在相同传输质量和相同呼损(阻塞)率前提下的 频率利用率:Erl/(单位带宽3KHz.km2) 或 Erl/(Hz.m2)
48

(2)呼损率B
– 多信道共用时呼叫失败的概率
– B=(AL/A)×100%
=(CL/C)×100% – A、B在需求上是一对矛盾 服务质量、用户需要B减小 需减小流入话务量 需减小用户数
49
– 呼损率的计算 爱尔兰公式
4 3
1.3r 2 2r 2 2.6r 2
6
正六边形小区形状最佳,相互邻接构成蜂窝状网络结构
12
2.1.2 正六边形无线区群结构
无线区群的构成 激励方式

13
1.无线区群的构成

无线区群(频率分配)
– 从覆盖角度:无线小区无线区群服务区 – 由若干个无线小区构成,区群内使用不同频
36
2.我国移动通信频谱使用
频率(MHz) 825~840(上行) 870~885(下行) 用途 频率(MHz) 用途
CDMA(2G、3G) 1920~1935(上行) CDMA2000 FDD 2110~2125(下行) (3G) FDD
885~915(上行) 930~960(下行) 1710~1785(上行) 1805~1880(下行)
同频复用方式:4×3 、3×3、2×6、1×3方式…
– 4×3方式指4个基站组成一个无线区群,
每个基站3个扇区 即至少需12个载频构成一个区群覆盖的频道组 因此,4×3方式也可表示为4/12方式 – 复用越紧密,频率利用率越高 但需考虑同频干扰问题 – 选择复用方式需考虑网络具体情况
4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