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国硅谷创业生态系统环境研究

美国硅谷创业生态系统环境研究

美国硅谷创业生态系统环境研究(上、中、下)摘要:互联网时代的环链模式彻底改变了全球产业结构,创业者如何系统化地思考创业活动成为创业企业可持续成长的关键。

在梳理和总结国内外现有创业生态学研究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以美国硅谷创业生态系统为例,从政府政策、创业融资、创业教育、研发转化、文化和社会规范5个方面系统分析了美国硅谷的创业生态系统环境,可为中国创业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0 引言进入21世纪以来,工业时代的“线性模式已死亡”,互联网时代的环链创业模式使得全球产业结构彻底解构与重组。

创业者如何从更广的视角识别和开发创业机会,实践创业活动,需学者们以系统论的原理与方法重新思考创业活动。

当前有关硅谷创业模式的研究大多孤立地关注个别创业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虽然每个要素都有助于硅谷创业生态系统的形成与发展,但并不能充分地支撑硅谷创业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并且这些要素之间存在复杂的交互关系。

正如Vygotsky指出,分别考察水分子的两种元素(H和O),不能得出水能灭火的特性,因为氧原子是任何燃烧的必要元素,而氢原子能形成爆炸性的气体。

因此,本文以美国硅谷创业生态系统为例,结合创业生态系统相关理论及GEM的创业框架条件,系统分析美国硅谷的创业生态系统环境。

通过对中美两国创业生态系统环境进行比较分析,为中国创业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1 创业生态系统文献回顾1.1 创业生态系统概念演进1977年,Hannan和Freeman最先对组织生态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构建了组织生态种群发展及演替的数学模型。

Moore将生态系统理论引入企业管理领域,提出了“商业生态系统”概念,即一种基于组织互动的经济联合体。

美国硅谷地区创业集群的迅速崛起促使制造企业、消费群体及其它经济活动主体形成一个封闭的循环系统,即产业生态园。

Cohen将改进后的产业生态园发展形态称为产业生态系统,并进一步将其定义为可持续创业生态系统,即通过支持和促进可持续创业,实现当地区域可持续发展。

林嵩、Suresh 和Ramraj认为,创业生态系统由新创企业及其所处的创业生态系统环境共同构成,是一个动态平衡系统。

2015年,全球创业观察组织(GEM)将创业生态系统定义为塑造从事创业活动环境指标的综合。

GEM评估的创业指标包括:创业融资、政府政策、税收和官僚化、政府创业规划、创业教育和培训、研发转化、商业基础设施、内部市场动态性、内部市场开放、有形基础设施、社会和文化规范。

蔡莉等提出,创业生态系统是由多种创业参与主体(包括创业企业及相关企业和机构)及其所处创业环境构成的有机整体,彼此间有着复杂的交互作用,致力于提高整体创业活动水平(创业数量和创业成功率)。

1.2 创业生态系统环境GEM认为,创业生态系统环境如同自然环境中的氧气,为新创企业成长提供必要的支持。

罗珉基于种群生态学理论视角分析了组织的演化过程,强调环境对组织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尤其是社会力量决定着组织的兴衰。

Fer-eidouni 等实证分析了商业创业环境、创业者社会地位、国家外部冲突3个创业生态系统环境要素对创业动机的重要影响。

1.3 创业生态系统模型从当前创业生态系统的研究文献来看,研究者从创业生态系统静态视角逐渐转向动态视角,创业生态系统模型的构建进一步揭示了其系统内在要素之间的作用机理。

(1)静态视角。

Cohen构建了包含研究型大学、大型企业及非正式网络、政府机构、专业服务机构、人才池要素及自然与文化环境在内的可持续创业生态系统模型(见图1)。

Cohen的研究表明,创业生态系统是一个循环系统,一些创业活动主体的创建会带动更多新创企业进入创业生态系统,实现创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Isenb—erg构建了以政策、金融、文化、市场、人力资本、组织支持为核心的六要素创业生态系统模型(见图2),政府应将它们整合成一个整体系统,考虑所有系统要素如何相互作用并推动创业生态系统持续成长。

Cohen模型与Isenberg模型的构成要素类似,都强调每一个生态系统都在特定的条件和环境下形成,系统要素之间的作用机制是高度复杂化、异质化的。

但是,这两个模型更多地从静态视角研究创业生态系统,忽视了创业生态系统的起源、发展、自我持续的动态演变过程。

图1 Cohen的可持续创业生态系统模型图2 Isenberg的创业生态系统模型(2)动态视角。

2013年,Mason和Brown提出了创业生态系统动态模型,认为先前学者忽视了创业生态系统变化的时间维度,几乎不了解创业生态系统的形成和演化。

事实上,创业生态系统的形成遵循一个特定的演化逻辑。

Mason和Brown的模型应用动态生态学演化理论分析创业生态系统的演化机制,更加强调外部宽泛的创业生态系统环境对企业运营的影响,特别是创业活动指数(TEA)、企业成长受特定创业生态系统环境的制约,其需要肥沃的土壤、创业孵化机构及外部偶然因素。

综上所述,学术界更多地借鉴自然生态系统理论视角,界定创业生态系统概念。

目前,对创业生态系统概念还没有达成共识,对于创业生态系统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尚缺乏深层次的系统分析,尤其欠缺实证分析。

本文将以美国硅谷创业生态系统为例,系统分析硅谷创业生态系统环境。

2 美国硅谷创业生态系统形成过程硅谷位于美国西部旧金山南端长约25英里的狭长谷地,20世纪初这里曾是一片美丽的果园。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斯坦福大学悄然诞生于这片宁静的果园,其率先将学校的空闲校园开辟成工业园,学生Bill Hewlett和Dave Packard在一间车库里凭着538美元建立了惠普公司(Hewlett—Packard)。

现今,在硅谷创办的电子企业已达10 000家以上,汇集了惠普、英特尔、苹果、思科、雅虎、eBay等世界一流公司,半导体集成电路和电子计算机产量约占全美1/3和1/6,硅谷成为全球高科技创业成功的伊甸园。

硅谷的成功不但引起了世界各国及地区的相继效仿,而且引发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Saxenian和Hsu研究指出,美国硅谷地区鼓励冒险、包容失败的社会文化促进了当地的创业活动;硅谷的优势来自其整体环境——创新与创业精神的栖息地。

美国生物学家贝塔朗菲(L.V. Bertal—anffy)认为,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系统整体功能的发挥并不完全等同于系统内单个要素功能的累加。

本文认为硅谷是由大学群体(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及硅谷的6所社区大学)、创业企业群体(惠普、英特尔、苹果等)、风险投资机构(红杉树投资、梅菲尔德基金、KPCB、BenchmarkCapital等)、律师事务所、管理咨询机构等多个创业群体演化形成的创业生态系统。

将创业精神转换成为科技创新环境是硅谷创业的重要优势。

因此,从创业生态系统环境视角能更好地解释硅谷的成功。

3 美国硅谷创业生态系统环境分析以生态学理论观点来看,自然环境中有限的资源引发了生物种群之间的残酷竞争,环境决定着生物群落的兴起、发展和消亡。

在社会环境中,有限的资源同样引发了社会创业企业群体的激烈竞争,社会环境也制约着创业企业群体的兴起、发展、成熟、衰败。

GEM提出,创业框架条件为新企业的创建和成长提供了必要的市场资源、制度支持,影响了创业能力、创业动机和创业意愿。

2015年,在全球范围内参与GEM的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均在有形基础设施和商业基础设施两大方面得到了较高的评分值。

其中,有形基础设施得到了最高评分值(大于6),而创业教育和培训、内部市场开放性和研发转移等方面的值小于4。

因此,本文着重从政府政策、创业融资、创业教育、研发转化、文化和社会规范5个方面系统剖析美国硅谷的创业生态系统环境。

3.1 政府政策政府通过外部监管和内部管理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保持公平竞争,政府不但消除创业者在申办相关证件程序中的“繁文缛节”,而且通过降低税率、增加补贴等积极的财政政策激励企业创业。

美国政府主要通过反垄断政策、知识产权政策、财政政策等手段营造有利于企业创业的生态系统环境。

1890年美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反垄断法《谢尔曼法》,1953年美国颁布了《小企业法》,这两部法律为小企业创造了自由竞争、适宜生存和发展的创业生态系统环境。

美国政府非常重视小企业的创新,制定了一系列创新保护法律,主要有《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小企业技术创新法》、《联邦技术转移法》等。

美国有关企业创新法律的设立推动了美国近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通过创业和技术创新商业化实现了技术创新的社会价值。

美国政府对小企业实施了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政策,如《经济复兴税法》规定将小企业的个人所得税降低25%。

这些有利于美国创业精神的政府政策不但催生了硅谷区域经济的繁荣,而且推动了整个美国经济的腾飞。

3.2 创业融资创业融资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难题,创业企业经营规模小,信用程度低,贷款风险高。

在硅谷,银行所拥有的风险资本基金还不到5%,银行被看作是不太重要的创业融资渠道。

硅谷的创业融资渠道主要有:政府贷款援助、信用担保、风险投资、创业板上市等。

(1)政府贷款援助、信用担保。

1953年,美国小企业管理局(SBA)成立,其职责是指导和协助小企业发展,保护小企业的利益,维护市场自由竞争,提升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

SBA通过私人出借者开展运作,由SBA提供担保向那些无法通过合理借款渠道融资的小企业贷款。

对于创业融资而言,它是当前最普遍的融资来源之一,通过SBA的贷款担保,商业出借人就等同于向银行提供了还贷方面的联邦政府担保,银行就会批准此项贷款申请。

同时,SBA专门为高风险投资小企业提供长期债务和股本,为妇女、少数族裔和退伍军人创办的小企业及那些遭受自然灾害的创业企业提供贷款,体现了美国政府为小企业及弱势群体提供更多创业机会的政策理念。

(2)风险投资。

风险投资是美国高科技企业创业的“助燃剂”,在风险投资的高峰时期1999年和2000年初,大概有3 000家风险投资机构投资于创业公司,投资总额超过了1 000亿美元。

1999年,硅谷获得了130亿美元的风险投资,占美国风险投资总额的1/3,风险投资家在硅谷比在世界其它地区扮演着更为积极的角色。

1961年,华尔街重要的投资银行家Arthurlok和TommyDavis共同筹集了350万美元在旧金山成立办公室,后来成为硅谷风险投资公司的榜样。

McMurdo Terry、David FMarquardt、James J Bochnowski三人共同筹集2 400万美元创办了技术风险投资者公司(Technol—ogyVenture Investors,TVI),1975年新成立的微软公司获得了TVI 1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

(3)首次公开上市。

通过IPO(首次公开上市),风险投资公司在短时间内由几百万美元的初始投资获得巨额投资回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