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学:函数的单调性苏教版必修

数学:函数的单调性苏教版必修

《函数的单调性》教学设计
一:教材依据
江苏省教育出版社高中数学必修1,34P ,第二章第三节
二:设计思路
课标要求:通过已学过的函数特别是二次函数,理解函数的单调性.
本节课立足于现实生活,从具体问题入手,以问题为背景,按照“问题情境——数学活动——意义建构——数学理论——数学应用——回顾反思”的顺序结构,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归纳、抽象、概括,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 通过生活实例感受函数单调性的意义,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与数形语言转换的能力.最后运用运动的观点,理解函数的单调性. 整个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进行探索.
函数的单调性是函数的一个重要性质,刻画了两变量之间的相互依存的变化关系,是研究函数时经常要注意的一个性质,并且在比较几个数的大小,对函数作定性分析,以及与其他知识的综合应用上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对学生来说,函数的单调性早以有所知,然而没有严格的定义,只是从直观上接触过这一性质.学生对此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为学习新知识做好了准备。

首先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研究单调性的必要性,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然后在已有知识基础之上,引导学生观察函数图象的变化,先用自然的语言表述图象的“上升”和“下降”,再逐步上升到形式化的概念,并能用符号语言表述。

在课堂上突出对概念的分析,不仅是为了理解函数单调性的意义,而且让学生学会如何分析、弄懂一个概念,体验直观的感受上升到理性的认识的过程.
函数概念的理解是一个难点,特别是对“任意”这个词的理解.所以,在教学中结合反比例函数x
y 1 的图象引导学生讨论,再采用列表由自变量x 的值写出对应的y 值,观察变量之间的变化关系,把握“任意”的含义.
利用函数单调性证明是本课的一个难点,可以采用讲授的方法给学生形成一定的证明规范,再让学生进行模仿,在模仿中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函数单调性的概念。

教学时注意方法的引导,并及时小结证明的思路、步骤,让学生逐步掌握证明的每一步的意义、证明过程的准确性.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函数单调性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1).能由函数图象判断某些函数的单调性;
(2).通过模仿学会证明函数单调性的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掌握数形结合的方法.
3.情感价值观:熟悉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抽象到具体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四:教学重点函数单调性的概念与判断
五:教学难点利用概念证明或判断函数的单调性
六: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1.日常生活中,我们有过这样的体验:爬山时,逐步上升,下山时,逐步下降.
2.观察下列图表,在哪些时段内气温是升高的?体会图形上升或下降的变化在实际生活中作用.
3.很多函数也具有类似性质.如:
(x>0)
y=3x+2y=1
x
老师:这就是我们要研究的函数的重要性质之一:函数的单调性(板书)
(二).学生活动:
问题1:观察下列函数的图象,指出函数从左向右是怎样变化的?
y=x2y=x3
学生:某些函数在定义域内的某些区间上图象呈现上升趋势,在某些区间上呈现下降趋势.问题2:能用数学语言刻画“图象呈上升或下降的趋势”吗?
(板书:图形、符号)
(三).建构数学:
问题3:如何用数学语言来准确地表述这种y 值随着x 的值增大而增大(减小)呢?进而抽象出单调性的定义.
一般地,设函数y=f (x )的定义域为A ,区间I ⊆A
如果对于区间I 内的任意两个值x 1,x 2,当x 1<x 2时,都有f (x 1 )<f (x 2 ),那么就说y=f (x )在区间I 上是增函数。

I 称为y=f (x )的单调增区间。

如果对于区间I 内的任意两个值x 1,x 2,当x 1<x 2时,都有f (x 1 )>f (x 2 ),那么就说在这个区间I 上是减函数。

I 称为y=f (x )的单调减区间。

老师:如果函数y=f (x )在区间I 上是单调增函数或是单调减函数,那么就说函数y=f (x )在区间I 上具有单调性.
问题4:由函数单调性定义,你发现哪些特点?
(1) 自变量x 属于定义域A
(2) 自变量x 的任意性
(师生互动)(3) x 1、x 2的大小与f (x 1 )、f (x 2 )的大小要对应.
深层
(4)等价形式:()()()())0(2121<>--或x f x f x x
()())0(02
121<>--或x x x f x f 问题5:
—5 —4 —3 —2 —1 0 1 2 3 4

老师:为什么? (展开讨论)
(五).数学应用:
例题1:求证:函数f (x )=—
1x —1在区间(—∞,0)上是单调增函数. 例题2:判断: 函数x y =在区间(0,+∞)内的单调性.
总结:1.通过本例让学生在模仿证明中进一步理解函数单调性定义中“任意”的意义.2.与学生一起总结出证明函数单调性的解题步骤:
1取值
2作差变形 (学生自己完成)
3定号
4判断
(六).基础练习:
1.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 定义在上的函数满足,则函数是上的增函数. ( )
2 定义在上的函数满足,则函数在上不是减函数. ( )
2. 已知则上的最大值为 ,最小值为 .
3. 下列函数在区间(0,+∞)上不是增函数的是( )
A.y=2x+1 B.y=x 2+1 C.y=x
3 D.y=x 2+2x+1 4. 若y=kx+2在R 上为增函数,则k 的范围是
5. 若函数y=x 2—mx+5在(—∞,2)为减函数,在(2,+∞)上为增函数,则m=
变式: 若函数y=x 2—mx+5在(—∞,2)为减函数,则m 的范围是
6. 若函数()x f 在区间()b a ,上为增函数,在区间()c b ,上也为增函数,则函数()x f 在区间()c a ,内是 ( )
A.增函数 B. 减函数 C. 增函数或减函数 D. 无法确定单调性
7.函数()x f 的定义域为()b a ,,且对其内任意实数21,x x 均有
()()()()02121<--x f x f x x , 则()x f 在()b a ,内是 ( )
A.增函数 B. 减函数 C. 奇函数 D. 偶函数
注:本练习的设计思路 1考查任意性; 2,34,5,6考查数与形的结合;
7考查定义
(七).回顾小结:
1.函数的单调性的概念. 三个注意点,一个等价变形
(学生自己完成 ) 2.判断函数在某个区间上的单调性. 四个步骤
(八).课堂作业:43P ,习题2.1(3):1、4、7(3、4)
七:教学反思
函数单调性概念的理解是一个难点,特别是对“任意”这个词的理解,要在实践中加以理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