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城市园林景观的规划与发展方向

关于城市园林景观的规划与发展方向

关于城市园林景观的规划与发展方向摘要: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保护环境、改善环境觉悟的提高,园林绿化行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蓬勃之势。

但园林绿化工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暴露出诸多的问题,我国的城市园林绿化还未达到理想的效果,本文对城市园林景观的问题、规划及园林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几点个人见解。

以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园林;景观规划;发展方向;问题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along with the people to protect environment, improve environmental consciousness rising, landscaping industry appeared a hitherto unknown vigorous potential. but the landscape engineering in the actual operation process also exposed many problems, the city of our country gardens afforest also did not achieve the desired results, the city landscape, planning and landscape the direction of future development put forward some personal opinions.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city landscape; landscape planning; development direction; problem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
1.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

1.1 老城区绿地率不高,屋顶绿化和垂直绿化不广。

近年来的绿化建设使城市绿化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但城市绿化面临的任务仍
十分艰巨。

特别是老城区的中心城区,绿地率低下。

而这一区域又是人口集聚的中心,因此提高和完善这一区域的绿化尤其重要。

目前城市绿化最大的难题是旧城区缺少绿化土地,而屋顶绿化和垂直绿化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个缺陷,但屋顶绿化建设屈指可数。

1.2 绿化养护资金缺少,居住区绿化养护管理体制不完善。

绿化养护资金是决定养护质量的关键因素,目前出现一部分老居住区的绿化养护仍由政府承担,一部分居住区无物业管理,造成绿化无人养护,一部分居住区有物业管理,但养护费用标准偏低的现象,使得居住区绿化养护主体不明、责任不清,甚至出现了一年绿、二年荒、三年光的现象。

因此需逐步培养业主承担养护经费的养护模式。

此外,部分地区绿化管理机构设置也存在问题。

1.3 低价中标,工程质量难以保证。

园林建设工程的招标采取无底价竞标法(最低价竞标)、有标底竞标法等形式,几年前大量采用有标底竞标或邀请招标法,都因招标执行过程中存在人为操作过程而告终。

目前的招标方法普遍采用最低价竞标法。

所谓低价中标,其最根本目的是追求价廉物美,是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重要手段,是参照世行贷款项目及国际上通行的低价中标原则的结果,是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

目前我国工程建设领域许多项目均采用“经过评审,选择投标价最低的投标人中标”的方式。

这种方法理论上是对建设工程的成本控制,对招标过程中人为操作起到很好的作用,但随之带来的后遗症也很多。

2.发展城市的园林景观规划。

2.1自然环境承受力检测。

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方法,首先应当进行自然环境承受力检测。

自然环境承受力检测,是指检测人类的规划、措施和行为对每个自然界的元素及其网络体系带来的影响。

必须明确这种影响是否很显著,如果影响不是很大,则该规划是“可以承受”的,如果造成的影响很显著,则必须研究如何通过其他方法和措施来减少这种影响。

如德国的“对城市规划方案自然环境承受力检测”,第一步是检查建设计划有没有对自然界和景观造成明显的破坏,对环境有明显破坏的方面被详细地记录到“自然环境承受力检查报告”中,该报告包括调查、描写和评价规划和设计所触及的所有对象。

第二步,要检测以什么样的方式可以避免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或者使之最小化。

不得已而存在的破坏,要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补偿。

2.2在规划中尽量避免对自然界的破坏。

在进行新的规划和设计时,为了避免对自然环境造成巨大的影响,应首先进行环境影响研究,并把研究的结果作为规划设计的条件。

科研人员通过对植被调查、地面打孔及对周边环境的调查研究(气候/空气、表面水、动物世界),得出生态方面的重要数据,并提出设计前提条件。

例如在气候方面可根据季节和通风情况来约束未来建筑的形状,限制楼层高度,保留新鲜空气通风道。

提出对自然生态的要求、物种保护的限制以及外围区域建设的建议等。

明确的生态要求会帮助解决问题,有助于形成可持续性发展方案。

2.3发展城市周边自然景观。

在快速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在核心城市外围建造众多新居住区,使大量绿地景观空间被侵蚀。

城市周边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被破坏,出现了社区之间的“真空地带”,或者由于原有工厂搬迁所形成的弃置地,使地块生态系统生产力降低、生物多样性减少或丧失、土壤养分维持能力和物质循环效率降低。

改善这些区域的生态环境能够增加城市内动植物物种的丰富性、改变区域小气候和城市景观,对城市空间和市民生活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生态化是进行城市周边自然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

利用自然过程,采取自然演替方法是重要的手段,包括采用乡土物种,恢复植被群落与演替,改善土壤质量,恢复自然河道与水的自然过程等,以提高自然生态系统生产力和稳定性。

2.4减少能源需求。

现代社会的发展依赖于能源的消费。

预测到2050 年对能源的消费需求量将比现在翻两到三倍。

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设计,要求更有效的使用能源,并且充分利用可再生性能源。

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带来大量的建设,建筑的节能和可再生性的开发应当受到应有的重视。

在规划和设计,要优先考虑减少能源的需求,并与整体性生态规划相结合。

2.5加强雨水利用。

雨水是城市生态中的重要元素,一方面在许多地区淡水供应紧张,需要长距离输水道来保证城市供水;另一方面在多雨季节洪水泛滥成灾,给人们生活和财产带来严重的威胁和损失。

从城市规划
的角度来看,随着城市面积的不断扩展,土地表层不断硬质化,导致天然降水不能迅速下渗和蒸发,而是通过人工排水管排入河道系统,在多雨的季节大量排入河道的雨水远远超过了河道系统本身的泄洪能力,导致洪水泛滥。

另外用长距离输水道供给的城市饮用水,一部分变成城市污水,在经过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也被排入河道。

这几方面的因素,大大破坏了天然水系的循环过程,使洪水增加。

因此要从生态的角度尽可能的保持和恢复天然水体的循环系统3.发展方向。

3.1城乡生态绿地系统的建设。

我国城镇将聚集大量人口,城市化率将达到80%以上。

占城市建设用地30% 的城市生态绿地和城市市域范围内的乡村绿地构成的
生态绿地系统,承担了改
善城乡物质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满足精神需求的重要任务,成为全民福利的重要组成部分。

3.2防灾避灾体系设立。

虽然人类不可能摆脱地震、洪涝等自然灾害,但是,很有必要研究对其防御和减弱的技术,特别是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地区,城市绿地系统将有效构成一套防灾避灾体系。

我们甚至要建立跨省的、区域性的生态绿地系统来防灾减灾避灾。

如果全球气候持续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我国有些沿海城市将部分被淹,从而会引发大规模人口迁移和新城的建设。

3.3风景园林植物材料的培育和生产。

我国拥有丰富的珍贵的野生植物资源,有待开发利用。

通过将现代生物技术和传统培育技术相结合,许多野生的、乡土的风景园林植物的大量生产,可以满足我国城市绿地中对植物多样性的需求,改善生态环境。

3.4风景园林的产业化和法制化。

由于当今环境物质条件和社会需求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作为城乡人居环境建设的主导行业之一,风景园林迫切需要从科研、教育、策划、规划、设计、施工、监理、养护、植物材料和土建材料的生产和供应、技术与行政管理等,形成分工明确、合作紧密的链状产业形态,从而保证高质量地完成各项艰巨的任务。

与此同时,国家和地方两级风景园林法规的制定,将从根本上规范整个行业的行为以及与其他相关行业的合作,同时与国家和地方的其他法规相衔接。

当然,也要制定和实施行业的职业道德规范。

从而,发展出有中国特色的、体系化、现代化的风景园林行业。

4.结束语。

做好城市园林规划,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美化城市景观对保持整个城市的生态平衡方面有着积极作用,是城市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生态措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