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据库系统原理综合练习题

数据库系统原理综合练习题

第一章绪论Ⅰ、学习要点1、准确掌握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等基本术语、概念;2、数据独立性的概念、分类及实现途径;3、数据模型的概念、分类、要素及作用;4、数据库三级模式体系结构的含义及作用;5、关系数据模型的三要素内容。

Ⅱ、习题一、选择题:1、使用二维表格结构表达数据与数据间联系的数据模型就是(C )A、层次模型B、网状模型C、关系模型D、实体—联系模型2、DB、DBS、DBMS间的关系就是(C )A、DB包括DBMS与DBSB、DBMS包括DB与DBSC、DBS包括DB与DBMSD、DBS与DB与DBMS无关3、在数据库中存储的就是( C)A、数据B、数据模型C、数据及数据之间的联系D、信息4、数据库系统中,用( B)描述全部数据的整体逻辑结构。

A、外模式B、模式C、内模式D、数据模式5、数据库中,导致数据不一致的根本原因就是(C )A、数据量太大B、数据安全性不高C、数据冗余D、数据完整性约束不强6、划分层次型、网状型与关系型数据库的原则就是( D)A、记录的长度B、文件的大小C、联系的复杂程度D、数据及联系的表示方式7、数据库三级模式体系结构的划分,主要有利于保持数据库的(B )A、数据安全性B、数据独立性C、结构规范化D、操作可行性8、数据库系统中,用(A)描述用户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它就是用户与数据库系统间的接口。

A、外模式B、模式C、内模式D、数据模式9、数据库系统中,用( C)描述全部数据的物理存储视图。

A、外模式B、模式C、内模式D、数据模式10、数据库系统中用于定义与描述数据库逻辑结构的语言就是(B )A、DMLB、DDLC、DCLD、SQL11、数据库系统支持的数据共享指的就是(D )A、同一应用的多个程序共享同一数据集合B、多个用户、同一语言程序共享同一数据集合C、多个用户共享同一数据文件D、多种语言、多个用户、多个应用相互覆盖地使用同一数据集合12、数据库系统中,当内模式发生变化时,采用( B)来保证数据的物理独立性。

A、修改模式定义B、修改模式\内模式映像C、修改应用程序D、修改外模式定义二、填空题1、指出下列缩写的含义:(1)DML 数据操纵语言(2)DBMS 数据库管理系统(3)DDL 数据库系统中用于定义与描述数据库逻辑结构的语言(4)DD (5)DBS 数据库系统(6)DD (7)DBA 数据库管理员2、数据管理技术经历了(人工处理)、(文件系统)、(数据库系统)三个阶段。

3、DBS组成部分包括(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用户)五部分。

4、DBMS就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管理软件。

5、数据库与文件系统的根本区别就是(数据的整体结构化)。

6、DBMS提供的数据控制功能包括:(数据定义)、(数据操纵)、(数据库的运行管理)、(数据库的建立与维护)。

7、数据库中,数据模型用于(抽象、表示与处理现实世界的数据与信息),数据模型应当满足(能比较真实模拟现实世界)、(能易于为人理解)、(便于在计算机上实现)三方面要求。

8、数据模型的三要素包括(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的约束条件)。

9、概念模型,也称为(信息模型),就是(按用户观点对数据与信息建模),主要用于(数据库设计),与具体的DBMS与机器(无关)。

10、基本数据模型,就是(按计算机观点对数据建模),主要用于(DBMS的实现)。

11、数据独立性就是指(用户应用程序与存储在存储器中的数据库的数据就是相互独立的),可以分为(数据逻辑独立性)与(数据物理独立性)。

12、(数据结构)用于对系统静态特性的描述,(数据操作)用于对系统动态特性的描述13、数据库系统中人员主要包括(数据库管理员)、(系统分析与数据库设计员)、(应用程序员)与用户,其中用户可分为(偶然用户)、(简单用户)、(复杂用户)三类。

14、数据库系统的软件包括(DBMS)、(OS)、(具有与数据库接口的高级语言及其编译系统,便于开发应用程序)、(以DBMS为核心的应用开发工具)、(为特定应用环境开发的数据库应用系统)五部分。

三、简答题1、什么就是数据、数据处理、数据管理、数据管理的三个发展阶段就是什么?数据:科学实验、检验、统计等所获得的与用于科学研究、技术设计、查证、决策等的数值数据处理:利用相应的技术与设备进行各种数据加工的过程。

数据管理:就是利用计算机硬件与软件技术对数据进行有效的收集、存储、处理与应用的过程数据管理的三个阶段:人工管理、文件系统、数据库系统。

2、什么就是数据库、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就是什么?3、什么就是数据独立性,数据独立性包括哪两个方面,数据库系统中如何保证数据独立性?4、什么就是数据物理独立性,如何保证?5、什么就是数据逻辑独立性,如何保证?6、简述关系数据模型的三要素的内容及关系模型的优缺点。

7、文件系统与数据库系统的区别与联系,以及数据库系统的优点?*8、简述现实世界的事物抽象、组织为某一具体DBMS支持的数据模型的过程。

第二章关系数据库Ⅰ、学习要点1、掌握关系数据模型的三要素的内容,即数据结构、关系操作与完整性约束的具体内容;2、掌握关系、关系模式等基本概念,理解基本关系的性质;3、理解实体完整性约束、参照完整性约束的概念与含义;4、熟练掌握关系代数的运算;*5、掌握简单的利用关系代数表达式表示实际查询要求的方法。

Ⅱ、习题一、选择题1、当关系有多个侯选码时,则选定一个作为主码,但若主码为全码时应包含 D 。

A、单个属性B、两个属性C、多个属性D、全部属性2、在基本的关系中,下列说法正确的 C 。

A、行类列序有关B、属性名允许重名C、任意两个元组不允许重复D、列就是非同质的]3、关系代数的五个基本操作就是 D 。

A、并、交、差、笛卡儿积、除法B、并、交、选取、笛卡儿积、除法C、并、交、选取、投影、除法D、并、交、选取、笛卡儿积、投影4、关系代数四个组合操作就是 A 。

A、并、连接、自然连接、除法B、投影、连接、选取、除法C、投影、自然连接、选取、除法D、投影、自然连接、选取、连接5、关系R为R(A,B,C,D),则 C 。

A、πA,C(R)为取属性值为A,C的两列组成B、π1,3(R)为取属性值为1,3的两列组成C、π1,3(R)与πA,C(R)就是等价的D、π1,3(R)与πA,C(R)就是不等价的6、б3<‘2’(S)表示 B 。

A、表示从S关系挑选3的值小于第二个分量的元组B、表示从S关系挑选第三个分量小于2的元组C、表示从S关系挑选第三个分量小于第二个分量的元组D、б3<‘2’(S)就是向关系垂直方向运算7、R为4元关系R(A,B,C,D),S为3元关系S(B,C,D),R S构成的结果集为 C 元关系。

A、4B、 3C、 7D、 68、R为4元关系R(A,B,C,D),S为3元关系S(B,C,D),R∞S构成的结果集为 A 元关系。

A、4B、 3C、 7D、 6*9、关系模式S(A,B,C,D),代数中的б3<‘2’(S)等价于如下的( A )语句。

A、SEKECT * FORM S WHERE C〈‘2’B、SEKECT B,C FORM S WHERE C〈‘2’C、SEKECT B,C FORM S HAVING C〈‘2’D、SEKECT * FORM S WHERE ‘3’〈 B10、笛卡尔积就是( B )进行运算。

A、向关系的垂直方向B、向关系的水平方向C、既向关系的垂直方向也向关系的水平方向D、先向关系的垂直方向,然后再向关系的水平方向11、自然连接就是( C )进行运算。

A、向关系的垂直方向B、向关系的水平方向C、既向关系的垂直方向也向关系的水平方向D、先向关系的垂直方向,然后再向关系的水平方向12、同一个关系模型的任两个元组值___A____。

A、不能全同B、可全同C、必须全同D、以上都不就是13、关系模型的任何属性___A____。

A、不可再分B、可再分C、命名在该关系模型式中可以不惟一D、以上都不就是14、自然连接就是构成新关系的有效方法。

一般情况下,对关系R与S使用自然连接时,要求R与S含有一个或多个共有的_____D___。

A、元组B、行C、记录D、属性二、填空题1、关系模型由关系的数据结构、关系操作集合、关系的完整性约束三部分组成。

2、关系的完整性分为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用户定义完整性三类。

3、关系代数运算中并、差、笛卡尔积、投影与选择五个基本运算,其她运算可以从基本的运算中导出。

4、关系代数的连接运算中当θ为“=”的连接称之为等差链接,且当比较的分量就是相同的属性时,则称为自然连接。

5、在元组演算中,如果φ1 φ2就是公式,φ1 ∨φ2 、→φ1也就是公式。

6、关系运算主要有关系代数运算、元组演算、域演算三种,在关系的表达能力上就是可以相互转换。

7、关系操作的特点就是集合操作。

8、关系数据库中的可命名的最小数据单位就是属性名。

9、在一个实体表示的信息中,称能惟一标识实体的属性或属性组为关键字。

10、传统的集合“并,交,差”运算施加于两个关系时,这两个关系的属性个数必须相等,相对应的属性值必须去取同一个域、11、已知系(系编号,系名称,系主任,电话,地点)与学生(学号,姓名,性别,入学日期,专业,系编号)两个关系,系关系的主关键字就是系编号,系关系的外关键字就是无,学生关系的主关键字就是学号,外关键字就是系编号、三、问答题1、关系运算的基本运算有那些?如何用这些基本运算来表示其她的运算?关系代数的五个基本操作为:并差笛卡儿积投影选择。

其她的操作都可以由5个基本的操作导出,因此它们构成了关系代数完备的操作集。

①两个关系R与S的交运算等价于:R∩S=R-(R-S)或 R∩S=S-(S-R)②两个关系R与S的F(条件)连接运算等价于:R∞S=бF(R*S)③两个关系R与S的自然连接运算等价于:设R与S的公共属性为:A1,…A K,从R*中挑选出R、A1=S、A1, …R、A K=S、A K 的元组,再去掉S、A1…S、A K,、即可写出等价的表达式如下:R∞S=лi1…im(бR、A1=S、A1…R、AK=S、AK)④两个关系R与S的除法运算等价于:R/S=лX ((лX (R)*S)-R)2、试述笛卡儿积、F 连接、等值连接与自然连接有什么区别?答:笛卡尔积就是一个基本操作,相当于将两个关系R,S 进行无条件的连接操作。

而θ连接一个基本操作,相当于将两个关系R,S 进行条件的连接操作。

既从R*S 中选取满足θ条件的元组作为新关系的元组。

当连接运算符“θ”为“=”时,称为等值连接。

而自然连接就是一种特殊的等值连接,它要求两个关系中进行比较的分量具有相同的属性组,并且去掉重复属性列3、叙述等值连接与自然连接的区别与联系.答:等值连接表示为R∞S,自然连接表示为R∞S;自然连接就是除去重复属性的等值连接.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如下:自然连接一定就是等值连接,但等值连接不一定就是自然连接等值连接要求相等的分量,不一定就是公共属性;而自然连接要求相等的分量必须就是公共属性.等值连接不把重复的属性除去;而自然连接要把重复的属性除去. 4、设有如图2、1所示的关系R,S与T,计算:⑴ R 1=R∪S ⑵ R 2=R-S ⑶ R 3=R∞T ⑷ R 4=R∞TA<C ⑸ R 5=πA(R) ⑹ R 6=σA=C(R×T) R S图2、1 关系R,S与T5、设有如图2、2所示的关系R,S,计算:⑴ R1=R⑵ R2=]2[]2[〈∞SR⑶ R3=σB=d(R ×S)R S图2、2 关系R与S6、设有如图2、3所示的关系R,W与D,计算:(1) R1=πY,T(R)(2) R2=σp>5∧T=e(R)(3) R3=R∞W(4) R4=π[2],[1],[6](σ[3]=[5](R×D))(5) R5=R÷DR WD图2、3 关系R,W与D*四、综合题1、设有一个供应商、零件、工程项目数据库SPJ,并有如下关系:S(Sno,Sname,Status,City)J(Jno,Jname,City)P(Pno,Pname,Color,Weight)SPJ(Sno,Pno,Jno,Qty)其中:S(Sno,Sname,Status,City)分别表示:供应商代码、供应商名、供应商状态、供应上所在城市:J(Jno,Jname,City)分别表示:工程号、工程名、工程项目所在城市:P(Pno,Pname,Color,Weight)分别表示:零件代码、零件名称、零件的颜色、零件的重量:SPJ(Sno,Pno,Jno,Qty)表示供应的情况,由:供应商代码、零件代码、工程号及数量组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