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1平江路历史街区1.1历史街区的概念1933年8月,国际现代建筑学会在雅典通过的《雅典宪章》中首次提到“历史街区”的概念即“对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和街区,均应妥为保存”。
我国是在1986年国务院公布第二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时正式提出“历史街区”概念的:“对文物古迹比较集中,或能较完整地体现出某一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区、建筑群、小镇、村落等也应予以保护,可根据它们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公布为地方各级历史文化保护区”。
因此,历史街区一般指在古城镇中, 历史遗迹较集中,且完整地保留了某一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和地方特色的街区,它可以由一条街或几条街所组成。
1.2平江路历史街区1.2.1平江路历史街区简介 平江路是苏州的一条历史老街,是一条沿河的小路,其河名为平江河。
宋元时候苏州又名平江,以此名路。
平江路南起干将东路,北越白塔东路和东北街相接,古名叫做“十泉里”,较早出现了1834年的《吴门表隐》中,说道:“平江路古名十泉里,有古井十口,华阳桥南一,奚家桥南一,苑桥北一”,很详尽。
平江路是沿河的路,全长是1606米,两侧的横街窄巷很多,如狮子寺巷、传芳巷、东花桥巷、曹胡徐巷、大新桥巷、卫道观前、中张家港、大儒巷、萧家巷、钮家巷、悬桥巷等等。
1.2.2平江路历史街区的现状至今仍保持着河路并行的双棋盘城市格局,保留着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水城特色,积淀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聚集了极为丰富的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内有世界文化遗产一座—耦园,文化保护单位9处,控保建筑43处,以及为数众多的古建筑,古桥,古井,古树,古牌坊等,至今还保留着古城墙遗迹2平江路历史街区的旅游开发2.1历史街区旅游开发的意义现代社会的历史街区需要保护和发展,但无论是保护还是发展都急需一定的资金投入。
目前,历史街区的保护和发展所需资金绝大部分来自于城市财政,这对城市建设的经济实力要求比较高,经济实力不强的城市往往难以维系。
国家虽然设立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专项资金,但相对于大量的历史街区而言是远远不够的。
旅游业为历史街区的保护提供了一个重要的途径。
如欧洲很多国家的老城往往吸引了大量旅游者,我国丽江既无工业也没有其它产业,整个城市经济几乎完全建立在旅游业之上。
从此历史街区的保护和发展就有了足够的资金保证。
历史街区必须经过保护和开发才能发挥其功能和效益,才能体现其现实意义,在一些有条件的历史街区进行科学合理的旅游开发有助于保护历史街区的特色,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2.2平江路历史街区旅游开发条件221优势条件1优越的区位条件: 平江历史街区位于苏州古城东北角, 南起干将东路,北越白塔东路和东北街相接。
与苏州最具代表性的商业街观前街一巷之隔.;拙政园,狮子林等苏州园林集中在其周围,平江路的区位优势在苏州是很有潜力的旅游区2丰富的旅游资源:内有世界文化遗产一座—耦园,省级文物古迹100多处,文化保护单位9处,控保建筑43处,省级文物古迹100多处,历史建筑16.7万㎡。
城墙,河道,桥梁,街巷,会馆,寺庙,古桥,古井,古树,古牌坊等历史文化遗存类型丰富且为数众多3旅游市场的高速发展:伴随着旅游业发展,各旅游城市之间的竞争加剧,各个旅游城市纷纷制定政策,增强城市旅游的实力。
而历史文化作为城市旅游的主题日益受到重视,以参观历史古迹、民俗民风为主的文化旅游在城市旅游活动中越来越多,这为平江路历史街区的旅游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2.2.2劣势条件1构建筑物保存完好程度低,历史风貌受到严重威胁:许多老建筑经过多次翻修已失去了原貌,街区内掺杂着不少质量很差的非传统风貌的永久或半永久建筑,许多传统风貌和建筑已失。
2人口密度大,居民居住条件亟待改善:长期的超负荷运转,使得原有基础设施不堪重负,人口的急剧增长更加剧了居住环境的恶化,为数不少的老房屋危险残破,住宅的乱修乱建况严重。
2.3平江路历史街区旅游开发的影响2.3.1正面影响1满足旅游市场的需求:旅游消费是一种高层次的消费方式,因此在旅游消费中文化需求是主要的。
据专家调查,英、美、日、德、法、澳等国的旅游者无一例外地把与当地人交往、了解当地文化、体验当地的生活方式当作出境旅游的三大动机之一。
据报道,我国文化旅游也因其独具的文化底蕴和特有的文化氛围而受到广大游客的青睐。
文化旅游是指在旅游活动过程中突出表现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强调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文化的体验和感受。
平江路历史街区保留了传统的风貌和大量的历史遗迹,是极具吸引力的文化旅游资源。
因此,为了满足人们对于历史街区文化旅游的需求,业内人士已经意识到历史街区作为一种旅游资源的巨大潜力,纷纷把注意力转向历史街区的旅游开发。
2满足当地居民的需要:平江路历史街区内的基础设施、环境面貌以及居住条件都不能满足居民现代生活的需求,许多年轻人已经搬到了新城区,以满足其改善生活条件的愿望。
大量的中老年人以及怀旧人士依旧希望生活在传统的历史街区内,但他们也迫切要求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如供水、供电、排水、道路修整等市政基础设施,希望增加服务设施,提高生活质量。
发展旅游业是满足他们这些愿望的方法之一。
对历史街区进行旅游开发必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基础设施条件,部分地满足当地人现代生活的需要。
此外,发展旅游业也能给当地的居民带来一的经济收入,会得到部分居民的支持。
2.3.2负面影响1对历史遗迹的影响:旅游者在历史街区内的踩踏、触摸,产生的生活垃圾,以及汽车等排放的有害气体都会对历史遗迹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这就要求在旅游开发时科学地确定环境承载力,将旅游者的数量控制在环境容量之内。
通过采取对旅游者数量的控制和旅游者行为的限制,以保证历史遗迹完好,并向旅游者提供满意的体验。
2对区内传统风貌的影响:平江路历史街区的旅游资源开发成功后,会吸引大量的旅游者而大量旅游者的到来会使原本清洁宁静的环境变得脏乱噪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居民的日常生活,破坏了平江路历史街区的整体风貌。
3对当地民风民俗的影响:旅游者与当地人往往处于两个不同的文化系统之中。
旅游地居民通过与游客的直接或间接的接触,对当地人们的价值观、个人行为、生活方式、道德观念、语言等方面有一定影响。
特别是平江路淳朴的民风民俗作为一种文化旅游资源,将受到外来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
3历史街区旅游开发的建议3.1平江路历史街区保护性旅游开发思路3.1.1确保总体格局不变,延续历史景观文脉保护历史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对于平江路主要的历史建筑、街巷格局、空间形态、重要标志物、景观画面等,要在渐进性小规模整治中最大限度地予以保留。
恢复一部分有重要历史、文化或纪念价值的古建筑、院落和景观。
保存整体的环境风貌,包括建筑物、道路、街巷、桥梁、牌坊、河道,寺观等构成环境风貌的各个因素。
3.1.2降低居住人口密度,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维护生活的延续性采取措施鼓励平江路历史街区的部分居民外迁,适当降低街区总体居住密度,整治现有街道两侧和巷内的违章设施,保持并延续平江路历史街区的原有社会结构和居住文化。
平江路历史街区是苏州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保存最为完整、最有特色的地区,要维持原有的社会功能,促进经济的繁荣。
3.1.3实现以旅游为主的多功能置换对以居住为主的平江路历史街区进行以旅游功能为主的餐饮、旅馆、商业、办公、居住等多功能置换,平衡土地成本、缓解保护压力,充分挖掘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大力发展符合历史街区空间的文化旅游产业,推动历史街区协调发展。
3.2平江路历史街区保护性旅游开发方案3.2.1建筑整治根据平江路历史街区内的建筑物的价值,完好程度和整治方法可分为三种: 1.原状保护。
针对文物及其它历史文化价值较高的建筑物,可以通过“修旧如旧”方式依原样进行修缮或复建;复建只适用于重点保护对象上。
2.改进。
一是针对单体建筑价值一般、仅要求保护其整体环境的建筑群,在保证其建筑外部风貌协调的前提下,可以对其内部构造进行一定的改造,以适应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二是针对不符合历史街区整体风貌的建筑,对其外立面进行改造,或通过设置过渡带、隔离带,使之与历史街区整体风貌相协调。
3.更新。
针对严重破坏历史街区整体风貌、无法通过“改进”方式掩盖的,或保存价值不大又濒临灭亡的建筑,拆除原有建筑,在原址上采取以下几种办法进行“更新”: (1)建设外立面与历史街区相称的现代建筑; (2)建设历史博物馆(生态博物馆); (3)变更为绿化用地或公共设施用地。
更新的建筑应只占有极小的比例。
同时,新建建筑与历史街区整体环境应有良好的协调和过渡。
3.2.2历史文化保护1.物化。
将平江路历史街区的名人轶事、故事传说风俗习惯、诗词歌赋等运用立碑、著书、彩绘、雕塑、拍照、录音、录像等各种方法进行物化,同时注意保存带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物品,便于进一步真实形象的展示说明。
2.口头传播。
通过平江路历史街区的居民口述或导游的讲解也可以为游人展示过去存在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
3.建设文化风俗陈列馆。
依托平江路历史街区丰富的历史遗存和严整的街坊里弄,修建表现特定文化内涵的主题性生态博物馆或陈列馆。
4.表演。
尽管这种方式可能会牺牲一些真实性但如果运用恰当,不失为一种现实生活中难以寻觅无形文化的有效展示方式。
3.3.3基础设施改造与环境整治1.电力电讯线路治理:将平江路历史街区及周边地段的电力电讯线路的明线埋入地下,改变零乱的街道市容。
2.道路交通整治:保存平江路现有胡同和街巷肌理,文物保护区和核心保护区的道路宽度保持不变,为安全起见个别拐角处加以适当处理;风貌协调区道路宽度可适当增加。
重要街巷由水泥路面改为青石板路或砖铺路。
3.环境整治:由于种种的历史原因,街区的生活环境相对较差,生活其中的多数是社会的弱势群体。
永续利用并不是原有功能的消极延续,而是要改善街区的生活环境.提高街区的生活质量。
平江路历史街区的开发决不能以牺牲街区物质生活环境和居民的社会利益为代价。
3.3平江路历史街区保护性旅游开发保障措施3.3.1开发主体以政府为主导,多方共同参与历史街区旅游开发专业难度大,成本高昂,社会意义重大,相关法律体系不健全,保护不能单纯以经济效益来衡量,这些原因决定了平江路历史街区的开发必须建立由政府主导调控、符合市场规律、符合历史街区科学性开发保护的运作机制,对各种非理性的市场行为进行引导和规范,并通过与各方的协商合作,寻求利益的共同点,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
在政府的具体指导、监督、管理下,应该鼓励社会其他团体和个人的积极参与,建立一个能够高效运转的政府决策智囊团,包括利用房地产开发商的资金技术优势,联合高校、科研机构、规划设计部门、省内重要旅游企业等参与平江路历史街区的旅游开发。
3.3.2资金筹措与利益分配多元化平江路历史街区保护性开发的投资渠道常见的有四种:(1)政府的财政支持:政府投资主要针对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