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水文测验ppt课件
(2)部分面积平均流速的计算
部分面积平均流速是指两测速垂线间部分面积 的平均流速,以及岸边或死水边与断面两端测速垂线 间部分面积的平均流速。
---- 中间部分面积平均流速的计算
Vi = ( Vmi-1 + Vmi ) ---- 岸边部分面积平均流速的计算
V1=αVm1 或 Vn = αVmn (3)部分面积的计算
取样垂线数目不少于规范规定测速垂线数的1/2; 水面宽大于50m时,不少于5条;否则,不少于3条。
绝对基面: 将某一海滨地点平均海水面的高程定为 0.000m,作为水准基面。我国曾沿用过大连、大沽、黄 海、废黄河口、吴淞、珠江等基面,现在统一规定的基 面为青岛黄海基面。
假定基面: 在水文测站附近没有国家水准点情况下暂 时假定的一个水准基面。
测站基面:某些水文测站专用的一种假定基面,一般 选择在河床最低点或历年最低水位以下0.5~1.0m处 的水平面作为零点来计算水位高度。
部分面积是以测速垂线为分界。岸边部分按 三角形计算,中间部分按梯形计算。
(4)部分流量的计算 由各部分的部分平均流速与部分面积之积得到部
分流量。
qi Vi Ai
(5)断面流量的计算
n
Q qi i1
精品课件
3.3.3 浮标法测流
浮标测流法是一种简便的测流方法。 在洪水较大或水面漂浮物较多,特别是在使用流
部分流量
全断面流量。
精品课件
(1)垂线平均流速的计算 一点法: Vm = V0.6
二点法: Vm = (V0.2 + V0.8 ) / 2
三点法:
Vm =(V0.2+V0.6+ V0.8 ) / 3
五点法:
Vm = ( V0.0 + 3 V0.2 +3 V0.6 + 2 V0.8 + V1.0 ) / 10
法一:流速仪与浮标同时测流,分析确定 法二:采用水位流量关系曲线上的流量与实测 浮标虚流量,分析确定 法三:按河段及水流条件,选取经验浮标系数
精品课件
第四节 泥沙测验与计算
3.4.1 河流泥沙
对河流水情及河流变迁有重大影响。 分类:
悬移质:悬浮于水中并随水流移动 推移质:沿河床滚动、滑动、跳跃 河床质:组成河床活动层并处于相对静止而停留 在河床上
断面输沙率可通过断面上的含沙量测验配合断面 流量测量来推求。
精品课件
(一)含沙量测验
河流含沙量垂线分布均呈上小下大形式。变 化梯度随泥沙颗粒粗细不同而异。
含沙量的横向分布形式与河床性质、断面形 状、河道形势、、泥沙粒径以及上游来水情况等有 关。
测验一般采用采样器从水流中采取水样。水 样方式:若取自固定测点,称积点式取样;若在测 线上由上到下(或上下往返)匀速移动,称积深式 取样,该水样代表测线的精品课平件 均情况。
3.2.3 日平均水位的计算
1983年赣江吉安站逐日平均水位表
日平均水位计算方法
(1)算术平均法:适用于一日内水位变化缓慢,或 水位变化较大,但系等时距人工观测或从自己水位计上 摘录情况。
(2)面积包围法:适用于一日内水位变化较大, 且系不等时距观测或摘录情况。即将当日0~24小时内水 位过程线所包围的面积,除以一日时间求得。
是为国民经济各方面的需要服务的。
---- 专用站: 为某种专门目的或用途由各部门自行设立。
这两类测站相辅相成,专用站在面上辅助基本站, 而基本站在时间系列上辅助了专用站。
3.1.2 水文站网
水文测站在地理上的分布网称为水文站网。 广义的站网是指测站及其管理机构所组成的信息采集 与处理体系。
水文站网布站的原则是:通过所设站网采集到的 水文信息经过整理分析后,达到可以内插流域内任何 地点水文要素的特征值,这也就是水文站网的作用。
❖ ---- 水深测量 测量水深的方法通常用测深杆、测深锤、
铅鱼直接测出每根测深垂线的水深。
❖
当水很深、流速很大时, 可用回声测深
仪测量水深。
---- 起点距的测定 ①断面索法
断面索法是在断面上架设钢丝缆索,每隔适当距离 做上标记,并事先测量好它们的位置,测量水深的同时, 直接在断面索上读出起点距。这种方法适合于河宽较小、 水上交通不多、有条件架设断面索的河道测站,精度较高。
水样的处理: 量积V、沉淀、过滤、烘干、称重Ws
水样含沙量计算
Cs
Ws V
当含沙量较大时(大于20kg/m3),也可采用同位素 测沙仪测量含沙量。它具有及时、不取水样等优点。
精品课件
(二)输沙率测验
由含沙量测定和流量测验两部分组成。 悬移质输沙率测验:
布设测速和测沙垂线,在各垂线上施测起点距、 水深、流速,采集水样。
测速垂线数目,根据河宽、水深来确定。测速垂线 上的测点数,根据垂线的水深,流速仪的悬吊方式和测 量精度的要求来确定。
我国精测法、常测法最少测速垂线数目的规定:
(三)流量计算
流速仪测流时有专用的记录和计算表格,通
常在测流时随即计算流量。具体 计算方法:
点流速
垂线平均流速
部分面积平均流速
部分断面面积
冻结基面:将测站第一次使用的基面冻结下来作为永 久固定基面的一种基面,也属水文测站专用的另一种 假定基面。
使用水位资料时一定要查清其基面。
3.2.2 观测水位的设备和方法
(一)观测水位的设备
水位观测的常用设备有水尺和自记水位计两类。
水尺
按水尺的构造形式不同可分为直立式、倾斜式、矮桩 式与悬锤式4种。观测时记录水尺读数,水位按下式计 算:
用流速仪测流实际上是将过水断面划分为 若干部分,计算出各部分面积;然后用流速仪近似地 测算出各部分面积上的平均流速;两者的乘积为通过 各部分面积的流量;累积各部分面积上的流量即得全 断面的流量。
(一)断面测量
水道断面的测量,是在断面上布设一定数量 的测深垂线,施测各条垂线的水深,同时测得每条测 深垂线与岸上某一固定点(断面的起点桩,一般设在 左岸)的水平距离(称为起点距),并同时观测水位, 用施测时的水位减去水深,得到各测深垂线处的河底 高程。
水位的观测包括基本水 尺和比降水尺的水 位。
基本水尺的观测是分段定时观测。当水位变化 缓慢时(日变幅在0.12m以内),每日8时和20时各观测 一次(称2段制观测,8时是基本时);枯水期日变幅在 0.06m以内,用1段制观测;日变幅在0.12~0.24m时, 用4段制观测;有峰谷出现时,还要加测。
比降水尺观测的目的是计算水面比降,分析河床 糙率等。其观测时间和次数,视需要而定。
水文站网规划的任务:就是研究测站在地区上 分布的科学性、合理性、最优化等问题。
3.1.3 水文测站的设立
水文测站的设立包括选择测验河段和布设观测断 面。 ---- 测验河段的选择原则
在满足设站目的要求的前提下,保证工作安全和测 验精度,并有利于简化水文要素的观测和信息的整理分 析工作。
---- 观测断面的布设 水文测站一般应布设基线、水准点和各种断面,即
水文测站所观测的项目有:水位、流量、泥沙、 降水、蒸发、水温、冰凌、水质、地下水位等。 只 观测上述项目中的一项或少数几项的测站,则按其主 要观测项目而分别称为水位站、流量站(也称水文站)、 雨量站、蒸发站等。
根据测站的性质,河流水文测站又可分为:
---- 基本站: 水文主管部门为掌握全国各地的水文情况而设立,
比降断面设立比降水尺 用来观测河流的水面比降和分析河床的糙率
第二节 水位观测
内容提要
1.水位的定义和使用的基面;2.观测水位的设备和 方法;3.日平均水位的计算;
学习要求
掌握水位观测的设备、方法和计算日平均水位的两 种计算方法。
3.2.1 水位
水位 指河流、湖泊、水库及海洋等水体的自由水面 的高程,以m计。
②交会法
ⅰ)经纬仪岸上交会法: 水文站在布设测流断 面时,同时布设基线, 并用精确方法量出基 线的长度,测角时, 将经纬仪安放在基线 的终点,测出角度 α ,则起点距为 D=Ltgα。
交会法示意图
ⅱ)六分仪船上交会法:
当河道较宽时,岸上与船上联络困难,风浪 较大时用经纬仪瞄准河中活动的目标,施测有些困难, 此时可使用六分仪交会法。手握仪器即可测出角β , 能在船上使用,因此水文勘测中经常使用。
式中: N --- 流速仪在测速历时T内的总转数,一
般是根据讯号数,再乘上每一讯号代表的转数求得;
T --- 测速历时,为了消除水流脉动的影响,
测速历时一般不应少于100s。
流速测量方法
流速仪只能测得某点的流速,为了求得断 面平均流速,首先在断面上布设一些测速垂线(一般 在测深垂线中,选择若干 条同时兼作测速垂线), 在每一条测速垂线上布设一定数目的测速点进行测速, 最后根据测点流速的平均值求得测线平均流速,再由 测线平均流速求得部分面积平均流速,进而推得断面 流量。
3.3流速面积法,
其中包括流速仪测流法、浮标测流法、比降面积法等,
本节主要介绍流速仪法测流。
流速仪法是用流速仪测定水流速度,并由流速与断 面面积的乘积来推求流量的方法。它是目前国内外广泛 使用的测流方法,也是最基本的测流方法。
3.3.2 流速仪法测流
流速仪法思路:
精品课件
3.4.2 悬移质测验与计算
描述悬移质常用的定量指标:
含沙量Cs—单位体积浑水内所含悬移质干沙的质量, kg/m3。
含沙量大小取决于地面径流对流域表土的侵蚀, 它与流域坡度、土壤、植被、季节性气候变化、降 雨强度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有关。
输沙率Qs—单位时间内流过河流某断面的干沙质量, kg/s。
速仪测流有困难的情况下,浮标法测流是一种切实可 行的办法。浮标测流的主要工作是观测浮标漂移速度, 测量水道横断面,以此来推估断面流量。
凡能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都可以制成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