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月产1吨95%纳他霉素提取纯化工艺设计

月产1吨95%纳他霉素提取纯化工艺设计

目录目录目录 (I)第一章项目总论 (1)1.1 纳他霉素的介绍 (1)1.2 纳他霉素的应用 (3)1.3 纳他霉素的提取工艺 (4)1.4纳他霉素的纯化工艺 (4)第二章方案设计 (5)2.1 产品方案 (5)2.2 生产工艺流程设计 (5)2.2.2工艺流程说明 (6)2.2.3工艺流程论证阐述以及工艺参数 (7)2.3物料衡算 (8)2.3.1技术参数 (8)2.3.2计算 (8)第三章设备选型 (10)3.1发酵罐 (10)3.2浓缩装置 (11)3.3过滤设备 (12)3.4结晶装置 (12)3.5干燥器 (13)第四章防污措施 (15)4.1 总述 (15)4.2 设备和管道的清洗与杀菌 (15)4.3 废气的处理 (16)4.4 废水的处理 (16)4.5 废渣的处理 (16)第五章结语 (16)参考文献 (17)第一章项目总论纳他霉素(Natamycin)也称游链霉素、匹马霉素(Pimaricin)或海松素,是一种天然的多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呈白色或乳白色,几乎无嗅无味,该抗生素是一种很强的抗真菌试剂,能有效的抑制酵母菌等真菌的生长。

目前,纳他霉素主要用于乳酪制品、果酱、肉类制品(肉汤、西式火腿)、广式月饼、糕点表面、易发酵食品加工器皿表面等食品行业以及医疗上用于治疗真菌引起的眼科疾病。

不仅可以有效防止食品腐败,还能减少真菌毒素对人类的毒害。

随着对产纳他霉素菌种及发酵生产工艺研究的不断深入,完善纳他霉素提取工艺就显得尤为重要。

1.1 纳他霉素的介绍1.1.1纳他霉素的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他霉素是近白色至奶油色的晶体粉末,无臭无味,相对分子量为665.75,结构式为图1-1所示。

分子中有一个酸性基团和一个碱性基团,因此纳他霉素是一种两性物质,等电点为6.5,熔点为280℃。

图1.1纳他霉素的分子结构纳他霉素也称游链霉素(Pimaricin),是一种重要的多烯类抗菌素,可以由Streptomyces natalensis 和Streptomyceschatanoogensis等链霉菌发酵生成的。

该抗菌素是一种很强的抗真菌试剂,能有效地抑制酵母菌和霉菌的生长,阻止丝状真菌中黄曲霉毒素的形成。

与其它抗菌成分相比,纳他霉素对哺乳动物细胞的毒性极低,可以广泛应用于由真菌引起的疾病。

除此之外,由于纳他霉素的溶解度低,可用其对食品表面进行处理以增加食品的保质期,却不影响食品的风味和口感。

目前,纳他霉素作为一种天然的食品防腐剂已被批准应用于某些乳制品、肉类、水果、饮料等许多食品工业中。

[6]纳他霉素的紫外吸收光谱如图1-2显示,在290、303、318 nm 处有尖锐的吸收峰,在280 nm处有肩,320 nm 处有宽峰。

由于纳他霉素含有四烯环,因此在280 nm~320 nm 间出现吸收峰,而在220 nm 的最大吸收是由于纳他霉素含有发色团。

图1.2纳他霉素的紫外吸收光谱1.1.2纳他霉素的特点(1) 无特殊感观形状纳他霉素是白色或奶油色,无气味、无味道的结晶粉末。

它对产品的口感特性无任何影响,当用于食品表面时,只停留在表面上,抑制容易生长在表面的霉菌和酵母。

而山梨酸盐具有强烈的苦味和一种柴油味,因受pH 值的制约其添加量一般大于500 mg/kg 从而影响制品的口感和风味。

另外,山梨酸盐使用时会转移到食品内部,这样就降低了其在表面的浓度,使已受到抑制的酵母菌和霉菌重新生长。

(2) 适用的pH 范围广纳他霉素在pH 3~9 范围内具有活性,与常用的山梨酸钾等防腐剂相比,适用pH 范围更宽。

山梨酸钾属于酸性防腐剂,适宜在pH 5~6 范围内使用,其防腐效果随着pH 的升高而降低。

(3) 低剂量,高效率纳他霉素对真菌有极强的抗性,使用微量即可起到作用。

纳他霉素对付霉菌和酵母菌的功效比山梨酸强50 倍以上。

(4) 抑制有害真菌而不作用于有益菌群由于纳他霉素对细菌没有作用,可直接添加到酸奶等发酵制品中,只抑制其中的霉菌和酵母菌,却不作用于酸奶中的细菌(如双歧杆菌)。

另外,纳他霉素可以抑制真菌毒素的产生,其它的防腐剂则不具有这些功能。

[6]1.2 纳他霉素的应用1.2.1纳他霉素在食品中应用纳他霉素由于溶解度很低,被用作食品表面防腐剂以延长货架期,主要在奶酪、肉制品、茶饮料及果汁中添加,它不会干扰其它食品组分也不会带来异味。

它在食品中的抗真菌作用是双效的:既可防止真菌引起的食品腐败,减少经济损失;又可防止真菌毒素给人类造成的毒素型食物中毒。

与传统的抗真菌剂比较,纳他霉素有其独特性质,它在很低的浓度下仍具有活性,例如:在奶酪中纳他霉素比山梨酸钾活性高400 倍。

在葡萄酒中,纳他霉素能取代山梨醇和其它抗真菌剂,它允许减少所使用的SO2量。

目前,全世界已有三十多个国家采用纳他霉素作为食品防腐剂。

[1]1.2.2纳他霉素在医药工业的应用纳他霉素除了用作食品防腐剂,还可药用。

近几年,报道纳他霉素用于医疗的文献越来越多,它的临床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纳他霉素以几种制剂形式(悬浮剂、乳剂、软膏和鞘状药片等)被典型地用于抗皮肤和粘液膜的真菌感染,既可以单独使用又可以与新霉素、氢化可的松及其它类固醇共同使用。

纳他霉素还可用于阴道和肺部真菌感染的治疗。

1.3 纳他霉素的提取工艺纳他霉素的分离提取方法有很多:1.3.1甲醇提取法从发酵液中用混合性极性溶剂如甲醇、丁醇和丙酮,采用萃取法提取纳他霉素。

1.3.2 体积浓缩法体积浓缩法是从过滤液中用丁醇回收纳他霉素,从而获得了一种抗真菌混合物原液,从中可分离纳他霉素。

1.3.3碱性提取法在低pH下用甲醇溶解纳他霉素,然后除去固形物,提高pH以沉淀出纳他霉素。

1.4纳他霉素的纯化工艺对于纳他霉素的纯化,运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已经得到很好解决,如柱层析法,离子交换树脂法,结晶法等。

具体如下:1.4.1柱层析法得到的物质较纯,但是工作量小,且慢,设备贵,操作复杂等。

一般用于实验室制备。

1.4.2离子交换树脂法产量大,分离纯度高,使用者多。

设备贵,再生能力差,以及不能连续工作。

1.4.3结晶结晶是工业化生产的首选。

其兼具产品纯净,生产量大并且能够连续工作。

一般为工厂化生产所选择。

[8]第二章方案设计2.1 产品方案2.1.1 进行产品方案选择纳他霉素的高产菌株,经发酵工艺获得发酵液。

通过对发酵液的甲醇法获得粗品纳他霉素,再经过大空树脂脱色、洗涤、干燥获得精制的纳他霉素。

2.1.2 简要论述选定方案根据文献,甲醇作为提取剂时纳他霉素保存时间最长,损失最小,因而本试验选择甲醇作为提取剂。

甲醇与纳他霉素易发生酯化反应,提取过程必须尽量减少和避免酯化反应的发生。

酯化反应主要取决于纳他霉素与甲醇接触时间的长短、pH和温度。

[7]2.2 生产工艺流程设计2.2.1工程流程示意图[浓缩]28℃,120~132h[溶解]无水甲醇[浓缩] [结晶][甲醇] [解吸]图2.1纳他霉素生产流程图2.2.2工艺流程说明(1) 浓缩发酵液将成熟发酵液煮沸5min,80℃恒温搅拌一个小时,达到浓缩的目的,因纳他霉素在高温下不稳定,故用低温蒸发法,便完成了发酵液的预处理阶段。

(2) 溶解,提取纳他霉素粗产品纳他霉素在纯水和异丙醇、甲醇溶液中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以甲醇溶剂中效应最明显。

同一温度下,纳他霉素在纯水中的溶解度最低,而在甲醇的溶解效果最好,表明甲醇最适合作纳他霉素提取剂。

甲醇与纳他霉素易发生酯化反应,提取过程必须尽量减少和避免酯化反应的发生。

酯化反应主要取决于纳他霉素与甲醇接触时间的长短、pH 和温度。

因此在提取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

pH4.0时酯化更慢,所以甲醇浸提过程控制pH4.0~4.5。

(3) 过滤,取上层清夜由于发酵液中颗粒的可压缩性及非牛顿性流体,通常很难维持恒压或恒速过滤,随着过滤的进行,压差不断升高滤速会迅速减少,因此,本课题采用IEP 型自动板框压滤机进行过滤操作,它是以板框压紧、卸饼、清洗等自动化机械完成的。

劳动强度小,辅助操作时间短。

(4) 浓缩结晶,得粗产品当用甲醇处理,PH 调到纳他霉素的等电点(PI6.5)时,纳他霉素只有很少部分沉淀下来。

为促进纳他霉素从混合液中结晶,以及更大可能的回收那他霉素,因此,通过旋转蒸发去甲醇,降低混合液的溶解度,并且发酵液量:甲醇量=4:1时,结晶的速率以及回收率最大。

蒸发后纳他霉素在容积中的晶形为针状,由于针状晶体较小不宜离心分离,因此通过旋转真空蒸发浓缩,促进晶体凝集成簇。

(5) 吸附本课题采用大孔树脂吸附。

大孔树脂吸附法收率稳定,设备投资少,适于工业化生产。

,HPD200A 大孔吸附树脂纳他霉素吸附率和解吸率高,可以作为纯化纳他霉素的树脂。

最佳纯化条件为:吸附时间为8 h、洗脱液pH 值为8.0、样液pH 值6.0、吸附流速为1.0 BV/h。

所得纳他霉素纯度较高,是一种简单实用的纳他霉素纯化方法。

树脂的处理:干树脂用100g/L的NaCl溶液浸泡24h,然后用蒸馏水反洗和正洗,洗至出水清亮;再以树脂体积2~3倍的lmol/L的HCI液和lmol/L的NaOH溶液交替浸泡4小时,在酸碱处理之间以蒸馏水淋洗,洗至出水呈中性;交替处理以酸一水一碱一水为一个循环,至少处理三个循环,预处理后经再生即可使用。

[2](6) 树脂解吸乙醇和甲醇具有较好的解吸能力。

由于乙醇毒性低于甲醇,因而选用乙醇作为解吸剂。

以pH为11的80%的乙醇溶液作为洗脱液,洗脱流速为0.5BV/h,解吸时间为3 h,收率最高。

(7) 洗涤,干燥对解吸得到的纳他霉素的精制产品进行洗涤、干燥、烘干得到最终产品。

2.2.3工艺流程论证阐述以及工艺参数首先根据纳他霉素的特性,确定发酵液中纳他霉素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然后确立了甲醇提取法分离提取的工艺条件。

最后进行产品和纯度鉴定,证明提取产物是纳他霉素。

大孔树脂分离提取发酵液中柠檬酸的工艺条件,根据王海燕的《大孔树脂法分离纯化那他霉素的工艺研究》得到以下的工艺参数:(1) 发酵液的预处理由于那他霉素主要存在于菌丝体内,且发酵液中杂质较多,不利于直接进行树脂吸附。

首先在发酵液中加入7%的珍珠岩,搅拌30min后,然后进行浓缩。

(2) 洗脱液的选择选用甲醇、乙醇、丙酮等3种溶剂,采用静态吸附解吸的方法进行筛选。

结果表明,乙醇和甲醇具有较好的解吸能力。

由于乙醇毒性低于甲醇,因而选用乙醇作为解吸剂。

为了提高解吸收率,使洗脱高峰集中,将饱和树脂用水、80%乙醇净化后,再用氢氧化钠溶液和乙醇的混合液解吸,洗脱流速为0.5BV/h。

[3]2.3物料衡算2.3.1技术参数(1)发酵液预处理:将发酵液煮沸,80℃下恒温搅拌一个小时;(2)离交:发酵液预处理后上柱离交,50mL湿树脂装柱,上柱流速为1.0 BV/h;(3)洗脱:pH为11的80%的乙醇溶液为洗脱剂,洗脱流速为0.5BV/h;(4)浓缩、结晶:溶液在55℃~60℃80MPa下进行减压浓缩,当浓缩液的体积为原体积的20% 时停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