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病句解题技巧

高考病句解题技巧

高考病句解题技巧基础试题2013-09-04 16075d56b7b40102ea49高考病句解题技巧一、方法指津辨析语病的方法常有(一)紧缩法先去掉句子的枝叶部分(定、状、补),紧缩出主干(主、谓、宾),看主干是否有毛病。

如果主干无问题,再检查枝叶。

如"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的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其主干是"我们加强教育和管理。

"主干无问题,再检查枝叶。

这句的介宾短语紧缩后为"为了防止不再发生。

"显然是动宾不搭配,"防止不"的意思是"应该"或"要",与下文明显矛盾,造成语意不明。

把"不"字删掉,就通顺了。

(二)语感法调动语感,从感性上察觉语句的毛病,即按习惯的说法看是否别扭。

若别扭,则再作分析比较,明辨原因,加以修改。

如"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了顶峰。

"这个句子第一分句"不管……都极端不利",显然不合习惯。

"不管"后的内容应是不确定的,把"不管"改成"尽管",就通顺了。

(三)类比法有些句子是否有毛病,一时拿不准。

这时依照原句的结构再仿造几个常用的句子。

经过比较,问题就搞清了。

如"忠王李秀成临刑时是不是表现得很英勇呢?从一些历史资料看,并不是这样。

"乍一看不知对否,但仿写一句就可以看清了"你是不是很勇敢呢?从现实看,并不是这样。

"显然,"这样"含糊不清,表意不明,是勇敢还是不勇敢,尚未表述清楚,有些模棱两可。

因此可以推断原句有语病(四)逻辑法有些句子从语法上找不到毛病,就得从事理上进行分析,这就是逻辑意义分析法。

这要从概念使用、判断、推理等方面考虑是否恰当,看语句的前后顺序、句间关系是否合适。

如"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

"从语法上看,该句无语病。

从逻辑上看,该句有语病。

"仿造伪劣产品"是不合事理的,应该改为"仿造名牌产品"或"制造伪劣产品"。

二、答题技巧点拨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

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

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

有多重否定或还有反问的句子,要将否定换成肯定来理解。

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见词语题。

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

(一)根据标志词查找语病1.关联词使用的常见语病一个语句出现了关联词,我们要想到,关联词搭配是否恰当,关联词是否放错了位置等等。

如①无论干部和群众,毫无例外,都必须遵守社会主义法制。

(1992年)("无论"是表无条件的关联词语,后面不能带并列性的词组,只能带选择性的词组,"干部和群众"应说成"干部或群众"。

)②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了顶峰。

(93年)("不管"相当于"无论",故例②有与例①一样的毛病,可以将"不管"改为"尽管"。

)③其实,细究起来,"华夏汉民族文化"这一概念,本身就有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而并非是一个封闭的稳定的范畴。

(2000年春季卷)("并非"意思是"并不是",后面自然不能再加上"是"了。

)2、介词使用的常见语病介词的运用上,极容易出现语病。

如①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

(1992年)(前半句和后半句都有介词,使得整个句子缺少主语,要或去掉"经过",或去掉"才使"才可以。

)②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信赖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

(1997年)("在"应改为"从",因为"在……中"这种格式常用来表时间或空间,而不表示来源或由来,汉语中表来源或由来的往往用"从……中"。

)③《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因为它强化了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在大限度的保护。

(1999年)(介词"所"是多余的,因为"所"字结构是名词性的,"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即成了"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一是"广大消费者"不能修饰"欢迎",二是"深受"后面应带动词或主谓词组。

)3、并列短语使用的常见语病并列词组的运用上,常常犯有前后部分搭配不当的毛病。

如①这个文化站已经成为教育和帮助后进青年,挽救和培养失足青年的场所,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

(1993年)("挽救""失足青年"讲得通,"培养""失足青年"则讲不通)②他马上召集常委会进行研究,统一安排了现场会的内容、时间和出席人员,以及会议中应注意的问题。

(1995年)("安排"后面是由四个并列短语组成的宾语,显然,"会议中应注意的问题"不能与谓语"安排"搭配。

)③有关部门对极少数不尊重环卫工人劳动、无理取闹、甚至殴打侮辱环卫工人的事件,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

(1996年)("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是并列词组,但只有"严肃处理"与"事件"搭配,"事件"是不能"批评教育"的。

)4、包含词使用的语病(7)由于战云笼罩,伊拉克各大医院药品非常奇缺,很多伤员只能硬撑,形势十分严峻。

(语义重复)说明常见的包含词使用还有"当前"和"当务之急"在用,"十分"和"酷"连用,"首开"和"先例"连用,"开始"和"正式"连用,"忌"和"不"连用,"十分"和"悬殊"连用,"防止"和"不"连用,"最初"和"初衷"连用;"目的"与"为之"连用,"之所以"与"因为"连用。

"令人"与"堪忧","令人"与"震摄","过分"和"溢美","即将"和"欲"。

5、否定词使用的语病一个句子,如果多次出现"不"、"没有"之类的否定词,很有可能出现语病,即句子字面意义可能和要表达的意义正好相反。

如①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防止"和"不再"形成双重否定,表示肯定,恰与应表达的意思相反。

)②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挡风。

("忌"实际上相当于一个否定词,后面再加上一个否定词"不可",也形成双重否定,使得句意与要表达的意思正好相反)③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否定词有"否认"和"不",另外还有一个反问词,也相当于否定词。

这样,句子含三重否定,即等于一重否定,从而将意思搞反了)④世界各大报刊、关于这起震惊国际体坛的事件作了详细报道。

(望见有"对"、"对于"、"关于"等介词,检查是否患虚词使用不当)6、双面词的使用一个语句,若出现"能否"、"是否"、"有没有""好坏"之类的两面词,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这个句子可能犯有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的毛病。

如①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要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门人才。

(1993年)(前半句中"能否"是两面词,是从两个方面来说的;后半句中"要"是一面词,只是从"能"的方面来说的,这就造成"一面对二面"的毛病。

)②机器质量的好坏,是保证生产安全的一个重要条件。

(1995年上海卷)③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

(1996年)7、数词的使用①专家指出,我国西部广大中小学在未来的5到10年左右,学生入学人数会快速上升至饱和。

(约数词"左右"多余)②看上去,他只有近20岁左右的年龄,那里会有35岁?(重复"近"与"左右")③这个炼钢车间,由十天开一炉,变为五天开一炉,时间缩短了一倍。

(倍数词使用不当,表降低,减少只能用分数)(二)句式杂糅和中心语残缺解读①如何才能让全村老百姓都富起来呢?关键的问题是知识在起决定作用。

(杂糅,去掉"是"和"在",在"知识"前加"让"。

)②经过多方打听,我们终于了解到这只手提包的失主是你们学校一位女教师丢的。

(杂糅)③我国现行的公费医疗制度,医患关系、病人的权利以及医疗的计划事故鉴定仍然有许多亟待改进和完善。

(缺中心语,加"的方面")④出于对广大农村学生进行课外写作辅导,中国教育出版社最近新出版了一批关于写作的新书,希望大家积极购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