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陵县秋冬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应急处置预案为切实贯彻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控策略,确保新冠肺炎疫情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特制定我县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处置预案。
一、目的有效防范疫情输入,及时发现疫情苗头,迅速规范开展疫情处置,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和社会经济平稳发展。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县现阶段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处置工作。
三、疫情防控指挥体系(一)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综合指挥部设立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综合指挥部,在县委、县政府及市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领导下开展工作,负责疫情防控各项决策部署的落实和疫情防控日常指挥协调工作。
县长任指挥长,常务副指挥长由分管副县长担任。
的要及时发协查函)。
市卫生健康委根据需要,派遣专家组指导工作。
密切接触者由各镇根据属地原则按要求实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核酸检测和健康随访。
(4)扩大开展核酸检测根据风险等级划定的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的范围,确定核酸检测的重点人群范围,原则上十天内完成相关区域内人员核酸检测全覆盖。
在市指挥部指导下,由县指挥部负责组织实施。
(5)强化防控措施落实县指挥部根据评定结果对重点区域,采取果断灵活动态的管理策略,分区域分级别落实相应的防控措施。
重点区域除疫情防控人员、管理人员外严禁外出和进入,严防输出;限制区域内人员流动,科学开展消毒,严防疫情扩散。
做好区域内群众的生活保障和宣传解释工作。
(6)加强社会综合管理在全县范围内对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实施人员管控,确保测温、安康码核验等措施落实,采取预约、限流等方式避免人员聚集,必要时关闭影剧院、娱乐场所、集贸市场等人员密集场所。
县商务局确保生活资源供给和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县医保局保证医疗物资及个人防护用品的供应;县市场监管局加强市场监督管理,加强公共场所的监督管理;县委宣传部适时开展网络舆情监测,及时发现并澄清谣言,正确引导舆情,县公安局及时依法处置与疫情有关的社会治安突发事件,维护社会稳定。
(7)疫情发布按规定发布疫情信息,及时向公众解疑释惑,回应社会关切, 做好疫情防控风险沟通工作。
(8)根据疫情形势变化,适时开展风险评估,根据省市指挥部指令及时调整相应风险等级和管控措施。
(四)本地出现聚集性疫情的应急处置1.启动标准发现本地聚集性疫情时(14天内在家庭、办公室、学校班级、车间等场所内发现2例及以上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且存在人际传播的可能性, 或共同暴露而感染的可能性)。
2.应急措施采取“内防扩散、外防输出”的策略,强化社区管控,尽快控制疫情,避免疫情传播蔓延。
在前述工作的基础上,还应开展以下工作:(1)开展疫情研判与风险评估县指挥部召开紧急会议,全面部署全县应急处置工作,依据疫情发展变化和防控需求,及时开展风险评估,研判疫情形势, 迅速依法依规、科学划定防控重点区域范围,提出应急响应策略和措施。
县指挥部及时召开疫情调度会,根据疫情形势的不断变化及省市指挥部指令不断调整应对策略和措施。
(2)全力开展医疗救治发热门诊定点医疗机构腾空足够隔离留观病房,做好医务人员力量储备保障,确保在发生聚集性疫情时有足够的医护人员开展医疗救治等工作,全力做好隔离留观病例收治的各项准备。
根据救治需要,及时扩充收治能力,必要时从相关医疗机构抽调医护人员;根据需要邀请市级专家组指导救治工作。
(3)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追踪管理密切接触者县指挥部接到市指挥部指令后,迅速组织疾控部门、公安部门、数据部门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查明聚集性疫情规模和感染来源,主动开展病例搜索,分析传播链,排查和追踪密切接触者(已前往外省市的要及时发协查函)。
市卫生健康委根据需要,派遣专家组指导工作。
密切接触者由各镇根据属地原则实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核酸检测和健康随访。
(4)快速广泛开展核酸筛查一旦划定风险等级为高、中风险地区,原则上一周内完成区域内人员核酸检测全覆盖。
必要时县指挥部向市指挥部请求技术支援,由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技术队伍和第三方检测机构协作, 在市指挥部指导下,由县指挥部负责组织实施。
大样本人群筛查依据《新冠病毒核酸筛查稀释混样检测技术指引》开展,筛查工作原则上10天内完成。
(5)强化防控措施落实对划定为高、中风险地区除及时果断采取限制人员聚集性活动、封锁等措施外,利用大数据将近期高、中风险地区的往来人员信息推送至各镇。
同时各镇须开展高、中风险地区往来人员的摸排,严格落实高、中风险地区往来人员集中隔离、核酸检测、医学观察、健康随访措施。
(6)加强社会综合管理县指挥部适时组织评估聚集性疫情发生后的风险,必要时采取不同规模和持续时间的停工、停业和停课措施、限制或减少集会和团体活动、限制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的人员密度。
指挥部各成员单位根据职责分工,制定本部门具体的疫情应对实施方案。
交通运输部门对高、中风险地区实施交通管制措施,限制人员进出。
发改、医保、经信、商务部门提出医疗物资、防护用品和生活必需品的类别清单和估计需求量,制定紧急扩产、储运、调配方案,保障医疗防护用品和生活必需品的生产活动正常开展, 满足基本供应,保障物资运输通畅。
市场监管部门加强市场监督管理,加强公共场所的监督管理,维持市场秩序。
物价部门稳定医疗物资和生活必需品物价,避免哄抢行为。
宣传部门开展网络舆情监测,及时发现并澄清谣言,正确引导舆情。
公安部门及时依法处置与疫情有关的社会治安突发事件,维护社会稳定。
(7)疫情发布按规定发布疫情信息,及时向公众解疑释惑,回应社会关切,做好疫情防控风险沟通工作。
(8)根据疫情形势变化,适时开展风险评估,根据省市指挥部指令及时调整相应风险等级和管控措施。
五、其他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县疫情防控应急综合指挥部负责解释。
县疫情防控应急综合指挥部职责:统一领导、指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定期会商研判新冠肺炎疫情发展趋势,研究确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策略;商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政策、应对预案和重大措施;统筹协调和指导各相关部门各镇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并组织对防控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二)县疫情防控应急综合指挥部办公室(简称县疫控指办)县疫情防控应急综合指挥部办公室是应急综合指挥部的具体办事机构,由县相关成员单位抽调人员组成,办公地点设在县卫生健康委。
办公室主任由县政府分管副县长担任。
办公室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所有医疗卫生资源实施统一管理和调度,组织实施疫情防控工作。
镇人民政府根据工作需要,成立镇疫情防控应急指挥机构, 负责本镇疫情应急处置的组织、协调和指挥。
(四)县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县政府办公室、县委组织部、县委政法委、县委宣传部、县委督查室、县网信办、县发展改革委、县教育局、县经济和信息化局、县公安局、县民政局、县司法局、县财政局、县生态环境分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商务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县应急管理局、县外办、县市场监管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卫健委、县医保局、县数据资源管理局、县电信公司、县移动公司、县联通公司等单位负责同志任应急综合指挥部成员。
县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职责:各成员单位依据各自职责制定本部门或本系统新冠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加强演练,做好医疗、生活物资储备工作,一旦启动应急预案,各成员单位要在县指挥部统一指挥下全力做好各项疫情防控工作。
四、疫情防控处置应对(一)常态化疫情防控根据《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结合省市工作要求,落实我县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各项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县指挥部每周召开常态化疫情防控调度会,及时调整阶段性重点防控任务,切实压紧压实“属地、部门、单位和个人”四方防控责任。
各专项督导组及各成员单位根据职责分工,继续加强联防联控、统筹调度,强化常态化防控工作的指导和支持。
镇人民政府落实属地责任,加强组织领导,坚持依法防控、科学防控、联防联控,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医疗物资动态储备,提升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严格落实常态化防控各项措施要求。
各企事业单位落实主体责任,严格执行疫情防控规定,健全防控工作责任制和管理制度,制定完善应急预案。
2.提升卫生应急能力(1)强化物资储备县医保局要做好医疗物资储备工作,按程序动用县级医药储备;根据疫情形势和需要适时组织企业生产或协调采购相关药品和医疗器械,负责疫情防控物资的管理、调配。
县商务局要适时组织评估,保障疫情防控应急处置期间社会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 维护市场秩序做好储备。
县卫健委要对人员防护、核酸检测试剂、医疗救治设备、药物等物资需求实行动态测算,组织各医疗卫生机构重点采购和储备。
各镇人民政府根据应急处置工作需要,安排储备必要的物资及装备。
(2)加快提升核酸检测能力在现有检测能力基础上,加强核酸检测能力建设,加大实验室能力提升、人员培训、质量控制力度,强化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满足突发疫情后核酸检测需求。
做好与第三方检测机构及省市级和周边城市核酸检测动员组织工作,确保一旦发生疫情能够迅速协调周边力量,满足一周内覆盖区域内全部人员的核酸检测需求。
(3)发挥医疗机构“哨点”作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和预检分诊、发热门诊等管理制度,进一步提高疫情发现和预警能力,织密织牢疫情防控网,扩大发热门诊“哨卡"监测覆盖面。
全面完成县级医院发热门诊升级改造,弋江镇中心卫生院、许镇镇中心卫生院发热“哨点''诊室设置工作。
切实加强医疗机构感染防控能力建设,坚决防止医院感染。
建立规范合理的转院和转运程序,规范设置发热门诊、预检分诊点、隔离留观病房。
3.突出重点环节各镇、各相关部门落实本辖区、本系统职责内的重点场所及人群防控:(1)养老机构、福利院、监所、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等重点机构防控;(2)各级各类学校校园防控;(3)老年人、儿童、孕产妇、残疾人、严重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防控;(4)以“大数据+网格化+单位自查+个人报告+有奖举报”手段,强化基层社区防控摸排能力,对境外返南陵人员、高、中风险地区返南陵人员、外地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在南陵的密切接触者及时落实闭环管理;(5)农贸(集贸)市场、冷冻食品加工运输业等重点行业重点场所的监测与防控;(5)根据防控形势的变化,按照国家及省市最新的防控要求,不断调整重点环节,重点开展对应的防控工作。
4.常态化防控措施常抓不懈各镇、各相关单位在日常防控工作中强化预防为主,做好健康科普和宣传。
持续加强商场、超市、农贸市场、餐饮店、药店、旅游景点、歌舞厅、酒吧、电影院等人员密集场所扫码、亮码、测体温、戴口罩、通风、消毒、限流等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落实,有效降低疫情传播风险。
(二)有疫情输入风险时的应急处置1.启动标准(1)周边地区有本地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发生,我县存在输入风险时;(2)其他经评估认为可能在我县造成疫情输入风险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