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工业互联网细分需求咨询报告

2018年工业互联网细分需求咨询报告

2018年2月出版正文目录1、工业互联网发展驱动 (4)1.1、工业互联网概述 (4)1.2、工业互联网发展驱动 (5)1.2.1、新技术驱动产业变革已经开始 (5)1.2.2、中国制造企业转型的内在需求和外在驱动 (7)1.2.3、催化事件-富士康以“工业互联网”名义申报IPO (9)2、工业互联网体系分析 (10)2.1、工业互联网构成:网络+平台+安全 (10)2.2、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之一:网络 (11)2.3、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之二:平台 (12)2.4、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之三:安全 (14)3、工业互联网领域:工业软件、云平台、大数据 (15)3.1、市场规模分析 (15)3.2、工业软件 (16)3.3、工业云平台 (20)3.4、工业大数据 (22)4、投资机遇分析 (26)4.1、工业软件 (26)4.2、工业云平台 (27)4.3、工业大数据 (27)5、风险提示 (28)图表目录图表 1:工业互联网的作用 (5)图表 2:互联网的演进与应用 (6)图表 3:从工业 1.0-工业 4.0 变革历程 (6)图表 4:工业互联网的支撑技术 (6)图表 5:中国制造 2025 (7)图表 6:智能制造的层次 (8)图表 7:德国工业 4.0 概要 (8)图表 8:富士康工业募集资金用途(单位:万元) (9)图表 9: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 (10)图表 10:工业互联网:网络架构 (12)图表 11:工业互联网平台 (13)图表 12: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阶段视图 (13)图表 13:工业互联网安全架构 (14)图表 14:2017-2020年我国工业互联网直接产业规模 (16)图表 15:2013-2016年中国工业软件市场规模 (17)图表 16:2017年工业软件收入增速(月度累计) (17)图表 17:中国工业软件市场细分领域收入情况(2016) (18)图表 18:中国工业软件客户类型结构(2016) (18)图表 19:中国生产控制类工业软件市场划分(2016) (18)图表 20:中国生产控制类工业软件市场份额(2016) (19)图表 21:中国生产控制类工业软件市场划分(2016) (19)图表 22:生产控制类工业软件市场份额(2016) (20)图表 23:工业互联网平台技术体系图 (21)图表 24:工业互联网平台关键技术提供厂商 (22)图表 25:工业大数据与商务大数据的不同 (23)图表 26:工业大数据的分类 (23)图表 27:工业大数据的主要环节 (24)图表 28:工业大数据技术架构 (24)图表 29:工业互联网主要公司 (26)工业互联网发展驱动(1)新技术驱动工业产业变革已经开始。

互联网正逐步渗透到工业制造业,工业互联网所需的IT 技术已逐步成熟,包括智能机器、分析工具、人机交互、CPS 系统等。

而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逐步成熟有望加快IT 技术与制造技术的快速融合。

(2)中国制造企业转型的内在需求和外部竞争。

第一,产业背景。

工业互联网是工业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各国争夺未来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第二,外部压力。

最近西方发达国家纷纷调整产业政策,提出“制造业回归”。

美国提出工业互联网,德国提出工业4.0 计划。

核心都是希望依靠科技创新,通过新一代IT 技术与制造业技术融合,推动生产智能化,维持其在制造业的相对优势。

第三,政策推动。

2017 年10 月,国务院审议通过《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2018 年,工信部启动实施工业互联网三年行动计划。

(3)催化事件:富士康以“工业互联网”名义申报IPO,体现公司未来战略方向。

同时,如果整个申报流程进展较快,也从侧面表明政府对工业互联网产业的支持力度。

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网络+平台+安全。

根据工信部对工业互联网体系的划分,工业互联网包括三大体系:网络、平台、安全。

(1)网络是工业互联网的基础。

可实现人、物品、机器、车间、企业以及设计、研发、生产、管理、服务等产业链全要素的互联互通;实现生产数据在系统各单元之间,生产系统与商业系统各单元之间的无缝传递。

(2)平台是工业互联网的核心。

平台体系为数据汇聚、建模分析、应用开发、资源调度、监测管理等提供支撑,实现生产智能决策、业务模式创新、资源优化配置、产业生态培育。

(3)安全是工业互联网的保障。

识别和抵御安全威胁,化解各种安全风险。

包括设备安全、网络安全、控制安全、数据安全、应用安全等。

关注工业互联网三大领域:工业软件+工业云平台+工业大数据。

根据工信部数据,2017 年中国工业互联网直接产业规模为5700 亿元,2017-2019年年均复合增速为18%,工信部预计2020 年其规模有望突破10000 亿元。

从IT 角度,在工业互联网体系中,处于产业链重要地位的三个细分领域分别为:工业软件、工业云平台、工业大数据。

(1)工业软件。

承载工业大数据采集和处理工作。

根据CCID 数据,2016 年中国工业软件市场规模为1247 亿元,同比增长15.5%,2017 年有望维持接近20%的增长。

(2)工业云平台。

基于海量数据采集、汇聚、分析的服务体系,支撑制造资源泛在连接、弹性供给、高效配置。

树根互联、用友网络、东方国信、宝信软件、富士康等都已逐步在该领域布局。

(3)工业大数据。

主要包括生产经营相关业务数据、设备物联数据、外部数据。

工业大数据对数据的实时性、真实性、完整性、可靠性有更高要求。

1、工业互联网发展驱动1.1、工业互联网概述工业互联网。

工业互联网是满足工业智能化发展需求,具有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特点的关键网络基础设施,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所形成的新兴业态与应用模式。

工业互联网的组成要素包括:网络、平台、安全。

明确作用:工业互联网对制造业的作用。

工业互联网对制造业带来的推动作用包括:(1)智能化生产:实现从单个机器到产线、车间甚至整个工厂的智能决策和动态优化。

(2)个性化定制:基于互联网获取单个用户个性化需求,通过灵活柔性组织设计、制造资源和生产流程,实现低成本大规模定制。

(3)网络化协同:形成众包众创、协同设计、协同制造等新模式,有助于降低产品开发制造成本,缩短产品上市周期。

(4)服务化转型:通过对产品运行的实时监测,提供远程维护、故障预测、性能优化等一系列服务,并犯规给产品设计,实现服务化转型。

图表 1:工业互联网的作用理顺关系: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的关系。

智能制造是基于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 IT 技术,贯穿工业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环节,具备深度信息自我感知、智能优化自我决策、精准控制自我执行等功能的先进制造过程、系统和模式的总称。

智能制造的基本特征包括:以智能工厂作为载体、以生产关键制造环节智能化为核心、以端到端数据流为基础、以全面深度互联为支撑。

两者的关系:工业互联网是智能制造的关键基础。

智能制造的最终实现主要依靠两个基础:工业制造技术和工业互联网。

工业互联网是充分发挥工业装备、工艺和材料潜能,挺高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创造差异化产品和实现服务增值的关键。

1.2、工业互联网发展驱动1.2.1、新技术驱动产业变革已经开始(1)互联网和工业的演进。

1969 年互联网最早应用于美国国防部,上世纪 9 0 年代中期投入商用并进入中国。

互联网不仅影响着大众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也在改变着传统企业的业务模式。

互联网的应用从早期的电信服务、媒体服务、数据服务、金融服务逐步向工业制造业领域渗透。

尤其是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将会引发产业较大变化,推动传统制造模式向智能制造模式的转变,新一代技术驱动的产业变革已经开始。

图表 2:互联网的演进与应用(2)工业互联网—未来产业制高点。

工业互联网作为信息技术与工业深度融合发展的产物,是工业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是生产制造领域实现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互联互通的关键支撑,是互联网从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拓展的核心载体。

工业互联网已成为当前世界各主要国家争夺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的重要领域。

图表 3:从工业 1.0-工业 4.0 变革历程(3)工业互联网关键技术相继成熟。

工业互联网包括网络、平台、安全三大体系。

其中,网络是基础,平台是核心,安全是保障。

在实现工业互联网的过程中,随着目前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核心技术相继成熟,信息技术企业不断为工业互联网提供关键的技术能力。

正是智能机器、先进的数据分析工具、人机交互以及 CPS 系统为工业互联网的实现提供支撑。

图表 4:工业互联网的支撑技术1.2.2、中国制造企业转型的内在需求和外在驱动(1)国家战略推动中国制造企业转型。

自德国首先提出“工业 4.0”之后,各国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逐步加大。

2015 年我国颁布了中国版本的“工业 4 .0”-《中国制造 2025》,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智能制造产业政策,同时也从国家层面引导中国制造企业转型。

《中国制造 2025》特别强调要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线,为实现四大转变,提出了具体可落地的八大具体措施。

其中,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既是发展主线,也是中国制造企业实现制造 2025 的实现路径,制造企业要实现智能化,首先就要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最终才能逐步实现智能化。

图表 5:中国制造 2025智能制造的层次。

《中国制造 2025》的核心是智能制造。

实现智能制造离不开运营模式创新、生产模式创新、商业模式创新。

也就是在实现智能研发、智能管理、智能物流等创新的运营管理基础上,引入智能化的装备、智能化的生产线,构建智能车间、智能工厂,进而生产出智能化的产品,并提供智能化服务,实现商业模式创新。

图表 6:智能制造的层次(2)政策相继落地,体现政府支持力度。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关于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的相关支持政策,在最近一段时间内相继落地。

(1)2017 年 10 月30 日,国务院常务会审议通过《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这是规范和指导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2)2018 年,工信部启动实施工业互联网三年行动计划。

工信部将统筹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的“323”行动。

“323”行动,即着力打造网络、平台、安全三大体系,加快大型企业集成创新和中小企业的应用普及,不断健全产业、生态、国际化三大支撑。

(3)国际竞争加速中国制造企业转型。

最近几年,西方发达国家纷纷调整产业政策,提出“制造业回归”,美国在这方面表现的比较明显。

看到,美国提出了工业互联网,德国提出工业 4.0 计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