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

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

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 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57分),每小题3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下列各组物质气化或熔化时,所克服的粒子间的作用力属于同种类型的是 ( )A .二氧化硅和生石灰的熔化B .氯化钠和冰的熔化C .液溴和苯的气化D .氯化铵和蔗糖溶解在水中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SiH 4比CH 4稳定B .O 2―半径比F ―的小C .Na 和Cs 属于第ⅠA 族元素,Cs 失电子能力比Na 的强D .P 和As 属于第ⅤA 族元素,H 3PO 4酸性比H 3AsO 4的弱3.一般认为:原子在相互作用形成化合物时,需要通过电子转移(得失或共用)形成最外层8电子稳定结构(H 除外)。

但是,也有许多化合物例外,即最外层电子不足或超过8个电子。

下面所列的化合物中,各微粒均可以满足最外层8电子的是( )A .PCl 5B .NaClC .SO 2D .BF 34. 化学科学需要借助化学专用语言描述,下列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 .CO 2的电子式B .Cl -的结构示意图C .N 2的结构式 :N ≡N :D .质量数为32的氧原子1732O5、下列试剂中,能用于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有水的是 ( ) A.CuSO4·5H 2O B. C. D.6、下列微粒中半径最小的( )A 、 Na +B 、AlC 、K +D 、S 2-7、实验室中欲加快制取氢气的速率,应采取的措施是 ( )A.纯锌与稀硫酸反应B.纯锌与浓硫酸反应C.含铜、铅等杂质的粗锌与稀硫酸反应D.粗锌与稀硝酸反应8、在一定条件下,反应N 2+3H 22NH 3,在2L 密闭容器中进行,5min 内氨的质量增加了1.7g ,则反应速率为 ( )A 、V(H 2)=0.03mol/(L·min)B 、V(N 2)=0.005mol/(L·min)C 、V(NH 3)=0.17mol/(L·min)D 、V(NH 3)=0.02mol/(L·min)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增加水的量或温度,可以加快镁跟水的反应速率。

(2)增加硫酸的浓度,一定可以加快锌与硫酸反应制取氢气的速率(3)对于反应CaCO3(s)CaO(s) + CO 2(g),增加CaCO 3的量,可以加快正反应速率,而增加CaO 或CO 2的浓度,则可以加快逆反应速率(4)对反应3H2(g) + N 2(g)2NH 3(g),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固定体积),充入氦气,压强增大,则化学反应速率加快(5)对于反应3H2(g) + N 2(g) 2NH 3(g),使用催化剂,反应速率加快。

A .(1) (2)B .(1) (2) (3)C .(1) (2) (3) (4)D .(5)10.可逆反应2A +3B xC +yD ,A 、B 、C 、D 均为气体。

已知起始浓度A 为5 mol/LB为3 mol/L ,C 的反应速率为0.5 mol/(L·min) ,反应开始至平衡需要2分钟。

平衡时D 的浓度0.5 mol/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 和B 的平衡浓度之比为5:3 (B)A 和B 的平衡浓度之比为2:3(C)x=1 (D)x :y =2:111.用石墨作电极,电解1 mol / L 下列物质的溶液,溶液的pH 保持不变的是( )A. HClB. NaOHC. Na 2SO 4D. NaCl12. A 、B 、C 是三种金属,根据下列①、②两个实验,确定它们的还原性强弱顺序为( )① 将A 与B 浸在稀硫酸中用导线相连,A 上有气泡逸出,B 逐渐溶解② 电解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A 、C 盐溶液时,阴极上先析出C(使用惰性电极)A. A >B >CB. B >C >AC. C >A >BD. B >A >C13. 右图为直流电源电解稀Na 2SO 4水溶液的装置,通电后在石墨电极a 和b 附近分别滴加石蕊溶液,下列实验现象正确的是( )A .逸出气体的体积:a 电极的小于b 电极的B .电极逸出无味气体,另一电极逸出刺激性气味气体C .a 电极附近呈红色,b 电极附近呈蓝色D .a 电极附近呈蓝色,b 电极附近呈红色14.可逆反应:2NO 22NO+O 2 在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O 2的同时生成2n molNO 2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O 2 的同时,生成2n mol NO③用NO 2、NO 、O 2 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 : 2 : 1的状态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 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⑥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A. ①④⑥B.②③⑤C.①③④D. ①②③④⑤⑥15.在同温同压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H 2>△H 1的是 ( )A .2H 2(g)+O 2(g)=2H 2O(g), △H 1; 2H 2(g)+O 2(g)=2H 2O(l), △H 2B .S(g)+O 2(g)=SO 2(g), △H 1; S(s)+O 2(g)=SO 2(g), △H 2C .C(s)+21O 2(g)=CO(g), △H 1; C(s)+O 2(g)=CO 2(g), △H 2D .21H 2(g)+ 21Cl 2(g)=HCl(g), △H 1; H 2(g)+ Cl 2(g)=2HCl(g),△H 216.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a 的金属性比氢要强,b 为碳棒,关于此装置的各种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碳棒上有气体放出,溶液pH 变大B .a 是正极,b 是负极C .导线中有电子流动,外电路中,电流从a 极到b 极D .a 极上发生了氧化反应17.在铁的电化学腐蚀中,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上进行的电极反应是 ( )A. 2H2O+O2+4e-=4OH-B. 2H++2e-=H2C. 4OH--4e-=2H2O+O2D. Fe-2e-=Fe2+18.下图容器中盛有海水,铁在其中被腐蚀时由快到慢的顺序是 ( )A.4>2>1>3B.2>1>3>4 C.4>2>3>1 D.3>2>4>119、正丁烷与异丁烷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依据是()A. B.具有相同的物理性质C. D.分子式相同,但分子内碳原子的连结方式不同20、下列各组物质中各有两组份,两组份各取1摩尔,在足量氧气中燃烧,两者耗氧量不相同的是()A C2H4和C2H5OHB C2H2和CH3CHOC C2H6和CH3COOCH2CH3D C2H5OH和CH3COOH21、某元素X的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H2X,则X的最高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A.H2XO3B.HXO3C.H3XO4D.H2XO422、人造地球卫星用到的一种高能电池——银锌蓄电池,其电池的电极反应式为Zn + 2OH- - 2e- = ZnO + H2↑,Ag2O + H2O + 2e- = 2Ag+ 2OH-。

据此判断氧化银是()A、负极,并被氧化B、正极,并被还原C、负极,并被还原D、正极,并被氧化2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A、甲烷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烷烃的熔沸点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增大C、正丁烷的沸点高于异丁烷的沸点D、石油裂化是化学变化24.()A.B.C.D.25.30 g乙酸与46 g乙醇反应,如果实际产率是理论产率的80%,则可得到的乙酸乙酯的质量是()A.29.5 g B.44 g C.68 g D.35.2 g二、共包括5小题、总计50分26、(6分)将11.2L(标准状况)乙烯和乙烷的混合气体,通入足量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质量增加了5.6g。

求:原混合气体中乙烯和乙烷的物质的量之比为质量之比为27.(11分)、铅蓄电池是广泛应用于汽车、柴油机车等的起动电源。

产生电能时的电极反应分别为:Pb+ SO 42--2e -= PbSO 4PbO 2+4H ++SO 42-+2e -= PbSO 4+2H 2O(1) 铅蓄电池放电时, (填物质名称)在负极发生 (氧化、还原)反应。

(2)试写出铅蓄电池放电时的总反应式(电池反应):(3)铅蓄电池的电解质溶液是 ,在放电过程中,它的浓度的变化趋势是 ,28、(6分)10mL 某气态烃,在50mL 氧气中充分燃烧,得到液态水和35mL 气体(气体体积均在同温同压下测定)此烃可能是29.(6分)家用液化气的主要成分之一是丁烷,当10kg 丁烷完全燃烧并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热量为5×105kJ ,试写出丁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已知1mol 液态水气化时需要吸收44kJ 的热量,则反应41022213C H (g)+O (g)=4CO (g)+5H O(g)2 的ΔH 为___________。

30.(13分). 短周期主族元素A 、B 、C 、D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A 、C 同主族,B 、C 、D 同周期,A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B 是短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主族元素。

试回答下列问题:(1)A 的元素符号 ;D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C 原子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B 2A 2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_;(2)A 、B 、C 三种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的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用离子符号表示) 。

(3)CA 2与D 元素的单质在水溶液中发生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1、(8分)在一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加入反应物A 、B ,发生如下反应:A + 3B == 2C 。

反应经2min 后,A 的浓度从开始时的1.20mol ·L -1 下降到0.9mol ·L -1 ,已知B 的起始浓度为1.6mol ·L -1。

求:(1)2min 末B 、C 的浓度。

(2)以单位时间内B 的浓度的减小和C 的浓度的增加来表示2min 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