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唐诗宋词元散曲)第1单元 第2课 李白诗四首

(唐诗宋词元散曲)第1单元 第2课 李白诗四首

第2课李白诗四首学习目标 1.认识李白的“游仙”之念是他对黑暗现实消极反抗的表示,也表现了他不事权贵的傲慢性格。

2.体会李白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点,即丰富而奇特的想象和极度的夸张。

3.背诵《梦游天姥吟留别》。

上李邕李白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时人见我恒殊调,见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诗意解读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代的作品。

李邕在开元七年至九年前后,曾任渝州(今重庆市)刺史。

李白游渝州谒见李邕时,因为不拘俗礼,且谈论间放言高论,纵谈王霸,使李邕不悦。

史称李邕“颇自矜”,李白对此不满,在临别时写了这首态度颇不客气的《上李邕》一诗,以示回敬。

诗中李白以大鹏自比:“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在这前四句诗中,诗人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一个力簸沧海的大鹏形象——也是年轻诗人自己的形象。

诗的后四句,是对李邕怠慢态度的回应。

李白的宏大抱负,常常不为世人所理解,被人当作“大言”来耻笑。

李白显然没有料到,李邕这样的名人竟与凡夫俗子一般见识,于是,就抬出圣人识拔后生的故事,反唇相讥:“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名句识记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考点演示诗中“大鹏”这个意象如何理解?答案大鹏是李白诗赋中常常借以自况的意象,它既是自由的象征,又是惊世骇俗的理想和志趣的象征。

一、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生于中亚碎叶城,后随家人迁居绵州彰明县青莲乡(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李白自言“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

青年时期出蜀漫游,天宝元年(742)奉诏入长安,供奉翰林,但因得罪权贵而被“赐金放还”。

此后漫游于梁宋、齐鲁、吴越等地,安史之乱起入永王李璘幕,而此时肃宗李亨已在灵武即位,王室争权过程中永王被杀,李白被株连入狱,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

乾元二年(759)行至白帝城遇赦返,流寓南方。

宝应元年(762)卒于当涂(今属安徽)。

李白的诗歌关注时局安危,抨击黑暗现实,同情民间疾苦,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他漫游各地,歌颂祖国的壮丽山川;他有浓厚的道家思想,诗中常表现出饮酒求仙及时行乐的心态。

他的诗想象奇特,风格豪放飘逸,是我国诗歌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二、写作背景《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早年就有济世的抱负,但不屑于经由科举登上仕途,而希望由布衣一跃而为卿相。

因此他漫游全国各地,结交名流,以此广造声誉。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李白的朋友道士吴筠向玄宗推荐李白,玄宗于是召他到长安来。

李白对这次长安之行抱有很大的希望,在给妻子的留别诗《别内赴征》中写道:“归时倘佩黄金印,莫见苏秦不下机。

”李白初到长安,也曾有过短暂的得意,但一是他一身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二是玄宗仅把他看作词臣,并不重用他;三是受到权贵的排挤,他在长安仅住了一年多,就被赐金放还,他那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从此完全破灭。

李白离开长安后,先到洛阳与杜甫相会,结下友谊。

随后又同游梁、宋故地,这时高适也赶来相会,三人同往山东游览。

到兖州不久,杜甫西入长安,李白南下吴、越故地。

这已是他离开长安后的第二年,这首诗就是他行前写的。

政治上的失意使他胸中块垒难消,这首诗便是他的“发愤之作”。

《哭晁卿衡》天宝十二载,晁衡以唐朝使者身份,随同日本第十一次遣唐使团返回日本,途中遇大风,传说被溺死,李白就在这时写下了这首诗,表达失友之痛。

《丁都护歌》天宝三年,李白毅然离开长安,开始游历山川,期间,他清醒地认识到了政治的黑暗和百姓的疾苦。

天宝六年,李白漫游于丹阳横山一带,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写下了这首诗,反映纤夫之苦。

《越女词五首(其三)》诗人李白在年轻时就立下了“安社稷,济苍生”的宏愿,为了实现理想,诗人远游求仕。

本诗就是作者就途中见闻写下的一首诗,是一首描写江南采莲少女的诗,表现了少女的年轻多情、善良美丽。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渌.水荡漾清猿啼(lù)(2)熊咆龙吟殷.岩泉(yǐn)(3)水澹.澹兮生烟(dàn)(4)忽魂悸.以魄动(jì)(5)洞天石扉.,訇然中开(fēi)(6)怳.惊起而长嗟(huǎnɡ)(7)吴牛喘.月时(chuǎn)(8)君看石芒砀.(dànɡ)(9)见客棹.歌回(zhào)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1)烟涛微茫信.难求.。

信:确实求:寻找(2)势拔.五岳掩赤城。

拔:超过(3)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著:穿上(4)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澹澹:水波摇动的样子(5)云阳上征去,两岸饶.商贾。

饶:多(6)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

佯:假装3.填空。

(1)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人称“诗仙”。

(2)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3)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4)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5)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6)一唱都护歌,心摧泪如雨。

一、结构图示《梦游天姥吟留别》⎩⎪⎪⎪⎨⎪⎪⎪⎧入梦之由(海客……东南倾)高大雄伟(对比、衬托)梦游(我欲……烟霞)⎩⎪⎨⎪⎧来到剡溪凄清幽静(景色渲染)登山游历高峻雄奇(正面、侧面)忽遇仙人光怪陆离(铺叙、正面)梦醒(世间……开心颜)蔑视权贵(直抒胸臆)二、要点赏析1.阅读《梦游天姥吟留别》,回答下列问题:(1)李白这首诗是为“别东鲁诸公”而作的,简要回答为什么要采用“梦游”这种形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用“梦游”的形式,更便于超脱现实,更便于发挥他想象和夸张的才华,随意挥洒,吐尽胸中块垒。

(2)“一夜飞度镜湖月”中的“飞”与“送我至剡溪”中的“送”有何妙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飞”、“送”两字先后运用了夸张和拟人的手法,生动地表达了诗人梦游路上那种急切、兴奋、轻快、神往的心情。

(3)诗中梦境的描写与诗的最后两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关系?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梦境的描写是为诗末的抒情服务的,梦境和污浊的现实形成对比,抒情则展示了诗人政治理想难以实现、个性受到压抑的愤懑。

2.阅读《哭晁卿衡》,回答下列问题:(1)标题中的“哭”字在全诗中有何表达效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表现了诗人失去好友的悲痛和两人超越国籍的真挚的感情,使诗歌笼罩着一层哀婉的气氛。

(2)请谈谈“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两句所用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这两句诗人运用了比喻、拟人(或比兴)的手法,对晁衡作了高度的评价,表达了自己无限怀念之情。

前一句暗指晁衡遇难,“明月”象征着晁衡品德的高洁,而晁衡的溺海而亡就如皓月沉沦于湛蓝的大海一样;后一句以景写情,用拟人化的手法将白云写得满脸愁容,笼罩着海上的苍梧山,沉痛地哀悼着晁衡的逝去。

3.阅读《丁都护歌》,回答下列问题:(1)诗歌哪两句对“苦”字进行了具体的描写?试用自己的话分析“苦”在何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

”上句写船夫的劳动条件,含有三层意思:①由于天气酷热,久旱不雨,使河水变浅,暗示一个“热”字;②由于水浅,拖船也就更加艰难,点出一个“难”字;③由于拖船运石之多,致使河水格外浑浊,人们口渴欲饮而不得,暗点一个“渴”字,可偏偏又找不到一滴能止渴的清水。

如此恶劣的气候环境,简直到了令人不堪的地步。

“苦”亦就不言而喻了。

下句“壶浆半成土”,是对“水浊”的程度作具体说明。

你看,盛在壶中的水,竟然一半是泥土。

既然连一滴水都弄不到解渴,恐怕吃饭就更成问题了。

(2)“一唱都护歌,心摧泪如雨”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试加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心理描写。

他们在如此艰苦的特定环境下,被迫拖船运石,而且运石的目的是为统治阶级修建宫室园林,是在为他人卖命。

想到这些,他们的心情多么的悲苦啊!于是他们就自然唱起了声调哀切的“丁都护歌”,借此来泣诉自己内心的苦痛,真是一声歌声一行泪,令人不堪听闻。

这寥寥十个字,就把船夫忧伤的心情、愁苦的面容、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

4.阅读《越女词五首(其三)》,回答下列问题:(1)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这首诗塑造了一群活泼可爱、有点羞涩的采莲姑娘形象。

她们见有陌生人过来,便唱着渔歌,掉转船头,笑着躲进荷花丛里去,假装难为情就不出来了。

(2)请分析一下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这首诗语言清新自然,不事雕琢。

诗人用“见客”“笑入”“不出来”这一连串似乎很平常的动词短语塑造了美丽动人的采莲女的形象,“佯羞”一词写其对意中人的心理和情态,十分自然。

诗人用“清水出芙蓉”般的语言抒发了对纯真爱情的赞美。

三、疑难探究5.请将《梦游天姥吟留别》与李贺的《梦天》进行比较,分析两诗在主题和意境上的差异。

梦天李贺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李贺在这首诗里,通过梦游月宫,描写天上仙境,以排遣个人苦闷。

天上众多仙女在清幽的环境中,你来我往,过着一种宁静的生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