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埃博拉病毒的常识与预防措施
何为埃博拉病毒?
1976年,刚果民主共和国,埃博拉河畔的一处村庄,一种此前从未见过的病毒正在此地肆虐,一共318人感染,最终280人死亡,致死率88%。
从此,这种高致死率的病毒被命名为“埃博拉病毒”。
感染后会怎样?
人一旦感染埃博拉病毒,起病非常迅急,起初是发热、极度虚弱、肌肉疼痛、头痛和咽喉痛,随后会出现呕吐、腹泻、皮疹、肾脏和肝脏功能受损,某些情况下则会有内出血和外出血。
人最终由于脏器衰竭或低血容量性休克而死亡。
埃博拉病毒可怕在哪里?
首当其冲的是它的高病死率,世界卫生组织的说法是90%,如果你理解不了这有多夸张,那就给你另一个数字作为参考,2003年肆虐中国的非典,它的病死率是7%-15%。
其次,埃博拉病毒的暴发地在非洲,主要是西非。
这些地区由于贫穷及战乱,缺少有效的医疗条件,隔离与消毒措施也几乎没有,这就为病毒的大规模传播买下了祸根。
再次,就是这次疫情的新情况了。
这次疫情的死亡人数已经高达729人,接近21世纪以来的14次埃博拉病毒疫情死亡人数的总和,而且这次是第一次出现跨国疫情,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以
及尼日利亚,范围之广,涉及的人口之多,史无前例,要知道,尼日利亚的人口是上亿的。
传播方式如何?
专家们在研究中发现,“埃博拉”病毒有一定的耐热性,但在60摄氏度的条件下60分钟将被杀死。
病毒主要存在于病人的体液、血液中,因此对病人使用过的注射器、针头、各种穿刺针、插管等,均应彻底消毒,最可靠的是使用高压蒸气消毒。
埃博拉病毒还可能经过空气传播。
实验人员将恒河猴的头部露出笼外,让其吸入直径1微米左右含病毒的气雾,猴子4~5天后发病。
每天与病猴密切接触的6个工作人员的血清发现该病毒抗体阳性,其中5人没有受过外伤,也无注射史,因此认为可通过飞沫传播。
病毒可透过与患者体液直接接触,或与患者皮肤、黏膜等接触而传染。
病毒潜伏期可达2至21天,但通常只有5至10天。
虽然猴子间的空气传染在实验室中已被证实,但并不能证明人与人之间能够透过空气传播病毒。
美茵嘉护士是空气传染的可能病例,研究人员并不确定她是如何接触到病毒。
埃博拉病毒的流行大都是因为医院的环境,糟糕的公共卫生、随处弃置的针头、缺乏负压病房都对医护人员造成极大威胁。
因为较好的设备及卫生,在现代化的医院中,埃博拉病毒几乎不可能爆发大规模流行。
在疾病的早期阶段,埃博拉病毒可能不具有高度的传染性。
在此期接触病人甚至可能不会受感染。
随着疾病的进展,病人的因腹泻、呕吐和出血所排出的体液将具有高度的生物危险性。
由于缺乏适当的
医疗设备和卫生训练,疫情的大规模流行往往发生在那些没有现代化医院和训练有素的医务人员的贫困地区。
许多感染源存在的地区正好具有这些特征。
在这样的环境下,控制疾病的仅有措施是:禁止共享针头,在严格消毒情况下也不能重复使用针头;隔离病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依照严格的规程,使用一次性口罩、手套、护目镜和防护服。
所有医护人员和访问工作者都应当严格执行这些措施。
我们该怎么办?
对于我们民众来说,首先,不要恐慌,世卫组织已经派精锐前往抗击疫情,也没有发布任何旅行或贸易禁令(这是判断疫情严峻程度的重要标志)。
其次,不要传播谣言,什么世界灭亡,全人类死一半之类的都是鬼扯。
再次,注意个人卫生,不明来历的东西别吃,身体不舒服一定要去医院,听医生的话。
对于在国外工作的人来说,首先是要注意外出,尽量不要接触当地人群,减少外出频率,其次要做好个人卫生,严格控制饮食,严禁食用病死的动物。
最后,要正确认识疫情,目前疫情还没有到全面大规模扩散的地步,因此不需恐慌,在重视防治措施的同时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正常工作即可。
公司建议:
1、加强人员管控,减少人群外出,外出人员尽量减少到人员密集区域。
2、尽量减少使用外籍工人,外籍员工尽量与中国员工分开工作,做好外籍员工的卫生安全工作。
3、外出办事的人员要配备好口罩、手套及其他卫生防护用品。
4、做好营区的除草、灭蚊灭蝇、污水排放工作,勤洗澡勤洗衣被,尽量减少空调下的直吹以及冲洗凉水澡。
5、尽量减少食用生冷食品,建议饭菜要经过高温蒸煮后才可食用,食用前做好自身清洁工作。
6、普及关于“埃博拉”病毒的相关知识,做好预防工作,维护稳定。
7、对发烧人员做好隔离,确定病症后及时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