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语文 重难点 第六课《登岳阳楼、旅夜书怀》练习(

高中语文 重难点 第六课《登岳阳楼、旅夜书怀》练习(

《登岳阳楼、旅夜书怀》【重点详解】重点1:分析诗歌思想情感【要点解读】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内容主题的评价,二是思想感情的评价,三是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

鉴赏时,首先必须明确其表层意思与深刻意义,把握其主旨和思想倾向。

要立足于对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赏析,做到全面、准确、深入、客观地分析评价。

要努力忠于原诗,做到言之成理,言之有据。

不要犯“拔高”或“套用”的毛病,更不要出现言不及义、似是而非的问题。

【考向】分析诗歌思想情感【例题】1.《登岳阳楼》的首联“昔闻”和“今上”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旅夜书怀》中“天地一沙鸥”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早闻洞庭盛名,早有渴望尽兴一游的夙愿,然而无奈战乱频繁,身世漂荡,到了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

2.是自己处境飘泊孤苦的写照,对自己命运的难以把握的叹息,对自己生命渺小孤独的悲剧之感。

【名师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对点练习】(2016届海南省文昌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题目。

读长恨辞[宋]李觏蜀道如天夜雨淫,乱铃声里倍沾襟。

当时更有军中死,自是君王不动心。

马嵬[清]袁枚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两首诗都是读《长恨歌》后所抒发的感慨,这两首诗感慨的对象及内容是否一致?请简要分析。

重点2:鉴赏诗歌的意境【要点解读】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

要注意的是,诗中的景物作为“意象”,已融入了作者的情感,诗中多个意象的组合营造出某种意境。

因而,对诗中意境的赏析,不能只停留在景物的形态等外部特征上,还应揭示出其中包蕴的思想情感。

【考向】鉴赏《登岳阳楼》的意境【例题】《登岳阳楼》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写出了洞庭湖怎样的自然景象?请你置身诗境,说说自己的感受。

【答案】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分开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像是昼夜飘浮在湖水之中一般。

颔联10个字逼真地描画了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巨大形象。

置身在这样的诗境,心灵受到震撼,胸襟为之开阔,精神境界得到提升。

【解析】这是一道概括诗歌意境的题目,注意对意象进行分析,概括意境,然后点明情感。

【名师点睛】古典诗歌常见意境有:(1)雄壮阳刚类意境,这类意境所展现的意象,或高昂激烈,或奔放骋怀,或深沉坚毅,或悲慨刚劲;(2)内敛阴柔类意境,这类意境所展现的意象,或瑰丽香艳,或清净静谧,或清新素雅,或凄婉忧伤。

【对点练习】(2016届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

山村戴复古①山崦②谁家绿树中,短墙半露石榴红。

萧然门巷无人到,三两孙随白发翁。

万竹梢头云气生,西风吹雨又吹晴。

题诗未了下山去,一路吟声杂水声。

注:①戴复古,南宋诗人。

②山崦,山的西面。

诗的前三联分别描绘了三幅山村风情画。

这些画面各有怎样的特点?作者是如何描绘的?(6分)重点3:鉴赏诗歌的意象【要点解读】“意象”是指诗歌中渗透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

这些物象因注入了诗人的情感而作为“意象”出现在诗作中,诗歌中对草木花果、虫鱼鸟兽以及月露风云的形象描写,往往表达出诗人的审美情怀,具有象征意义。

【考向】鉴赏《旅夜书怀》的意象【例题】《旅夜书怀》的一、二联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一联和二联的意象有什么不同?试分析这样写的艺术效果。

【答案】一联:细草、微风、危墙、独舟。

二联:星、平野、月、大江。

第一联的意象显的渺小脆弱,第二联的意象显得雄浑浩大。

产生强烈的反差与对比,使人更加感觉危墙独舟的渺小脆弱,意在表现独舟上的诗人更加渺小孤苦。

【解析】这是一道分析诗歌意象的题目,解答时要仔细审题,了解题干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指定区间,筛选出所用意象,分析意象的内涵,总结表达情感就可以了。

【名师点睛】对意象的鉴赏是诗词鉴赏中常考的内容,在复习中,要注意积累诗词中的常见意象及其代表含义。

比如,月亮代表思乡,菊花代表孤傲高洁,梅花代表坚贞不屈,松柏象征孤高正直坚强等。

【对点练习】(2015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雨过至城中苏家宋黄庭坚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

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

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

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

注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黄庭坚时任秘书省校书郎,是年,长期贬谪外放的苏轼被授予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要职。

诗中描写了春雨后的哪些景象?重点4:鉴赏诗歌的风格【要点解读】杜甫诗歌的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炼,格律严谨,穷绝工巧,感情真挚,平实雅谈,描写深刻,细腻感人,形象鲜明。

就杜诗特有的叙事风格和议论风格而言,有学者认为是受到《诗经·小雅》的影响,而其悲歌慷慨的格调,又与《离骚》相近。

也有学者认为,杜诗具有仁政思想的传统精神,司马迁的实录精神。

还有观点认为杜甫诗作具有“人道主义精神”。

【考向】鉴赏杜甫沉郁顿挫的风格【例题】《登岳阳楼》体现了杜甫“沉郁顿挫”的风格,试简要分析。

【答案】第三、四句写登楼所见,洞庭湖水划分了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就像昼夜飘浮在湖水之中一般。

极力形容洞庭湖水的浩瀚壮阔、无边无际。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诗人面对浩淼的洞庭湖抒发的是伤时忧世的感情。

可见其沉郁。

起承转合巧夺天工。

首联起句写渴望登楼之情,颔联“承”接上联写登楼后看到的景色,颈联不仅没有继续写湖,却开始“转”写看景后的心情,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最后既写景又写情。

达到了“合”的完美统一。

结构上的回环照应。

本诗有两处照应。

衡塘退士在《唐诗三百首》批道,“亲朋”句承“吴楚”句,“老病”句承“乾坤”句。

这是第一次照应。

当时杜甫从蜀中东下,在岳阳楼上必然想起吴楚的亲友,故“吴楚”跟“亲朋”连接起来了。

他出峡之后,长期在水上漂泊流浪,所以看到“乾坤日夜浮”的泱泱大水,就跟自己“老病孤舟”的凄惨晚景联系起来了。

此处的哀情和上四句的阔景就是如此有机结合的。

第二处照应是首尾的照应。

起句写渴望登上洞庭湖的心情,那么,登上之后又是什么心情呢,尾句说“凭栏涕泗流”。

可见其“顿挫”之美。

【名师点睛】这类题目涉及对诗歌艺术风格的考查,考生在平时学习和复习时要有意识地拓宽诗歌的阅读面,了解中国古典诗歌常见风格类型,对自己学习和复习中接触到的诗人诗作的不同风格要有所认识,并注意积累。

要注意积累相关术语,答题时尽量使用术语,采用总分的结构,即先总述风格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对点练习】(2013•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欧阳修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

如今薄宦老天涯。

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

孤城寒日等闲斜。

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注】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

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前人评此词,称其“飘逸”。

请结合“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两句作简要赏析。

【趁热打铁】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蹩.脚(bié)乾.坤(qián)斡.旋(wò)大大落落.(lā)B.戎.马(rónɡ)擢.升(zhuó)女红.(ɡōnɡ)歃.血为盟(shà)C.涕泗.(sì)诠.释(quán)襁褓.(bǎo)与.时俱进(yù)D.剽.悍(biāo)危樯.(qiáng)凭轩.(xuān)自给.自足(jǐ)2.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A.吴楚东南坼坼:分裂,引申为划分B.亲朋无一字字:文字,指书信C.老病有孤舟老病:拖得时间长的疾病D.戎马关山北关山:关口山岳,指北方边关3.下列诗句无错别字的一项是()A.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B.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

C.亲朋无一自,老病有孤舟。

D.戎马关山北,凭轩涕四流。

4.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阁夜杜甫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依依漫寂寥。

(1)杜甫在这首诗中感慨万千,说说此诗一共写了诗人几种悲慨,诗人对什么事最为忧伤。

(2)此诗颔联“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上句写悲惨之战争现实,下句写壮美之三峡夜景。

诗人将它们放在一起,创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5.阅读下面诗歌,完成①—③题。

奉陪郑驸马韦曲【1】杜甫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

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2】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释:【1】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

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

【2】禁:消受。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传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眼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借酒释怀,消受春光。

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致描写,状写韦曲春去夏来的美景。

D.此诗运用了“反言”,如“恼煞人”,实际是爱煞人,正话反说,有相反相成之趣。

②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之感。

下列诗句寓有兴亡之感的两项是(4分)A.杜甫诗中韦曲花,至今无赖尚家家。

(唐•罗隐《寄南城韦逸人》)B.当年燕子知何址,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

(宋•张炎《高阳台》)C.莫夸韦曲花无赖,独擅终南雨后青。

(元•虞集《题南野亭》)D.花气上林春浩渺,酒香韦曲晚氤氲。

(明•胡应麟《寄朱可大进士》)E.韦曲杜陵文物尽,眼中多少可儿坟。

(清(此当作明,出题人有误)•王象巽《游曲江》)③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

”结合这一注解,谈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6.(2013•大纲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客从杜甫客从南溟来,遗我泉客珠①。

珠中有隐字②,欲辨不成书。

缄之箧笥久③,以俟公家须。

开视化为血,哀今征敛无。

[注]①泉客珠:指珍珠。

泉客,传说中的人鱼,相传它们流出的眼泪能变为珍珠。

②佛教传说,有些珠子中隐隐有字。

③:指储藏物品的小竹箱。

(1)这首诗讲述了一个故事,请简述这个故事。

(4分)(2)从全诗看,“珠中有隐字”、珍珠“化为血”各有什么寓意?(4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