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规划设计存在的七个问题
乡村振兴工作开展以来,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巨大成效,全国多个省对村庄整治,精品村打造不断推进,村庄生态环境、文化传承、产业发展也成了聚焦点。
因此,一个好的规划设计对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乡村的可持续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当前乡村在一定程度上出现的空心化衰落、同质化发展、过度旅游、甚至大拆大建等现象,都和缺乏科学有效的规划有着相当的关系。
部分传统村落古建筑面临倒塌,这样珍贵且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正在慢慢消失。
近几年来,各地开展了美丽乡村规划设计,基本做到了一村一规。
但是,通过分析此前大量的规划成果,结合乡村一线的工作经验,一个错误的规划,往往比没有规划的危害还要大,同时发现还存在一些比较集中的共性问题:
一、规划对现状调查、解读深度不够。
从很多规划成果可以看出,规划调研、编制、内容、成果均流于形式,堆砌正确但无用的文字,拼凑无意义的图纸。
这样的规划,很难对指导乡村解决保护发展中的问题起到作用。
乡村的产业发展、经济提升、文化和生态环境的融合都离不开对乡村详细的调查、解读和讨论,否则很难对规划目标准确定位和对空间布局产业发展起到引导作用。
二、规划对村落保护和利用不够。
中国遗产保护里面从以前一直有一个观念,是从高等级的古建筑保护得来的经验。
对于一般的乡村村落不列入遗产保护的范围。
浙江省现在还有3万多个村子,这3万个村子里面,真正列入保护名录,正式的只有3000多个在名录上,有十分之一,但是这十分一就意味着有十分之九像这样的村子都会被拆除。
这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你不能用保护的那个村子代替被拆掉的
村子,因为这是不同的人在不同地方的生活。
怎么样能够让新的和旧的同存?让这样一个遗产在任何一个地方都有可能连续下去。
很多乡村的传统建筑都面临垮塌,年久失修,规划如不作保护利用,就会慢慢消失,这些自然地村落本身就是一种遗产。
同时,一定需要有新的建造和设计来与传统进行对话和呼应,才可能使想保护的东西被保护下来。
三、规划设计不完善,方案落地困难。
规划设计目标想当然,不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对当地历史、传统文化、产业现状、乡村存在的问题和村民的愿景缺少深入调查研究;对现状地形、水文、植被、交通等情况不熟悉,规划和设计不符合乡村实际情况和需求;规划措施空洞,规划成果刻意用学术的语言表达,对上位规划、土地利用、农业用地保护和森林保护政策也不了解,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碰到各种问题,让乡村领导很难把握。
(如个别规划的景点开发设需挖山、砍伐森林,实际操作困难(如在森林区规划七彩滑道、悬索桥、悬涯酒店,开挖山坡造停车场等)。
四、针对性不强,规划设计不接地气。
相当一部分规划仍然沿用城市规划的思维和办法,不顾乡村管理运行的实际情况,生硬的划出几个层级的保护区划,凭空想象出一些原则性的规划措施,与乡村发展实际结合不紧密,在乡村中很难起到具体指导保护发展的作用。
部分规划设计师看现场、拍照片就离开,很少有主动和当地乡镇府、村委、老百姓进行深入调查讨论(乡村传统文化是什么?村庄存在的问题,村庄的产业优势,村民的愿景是什么?)。
乡村振兴要老百姓真正参与进来,而不是持观望态度,部分老百姓对乡村建设不理解,甚至阻止建设,乡村工作开展
困难。
等政府投资完成,乡村最终还是老百姓来经营,所以在规划初期就需要老百姓真正参与进来。
五、传统文化挖掘不够,乡村缺少文化内涵。
在乡村建设的过程中,文化是乡村的灵魂,如何在当代中国现实中,重朔乡土的文化身份?显得尤为重要。
很多乡村经过一期、二期的建设,村庄环境变美了,新建了游客中心、公园绿化、入口标志、停车场、道路、雨污管网、亭廊和景观小品,但一路走下来总觉得缺少点文化内涵。
乡村振兴不仅仅是环境的提升,也应该文化振兴,要记得住乡愁。
正如习总书记说:“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
部分设计师在村庄设计的文化小品也是风格多异,与原本的乡村风貌、传统文化很难找到联系,难以让人产生共鸣。
六、产业发展定位不准确,主要运行模式欠考虑。
结合近几年乡村工作的经历,越来越多的乡镇对产业发展、文化建化和生态环境要融合有强烈的需求,而大部分乡村建设化同质化发展、过度旅游定位。
乡村造好了,但经济没发展起来,村集体收入没有,乡村运行维护费用沉重。
每个乡村地理位置、历史文化、产业优势以及周边自然环境是不一样的,乡村到底该如何规划设计和定位?部分乡镇也存在这样的问题,主管领导也迫切需要一个可落地、有指导作用的规划。
因此,在乡村规划设计时应有准确的定位和产业布局,以挖掘本地资源、尊重地方特色为典型特点,通过因地制宜地利用利用乡村资源来发展和推动农村建设,最终实现乡村的可持续性繁荣。
七、乡村建设城市化、景区化。
在乡村规划中,很多乡村将村庄景区化打造,投资大量人力物力,建设公园、道路、游客中心、停车场、立面改造、景观、亮化以及各种配套设施。
村庄环境和公共配套确实提升了很多,但村庄人气还是不旺,产业经济也没发展起来,工程结束,乡村还得对成品景观进行维护。
这是目前很多乡村的一个困惑,也是很多乡村主管领导思考的问题,乡村造好了,产业没有,运营团队没有,文化挖掘也不够。
还有部分乡镇对村庄进行拆村并镇的措施,大量的安置房同一个样式建设,各个村庄已很难区分,部分不愿搬迁的村民继续留在村庄,也面临教育、医疗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