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汇报:概貌、构造、修建、历史地位四方面。
四、细读深究,理解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①、自渎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看看自己都读懂了什么?
②、汇报交流阅读感受,品味、感悟、体会,并指导朗读。
小结: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从远处向我们介绍了长城的长,作者充分运用打比方、列数字的写作方法让我们感受长城雄伟的气魄。
③、指导朗读。
电话:电子邮件:qiuzhaohong6666@
通讯地址:黑龙江省富锦市长安镇小学156107
不到长城非好汉(毛主席)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毛主席)长城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更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对它倾心赞颂。开国领袖毛泽东曾经说过“不到长城非好汉”,歌曲中也唱到“长城雄风万古扬”。沁园春·雪
自己读懂了什么?2、从第三自然段的朗读中你能体会到什么?问题提出后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要求学生把对课文的理解,感受和同学进行交流,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在本节课中,我努力体现为学生服务的思想,重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让学号是呢个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中自学课文,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对字词的理解,我让孩子们在具体的句子中去体验、去感悟、利用电脑、图画、让学生直观地感悟,把语言训练落到实处。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3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度:从远处看长城很长,那么从近处看到的长城又是什么样的呢?
1、请同学们结合自学提纲自学第二自然段。
思考题:①、从近处看长城有什么特点?画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②、本段是从哪几方面介绍长城的构造的?
2、汇报交流。
师:谁能再说说城墙顶上,城墙外沿、城台都是什么样的,它们都有什么特点和作用啊?汇报。
优秀教学案例评选《长城》教案设计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长城》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学科:语文
2、课时:2课时,本教案为第2课时
二、教学课题:
《长城》
三、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长城》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材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主体课文。
内容分析:本单元以“名胜古迹”位主题,课文形象具体地介绍了长城的雄伟壮观和高大坚固,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学大纲要求四年级上学期朗读教学的任务是理解和体会词句含义,揣摩文章的叙述的顺序,通过阅读对儿童进行听说的写的综合训练,提高他们的认识能力,从而进行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教育,而《长城》这一课,结构严谨,用词准确,正有利于学生情感的熏陶,所以,教学时,我采用读议相结合方式进行教学。
一、创设了趣味盎然的学习氛围
新课导入时,我利用电脑播放《长城长》的歌曲,让学生从视觉上,听觉上,感觉上感受长城的雄伟和美丽;在引导学生观察文中插图,利用文中插图,再次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引导学生读文,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学生的潜在智慧也得到了发展。
二、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我提出了两个开放性的问题:1、自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后,交流
4、激发想象:师:同学们,你能想象出修筑长城的年代会是一个怎样的年代?学生自由交流。指导朗读。
师:除了这些,你还能联想到当时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哪些情景呢?学生自由说。
师:齐读这一段的最后一句。释词“凝结”“气魄雄伟”。
师:这里面的“才”说明了什么?生交流。
师:那你们不想对修筑长城的劳动4%B3%C7%B3%A4&opt-music=on&f=ms&ct=134217728&ie=gbk
师:同学们知道歌中唱的是哪的景象吗?生:长城。
师:谁知道长城是什么样的?
生:自由描述
板书课题:11、长城(齐读课题)
二、指导看图,直观感受长城的雄伟、坚固
教学重点:①图文结合,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感悟课文内容,激发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
②学习由远及近、有整体到部分地观察和在观察中展开联想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奇迹。
四、教学方法:
读、议、想相结合方式进行教学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1、揭题:电脑播放歌曲《长城长》,学生静听感受长城的美。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不到长城非好汉(毛主席)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毛主席)长城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更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对它倾心赞颂。开国领袖毛泽东曾经说过“不到长城非好汉”,歌曲中也唱到“长城雄风万古扬”。沁园春·雪
师:带着你们的敬佩,带者你们对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我们再来读读这一段。指名读。
5、小结。
四、学习第四段
1、师:正是这雄伟的长城,正式这伟大的劳动人民,让作者激动不已,齐读最后一段。
2、质疑: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奇迹呢?你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试着说一下吗?学生汇报。
3、师:那同学们对我们国家拥有这样一做雄伟的长城而感到怎样?(无比的自豪和骄傲)那你们还想对长城说写什么呢?学生自由说。
4、师:再让我们有感情地齐读最后一段。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知识拓展延伸──深识长城
师:除了书本上介绍的知识外,你还知道长城的那些知识?
自主交流搜集的有关长城的传说、故事、歌曲、图片资料。
六、教学反思:
随着课程标准的深入开展,引发了我的种种思考,探索与实践。它就像是一个深埋于内心的火种,时刻点燃起我的思想火花!《长城?》一课正是这无数的火花聚集起的火焰,它把我与学生一起溶进激情燃烧的课堂中。回顾本课的教学,我感觉有以下及处的设计较成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但在本节课中也有不足的地方,比如教师在驾驭课堂的能力还有待于提高,学生在朗读时缺少学生之间的评价,而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评价较单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是放的不开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加强自己的调控能力和应变能力,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能及时解决。
七、教师个人介绍
省份:黑龙江省学校:富锦市长安小学姓名:仇兆红
4、指导朗读。
三、小组合作学习第三自然段
1、出示自学提纲:①、自学此段,指出那些句子写实在事物,哪些句子写联想,画出有关词句。
②、从这段朗读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③、作者从哪几方面说明当年修筑长城的艰难?
2、学生小组自读批画,交流感受。
3、小组汇报:联系文中句子体会砖石多、重;运输的工具原始;环境险恶。
2、学生汇报
三、图文对照、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文中哪些内容是图中描绘的?自读课文。汇报。
2、同桌合作,你读我听。读: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听:听对方读时有无错误,如有错误及时帮助纠正。
3、检查字词读音。(出示课件自制)
4、快速浏览课文,看看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向我们介绍长城的?
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概括能力,诵读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正处在逐步发展,提高阶段,他们在初读课文后,能够较准确地概括课文内容,体会情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①、认识本课10个生字,掌握并理解“崇山峻岭、蜿蜒盘旋、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③学习由远及近、有整体到部分地观察和在观察中展开联想的写作方法。
④、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及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读、议、想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体会长城的雄伟壮丽和我国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另外,我还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充分发挥学号是呢个的想象,让他们在想象中感受修筑长城年代的落后,在想象中感受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的艰辛,然后再让他们去读,在读中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
总之,在教学中,我力求做到开放学号是呢个的双眼,提供观察的空间,开放学生的嘴巴,提供表达的空间,开放学生的头脑,提供想象的空间,只有把这些落到实处,才会给语文教学带来勃勃生机。
1、课件出示两幅图,引导学生观察,看看这3%C7&opt-image=on&fm=QH360&ie=gbk
/so?q=%B3%A4%B3%C7&opt-image=on&fm=QH360&ie=gbk
师:这两段,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长城的?小结并板书。
3、情境体验,观看3%C7&opt-image=on&fm=QH360&ie=gbk
/so?q=%B3%A4%B3%C7&opt-image=on&fm=QH360&ie=gb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