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办好一个企业 造福一方百姓

办好一个企业 造福一方百姓

办好一个企业造福一方百姓
——川煤集团雷公山煤矿致力构建和谐矿区
“只有和谐的环境,才有发展的空间。

只有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才有能力回报社会。

”这是川煤集团广能贵州世纪公司雷公山煤矿的办矿理念。

走进位于中建乡民主村的川煤集团广能贵州世纪公司雷公山煤矿,工业广场建设如火如荼,运输车和挖掘机来回穿梭,大型吊塔忽上忽下,建设机器机声隆隆,工作人员紧张有序。

该矿入驻中建乡近三年来,秉承“追求卓越〃奉献光热”的企业精神,始终以“办好一个企业,繁荣一方经济,造福一方百姓”为已任,谱写了矿群共建和谐矿区的新篇章。

通组公路:煤矿与村民的连心路
“以前我们出门办事难啊,难就难在没有公路,村民修建房屋,建筑材料也要到临近的龙凤村人背马托。

”说起2009年以前的通组路,中建乡民主村沙坝组村民罗玉和深有感触。

“出远门,得天不亮就走,否则到中建街上就赶不上车了。

2009年以前,我们这里唯一的通道就是寨子旁边弯弯曲曲、荆棘丛生的便道。

”罗玉和说,过去沙坝组村民们就是到附近的乡镇去赶集,也只有步行。

2009年,雷公山煤矿出资20
万元,与中建乡政府筹集的资金一起,新建了一条3公里长的通组公路。

使沙坝组95户385人融入了全乡交通网络,也使雷公山煤矿深深融入了村民的心中。

如今,人背马驮的队伍已经成了村民们往昔的记忆。

爱心援助:真情温暖贫困户
张义敏是中建乡民主村杉坪组人,在一次车祸中右腿受伤留下了后遗症,不能劳动。

家里上有两个老人需要照顾,
下有4个孩子正在读书,一家8口的开销全由丈夫宋德华一人在雷公山煤矿掘进队打工支撑。

天有不测风云。

2010年10月24日中午,宋德华像往常一样在食堂就餐,刚吃下几口饭,就因脑溢血扑在了饭桌上,队长胡长林见状,立即给矿长刘礼文作了汇报,矿里迅速派专车将宋德华送到金沙林东医院救治。

面对高昂的术费,张义敏一家陷入了悲凉之境,终日以泪洗面,四处借款。

刘礼文矿长得知宋德华贫困的家庭情况后,立即组织召开矿各部门负责人会议,倡议大家为工友宋德华捐款。

共计捐款20000余元,解决了宋德华的首次手术费用。

爱心援助,殷殷真情,温暖着贫困户的心,在矿区传为佳话。

就地就业:发展贫困乡劳务经济
“以前我和我妻子在广东打工,每年除去生活费、房租费、往返的车费,到家也是所剩无几,而且还不能照顾家中的两个孩子和已经70多岁的老父老母,现在我在矿上当瓦检员,妻子也在风井上开绞车,一个月两个人的收入8000多块,家庭又照顾好了,钱又赚到了!”矿工张天伦兴高采烈地说道。

“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是改善发展环境、破解发展难题,是改善和提高农村生活水平、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矿方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谈及当地群众的就业问题,雷公山煤矿矿长刘礼文这样说。

雷公山煤矿所在的中建乡,是全省100个、黔西县两个一类贫困乡之一,该乡是传统的农业大乡。

多年来,大部分青年外出务工,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逐年增多,缺乏照顾。

为逐步解决这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雷公山煤矿招聘本地员工375人,占全矿员工总数的42%,月平均工资达4480元,缓解了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缺乏照顾的问题,每年还为中建乡增
加劳务经济收入168万余元。

发展了村民就地就业的劳务经济。

雷公山煤矿隶属贵州世纪资源勘查开发有限公司,该公司是四川省煤炭产业集团与民营企业合资组建的国有控股企业,下辖雷公山煤矿、挖拢沟煤矿、金家寨三对煤矿,设计年产量均为45万吨,建成投产后,采区覆盖了中建乡、花溪乡和中坪镇,是黔西火电厂二期工程的保障性建设项目。

雷公山煤矿总投资约5亿元,现已完成投资2.8亿元,预计2013年6月建成投产。

该矿入驻中建乡以来,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积极为矿区老百姓办实事,解难事,近三年共计投入资金40余万元,用于投入矿区的公路建设、生态家园建设、饮水工程建设,支持当地教育事业,帮扶贫困群众。

和谐促发展,发展构和谐。

在建的雷公山煤矿描绘了一幅和谐矿区的蓝图。

(本报记者张贵斌摄影报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