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慢性酒精中毒9大案例分析

慢性酒精中毒9大案例分析

慢性酒精中毒案例案例一、酒醉产生幻觉,放火烧毁柴房奉化西坞人王某年近五旬,平素爱好喝酒。

而正是这杯中物,把他送进了牢房。

去年8月29日,王某在家吃晚饭,不多时四两白酒落了肚,感觉有点晕乎乎了。

此时已晚上10时多,他醉醺醺地走出家门,在村子里转悠。

走着走着,脑子里产生了幻觉,似乎身后有很多人在追赶着要抓他。

王某害怕起来,躲进邻居邬某家的一间柴房。

不知怎么,他拿出打火机把身边的干柴给点了,邬家两间柴房烧了起来。

好在当天风不大,周围邻居发现火光后,合力将火扑灭,但一间柴房已经被烧毁了。

而王某点着柴房后跑了,路上碰到熟人,还说了句“我把邬某某家柴房给点了”。

后来他在村子附近的花木地里睡了一夜。

接到群众报警后,民警很快将王某抓住。

经鉴定,长期酗酒导致精神障碍王某以前是做小工的,几年前,家人帮他办了低保后,就不再工作,天天酒不离口,游手好闲。

村民说,王某喝了酒后,常胡思乱想,叫嚷屋里“闹鬼”,大家也没在意,以为只是醉话。

据调查,王某的饮酒史已有20余年,每日要喝0.5公斤左右的白酒。

事后,宁波安康医院对其作了精神鉴定,长期过量饮酒,致使王某出现精神活动异常,产生意识障碍和被害感,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大大削弱,按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认定王某作案时精神状态符合“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为限定刑事责任能力人。

2月6日,奉化法院经审理作出判决,王某的行为构成放火罪,因其系限定刑事责任能力人,依法从轻处罚,最终被判有期徒刑两年。

案例二、27岁男子醉酒醒后智商低至婴儿水平王从杰,淮安市第三人民医院主任医师,科教科科长,兼精神大科主任,徐州医科大学副教授。

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为淮安市“533英才工程”拔尖人才,担任《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编委。

从事精神科临床和教学工作29年,擅长急、慢性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的诊断、预防和治疗,以及躁狂症、酒精所致精神障碍和各种神经症的防治。

先后获得国家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一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等。

为淮安市精神科学科带头人之一。

近日,酒量不佳的湖南男子小林,一次与朋友聚餐时,太过高兴,喝了一瓶劲酒和几两米酒,第二天就出现了神志不清的症状。

被医院诊断为:因饮酒过量导致急性酒精中毒,并发缺血缺氧性脑病。

如今,29岁的小林智商仅有婴儿水平,听力和理解力严重倒退,生活已完全不能自理。

俗话说,“无酒不成席”。

淮安酒文化浓厚,饭桌上觥筹交错、推杯换盏的情景更是屡见不鲜,且以男性居多。

10月28日是“世界男性健康日”,记者采访淮安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科主任医师王从杰时了解到,该院的精神科男病区收治的病人中,大约有5%是酒精中毒所引起的精神障碍。

医生指出,长期大量饮酒不仅对机体产生毒性作用,也会使大脑萎缩,影响人体认知功能,还容易造成其它精神障碍。

慢性酒精中毒7道自测题如何判断是否存在慢性酒精中毒症状?王从杰建议可以对照下面7个问题自行判断:1.你的朋友或亲属曾经向你提出喝酒太多;2.在你有过一次或两次的酗酒后却难以控制不饮酒;3.你曾经记不得在什么场合饮过酒;4.在酒喝多以后你曾感到身体不适;5.当你喝酒时曾与他人争辩或打架;6.由于酗酒你曾被挽留或住院接受治疗;7.你曾考虑让他人协助自己控制饮酒或戒酒。

如果符合上述两个及以上条件,就可能存在较为严重的饮酒问题,可以考虑去看医生或请教心理专家。

”王从杰表示。

案例三、周围神经病变由于嗜酒如命,52岁的男子老汪两度因为慢性酒精中毒引起周围神经病变入院。

近日,在市李惠利医院神经内科病房,面对家人的数落,老汪低着头一声不吭。

医生说,老汪需要长期接受治疗。

老汪的爱人告诉记者,30多年前,他就爱喝酒,一天能喝一两斤白酒。

这些年来,白酒、黄酒、啤酒,以及各种洋酒,老汪一天三顿酒。

前几年,老汪因为四肢乏力、走路困难上医院就诊,结果被诊断为慢性酒精中毒引起周围神经病变。

医生告诫不能再这么喝下去了!听人说糯米酒养人,出院后,老汪就改喝糯米酒了。

糯米酒香香甜甜,度数不高,对于老汪这样的老酒饱来说,简直就是饮料,他几乎不喝水也不吃什么水果,就拿糯米酒解渴。

这一喝,就是两年多。

老汪的爱人说,老汪一天能喝5斤糯米酒,每次都要喝到摇摇晃晃才打住。

手指脚趾也烂了。

上周,老汪再度因为四肢乏力、走路困难而入院。

还是一样的诊断,慢性酒精中毒引起周围神经病变,只是,情况升级了。

经检查,医生发现,老汪好几个手指、脚趾都烂了,四肢发麻的情况也很严重,同时还有记忆力减退、视物模糊等症状。

由于酒精的长期侵蚀,老汪50出头的人,看起来却是60好几的样子。

老汪的主治医生、市李惠利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任光丽说,老汪的病,简单来说就是长期大量饮酒,影响到了神经系统。

受累的周围神经包括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和自主神经。

老汪的病情较重,一方面是他喝酒太猛,摄入的酒精太多,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长期拿酒当饭,引起了营养代谢障碍,反过来加重了周围神经病变的程度。

案例四、神经病朱师傅,56岁,在萧山一处工地打工。

中等个子,很消瘦。

工友们说,眼看着朱师傅从原来的140多斤瘦到了现在的116斤,而且越来越瘦。

近两年,朱师傅还有一个变化,能躺着绝不坐着,能坐着绝不站着。

步伐变慢不说,有时还会一瘸一拐。

“这两条腿,走路总是没有力气,有时候晚上睡觉总有麻麻的感觉。

”朱师傅皱着眉说,最近腿疾好像严重了,工地上的活也干不了了,双腿甚至有时会失去知觉。

实在扛不牢了,朱师傅走进了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检查结果显示,问题竟然出在他的“好酒量”上。

喝酒喝出了“神经病”,“什么?神经病?医生,你会不会搞错了,我怎么会得神经病?我都好好的,脑子也很清楚的。

”当诊断报告上写着“周围神经病”时,朱师傅不敢相信,非常激动。

急诊科主任王弋说:“这个‘神经病’不是你以为的那个,不是脑子问题,别担心。

”朱师傅干的都是体力活,平常喜欢喝酒。

30多年来,每天都离不开老酒,媳妇儿总说他,他就是不听。

估摸算一下,朱师傅中午晚上都喝酒,加起来每天半斤白酒。

长期大量饮酒肯定损害健康,尤其喝酒伤肝这点大家都知道。

平常所说的酒精肝,一般饮酒史超过5年就会有,症状就是食欲不振、乏力、体重减轻等。

“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喝酒除了消化系统损伤外,神经系统也常常受到损害。

”王弋说。

慢性酒精中毒影响神经系统,简单来说,酒喝多了会醉,其实这是急性酒精中毒,轻的引起兴奋、多语、走路不稳、想睡觉,重的就进入昏迷状态了。

如果长此以往,会有质的飞跃,变成慢性酒精中毒,这就会影响神经系统了。

最初的表现就是周围神经病,受累的周围神经包括感觉神经,运动神经或自主神经。

就会像朱师傅一样,表现为手脚麻木,疼痛或感觉迟钝,双腿软弱无力,手足多汗,尿便失禁等。

“饮酒史很长的人,手拿东西会发抖。

”王弋举例说。

当然了,引起周围神经损害的原因,不仅仅是酒精的直接毒性作用,还有酒精引起的营养代谢障碍。

嗜酒的人一般进食也少,容易出现营养缺乏。

“有句老话,‘大口喝酒,大口吃肉’。

其实这是有道理的。

喝酒的人应该多吃点东西,防止营养不均衡。

”王弋补充。

朱师傅自己也表态了,这回一定要戒酒了,“不能拿命开玩笑啊!”案例5、四肢瘫痪工作劳累靠喝酒提神,60岁的爹爹一喝几十年,等到退休,再不用喝酒解乏了,没想到已慢性酒精中毒,以致丧失四肢功能。

郑爹爹家住汉阳七里庙,退休前是一运输司机,过去上班很辛苦,郑爹爹下班后养成了喝酒的习惯,说是可以提神解乏,近40年来他几乎每天都要喝一斤七八两白酒。

刚退休不久,一向健康的郑爹爹突然不能动弹了,近日被抬到汉阳医院救治。

汉阳医院医生曾涛说,老人来时四肢麻木、疼痛,活动受限,下床站立、行走都很困难,经查为慢性酒精中毒,导致神经系统的病变,同时合并酒精性肝硬化、门脉高压、腹水、重度营养不良、贫血等多种疾病在身。

目前,经过护肝、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后,昨日郑爹爹的四肢活动功能明显改善。

据介绍,像郑爹爹这样长期酒精刺激,积蓄中毒致末梢神经病变,引发四肢麻木、乏力的症状要想痊愈比较难。

如再继续酗酒。

可能会造成食管曲张静脉破裂继发上消化道出血、自发性腹膜炎、肝肾功能衰竭等导致死亡。

该院神经内科主任尹晓新教授说,酒精对人的损害,最重要的是中枢神经系统。

长期、反复、大量的酒精刺激,会严重破坏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同时损害肝脏等脏器,甚至会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危及生命。

案例6 性格改变6月15日,邢大婶怎么也想不到,一向身体健壮的老伴会因长期喝酒而住进了医院,而且患的是酒精依赖症,需要入院接受长期的治疗。

邢大婶的老伴吴师傅今年55岁,吴师傅不抽烟不打牌,平时就是爱喝两口酒。

一年前,他被厂里派到外地担任营销工作后,喝酒成了家常便饭,开始餐餐不离酒,早晨起床后,首先要喝上两口,中午、晚上自不必说。

与此同时,吴师傅身体出现了变化:反应迟钝,记忆力衰退,胃肠功能不好,血压升高,手常常抖动,连衣服也扣不上,工作能力急剧下降,甚至连班也不想上了。

而吴师傅回到家后,每当无节制喝酒被老伴劝阻时,他就破口大骂、拳脚相加,甚至拿刀相向。

面对完全像变了个人似的老伴,邢大婶托人把他送到合肥市四院接受戒酒治疗。

“这是典型的酒精依赖症状”,合肥市四院副主任医师庞良俊接诊后指出:酒精依赖症又叫慢性酒精中毒,是长期过量饮酒所引起的大脑神经系统严重中毒。

酒精依赖症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时间约1至5年,此阶段是人们为了缓解压力而喝酒,第二、三阶段,时间约5至6年,多为40—50岁左右的中年人,也有30岁即发病的案例。

喝酒上瘾,肝、神经系统功能发生改变,工作懒散、家庭出现支离破碎,发展下去即进入第四阶段,生命走向终结。

在谈到酒精依赖如何治疗时,庞良俊介绍:这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治疗上要采取综合性措施,需要本人、家庭、社会和医疗机构共同参与。

首先要给予“支持疗法”,纠正患者体弱,肝、神经系统功能;其次,治疗酒精依赖导致的如心慌、出汗、手抖等躯体症状;第三是脱瘾治疗;最后,给予心理治疗,帮助患者训练面对挫折的正确应对方式,树立戒酒信心。

看来,美酒虽好,可不要贪杯哦。

(李玲芳)案例七、自认为酒量大结果喝出精神障碍今年32岁的大强(化名),在参加工作之前,基本上不喝酒,也不知道自己的酒量到底有多大。

工作后,在单位的一次聚餐上,经不住同事的劝酒,他喝了二三两的白酒。

除了脸红、头晕之外,他并没有醉倒。

看着大强发红的脸庞,一名同事肯定地告诉他:“你的酒量绝对大,凡是喝酒脸红的人,都特别能喝。

不信你就试试看。

”开始时大强还半信半疑,后来,他尝试着喝些白酒,每次三四两,果然,他都没有醉。

他开始确信,自己的酒量的确很大。

在后来的这些年里,只要在外聚餐,他都必然要喝酒。

在家吃饭时,他有时也要喝点酒助助兴。

后来,几乎发展到每天酒不离手的地步。

几个月前,他招待几位老同学,同学相聚分外亲切,吃饭时自然少不了喝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