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中最美作家---三毛ppt

心中最美作家---三毛ppt

悼三毛
撒哈拉沙漠很大很美 她一定是迷了路了 再也走不出来 她迷路的那天 并没有下雨 可是 很多人的心 都被淋湿了 从此 雨季不再来
----汪国真 1
台湾著名女作家
-- 三毛
制作者:胡长杰 周莉平 张芹
2
作家生平简介
姓名:陈平 笔名:三毛 生辰:1943年3月26日 祭日:1991年1月4日 籍贯:四川 重庆 地区:台湾 国家:中国 职业:作家 原名陈懋平 。
——作家梁羽生
三毛很友善,但我对她印象欠佳。三毛说她“不是个喜欢把自己落在框子里去说话 的人”,我看却正好相反,我看她整天在兜她的框框,这个框框就是她那个一再重 复的爱情故事,其中有白虎星式的克夫,白云乡式的逃世,白血病式的国际路线,
和白开水式的泛滥感情。如果三毛是个美人,也许她可以有不断的风流余韵传世, 因为这算是美人的特权。但三毛显然不是,所以,她的“美丽的”爱情故事,是她 真人不胜负荷的…… ——作家李敖
11
写作风格
三毛是极少数以散文名世的当代作家。尽管有好事者揭秘,认为颇有小说成份,
但一 种作品以什么文体被读者接受,它就对什么文体产生实质性影响。所以依然 把三毛归入 散文作家。这是一种“行者散文”,武侠是武行者,一如孙行者悟空, 因为违法,所以 取小说形式。旅行是文行者,一如取经者玄奘,由于合法,所以 取散文形式。传统的行 者散文是苦的,所以每每苦吟着“不如归去”,现代的行 者 散文是乐的,所以津津乐道 着“不如离去”。对于台湾女作家三毛而言,写作构 成她独特的生命方式。 与那种负有严肃使命感的作家不同,三毛是以自由自在的“游于艺”姿态从事写作 的。 她所采用的“私小说”文体,在人生经历的写真实录,自我灵魂与生命个性的 张扬等方面, 更具有女性文体的写作意义。 作为大千世界里一个独特的生命传奇,台湾女作家三毛的创作不仅把人生最美好、 最诗 意的东西加以定格,而且使她的生命跨过万水千山,穿越滚滚红尘,在读者的期 待视野中成 为永久的文学存在。如果说,读书是三毛走向文学生涯的铺路石,旅行 为她提供了取之不 尽的生活素材,写作则使她的生命姿态展示出最动人的风彩。笔 耕,无异于三毛生命过程 中不可剥离的一种存在形式。 检视三毛的笔耕道路,品味其作品的无穷魅力,不能不注意到她的文学追求。三毛的文学 价值观,与她的个性、文学道路、以及对生活本身的理解,有着密切关系。 确切地说,三毛 没有纯文学作家那种严肃的创作使命感,也不去刻意追求作品的社 会效果,创新对于她,既 非经国之大业,千古之文章;也非文学殿堂之捷径,天下扬名 之手段。且看三毛的自我表白。 “文章千古事,不是我这草芥一般的小人物所能 挑得起来的,庸不庸俗,突不突破,说起来 都太严重。写稿真正的起因,‘还是为了娱 乐父母’,也是自己兴趣所在,将个人的生活做 了一个记录而已。”
三毛不是美女,一个高挑着身子,披着长发,携了书和笔漫游世界的形象,年轻的
坚强而又孤独的三毛对于大陆年轻人的魅力,任何局外人作任何想象来估价都是不 过分的。许多年里,到处逢人说三毛,我就是那其中的读者,艺术靠征服而存在, 我企羡着三毛这位真正的作家。 ——作家贾平凹 三毛对生命的看法与常人不同,她相信生命有肉体和死后有灵魂两种形式。她自己 理智地选择追求第二阶段的生命形式,我们应尊重她的选择,不用太悲哀。三毛选 择自杀,一定有她的道理。 ——作家倪匡
有声作品:《三毛说书》《阅读大地》
《流星雨》 译作:《刹那时光》《兰屿 之歌》《清泉故事》《娃娃看天下》(共两本)
诗:《朋友》 音乐专辑(填词):《回声》
9
10
三毛部分作品摘录
•1.她说:“厌倦的感觉日日折磨我,我很累很累,什么时候我 可以安睡不再起 来。” •2.过去几年,我付出的许多代价,都是我不应该付出的代价, 爱过的许多折 磨,都不是因为我错误的决定,而是社会的错 误。 •3.如果选择了自己结束生命这条路,你们也要想得明白,因 为在我,那将是一 个幸福的归宿。 •4.我是一个标准的个人主义者,但我不是唯我主义者。 •5.爱情的滋味复杂,绝对值得一试二尝三醉,三次之后就不 会再有人勇于痛饮 了。 •6.坚持自己该做的事情,是一种勇气。 绝对不做那些良知不允许的事,是另一 种勇气。 •7.爱情是疼痛的。 •8.云淡风轻,细水长流,何止于君子之交。爱情不也是如此 才叫落花流水,天 上人间? •9.抗命不可能,顺命太清闲,遵命得认真,唯有乐命,乐命 才是最自由自在的。 •10.爱情如果不落实到穿衣,吃饭,数钱,睡觉这些实实在 在的生活里去,是 不容易天长地久的。
8
三毛作品
文集:《倾城》《温柔的夜》《哭泣的骆
驼》《梦里花落知多少》《雨季不再来》《撒 哈拉的故事》《送你一匹马》《背影》《我的 宝贝》《闹学记》《万水千山走遍》《稻草人 手记》《随想》《谈心》《我的快乐天堂》 《高原的百合花》《亲爱的三毛》《我的灵魂 骑在纸背上-三毛的书信札与私相簿》
剧本:《滚滚红尘》共出版发行作品23部
《撒哈拉的故事》
三毛的作品,特别是由《撒哈拉 的故事》开始,便是她游历的记 叙, 开始,也是她情感的记叙。 与荷西一道生活的年月,三毛的 文章充满欢笑、喜乐,读者阅读 她的小说,彷佛感受着她愉快的 婚姻生活,就是面对着大风沙的 侵袭,她也是积极和乐观; 然而,自荷西死後,三毛的文章 却一下 黑暗起来,文字不再有笑 容,代替的只是无尽的悲伤, 这 时候,三毛的作品塑造的是一个 哀伤过客的形像。
12
三毛与荷西的爱情故事
荷西问三毛:你想嫁个什么样的人? 三毛说:看的顺眼,千万富翁也嫁。 看的不顺眼,亿万富翁也嫁。 荷西就说:那说来说去你还是想 嫁个 有钱的。 三毛看了荷西一眼说:也有例外 的时 候。 “那你要是嫁给我呢?”荷西问 道, 三毛叹了口气说:要是你的话那 只要 够吃饭的钱就够了。 “那你吃的多吗?”荷西问道。 “不多不多,以后还可以少吃一 点。” 三毛小心的说道。 ——三毛《结婚记》
3
三毛笔名的来历
从三毛的《闹学记》序中只提及 “三毛”二字中暗藏一个易经的卦。 但又是什么玄机,就不得而知了。 但三毛本人又曾说过:起初起此名, 是因为喜欢张乐平先生的三毛流浪 记(后拜为干爹);另有一个原因 就是说自己写的东西很一般,只值 三毛钱。 4
人生年表
1943年,三月二十六日出生于重庆,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人,取名为陈懋平。
15
1979年9月30日,荷西因潜水意外丧生。 三毛痛苦地说:“他等了我6年,爱恋了我12 年诀别时没有跟我说一声再见。我所有的感 情都随荷西而去。
16
每个女子都希望有一 个一生的依靠。 如此一女子,漂泊并 非她所愿,她也想有 一个安定的依靠。可 是,自荷西死后,她 的依 靠与眷恋都随之遗失在漫 漫沙漠中。 归国飘落一粒沙,从此形 成了撒哈拉。每想你一次,天上就掉下一 滴水,于是形成了太平洋。 锁上我的记忆,锁上我的忧伤,不再想 你,怎么可能再想你,快乐是禁地,生死 之后,找不到进去的钥匙 。
三毛:今天回来,心已经碎了. 荷西:碎的心,可以用胶水把它黏起 来. 三毛:黏过后,还是有缝的. 荷西把三毛的手拉向他的胸口,说: 这边还有一颗,是黄金做的,把你那 颗拿过来,我们交换一下吧. 14
1946年,因为觉得“懋”字麻烦,三毛就把它去掉,改名陈平。 1948年,随父母迁居台湾,入台北国民小学读书。 1954年,入台北省立女子中学学习。 1955年,初二,受墨汁涂面打击,以及为看小说开始逃学。后休学在家。 1956年,一度复学,後正式退学。开始练习写作、音乐、绘画,切腕自杀获救。 1962年,以陈平名义在现代文学发表第一篇作品《惑》 。 1964年,得到文化大学创办人张其昀的特许,到该校哲学系当旁听生,课业成 绩优异。初恋。 1967年,初恋失败,赴西班牙马德里文哲学院留学。圣 诞初结识荷西。 1968年,与荷西分别。漫游欧洲、巴黎、慕尼黑等地。 1971年,返回台湾,任教于文化大学和政工干校。 1972年,与一德裔男子相恋,结婚前夕,未婚夫心脏病突发猝死。冬,再赴西

17
我在心里对你说--荷 西,我爱你,我爱你, 我爱你--这一句让你 等了十三年的话,让我 用残生的岁月悄悄只讲 给你一个人听吧!„„ 结婚以前在塞哥维亚的 雪地里,已经换过心了, 你带去的那颗是我的, 我身上的,是你.埋下 去的,是你,也是 我.走了的,是我们。 ----三毛
木齐时,她离队找到王洛宾。《滚滚红尘》获金马奖八项大奖。 1991年 一月二日,因子宫内膜肥厚入荣民总医院检查治疗。一月三日,进行 手术。一月四日凌晨,在医院以肉色丝袜绕颈窒息身亡。终年四十八岁。
6
三毛简历
三毛于1943年3月26日(农历2月21日)生于四川重庆。幼年时期的三毛就表现 对书本的 爱好,5岁半时就在看《红楼梦》。初中时期几乎看遍了市面上的世界 名著。初二那年 休学,由父母亲悉心教导,在诗词古文、英文方面,打下次坚实 的基础。并先后跟随顾 福生、邵幼轩两位画家习画。 1964年,得到文化大学创办人张其均先生的特许,到该校哲学系当旁听生,课 业成绩优 异。 1967年再次休学,只身远赴西班牙。在三年之间,前后就读西班牙马德里大学、 德国歌 德书院,在美国伊诺大学法学图书馆工作。对她的人生经验和语文进修上 有很大助益。 1970年回国,受张其均先生之邀聘在文大德文系、哲学系任教。后因未婚夫猝 逝,她在 哀痛之余,再次离开,又到西班牙。与苦恋她6年的荷西重逢。 1973年,于西属撒哈拉沙漠的当地法院,与荷西公证结婚。在沙漠时期的生活, 激发她 潜藏的写作华,并受当时《联合报》主编的鼓励,作品源源不断,并且开 始结集出书。 第一部作品《撒哈拉的故事》在1976年5月出版。 1979年9月30日夫婿荷西因潜水意外事件丧生,回到台湾。 1981年,三毛决定结束流浪异国14年的生活,在国内定居。同年1月,《联合报》 特别 赞助她往中南美洲旅行半年,回来后写成《万水千山走遍》,并作环岛演讲。 之后,三 毛任教文化大学文艺组,教小说创作,散文习作两门课程,深受学生喜爱。 1984年,因健康关系,辞卸教职,而以写作、演讲为生活重心。 1989后4月首次回大陆家乡,发现自己的作品在大陆也拥有许多的读者。并专诚 拜访以 漫画《三毛流浪记》驰名的张乐平先生,了确夙愿。 1990年从事剧本写作,完成第一部中文剧本,也是她最后一部作品《滚滚红尘》。 1991年1月4日清晨去世,享年48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