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细胞膜与物质运输
•ABC转运器还可催化脂双层的脂 类在两层之间翻转,在膜的发生和 功能维护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5.3.2 由离子梯度驱动的间接主动 运输—偶联转运蛋白
小肠:Na+-葡萄糖运输,Na+-氨基酸运输 当葡萄糖等分子逆浓度梯度进入细胞时, 并不直接消耗ATP释放的能量,而是借着 钠离子的促进扩散作用与钠离子相伴进入 细胞内,称为间接的主动运输或伴随运输。
指膜中与物质运输有关的跨膜蛋白。
载体蛋白 (carrier protein): 与特定的溶质结合,通过改变构象介导溶质分子的跨 膜转运。(主动、被动)
载体蛋白构象发生改变
通道蛋白 (channel protein):
本身不直接与小的带电荷的物质或极性物质相互 作用,仅在膜脂双分子层的疏水区域形成亲水性 的通道,以利于小的带电荷的离子或极性分子扩 散进入到膜的另一侧。(被动)
筏体产生。
主要结构蛋白:窑蛋白(caveolin)
5.4.2 胞吐作用(exocytosis)
细胞内的细胞质小泡与质膜溶合, 将所含物质排出细胞外的过程。
分泌途径:结构性途径, 调节性途径
结构分泌途径和调节分泌途径都是由反面 高尔基网分出的。
结构分泌途径:
a. 许多可溶性蛋白、质膜蛋白、 膜脂类通 过结构分泌途径从细胞连续分泌。 b. 给质膜提供新合成的蛋白和脂类。
一些极性分子如氨基酸、 糖和无机离子等,借助 于质膜上的膜转运蛋白的协助,顺浓度梯度不消 耗能量的被动运输形式。
特点:
不需能量(ATP)
必须有膜转运蛋白的协助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转运分子
通道蛋白 载体蛋白
脂双层 通道扩散 载体扩散
简单扩散
被动运输
主动运输
膜转运蛋白 (membrane transport protein)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介导胞吞作用
胆固醇主要在肝细胞中合成,是动物细胞质膜的
基本成分,也是固醇类激素的前体。它在血液中
以大的脂蛋白颗粒被运输的。
辅基蛋白B
800 个 磷 脂
未酯化 胆固醇
1500个胆固醇酯
LDL(low density lipoprotein)是一种球形的脂
蛋白颗粒,直径为22 nm,核心是1500个胆固醇 酯。外面由800个磷脂和500个未酯化的胆固醇分 子包裹;由于外被脂分子的亲水头部露在外面, LDL能够溶于血液中。
促进扩散具有高度的选择性。
载体蛋白在协助扩散系统中有特异性,只能 运输特异的物质或几种结构相似的物质
5.3 主动运输
由载体蛋白介导的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 化学梯度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进 行跨膜转运的方式。
逆浓度梯度, 需要能量 依赖于膜运输蛋白 具有选择性和特异性
5.3.1 离子泵驱动直接的主动转运
Na+-K+ ATPase是 由两个大亚基(α亚
(1) Na+-K+- pump
基)和两个小亚基(β
亚基)组成;
α亚基是跨膜蛋白, 在细胞质面有ATP 结合位点,细胞外 侧有乌本苷 (ouabain)结合位点;
在α亚基上有Na+
和K+结合位点。
Na+-K+泵
使细胞内维持高K+低Na+ 水解1个ATP,摄入2个K+ ,排除3个Na+。
第五章物质的跨膜运输
膜运输的概念
分子真正穿过膜——小分子物质,被动的 和主动的 分子并未穿过膜——内吞,外排
5.1 小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的基础知识
5.1.1 影响因素:
A.质膜是选择透性的膜
B. 溶质的特点
人工脂双层
疏水的分子易通过质膜。 不带电极性小分子易通过 质膜。 不带电极性大分子不易通 过质膜。 所有带电荷的离子, 不管它 有多小,不能自由通过。
5.4 胞吞作用和胞吐作用 (endocytosis and exocytosis )
真核细胞通过胞吞作用(endocytosis)和 胞吐作用(exocytosis)完成大分子与颗粒 性物质的跨膜运输。
在转运过程中,物质包裹在脂双层膜包被 的囊泡中 ,因此又称膜泡运输。
5.4.1 胞吞作用(endocytosis)
pH=7.2 溶酶体膜
质子泵
备注:F-type ATPases
F型质子泵( F for “factor” ) : 由许多亚基构成的管状结构,利用质子动力势合成ATP,也叫 ATP合酶,位于细菌质膜,线粒体内膜和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
头部:F1偶联因子 (3α,3β,γ, ε , δ)
膜 部 : F0 偶 联 因 子 : 细 菌 a1b2c10-12
Ca2+泵: Ca2 +-ATPase存在于质膜和内质网的膜。它 包含10个跨膜螺旋。
此钙离子泵的功能 : 从胞浆主动转运Ca2 +进入细胞 外空间或内质网腔中。.
2. V型质子泵 (V for “vesicle”)
(lysosomal enzyme) pH 5.0
存在于各类小泡膜上,由许多亚 基构成,水解ATP产生能量, 但不发生自磷酸化,位于溶酶 体膜、内体、植物液泡膜上。
质膜的通透性孔径不大于0.5-1nm
5.1.2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转运分子
通道蛋白 载体蛋白
脂双层 通道扩散 载体扩散
简单扩散
被动运输
主动运输
5.2 被动运输 (passive transport)
细胞膜无需消耗代谢能而顺浓度梯度进行 的一种物质转运方式,其动力来自于膜内 外存在的被转运物质的浓度差。
c. 存在于所有细胞。
调节分泌途径: 反面高尔基网选择的分泌蛋白转移到分泌 囊泡,蛋白浓缩、储存直到细胞外信号刺 激其分泌。 特化的分泌细胞既有结构分泌途径,又有 调节分泌途径。
细胞内外物质转运
物质的跨膜运输
小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
大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
被动运输
主动运输
胞吞作用
胞吐作用
简单扩散
易化扩散
运 输 速 度
简单扩散
运输分子浓度
载体介导的促进扩散和简单扩散的区别
自由扩散的速度与物质浓度成正比。 促进扩散快,具有饱和性。
在低浓度时协助扩散运输物质的速度要比自由 扩散快得多(由于蛋白的参与) 当底物浓度增加显著时,所有载体蛋白都被底 物分子结合在一起,载体系统达到饱和程度, 这样进一步增加运输的速度就不可能了
多拷贝的c亚基形成一个环 状的结构。 a亚基,b亚基二聚体,δ 亚基共同构成定子,
转子和定子将F1和F0连接 起来。
化学渗透假说
3. ABC-type ATPases ABC转运器(ABC transporter)
最早发现于细菌,属于一个庞大的 蛋白家族,每个成员都有两个高度 保守的ATP结合区(ATP binding cassette),故名ABC转运器。 • 每一种ABC转运器只转运一种或 一类底物,不同的转运器可转运 离子、氨基酸、核苷酸、多糖、多 肽、甚至蛋白质。
部分水通过蛋白通道进行扩散
电位闸门通道
在细胞膜电位发生突然变化产生特定电压的情况下, 才能开启的闸门离子通道。
配体闸门通道
细胞膜上的一种需要配体与特定受体结合后才能 开启的闸门通道,这种闸门在多数情况下呈关闭 状态,但受到配体刺激后才开启的形成跨膜的离 子通道。 开放通常只有几毫秒的时间。
乙酰胆碱
LDL颗粒及LDL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
有被小窝 (coated pit):在细胞膜上进行胞饮作
用的特定区域。
有被小泡 (coated vesicle):有被小窝在形成1 分钟后内陷形成。
有被小泡和有被小窝的外衣,为网格蛋白(笼形
蛋白)形成的网状结构成不正常 的LDL受体蛋白时,他缺乏与有被小窝结合
如人的巨噬细胞每天通过吞噬作用清除1011个衰老的红细 胞。
B. 吞 噬 作 用
C. 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
(Receptor-mediated endocytosis) 通过网格蛋白有被小泡从细胞外基质摄取 特定大分子的途径。
如胆固醇、激素、酶及病毒或毒素等 进入细胞。
网格蛋白(笼形蛋白; clathrin ):其单体是由一条重链 和一条轻链的二聚体组成,三个笼形蛋白单体组成三叉辐 射型复合体(三联体),作为组装笼形小泡的基本单位, 多个三联体组成的网格状结构(笼形结构)成为有被小泡 的包被, 参与胞吞泡的形成。
分为: -简单扩散(自由扩散) -促进扩散(协助扩散/易化扩散)
5.2.1 简单扩散 (simple diffusion)
脂溶性的物质或分子量小且不带电荷的物质 沿顺浓度梯度通过细胞膜的现象。 特点: 不消耗代谢能 没有膜转运蛋白的协助
5.2.2 促进扩散(又称易化扩散 协助扩散) (facilitated diffusion)
吞噬
胞饮
结构途径
调节途径
思考题
1.比较主动运输与被动运输的特点及其生 物学意义。 2. 说明Na+-K+泵的工作原理及其生物学意 义。 3.比较胞饮作用和吞噬作用的异同。
整体 结构
关闭 构型
开放 构型
应力激活闸门通道
听毛细胞的机械敏感门通道作用原理 通道的打开受一种力的作用。声音的振动推开胁迫门控通 道,允许离子进入听毛细胞,这样建立起一种电信号,并且从 毛状细胞传递到听觉神经,然后传递到脑。
电位闸门通道
配体闸门通道
应力激活闸门通道
简单扩散与协助扩散的比较
协助扩散
300次 /秒 酶构象的变化
Na+-K+-ATP酶起维持渗透平衡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