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膜行业调研分析报告

中国膜行业调研分析报告

【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一.什么是预涂膜预涂膜是通过专用设备将热熔胶或低温树脂与薄膜基材复合而成的一种无污染、粘度强的环保型覆膜材料,是目前国家支持的环保节能高科技新技术材料,与传统水性即涂膜和溶剂型即涂膜相比不产生有害物质,能耗低,省去了粘合剂的涂覆、调配及烘干,操作简单方便,并且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产品质量稳定,品质高。

二.预涂膜的用途预涂膜主要用于各种书刊、包装物、广告制品的覆膜,提高其表面强度、光洁度、清晰度和色彩鲜艳程度,根据所用基材不同,预涂膜产品还可以分为BOPP 预涂膜、BOPET 预涂膜两类。

三.国内预涂膜发展前景从上世纪50年代覆膜技术诞生以来,覆膜技术经历了溶剂型即涂技术、水溶性即涂技术、预涂技术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溶剂型即涂技术由于所使用的苯溶剂会对生产者、消费者的健康形成严重损害,逐渐被水性即涂技术取代。

水溶性即涂技术存在需要大量水清洗和排放清洗污水后的污染问题,仍不是最理想的环保型覆膜解决方案,同时,它在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方面仍有一定的缺陷。

预涂技术逐渐替代即涂技术:预涂膜特有的生产工艺和覆膜过程使得其具有环保、能够高速覆膜(60-100米/分钟)、覆膜质量高、粘结强度高、印后精美、覆膜后加工性能好等优点,目前已经在美国、欧洲、日韩等国家迅速推广,并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

目前中国仍有较大得发展空间。

政策逐渐向预涂膜方向倾斜:从政策上来说,2005 年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改委将溶剂型即涂覆膜机列入“已明令淘汰或立即淘汰”的范围。

目前国内溶剂型即涂覆膜机已基本停产。

2009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开始施行,其中规定: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设备应当安全、无害,直接入口的食品应当有小包装或者使用无毒、清洁的包装材料、餐具,禁止生产、经营被包装材料、容器、运输工具等污染的食品。

未来国内需求空间较大:全球的印刷产业和预涂膜产业重心都在向亚洲转移,未来中国预涂膜的需求增速达到50%-60%。

但前期由于价格较高,限制了预涂膜在国内的发展,目前预涂膜产品的使用成本已经接近于即涂膜,相对于水性即涂膜高 13%,相对于溶剂型高 8%,价格瓶颈已基本解除,在国家一系列政策鼓励下预涂技术取代即涂技术将实现加速发展,根据国家信息中心的统计和预测,国内2009 年、2010 年、2011 年的预涂膜需求总量分别达到 5万吨、8.5 万吨、11.5 万吨,复合增长率在 56%,增长潜力巨大。

(如图1 图2)图1 未来三年预涂膜消费量预测(万吨) 图2 预涂膜占覆膜市场份额四.预涂膜相关公司图3 预涂膜公司市场排名康得新(002450)国内龙头公司主营业务为预涂膜及覆膜设备的开发、生产及销售。

公司 90%以上的收入来源于预涂膜,8%的收入来源于预涂覆膜机。

公司是国内最大的预涂膜生产厂家,目前在北京、张家港共拥有6条预涂膜生产线,产能达到 1.33 万吨/年,占据国内市场份额的20%,产品销往3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国内唯一一家可以满足欧美地区质量要求的企业。

公司对薄膜基材、热熔胶、底涂剂开发出了独特的配方和工艺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设备利用率,公司使用的基材已经从最初的20μm降至12μm厚,目前公司正在牡蛎往10μm 方向发展,热熔胶最薄可向8 μm 方向发展,薄规格的预涂膜产品是成本降低的关键,目前成本可接近水性覆膜技术。

公司配方生产的基材具有优良的加工性能,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适合高速加工生产,线速度可达300m/min,而国内普通厂家仅能达80-100 m/min。

公司作为国内最早进入、也是目前最大的预涂膜生产企业,发行人牢牢占据着国内高端市场,并和下游客户之间保持着良好的供货关系。

此外,由于已经在国外市场树立起良好的产品和企业形象,国外的经销商也对发行人的产品保有较大的需求量。

对上、下游客户具有一定的议价能力。

同时,公司的“康得菲尔”及“KDX”品牌已被国内大多数客户以及经销商所熟知、认可,对公司今后继续拓展自身的市场空间,提高自身的市场份额极为有利。

国际市场稳定增长公司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达到出口欧美标准的预涂膜企业,公司作为一家全球排行前三的企业,不仅获得行业平均增速,并且由于竞争对手 COSMO 公司对GBC 公司工业印刷业务的收购整合搬迁生产线,减少了竞争对手,增加了市场需求空间,公司有望获得进一步的增长。

定位高端市场,后期项目储备雄厚作为国内最早进入、也是目前最大的预涂膜生产企业,公司牢牢占据着国内高端市场,公司依靠自身在原材料配方,设备以及技术人员生产经验方面的优势,生产出的产品的质量水平已经和GBC等老牌企业持平。

由于产品定位不同,公司和国内其他厂商之间在高端市场未形成直接竞争,在中低端市场有一定的竞争关系。

在产品外销方面,目前国内仅有公司一家能够满足出口欧美等国家的质量要求;其他公司除少数出口到东南亚地区之外,尚未进入欧美市场。

公司由于原材料、人力、运营等方面的成本优势,其产品在同等品质下售价较欧美厂商低15% ~20%,性价比优势较为突出。

另外,与印度COSMO相比,公司尽管售价上略高,但产品品质的稳定性更强,更符合高端客户的要求。

目前公司正在研发的项目包括建筑用膜和数码膜,通过推出新技术和新产品加大市场渗透力度,提升在新兴市场的竞争力。

太阳能电池背膜太阳能电池板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重要设备,据统计,全球光伏电池的总产量2006年为1750MW,2007年为3500MW,2008年为7020MW,2009年为13000MW,每年几乎以接近一倍的速度发展。

据欧洲光电产业协会(EPIA)预测,2013年全球太阳能背板材料的需求将是2008年的3倍。

我国光伏电池的总产量2007年达1200MW,2008年达2000MW,2009年达到4000MW,据预测,2010年将达到10000MW。

太阳能电池使用年限一般按照25年以上进行设计,要确保产品达到如此长的使用期限,就需要严格控制各组件质量,而这些组件中太阳能电池背板材料的作用非常关键,它起着保护光伏组件中的电池片的作用。

目前,从全球范围来看,生产太阳能电池的厂家比较多,但能生产太阳能背板材料的厂家相对较少;从国内来看,由于太阳能背板材料技术门槛相当高,国内生产太阳能电池使用的原材料包括太阳能背板材料基本依赖进口,价格较高且供货期不能保证,市场存在巨大的供需缺口。

因此,从降低太阳电池组件单位发电功率的制造成本角度来讲,太阳能背板材料的国产化是中国光伏企业的必然选择。

行业内公司当前,国内背膜产业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其开发生产企业多分布于中国大陆长三角地区,开发的背膜类型主要有复胶型背膜和涂覆型背膜两大类。

以台虹、赛伍、乐凯、汇通为代表的背膜企业主要采取氟膜与PET基材通过胶粘剂粘结复合而制备复胶型背膜,其氟膜基本依赖进口,背膜制造成本较高。

以苏州中来、哈氟龙、福斯特等为代表的背膜企业通过以四氟树脂(PTFE)或三氟氯乙烯树脂(CTFE)为主体树脂的涂料采取涂覆方式与PET基材复合而开发制备涂覆型背膜,在背膜成本与技术方面具有较大优势。

南洋科技(002389):国内最大的太阳能电池背材膜制造商1.公司概况南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最大的专业电子薄膜制造企业之一,是中国高端电容器薄膜主导供应商和中国产品系列最全的电容器薄膜生产商。

公司的经营范围为电子薄膜、包装膜、电容器制造和销售,主营业务为电容器专用电子薄膜的制造和销售,主要产品为基膜和金属化膜。

南洋科技于10年4月13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实际募集资金净额4.77亿元,超募资金3.13亿元。

目前,募投项目年产2500吨电容器用聚丙烯超薄型耐高温金属化薄膜项目进展顺利,项目建成达产后,南洋科技电容器用聚丙烯超薄型耐高温金属化薄膜的年生产能力将超过3800吨,公司作为超薄型耐高温金属化薄膜主导供应商的地位将进一步巩固。

而随着此次超募资金投资项目--年产2.5万吨太阳能电池背材膜项目的达产,南洋科技将形成科技含量较高的电容器用超薄型耐高温金属化薄膜、太阳能电池背材膜两大核心业务,核心竞争力将明显增强。

预计该项目达产后,每年可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净利润5000万元,公司将成为国内最大的太阳能电池背材膜制造商。

2.公司进军太阳能背材膜行业的2大因素一是太阳能背材膜巨大的市场机遇,随着不可再生资源的逐步减少以及矿物类资源生产、使用中产生的各种污染问题,世界各国加大了对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并努力提高其在整个能源使用中的比例。

二是南洋科技的技术储备、市场口碑以及太阳能电池背材膜与现有主导产品工艺的相似性。

南洋科技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我国高端电容器薄膜主导供应商,依靠先进的经营机制,吸引了大批机械、电气、新材料、企业管理等专业领域的一流人才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在电子薄膜材料的研发、生产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人才和技术资源,进军太阳能电池背材膜拥有强大的人才、技术和品牌优势。

据了解,太阳能电池背材膜是太阳能电池背板材料中的关键基材,采用PET厚膜生产工艺,与南洋科技现有主导产品生产工艺具有很强的相似性,因此,南洋科技实施该项目基本不存在技术障碍;而且,南洋科技在品牌建设方面所积累的良好市场口碑,也会为太阳能电池背材膜的销售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3.经营状况中报显示,公司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了?21.46%、35.26%、57.76%,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的原因是公司利用现有产能,狠抓生产,产品销量增加及产品销售单价的提高,营业利润同比增长的原因是营业收入增长幅度大于营业成本增长的幅度,净利润同比增长的原因一方面是营业利润增长,另一方面是公司继续加大技术开发力度并较好完成经营业绩而获得政府补贴增多。

上半年共生产成品基膜、金属化膜3163.83吨(包含基膜、金属化膜),同比增加12.97%,实现销售3205.84吨,同比增长14.47%。

4.竞争劣势:产品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生产经营所需资金较大。

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年产2500吨超薄型耐高温金属化薄膜项目建成投产前,因产能因素制约,短期内生产规模受限,无法全部满足客户产品需求,销售及利润规模短时期不能实现大的突破。

此外,在超募资金投资项目年产2.5万吨太阳能电池背材膜项目建成投产前,主营电容器用聚丙烯薄膜结构相对单一。

苏州中来苏州中来(Jolywood)太阳能材料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光伏封装材料和氟硅功能高分子材料研发、生产与销售的省级高新科技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

公司成立于2008年初,座落在江苏省常熟市沙家浜镇常昆工业园区。

公司拥有先进的分析测试仪器、高精度的涂覆设备和三十万级的净化标准车间,2009~2012年计划分批投资3亿元兴建生产基地,到2013年年产太阳电池背膜将超过5000万平方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