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明天要远足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明天要远足教案第【1】篇〗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师:小朋友们,假期的时候爸爸妈妈会不会带你们出去玩呢?如果明天你要去郊游,你的心情会怎样?你会想些什么呢?预设生:出去玩很高兴很激动2、师:是啊,你们的心情有一个人也很了解,所以她写了一首儿歌明天要远足。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明天要远足学习“明”字:师:“明”注意是后鼻音,在之前的课文日月明中我们学习过这个字,你怎么记住它呢?预设生: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日月明。
会意字。
结合字义巧记:日月同辉明。
能够组词:明天。
师:孩子们可真会学习,记住这个字难不倒你,那你能说说“明”怎么写好它呢?预设生:日靠上,月窄长。
师:讲的真细致,会讲还要会写,伸出小小手,我们一起来写一写“明”这个生字吧。
边书空边讲解写字要点。
“日字瘦瘦站左边,月字高高靠右边,竖撇起笔竖中线,向左穿插才美观”预设生:一笔竖,二笔横折,三笔横,四笔横,五笔竖撇,六笔横折钩,七笔横,八笔横,八笔写成“明”引导学生理解“远足”。
师:“足”是什么意思?预设生:脚师:“远足”呢?预设生:比较远的徒步旅行3、(出示图画)仔细观察,这个小朋友明天要去远足了,不过她还怎么样?她在想什么呢?我们一起走进这首儿童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师:明天要远足她会想些什么呢?先听老师来读一读课文,打开课本93页,双手捧书稍稍外斜,眼睛看好字,耳朵听清音。
2、同学们喜欢这首小儿歌吗?现在请你们试着读一读。
提出读文要求:4、她都想到了什么?(完成活动设计卡,小组内交流)三、细读课文,随文识字1、读文识字。
师:请一位小朋友读一读第一小节。
听她读完第一小节你知道远足的前一夜,小作者怎么了?预设生:睡不着课件出示“睡”字3、师:走!我们现在悄悄地去看看他们在干什么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师:嘘,大家赶快悄悄打开课本,看看明天要远足的同学们在干什么。
2、多有趣的课文呀!自己大声读一读,遇到不理解的字,能够请拼音朋友来帮忙。
把生字在文中画一画哦!3、谁愿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学生自由举手朗读,指名读)读得真好,我还想听,我们一起读好吗?(全班齐读课文)三、动动脑筋,自主识字1、看拼音读词语。
(课件出示重点词语)2、分类识字:(1)“才”“白”独体字,注意笔顺。
(2)“明”“的”是由哪几个“好朋友”组成的?3、指导学生学写生字,并组词练习。
第二课时一、学海拾贝,复习旧知1、师:同学们,课文中散落着很多美丽的“贝壳”,你看到了吗?(课件出示“学海拾贝”。
)谁能给大家有感情地读一读?2、鼓励学生自由举手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二、学习诗歌1、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
2、出示第一节,女生朗读。
思考问题:(1)有一个孩子远足前翻来翻去睡不着,为什么?(2)哪一句最能体会到那个孩子急切的心情?(3)你有过这样的心情吗?跟大家说一说。
(让学生自由举手说一说。
)明天要远足教学反思3、老师指导朗读“翻过来,唉睡不着。
那地方的海,真的像老师说的,那么多种颜色吗?”“翻过去,唉睡不着。
那地方的云,真的像同学说的,那么洁白柔软吗?”读出好奇的语气。
4、请孩子们自由读一遍。
女生读第一节,男生读第二节,第三节齐读。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明天要远足教案第【2】篇〗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不能用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明天要远足》是一首充满童趣、表现童真的儿童诗。
它以儿童为主体接受对象,适合儿童欣赏、吟诵,符合儿童的心理和审美特点。
本课教学设计就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借助情境,引导学生体会小主人公远足前无比激动、无限期待的心情,从而能够使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充分体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识字规律。
在识字的过程中教给学生多种识字方法,如,数笔画识字法、情境识字法、字谜识字法等,以此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为以后能够自主识字打下基础。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
准备石头、棉花。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拼读生字,自主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话题交流:小朋友们,你们有过晚上睡不着的时候吗?是因为什么事睡不着呢?2.导入新课: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首儿歌《明天要远足》。
3.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4.理解“远足”:“足”是什么意思?(脚)“远足”呢?(比较远的徒步旅行。
)5.引导交流: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小女孩要去哪儿?她去干什么?)设计意图:教师通过谈话,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唤起他们类似的感受,拉近与文本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抓住“远足”一词,恰当地揭示并理解课文题目,使学生自然地理解了“远足”的含义,可以说是润物无声。
然后通过设置问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教师范读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注意听准字音。
2.学生自由练习读文。
(1)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把这首儿歌读正确。
(3)用笔圈出本课需要认识的生字。
3.指名读文,其他同学留心课文:这首儿歌有几个小节?引导说出诗歌的主要内容。
预设:这首儿歌有3个小节。
一个小朋友明天要远足,今天夜里翻过来,翻过去,睡不着觉了。
4.小组学习,填写学习活动卡:根据诗歌内容,把每个小节和它相对应的内容连一连。
设计意图: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循序渐进地感知课文内容——先通过教师范读课文,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初步感知;再通过自己试读,划分小节;最后通过对小节内容进行连线的方式,了解诗的内容,完成对课文的初读。
三、细读课文,随文识字1.指名读第1小节,思考并解决下面的问题:(1)远足的前一夜,小女孩怎么了?(睡不着)①课件出示“睡”字,相机学习目字旁。
当“目”字放在字的左边时,就变成了目字旁。
带目字旁的字大多和眼睛有关。
②出示,指名读下面的词语(睡觉),再给“睡”组一个词。
(睡衣、睡醒、睡眠)(2)小女孩睡不着觉,首先想到了什么?(大海)①引导学生运用联想识字法认识“海”。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或旅行的时候,有没有见过“海”字?②鼓励学生说出还认识哪些和水有关的“三点水”旁的字。
(游、泳、汁、滩)(3)在小女孩的心里,那地方的海怎么样?相机板书:海——颜色多。
①激趣:(课件出示大海的)你们想去看看大海吗?你们知道大海都有什么颜色吗?②教师边出示课件边解释大海颜色的变化。
要尊重孩子们的所见,如蓝色、灰色等。
(4)小女孩也想去看这么美丽的大海,她晚上怎么了?(睡不着)(5)小女孩为什么睡不着?多媒体课件出示句子:那地方的海,真的像老师说的,那么多种颜色吗?引导学生想出好办法记住画横线的生字。
①语境识字“那”(出示卡片):“那是什么?”进行问答。
认清字形,理解字义。
②借助老师、字典等创设情境理解词语“老师”。
用“老师”说一句话。
[课件出示相应补白:________是我的老师,他(她)让我________。
]③引导学生用“加一加”的方法认识“真”字。
④用“加一加”的方法学习“吗”字,理解它表示疑问。
(6)指导朗读句子:“那地方的海,真的像老师说的,那么多种颜色吗?”“真的”重读,句末语气上扬,要读出疑问的语气。
(7)学生练习读句子。
2.巩固生字。
注意“睡”字是翘舌音,读“shuì”。
(1)开火车读学过的生字:睡、那、海、真、老、师、吗。
(2)做摘苹果游戏:说出苹果上的词语,苹果就会落下来。
(课件出示)睡觉、那么、大海、真相、老师、好吗。
3.导读:同学们认识了这些字宝宝,现在我们把它们送回到第1小节,你们还认识吗?请大家试着有感情地读一读第1小节。
设计意图:识字是小学阶段非常重要的教学目标,特别是小学一年级,必须每堂课扎扎实实地指导。
本环节教学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引导学生抓住偏旁,运用联想、创设情境等方法识字,同时通过游戏巩固识字。
然后朗读第一小节,顺势引出4个生字,集中识记,并相机进行朗读训练。
识字教学和朗读感悟相结合,提高了教学质量。
四、指导写字,培养习惯1.出示“明”的书写动漫。
2.教师指导“明”的书写要点。
“明”是左右结构的字,左右结构的字的两部分一般要分别写在田字格的左半格和右半格。
引导学生观察左右两边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两部分的起笔是左低右高。
右侧“月”字竖撇起笔在竖中线,向左下穿插。
3.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4.学生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5.反馈交流。
设计意图:要关注学生写好基本笔画、基本结构和基本字,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五、课后小结,激发探究这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第一小节的主要内容,知道了小女孩要去远足,因兴奋,想到了大海而睡不着觉。
小女孩还想到了什么呢?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
设计意图:在结课时,教师对课文内容进行了简单的总结,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本节课的内容,然后通过设疑“小女孩还想到了什么”,激发学生对下节课继续学习探究的兴趣。
第二课时一、复习字词,引入新课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睡、那、海、真、老、师、吗。
2.学生拿出生字卡片,互相认读。
(1)小组长拿出字卡,指小组同学抽读卡片,并纠正字音。
(2)小组成员自由选择喜欢的字卡,读字、组词语、说完整的句子。
其他同学适当纠正。
3.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小女孩明天要去干什么呢?4.导入:小女孩除了想到大海,还想到了什么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设计意图:所谓“温故而知新”,知识的巩固是贯穿教学过程始终的。
所以开始就要复习巩固所学知识,为进一步学文做好铺垫。
通过对上节课知识的梳理,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有利于学生在本节课迅速走进课文。
二、细读课文,趣味识字1.学习第2小节。
(1)指名读,思考:你见过的云都是什么样的?(2)小女孩想到的“那地方的云”是什么样的?相机板书:云——洁白柔软。
①(课件出示蓝蓝的天空中飘浮着朵朵白云)请学生借助插图或者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洁白”是什么意思。
(很白很白。
)②请学生到台前摸一摸石头和棉花,说一说:哪种物体摸起来柔软?“柔软”是什么意思呢?(软软的,摸上去很舒服。
)③学生自由交流:看一看,再闭上眼睛想一想:那个地方的云是什么样的?(美丽、洁白……)(3)引读:小女孩和你们有一样的感受,一样的心情。
这么美丽可爱的白云,太吸引她了!你能读出这种兴奋的心情和白云的美丽吗?(4)学习“同、学”。
①“同”:半包围结构,组词:同学。
②“学”:上下结构,下面是“子”,组词:学习。
2.学习第3小节。
(1)指名读,思考:小女孩越想越兴奋,此时她的心情怎样?(着急)你是从哪句话看出来的?(到底什么时候,才天亮呢?)(2)学习“什、才、亮”,引导学生动脑:怎样才能记住这三个字?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什”:亻+十=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