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派小儿推拿妈妈班
述;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治卒腹痛方 法中介绍了捏脊法;唐代《备急千金要方》 中有膏摩防治小儿疾病的方法;宋代《苏沈 良方》记载用掐法治疗脐风撮口等证。明清 时期,推拿疗法在儿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并发展成为小儿推拿专科,逐渐形成了具有 特色的专门体系,这一时期出版了近30多种 小儿推拿专著,在现存的10余种著作中,有 《针灸大成》等。
• 四、小儿推拿的操作原则
• 1、手法要求:轻柔深透,平稳着实。力度从轻到重, • 以孩子皮肤微微发红为度 。 • 2、手法常和具体穴位结合在一起灵活运用。 • 3、小儿推拿特别强调手法的治疗量及补泻。 • 4、推拿用力轻重视病情而定(病重用力大些,轻则用力 • 轻些),一般先作轻手法,拿、掐、捏、捣”等强刺激 • 手法,除急救以外,一般放在最后操作。 • 5、选用上肢部穴位治疗时,只在一侧操作即可, • 多取左上肢; • 选用下肢部穴位治疗时,需双侧均操作。 • 6、先操作头面部穴位→上肢部穴位 • →胸腹腰背部穴位→下肢穴位; • 也可先重点,后一般; • 或先主穴,后配穴。
常用手法
• 一、推法:
• (1)直推法 • (2)旋推法 • (3)分推法 • (4)合推法
二、揉法
以中指或拇指指端,或掌根,或大鱼 际,吸定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作顺时针或 逆时针方向旋转揉动,称揉法。亦可分别称 之为鱼际揉、掌根揉、指揉法。
• 三、拿法
捏而提起谓之拿。用拇指与食、中指相对 (或用拇指和其余4指相对用力)捏住某一部位 或穴位,逐渐用力内收,并持续的揉捏动作,称 拿法。拿法可单手进行,也可双手同时进行。拿 法动作要缓和而有连贯性,不要断断续续;用力 要由轻到重,不可突然用力。
• 注意事项:
• 1、给孩子选择安静舒适的睡眠场所,室温适宜,空 气清新,被褥厚薄合适,灯光可暗一些;培养良好 的睡眠习惯,睡前不过于兴奋或做大运动量的运动, 不宜训斥孩子。
• 2、睡前给孩子喝一些热牛奶,睡觉时叫孩子听一 些轻柔的音乐。
• 3、有时孩子每隔2~3小时会出现轻度哭闹或烦躁不 安,可采取轻拍或抚摸孩子,可使宝宝重新入眠。 不要马上又抱又哄,或给他喂奶和喝水,这样会养 成孩子夜间经常醒来的习惯。
• 4、婴儿最好侧睡,尤其是吃饱后应向右侧睡,俯 卧易压住口鼻,影响呼吸,仰卧会因吐奶引起呛咳。
• 8、 小儿眼睛保健推拿法:
• 穴位:鱼腰 丝竹空 睛明 太阳 四白 风池 • 操作: • 1.掐揉鱼腰、丝竹空、挤揉睛明各3分钟 • 2.揉太阳、揉四白2分钟 • 3.轻抹眼眶30—50次 • 4.拿风池、按揉肩井2分钟
• 操作:
• 先将双掌对合,来回快速搓摩,使之发 热, 然后迅速推擦小儿面颊20~30次,注意用 力 , 应轻快柔和。用食指揉迎香穴1分钟, 推擦胸背各3~5遍,揉外劳宫穴100次。
• 3.养肺保健按摩法
• 穴位: 膻中 肺俞 • 操作: • 1.双手多指按揉胸大肌(前胸部)。 • 2.点揉膻中穴(两乳头连线中点)。 • 3.沿上臂内侧肺经循行路线,由上至下按顺序按
• 注意事项:
• 1、要注意用眼卫生,纠正不正确的用眼姿 势。用眼时间每隔45~60分钟要休息10~15 分钟。休息时应隔窗远眺或进行户外活动, 使眼球调节肌得到充分放松。
• 2、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 3、通过饮食可以增加营养,改善视力,应 多摄入以下食物:富含维生素A 的食物,如 枸杞类制品;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的食物, 如牛磺酸,核酸等;含有决明子,菊花, 山楂,珍珠粉等的保健食品。
• 重点提拿脾、胃俞,并按揉足三里,以疏通脾胃 经的血脉;摩腹部,点揉中脘、神阙穴,以调整 脾胃气机,使脾胃功能强壮。
• 5.宝宝胃口差、消化不良的按摩保健法
• 穴位: 四横纹 脾经 足三里 • 操作: • 1.按揉推四横纹2-3分钟,也可推50-100次。 • 2.补脾经50-100次。 • 3.摩腹,逆时针方向2分钟,顺时针方向1分钟。 • 4.揉足三里100次。 • 5.捏脊,捏三提一。
脾胃派小儿推拿 妈妈课堂
• 课程安排
• 第一讲:1.小儿推拿概论
•
2.小儿推拿常用手法
• 第二讲:小儿日常保健法:1、2
• 第三讲:小儿日常保健法:3、4
• 第四讲:小儿日常保健法:5、6
• 第五讲:小儿日常保健法:7、8
服務宗旨
• 弘揚傳統文化 • 傳承養生技術 • 構建和諧社會 • 還您身心健康
• 若以捏法施于脊柱,就称为捏脊法。由于此法 善治小儿“疳积”,收效神奇,所以又称为“捏积 法”。
小儿日常保健法:
• 1、强身健体,增强体质
• 穴位:板门 足三里 • 操作: • 1、摩腹 顺逆时针个一分钟。 • 2、揉板门200次。 • 3、揉足三里100次。 • 4、捏脊 “捏三提一”
预知小儿身体六大不适症
• 注意事项:
• 1、按摩一般在进餐两小时后操作。按摩的 同时,改善饮食习惯和加强身体锻炼,会 收到更好的效果。
• 2、建立孩子规律的饮食习惯,每天按时就 餐,孩子吃饭时要和家庭其他成员一起吃。
• 3、家长不要采取哄骗、恐吓等手段强迫孩 子进食,更不能在吃饭时教训孩子,孩子 越是紧张越是吃得少。吃得多时要适时地 表扬,吃得少要多加关注。
揉。 • 4.让小儿俯卧,以肺俞为中心,沿1—5胸椎两侧
按揉。 • 5.按揉背部5分钟到10分钟。
小儿发热
• 1、多喝开水。 2、物理降温。
• (1)头部冷敷(2)温水擦浴 (3)酒精擦浴
• 3、药物降温。
• 平时,家里应备有体温表、退烧药,以便应急, 发热儿童须每隔1小时测量体温一次。退烧药有布 洛芬、百服宁、小儿退热栓等
小儿不能滥用止咳药
咳嗽是由许多疾病引起的一种症状,是 人体一种生理性保护机制,通过咳嗽可将 呼吸道内的异物或分泌物清除体外,以保 持呼吸道“通行无阻”。所以在病的初期, 特别是痰易不咳出时,勿要滥用止咳药, 否则使痰阻塞在呼吸道内,痰内大量的细 菌、病毒得到繁殖的机会,感染迟迟不能 得到控制,呼吸道阻塞使患儿呼吸急促, 病情加重。不适当的应用止咳药也会掩盖 病情。
家长预防小儿便秘小妙招
• 1、准备的饭食要少,要养成孩子每顿吃饭 必吃完的好习惯
• 2、少食多餐,慎选优质点心 • 3、巧妙补充纤维质 • 4、多摄取瓜果 • 5、适当运动 • 6、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 7、注意孩子的口腔卫生
• 7.改善睡眠
• 穴位:肝经 心经 小天心 百会 • 操作: • 1、清肝经100次。 • 2、清心经50次。 • 3、捣小天心200次,频率为每分钟50次。 • 4、摩腹 顺逆时针方向各1分钟。 • 5、揉百会200次。
• 六. 小儿推拿的禁忌症
• 1.由结核杆菌引起的疾患。 2.癌症。
• 3.脓毒血症。 4.正在出血的局部、烫伤局部。
• 5.骨折、脱位及扭伤等症的急性期。 6.急性传染病的传染期。
• 7.传染性及溃疡性皮肤病。
• 8.危重病症一定在抢救脱离危险期后,方可 配合推拿治疗。、
• 七.小儿推拿常用介质
• 四、摩法
• 以手掌面或食、中、无名指指面附着于一定部
位或穴位上,以腕关节连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臂作顺时针或逆时 针方向环形移动摩擦,称摩法。分指摩法和掌摩 法。
• 五、运法
• 以拇指或中指指端在一定的穴位上由此往返作 弧形或环形推动,称运法。
• 六、捏法
• 以拇指桡侧缘顶住皮肤,食、中两指前按,三 指同时用力提拿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或食指 屈曲,用食指中节桡侧顶住皮肤,拇指前按,两指 同时用力提拿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
• • •
下中上 醫醫醫 治治治 已欲未 病病病
小儿推拿概述
• 一、什么是小儿推拿 • 二、小儿推拿的发展 • 三、小儿推拿的功效 • 四、小儿推拿的特点 • 五、小儿推拿的操作原则 • 六、小儿推拿的注意事项 • 七、小儿推拿的禁忌症 • 八、小儿推拿的常用介质
• 一、小儿推拿发展简史
• 小儿推拿早在2000多年前即有这方面的论 述 。1973年中国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 汉帛书 《五十二病方》中即有这方面的描
五. 小儿推拿注意事项
• 1、给小儿推拿时,应选择避风、避强光、噪音小的地方;室 内应保持清静、整洁,空气清新、温度适宜。推拿后注意避 风,忌食生冷。
• 2、推拿时家长要保持双手清洁,摘去戒指、手镯等饰物,指 • 甲要剪短。冬季推拿时双手宜暖 • 3、小儿过饥或过饱,均不利于按摩疗效的发挥。 • 4、为避免推拿时小儿皮肤破损,推拿时可 • 使用按摩油或爽身粉等介质。 • 5、小儿推拿由于病情和小儿年龄的不同, • 在推拿次数和时间上也有一定的差别。 • 6、推拿疗效逐渐显现,并不是马上见功(退热可以), • 但疗效巩固,且是多方好转,原病、精神、睡眠、 • 胃口均会好转。 • 7、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小儿推拿治疗前,必须有 • 明确的诊断。如果家长不能肯定,请先送医院就诊!小儿疾 • 病,瞬息万变、刻不容缓,请家长不要疏忽大意。
• 中医宝宝疾病口诀:
• 大便干,最为先; • 食不好 ,睡不安; • 鼻中青 ,腹中痛; • 舌苔白又厚,腹中有积食; • 手、足心热,常有病祸; • 口、鼻干又红,肺胃热相逢
“想要小儿安,三分饥和寒”
• 2.感冒预防按摩保健法:
• 穴位: 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揉
耳后高骨。迎香 合谷 外劳宫
宝宝腹泻的预防
• 1.注意饮食卫生 • 2.提倡母乳喂养 • 3.按时添加辅食增强体质 • 4.避免不良刺激 • 5.避免交叉感染 • 6.合理应用抗生素
小儿便秘的预防
• 1.改变饮食结构 • 2.人工喂养儿易发生便秘,可适当减少牛奶
的喂入量,添加辅食 • 3.对营养不良的患儿应加强营养,增强体力 • 4.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 5.中药对小儿便秘具有良好的效果 • 6.忌食辛辣燥热之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