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市2018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评分标准及参考答案 2018.4 全卷书写5分。
卷面整洁,字迹清楚,给满分;字迹潦草,随意涂改酌情扣分。
一、积累与运用(28分)1.(4分)(评分标准:每字1分,共4分)春、溉、铺、图。
2.(12分)(评分标准:每空1分,错字、添字、漏字该空均不得分)⑴辗转反侧⑵报君黄金台上意⑶一蓑烟雨任平生⑷执事敬与人忠⑸箪瓢屡空⑹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或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对即可) 3.(3分)(评分标准:每小题1分)(1)B (2)C (3)A4.(9分)(1)(3分)(评分标准:每空1分)夏洛克,趋炎附势(前倨后恭、粗俗势利),跳绳比赛。
(2)(3分)(评分标准:选对版本1分,理由阐释2分,选择其他版本最多给1分)示例:版本三(1分)理由:叙述得语言极简,“钓上了一条大马林鱼”,描写了过程“但这鱼实在大,拖着小船游了三天才筋疲力尽,被他杀死了绑在小船的一边”,在归程中一再遭到鲨鱼的袭击,结果“最后回港时只剩鱼头鱼尾和一条脊骨”,叙述冷静客观,老人虽败犹荣,背后藏有很多东西。
(2分)(3)(3分)(评分标准:扣住“智慧”,“援手”,联系具体情节,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1:老人圣地亚哥,在与鲨鱼的僵持中,懂得人应该正视现实,接受一切并超越它,继续自己的人生之旅。
在他一直打不到鱼的时候,一个热爱他,跟他在一起学习钓鱼的孩子马诺林经常给他送吃的,连露台酒吧的老板马丁也经常给老人免费供餐。
示例2:杜小康从油麻地首富之家的“天之骄子”,突然之间经历了家境的败落,在被迫辍学后,随父亲远走芦荡养鸭,放鸭失败后,他把五只很大的、颜色青青的双黄鸭蛋全部送给了桑桑。
这五只鸭蛋,大概是他从大芦荡带回来的全部财富,而桑桑为了杜小康也把自己心爱的鸽子卖掉了,将钱统统给了杜小康帮助他渡过难关。
示例3:鲁达在酒楼得知镇关西欺压金氏父女,便赠送银两,并保护他们出逃。
鲁达以十斤瘦肉、肥肉、软骨刁难、激怒郑屠,打斗中鲁达三拳打在郑屠的鼻子、眼眶、太阳穴上,不小心将其打死。
为避官司,鲁达假称镇关西诈死,为自己出逃争取时间。
二、(36分)(一)5.(3分)D6.(3分)(评分标准:每点1分,符合文本,意对即可)⑴节目将传统诗词经典与现代流行相融合,让经典具有新时代属性。
⑵主题的拓展性深耕,节目让经典传唱人咏唱经典之外,还让他们自己说出对诗歌的感受,给人启示。
⑶契合了优秀传统文化在创新中发展的时代性要求。
7.(5分)(评分标准:要求多点联合答题:⑴正确认识苦难。
⑵理解诗词对人生精神的滋养。
⑶结合个人的阅读体验。
鼓励有创意的表达。
)示例:从叶嘉莹的人生经历来看,坎坷是人生的一个常态。
保持真性情,不随波逐流,心灵的清静洁白塑造出傲立人间的风骨。
从另一个角度而言,苦难的打击也是一种锻炼。
诗歌对人的心灵和品质有一种内在的作用。
诗是心在走路,当诗词的生命渗入到一个人的血液之中,与她的内心融合,从中获得一种直面苦难不求逃避的坚毅精神。
从屈原到陶渊明,从李杜到苏辛,他们是用生命恣肆地书写着诗样人生。
心灵不死,其实质是对中华文化的支撑。
8.(8分)(评分标准:分两个方面评分)评分一:表达4分字形:1分,3个错别字扣1分,同一错误不不重复扣分,最多扣1分。
标点:1分,标点使用错误每3处扣1分,最多扣1分。
语句:2分,常用词语使用错误,每两处扣1分,最多扣2分。
评分二:内容4分(内容表达合理2分,条理清晰1分,表达得体1分。
)示例:《经典咏流传》是我国当下比较热门的综艺节目。
节目集经典与流行音乐于一体,创新性地演绎了经典诗词的魅力。
学习经典诗词,能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感受古人内心的崇高,恪守心灵的宁静,感悟做人的境界。
我们学古诗就是学做人。
9.(3分)(评分标准:每空1分,意对即可)(1)搭在昭子的肩上,脸上掠过一道惊异之色 (2)羞得满脸通红 (3)面对恩人(再遇恩人、苦思还包、各诉生平)10.(3分)(评分标准:想象合理,言之有理即可)(1)示例:听这姑娘一说,我想起来了,好多年前从战场上返回时,是遇见了这么一对母女,那时她们也挺不容易的,对了,当时那个小姑娘还撒了一泡尿,哈哈……(2)示例:天啊,我这是怎么了?高墙里的日子是把我关傻了吗?我只是帮了她们一次,她们竟然一直铭记在心,她们一直把我当好人,可是我竟然把手伸向了她!怎么办?我该如何是好?11.(4分)(评分标准:意料之外得1分,情理之中得1分,结合小说内容得2分)小说的结尾把曾经助人为乐的好人,变成现在的一个小偷,大大出乎读者的意料。
文中老人一上车就“先搭话”, “凑近昭子”,并若无其事地将手搭在昭子的肩上,用心叵测的老人原来一直都在寻找合适的时机下手,让人感觉一切又在情理之中。
这样的结尾,不禁让人对老人的今日命运引发思考,从而更好地突出了主题。
12.(7分)(此题要求分层赋分)(7-6分)(评分标准:能对老人的过去和现在分开评述,并且能结合现象加以分析,得出结论。
)示例:文中的老人从战场上退回来时偶遇母女俩,一次随手的帮助竟成为了母女俩心中终身寻找的恩人,可见这位老人的内心曾经也是善良有嘉。
可当这位老人回到家后,面对家人的种种变故、生活的窘境,老人沉沦了,大部分时间是在高墙里度过。
重获自由之后,竟将罪恶之手伸向了50多年前帮助过的故人,这不禁让人叩问:谁之过?这固然有时代的悲剧,生活的不堪,但人生的选择重在自我。
结尾处老人“自嘲般地歪着嘴”,“面临的难题”可以看出老人不是十恶不赦,他的内心深处还是怀揣着“向善之心”,这将老人的形象塑造得更加丰满。
老人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生有各种各样的选择,不同的选择都可能改变我们的人生轨迹,我们应该努力积极地面对生活。
(5-3分)(评分标准:能对老人的过去和现在分开评述,但未能结合现象加以分析。
)示例:老人年轻时从部队退役,在列车上主动帮助了母女俩,可见这位老人曾经是善良的青年。
然而此后他家里发生了种种变故,面对如此的困境,他却选择了沉沦。
50年后的再次相遇,重新唤醒了心中的良知和羞愧之心,丰富的内心变化,使老人的形象更加丰满。
(2-1分)(评分标准:只对老人的过去或现在中的一个内容进行评述,或只有一个结论。
)示例1:老人家里发生了种种变故,面对如此的困境,他却选择了沉沦。
50年后的再次相遇,重新唤醒了心中的良知和羞愧之心。
示例2:老人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生有各种各样的选择,不同的选择都可能改变我们的人生轨迹。
(0分) (评分标准:学生错误地理解文章,只提供了一些逻辑混乱、错误百出的答案)示例:本文告诉我们好人有好报,要知恩图报……三、(21分)(一)(5分)13.(2分)(评分标准:每空1分,意对即可)荞花如雪(霜草苍苍), 梧桐影乱(月挂梧桐)14.(3分)(评分标准:大意正确即可)白诗写的是恬淡适然的心境,一、二句动静结合,给人一种宁静感;三、四句,写月下荞花如雪,着色淡雅,全诗意境宁静恬淡。
朱诗写的是凄凉孤寂的心境,一、二句写夜不成寐,三、四句写梧桐冷月,并巧妙地说明明月在“缺”(人不团圆)处朗照,意境凄清孤寂。
(三)(16分)15.(4分)(评分标准:每字1分)(1)偏爱(2)间或,偶然(3)每天(4)封赏,赏赐16.(2分)(评分标准:断对1处得1分)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17.(4分)(1)(2分)(评分标准:译出大意给1分;关键词“谤讥”“闻”,各1分。
)能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 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
(2)(2分)(评分标准:译出大意给1分;关键词“事”“誉”,各1分。
)这是你用丰厚的礼品买通(或贿赂)我的左右来赞赏你啊!18.(6分)(1)(2分)(评分标准:每空1分,意对即可)生活琐事自己受蒙蔽(2)(4分)(评分标准:意思答对即可)虚心纳谏,广开言路;求真务实,奖罚分明。
四(60分)19.作文等级评分标准分类分数档文章诗歌一类60~55分符合题意;写作目的和对象明确;立意深刻,中心突出;内容充实,选材精当;结构合理,思路清晰;表达准确,语言通畅;能对“进”、“退”思考,并上升到人生哲学的层面。
符合题意,富有想象力,或有思辨;感情充沛;语言精练。
能引发对“进”、“退”的思考,产生自己的见解,对他人有启示。
二类54~45分符合题意;写作目的和对象较明确;立意正确,中心明确;内容具体,选材合理;结构完整,思路较清晰;表达准确,语言通顺。
能对“进”、“退”的思考,并有自己的见解。
符合题意,有想象力,或有一定思辨;感情较充沛;语言较精练。
能引发对“进”、“退”的思考,产生自己的见解。
三类44~37分基本符合题意;写作目的和对象基本明确;结构较完整,思路尚清楚;语言基本通顺。
有对“进”、“退”的关系进行思考。
基本符合题意,有一定的想象力,有感情,语言基本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