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西游记中女性形象反映的爱情观(文献综述)

论西游记中女性形象反映的爱情观(文献综述)

—论《西游记》中女性形象反映的爱情观。

(文献
综述)
引言
《西游记》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神话小说。

正是《西游记》的出现,为中国创造了一个完整的、变幻奇诡的神话体系。

《西游记》在历史,传统的儒学、道学和佛学等方面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过去的研究常常把小说的作者、主题、文学价值作为重点,随着时代的变迁,研究的深入,文人学者开始更深层次的挖掘《西游记》的内在价值。

从男女情爱的角度看,作品中大量的女性形象以人、仙、妖等不同的身份出现并和唐僧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女性爱情观。

同时,为现代社会男女两性爱情提供了不少启示。

关键词:封建男权文化欲望贞节自由女性自主
目前国内学术界对女性婚姻观爱情观的研究多倾向于将仙女、妖女、和凡间女子看作女性形象追求婚姻、爱情的正面象征。

从而赋予她们一系列的积极意义。

也有一些从男权角度出发的研究讨论,对吴承恩所表达的女性爱情观有不同看法。

主要要分为以下几类:
一、封建男权说
这一类观点认为吴承恩具有根深蒂固的的男权意识和对女性的歧视态度,把女性作为欲望的象征,是万恶之源。

女性的爱情观是欲望的表现,是封建男权下的产物。

认为吴承恩笔下的女性形象单一化、模式化,并且对女性形象有丑化的倾向。

其根据是吴承恩生活在宋明理学盛行的年代,存天理,灭人欲是理学的基本思想,在宋明理学文化
背景下成长的男性知识分子,是很难摆脱的。

所以作品中出现对女性形象的歪曲描写,把女性的爱情当做是情欲,食欲、色欲三大欲望的集合。

这种观点对作品中
女性形象的描绘进行了总结归纳,并且结合作者的生活时代,教育背景。

让我们看到了封建男权思想在作者的两性意识的深刻烙印及作者女性观落后的一面,但观点忽视了作品中对不同人、妖、仙的分类,没有看到作者对女妖追求爱情的细节描写,一概而论。

从研究根据上忽视了在理学盛行的背景下,明代女性个性解放追求自由的思想叶开始出现。

作者的思想也在不断的更新和吸收。

想当然的把封建理学当做小说写作的全部思想基础是不现实的。

二、欲望贞节理性说
另一些研究者认为,小说中女性因其爱情而被分为仙、人、妖三类,神仙是无欲无求的,例如,观音菩萨,以及四圣试禅心中,文殊普贤等菩萨,她们没有男女之爱,尤其是观音被打造为优雅、能干又温柔的母性形象,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对她的重视和肯定。

凡间女子有爱情但遵从三纲五常,在男权的统治下三从四德,贞节观、道德观、占据爱情的绝大部分。

这样的女性爱情观是男性认可的。

而大胆追求爱情自主婚姻的思想被当做为欲望,这是男性不能容忍的,所以这一类女性形象是非人非鬼的妖精。

最终只有一个下场就是毁灭如蝎子精。

该观点避免了对作者女性形象描写的单一看法,对女性形象的分类,肯定了作者对女性贞操的关注,指出了作品中女性自主婚姻意识体现的历史进步性。

对不同的形象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仅批判了作者思想的局限性也纠正了“封建男权说”以偏概全的看法。

但两者都
是以作者的思想背景,作品故事情节的描绘为分析基础。

分析的思想基础和角度始终没有跳出时代和女性身份的束缚和。

三、变态说
冯俊《反叛还是变态-西游记中的女妖形象》从男性欲望的角度重新看待小说的爱情体现,文中冯俊提出,明末清初的个性解放思潮赋予女性主体意识导致了学术界在研究时不加区别的默认了这个前提是不分性别的。

但男权话语下,由女妖体现
的自主婚姻意识并不能代表女性,他认为性别倒错需要一个参照系,而女妖不存在于参照系,她们所谓的爱情不存在,她们本身是男性的欲望的产物是一群变态的男人,
女性形象的意义来自于以美貌吸引男性的性注视。

所有的一切是男性欲望对抗意识中对女性凝视的抗拒。

是吴承恩把妖精披上了一层女人的皮。

该观点打破了以往学者从男女关系和封建婚姻角度出发的牢笼,从男性本能欲望的角度深度剖析,并由爱的情感层转向自然性欲层,解剖批判男性欲望异化。

为今后的研究开辟了新的角度
与方法,不过完全抛开作品本身,而单从男性欲望层分析容易陷入唯心主义。

结语
从以上介绍可以发现对于从女性形象所表现得爱情观的研究以封建婚姻贞操
为主要倾向,国内对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切入点,大同小异,事实上,不管从作者教育
背景还是时代背景都难免陷入将作者的思想当做或等同于作品的表达。

而在男性和女性欲望以及人类原始情感等角度上我们或许可以挖掘出更多深层次的正面或负面信息。

参考文献
[1]杨林夕《论西游记-中人间国度的女性》兰州学刊 2010(2)197
[2]王前程《从性爱描写看西游记的世俗化倾向》湖北师范学院学报 2002(3)
[3]陈卫华《关于西游记中遭厄女性的贞操问题》昌吉学院学报 2004(2)
[4]郭翠萍,《试论西游记中的女性自主婚姻意识》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5.25
(5)
[6]王镇《浅谈西游记中女性形象的反传统性》淮海工学院学报2009 9(1)
[7]王镇《论西游记中女性形象的社会学意义》淮海工学院学报2009 7(3)
[8]刘双四《欲望的取舍-谈西游记中女性形象的塑造》怀化学院学报2007 26(12)
[9]王国伟《反叛、反讽、反衬-简析西游记的女妖形象》理论学刊
2004.3(121)
[10]杨林夕《同样的遭遇不同的结局-论西游记中三位遭厄的女性》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0.2.10(1)
[11]冯俊《反叛还是变态-论西游记中的女妖形象》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10.10. 8(5)
[12]吴承恩《西游记》中国出版集团2009.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