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伤寒与温病的证治异同

伤寒与温病的证治异同

1、伤寒与温病的证治异同张玉柱2008711087
相同:温病与伤寒均属外感热性病。

异同:温病与伤寒虽同为外感病,但因其○1病因有温热邪气与风寒邪气之分,伤寒六经○2辨证是以经络脏腑定位和八纲定性为基础,外邪由表入里,由经络入脏腑,由三阳入三阴,反映了外邪传变层次与治疗规律。

温病的卫、气、营、血辨证,三焦○2辨证,同样是阐发外感病邪由表及里,由上焦、中焦至下焦的浅深层次和治疗规律。

伏气温病则由里达外,由血→营→气→卫,与外感温病正好相反。

二者对人体营卫气血损伤的○3机制有别,温热病邪为患,表证期短,传变迅速,易于化燥伤阴;风寒之邪留恋肌表,传变较慢、易于伤阳。

因而其○4治法也就大有差异,瘟病主要以辛凉解表、透散热邪;伤寒的话主要以辛温解表、驱散风寒。

2、请将所学外感类方证按病邪、病位、主症,病机、治法、方药整理成表,并结合自己或者身边人曾患的外感病试做一例具体分析
(包括病邪、病位、主症、病机、治法和方药)。

汤症名病位病邪主证病机治法
桂枝汤证肺卫风寒发热、汗出恶风、头痛脉浮缓风寒袭表,卫阳浮越,营
阴外泄
解肌祛风,调和营卫
麻黄汤证肺卫风寒恶寒、发热、周身疼痛,无汗而喘风寒外束,卫阳被郁,营
阴凝滞,肺气失宣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小柴胡汤少阳经热邪不盛
侵犯肝胆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
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目眩、脉弦
邪犯少阳,胆火内郁,枢
机不利
和解少阳,调达枢机
大青龙汤证太阳阳明

风寒外束
郁而化热
入里
恶寒、发热、身痛、无汗、烦躁、脉浮

风寒外束、兼阳郁内热外散风寒,内清郁热
小青龙汤肺卫风寒外束
饮内停恶寒、发热、咳嗽、气喘、脉浮紧,或
兼见其他水饮内停的症状
风寒束表,水饮内停辛温解表,温化水饮
银翘散证肺卫风温初起发热,微恶风寒,头痛,无汗或少汗,
咳嗽,口微渴,咽红或痛,舌边尖红,
脉浮数邪犯于表,卫气被郁,开
合失司
宣透泄卫透邪外达
三仁汤证卫气同病湿温初起恶寒少汗,身热不扬,午后热甚,头重
如裹,身重肢倦苔白腻,脉濡缓
湿遏气分,脾湿不运芳香宣化,双解表里之湿
藿香正气散证表里同病风寒湿滞恶寒发热,头痛,胸膈满闷,脘腹疼痛,
恶心呕吐,肠鸣泄泻,口淡,舌苔白腻
外感风寒,湿滞内伤外散风寒,内化寒湿
桑杏汤证肺卫温燥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少汗,咳嗽,
少痰,咽干,鼻燥,口渴,苔薄白舌干
脉数
温燥初起,邪袭肺卫辛凉甘润,清热润燥
例:
我个人的一个例子吧:年前感冒,咳嗽,低烧、鼻塞、流涕、头痛等感冒的一般症状外,还有发热重、痰液粘稠呈黄色、口干欲饮、少汗等特点。

舌像、脉象忘记了。

病邪:风寒湿邪、戾气病位:肺卫主症:咳嗽,身热,微恶风寒,汗畅不利,头胀痛,黄痰……病机:外感疫毒、风寒湿邪,皮毛闭塞,邪郁于肺,肺气失宣。

治法:辛温解表、化湿
方药:人参败毒散加味桂枝厚朴半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