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药品零差率为切入点探究县级
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有效模式
2011年是国家确定的医改近期三年五项重点工作的完成之年。
三年立即期满之际,全民医保、基层医疗服务体系等改革都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但社会关注度极高的公立医院改革尚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
今年以来,国家提出要以县级公立医院作为突破口,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浙江省积极响应,深入调查研究,抓紧启动以药品零差率为标志的改革试点,努力探究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有效模式。
一、实行药品零差率的必要性
公立医院改革是深化医改的重点和难点,以县级公立医院为
突破口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是国家在统筹考虑各方面因素后作出的重大决策,对此,各方意见高度一致。
从哪里着手推进改革,改革的抓手在哪里?这是我们在研究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时碰到的第一个问题,也是至关重要的问题。
带着那个问题,我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先后十多次到市、县(市、区)调研,召开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研讨会,还赴贵州、陕西等地考察学习。
通过反复的调研和商讨,我们认为,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确实是要以药品零差率为抓手。
公立医院改革的要紧目标,是要改变“以药养医”机制,建立维护公益性的运行机制。
而“以药养医”机制赖以生存的温床,确实是长期以来实行的药品加成政策。
在政府财力尚不是十分充足的打算经济体制下,药品加成政策不失为一个方法,也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这一政策直接扭曲了医疗行为,加重了群众负担。
当前,公立医院的收入要紧由三部分组成:一是财政补助。
2010年浙江省医疗机构总收入854.47亿元,其中财政补助87.48亿元,占医疗机构总收入的10.24%,多数医院的财政投入不够支付离退休人员费用。
二是服务收费。
目前,医疗劳务价格普遍偏低,浙江省大部分医疗服务项目的价格只占医疗成本的40%左右,医疗服务收不抵支的情况十分突出。
2010年
全省医疗机构医疗收入332.98亿元,占总收入的38.97%;医疗支出409.82亿元,收支亏损达到76.84亿元,医疗收费价格严峻扭曲。
三是药品加成收入。
2010年全省医疗机构药品收入414.78亿元,占总收入的48.54%;药品成本支出363.66亿元,收支结余为51.12亿元。
由此可见,医疗机构要紧靠药品差价即“以药养医”机制维持生存和进展。
这一机制直接扭曲了医院的用药行为,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大处方”、滥用抗生素等突出问题,加重了群众的就医负担,也无益于民族的健康素养。
尤为严峻的是,“以药养医”差不多演化成了“以药腐医”。
药品回扣问题腐蚀了医疗队伍,严峻损害了医疗卫生行业形象。
今年,浙江省开展了医药回扣专项治理,前期查办了几起医药回扣案件,尽管只涉及少数药品,医药回扣问题只露出了冰山一角,但触目惊心。
专项治理行动能够刹一刹医药回扣这股歪风,但要从全然上解决医药回扣问题,必须从体制机制上加以解决。
有人认为,药品零差率以后尽管“以药养医”机制不存在了,在医院的层面没有了多开药的冲动,然而大夫照样能够拿回扣,照样有多开药的冲动,因此零差率无法阻止药品回扣。
这种担心确实有一定道理,但必须看到,在“以药养医”机制下,医院和大夫的利益是一致的,医院会容忍、默许、甚至鼓舞大夫多开药;破除
“以药养医”机制后,特不是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迫使医院主动加强治理和监督,限制大夫乱开药行为。
因此能够相信,实行药品零差率政策,加上对商业贿赂行为的打击力度不断加大,药品回扣问题应该会逐步得到解决。
调研中也有人提出,在当前公立医院要紧依靠药品利润生存和进展的情况下,立即取消药品加成,各方面的阻力太大,能不能逐步降低药品差率,不要一下子全砍掉。
我们认为,降低药品差价和取消药品差价有本质的区不,会有完全不同的政策效果。
假如保留药品差价,只降低加成率,其结果可能适得其反,医院对开药的冲动可能会更强烈,希望通过开更多的药来弥补差价降低带来的“损失”,从而加剧滥开药、开大处方问题。
只有完全取消药品加成,才能真正破除“以药养医”机制,转变医院运行模式,真正体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
在调研中有位医院院长反映,过去药品加成超过60%的时候,医院一年的药品差价是一千万左右;后来加成降到30%多,药品差价依旧一千万左右;最后加成降到15%,医院每年从药品上赚取的钞票依旧一千万左右。
那个例子也告诉我们,只有零差率改革,才能真正促动公立医院的运行机制。
二、实行药品零差率的可行性
这几年,浙江公立医院改革一直在探究中前行。
针对药品加成政策暴露出来的问题,浙江一些地区差不多在自发地探究取消药品加成。
海岛县嵊泗从今年1月开始在县人民医院全面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取得了积极成效,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1月—6月该院门诊均次费用下降11.6%,其中均次药费下降20.9%;住院均次费用下降3.6%,其中均次药费下降17.6%;门诊人次增加15.8%;出院人次增加20.%。
磐安县、遂昌县也各自选择了县级公立医院进行药品零差率实践。
这些地区的先行先试,为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积存了经验,增添了信心。
所有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医院失去了要紧的收入来源。
对此各方难免疑虑重重,财政担心投入大幅增长,医院担心生存与进展。
为了改革的顺利推进,也为了试点医院的长远进展,医院实行药品零差率后,必须找到一条新的收支平衡途径。
我们提出的方案是,医院药品差价损失要紧通过提高医疗服务价格加以补偿。
也确实是讲,试点县(市、区)的医院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后,在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加大财政保障、医疗机构内部加强治理等综合措施下,调整手术费、治疗费、护理费、诊查费(或增设药事服务费)、床位费等服务性收费求得收支大体平衡。
为评估实行药品零差率后如何调整县级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性收费,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