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作品中的形式美法则
教学目标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绘画语言的表现形式和绘画作品中的形式美法则。
2.通过对绘画作品的赏析,让学生能够正确地运用形式美法则评析绘画作品。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在体验和感悟绘画作品交流语言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促进学生审美观的发展。
教学重点
绘画作品中形式美的规律认识和运用。
教学难点
运用形式美的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描述和分析。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
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绘画的语
言,了解了不同的风格的绘画作品。
了解了自达·芬奇开始,就形成了
一种传统的写实主义画法,艺术家
“通过研究光线揭示形式的方式,
通过发展并运用直线透视法来获得
景深幻觉的规则,通过研究人体解
剖,艺术家给他们的作品注入了一
种全新的现实主义感。
”他们的艺
术作品弘扬了“人文主义”,在绘
画的总体风格上,姿势华丽、典雅、
宏伟、和谐,写实技术娴熟,形成
了我们称之为“古典主义”的画风。
区别和古典画风的印象派画家们,
用光和色描绘自然和抒发自己的感
情,他们擅长表现阳光和色彩。
他
们对瞬息万变的光色变化非常敏
感,注重色彩的表现,画家运用分
色技术,将色彩合理组合,使画面
变得明快绚丽。
印象派画家不再因
袭传统的画法,他们的作品则替我
们诠释了光色的功用。
在色彩的表
现里,印象派画家完美地表现了一
种抒情风格,他们很好地运用了绘
画语言,给作品注入了抒情性外表
美。
今天我们将继续探讨绘画作品稳定情绪,进入学
习状态。
引入新课。
中的艺术语言及其表现形式。
二、新授
三、作品欣赏四、小结1.绘画语言的表现形式
作品分析:
(1)在表现方法上属于哪一类?
(2)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语言?
(3)不同的语言表现形式分别带给
了你什么样的感受?
《抱白貂的妇女》达芬奇
《戴帽子的妇人》马蒂斯
《肖像》米罗
2.绘画作品中的组织形式
(1)放音乐片段:感受单个音符只有
按照不同的旋律和节奏有机地组合
在一起才能成为一段美妙的乐曲。
(2)什么是形式美?
美的一种范畴。
既指客观事物和目
的性的外观形式,亦指由人工按照
美的规律创造出来的结构形式。
(3)形式美法则:如比例、均衡、
对称、对比、节奏、和谐、多样统
一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多样统一。
比例:造型各部分间的尺寸关系。
部分和整体之间,整体的纵向
和横向之间等都存在着尺寸数量间
的变化,适度的变化可以产生美感,
例如“黄金比例”就是比较典型的。
作品分析:德拉克罗瓦的《自由领
导人民》
提问:作品中运用了哪些艺术语
言?
为了突出“自由”这一主题画家是
怎样来安排画中人物的?
对称:一个轴线两侧的形状以等量、
等形、等距、反向的条件相互对应
而存在的方式。
作品分析:赛尚的《玩牌者》
提问:在人物的安排上有什么
欣赏、分析作品。
听音乐,谈感受。
以组为单位讨论分
析作品在画面形式
安排上的特点。
《自由领导人民》
以典型的金字塔式
构图为主,代表自
由的女神和一些重
要的人物被安排在
横竖黄金分割线的
位置,起到了稳定
画面,突出主题的
作用。
在《玩牌者》中相
对而坐的两个侧面
形象,一左一右将
画面占满。
一只酒
瓶置于桌子中间,
一束高光强化了其
圆柱形的体积感。
这酒瓶正好是整幅
画的中轴线,把全
画分成对称的两个
部分,从而更加突
出了牌桌上两个对
手的面对面的角
逐。
两个人物手臂
的形状从酒瓶向两
边延展,形成一个
“W”形,并分别和
两个垂直的身躯相
连。
这一对称的构
图看起来是那样的
稳定、单纯和朴素。
由于松枝和荔枝在
复习上节课中的
相关艺术语言的
知识。
通过同一题材的
作品比较分析,认
识和理解不同的
艺术语言各自具
有的特殊表现意
图和表达方式。
导入绘画语言的
有机组合。
了解单独的造型
要素只有经过合
乎规律的组合,才
能构成审美价值
的艺术形象。
通过对具体作品
的赏析,帮助学生
在讨论和交流中
发现绘画作品的
形式美规律,培养
学生的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检验学生对知识
的掌握程度,巩固
所学知识。
特点?画家为什么要这样来安排人物?
均衡:在视觉上的形、量、色或力的平衡感。
有两种平衡形式:对称平衡和不对称平衡。
对称和均衡是互为联系的两个方面,对称能产生均衡,而均衡中又包括着对称的因素在内。
作品分析:潘天寿的《松枝荔枝》提问:松枝和荔枝在哪些方面形成了对比?这一对比是否使画面达到了平衡?
节奏:在绘画中,运用形、色、
线等反复对比呼应。
作品分析:蒙德里安的《百老汇的
爵士乐》
听音乐感受爵士乐的节奏,分析作品中的节奏元素。
韵律:是指动势或气韵的有秩序的反复,在和谐、统一中包含着更富变化的反复。
在造型艺术中,韵律有多方面的表现,各种构成因素有规律的变化,有节奏的递增或递减,相互之间的反复和呼应,都能够产生韵律。
有起伏变化、连续变化、渐次变化、分割变化的韵律,韵律是在各种不同的方式中产生的。
作品分析:葛饰北斋的《神奈川冲浪》
提问:分析作品中线条的变化的规律。
变化统一:在变化中求统一,在统一中求变化,多样变化,和谐统一。
“变化”体现了多样,“统一”体现了各个事物的共性或整体联系。
“变化统一”是形式美法则的高位置、大小、疏密、轻重等方面对比明显,所以能比较清楚地体现形和量的平衡。
《百老汇的爵士乐》这幅作品是由小小的长短不一的彩色矩形组成,以明亮的黄色为主,并和红、蓝间杂在一起形成缤纷的画面,营造出节奏变换和频率震动。
《神奈川冲浪》中的波状线和曲线所构成的冲浪形象,就充满强烈的韵律感。
《最后的晚餐》中,十二个门徒的姿态和表情均不相同,极富变化,然而画家把他们三人一组地分置于耶稣两边,使处于明亮背景前的耶稣对统一画面发挥统摄作用,室内建筑的透视线又进一步加强了他的中心地位和形式上整体统一的视觉效果。
赏析作品,进一步体验绘画作品的形式美。
级形式,也叫和谐。
这一法则包含
了对称、均衡、对比、比例、节奏、
韵律等因素,也是形式美的基本法
则。
提问:分析作品中的语言元素,找
一找画面安排上的特点?
利用形式美法则对绘画作品中的艺
术语言进行赏析。
绘画作品中的形式美法则不是
固定不变的,只有在生活中不断地
发现,及时地总结才能更好地把它
运用于我们的生活。
08级美术教育A1
马胜圆2011.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