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探索
高效课堂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将“高效”转变为“有效”的思路是:在充分认知新老教材的基础上,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打造有效课堂。
标签:高效课堂;高中地理;有效教学;思路
一、充分认知新老教材
陕西省使用的是人教版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高中地理必修课本做到了文字更简洁、更生动、图文并茂、形式活泼。
名词、概念出现少了,结论的叙述少了,“案例研究”和“活动”等探究的形式多了。
文字篇幅明显减少,在设计上明显增强了对学生的启发性,更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和积极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努力实践新课程改革的各种理念,但仍存在不少困惑和问题,难以区分“高效”和“有效”。
1、教学中难以把握灌输与引导的尺度
新教材在知识结构方面不如老教材系统,对教师而言,如何把握好教材的广度和深度,如何处理好教材的知识体系和组织好课堂活动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近几年的教学中,教师们深刻感到地理课时紧张,组织课堂活动的时间难以把握。
引导和启发的时间短了,不能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时间长了又难以完成教学进度,不知该如何有效的实现教学目标。
2、新课程中初高中地理对学生的要求严重脱节
陕西省多数地区没有将初中地理设为中考科目,这样一来作为高考科目的地理就在初中犹如打入冷宫备受歧视和冷落,而且初中的要求低,但是高中地理在难度和要求方面大幅上升,一般学生难以适应,给高中地理教学带来了更大的难度。
一些高一学生对新课程改革了解不够甚至排斥高效课堂模式,在教学中难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导致课堂效率低下。
3、多方面不配套也影響了新课程改革的实施
(1)教材与教辅资料明显不配套。
现有的教辅资料是以旧教材为蓝本,许多在新教材中已作修改和删减的知识在练习中又出现,如黄赤交角的度数,教材是23.5°但是地理图册与一些教辅书依然采用的23°26′,使得教师难以把握。
同时学生对案例研究中的相关知识难以理解,而教师用书上又没有任何说明,应讲
到何种程度,教师难以把握。
(2)学校的教学资源和教辅工具与现行的高中地理新课程要求不配套。
如学校缺乏地理挂图、实物模型等,影响学生对地图和地球运动中空间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积极打造有效课堂
针对以上情况,如何在高中地理新课改中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笔者认为关键要打造有效课堂。
有效课堂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
有效教学的“教学”,是指教师引导、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
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意向、兴趣。
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教学在学生“想学、愿学、乐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
二是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
三是采用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式,最终达到提高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有效课堂涉及“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的问题,只有两者有机结合才能打造有效课堂。
1、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一是要具备全新的课程理念。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必须加强学习,加强对教学行为的研究,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老师观和质量观。
为此,一定要坚持对新课程理念、地理课标、课程内容等充分进行学习与探讨,从而使自己的教学实践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是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充分的课前准备十分重要,不能因为自己预设不充分,目标不明确,课堂调控不力而浪费时间。
教师制定教学目标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保证课堂上80%以上的学生掌握80%以上的课堂教学内容,对于优等生可在课外延伸一些带挑战性的练习,发散思维,突破难点;对于后进生可提出一些浅层次的要求,循序渐进,突出重点。
三是要保持活跃的课堂状态。
在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主导作用的角色,要注重启发和引导,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积极地探索知识并试图将刚刚获取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改变过去“满堂灌”的局面,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合作和探究学习,使教师由过去课堂上的权威转变为学生共同学习的朋友和指导者,强化师生互动。
四是要进行科学的方法指导。
教师应鼓励学生质疑,变学会为会学,使学生养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的良好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表现,重视每一位学生的成长。
做到课堂提问、讨论有记录,在一段时间内要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才智的机会;组织各类活动时,要求所有学生共同参与,培养他们合作学习的能力。
此外,还应根据不同班级的接受能力分别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五是要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
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培优补差不只是课外的
事,更是课内的事。
对班上优等生要增加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在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学习评价、作业布置等各方面要使用较高的标准,激励其不断进取,不断探究。
对后进生要治理其思维上的“懒惰”,可通过课堂上提些浅层次的问题,提供展示机会,降低作业难度,要求其当堂完成作业并及时上交等方式,使其注意力集中,作业不拖拉,练习速度加快。
六是要展现丰富的地理信息。
根据教学需要,应充分发挥学校现有多媒体计算机的作用,把教科书中的地图变成电子地图;把教科书中的静态图变为动态的三维模型;让原本单调枯燥的地理事物变得更充实、更形象、更具有吸引力。
如将课本上的六大板块图制成多媒体课件,形象展示板块与板块的运动方式和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消亡边界中的褶皱和海沟,生长边界上的断层和海岭,以及火山地震等现象)。
七是要注重反思并加强合作。
课堂应是教师展现生命最精彩瞬间的舞台,课后要及时反思教学中的闪光点和不足,做到取长补短。
教学中还要加强合作,进行集体备课,收集并更新信息,多与同事进行教学上的交流与探讨,积极参与听课评课活动等,做到在教学中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改进教学手段,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要明确学习目的和动机,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做到愿学和乐学。
预习不只是把书本看一看,还应思考一些基本问题:是什么?为什么?与以前的知识有何联系等等。
这样学生听课就能做到有的放矢,抓住重点,攻克难点,课堂效率将大幅度提高,学生也越学越愿意学、乐于学。
二要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养成课堂学习的好习惯,做到会学和善学。
在课堂上要端正坐姿,正视教师及黑板,勾划重点内容,根据教师的讲授及时记录课本上没有但又重要的内容,认真观察,积极思考,敢于质疑,发表自己的见解,独立完成作业,并做到书写整洁、规范等。
三要按时复习,及时消化,养成课后巩固的好习惯,做到自主学和探究学。
复习是巩固和消化学习内容的重要环节,要培养学生形成课后先复习课堂内容再完成作业的好习惯。
通过自主复习,打牢学生的知识基础;通过完成作业,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不断探究,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后的有效练习。
课后练习不在多,贵在精。
现在有的教师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大搞题海战,使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反复的抄写上,思维与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
提高练习的有效性就是要充分了解学情,因课设计练习,让学生在训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之年,让我们积极投身于课堂教学改革,探究有效教学方法,用智慧打造高效课堂,大面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刘锦霞(1982-)女,汉族,宝鸡市金台区高级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