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短歌行》课件(36张PPT)
《短歌行》课件(36张PPT)
直接引用《诗经》中的句子“青青子 衿,悠悠我心”。原句是表达一个姑娘 对情人的思念,曹操把它借用过来,表 达对贤才的渴求。姑娘对情人的深深思 念,正切合曹操的心态。借用得天衣无 缝,准确生动。那青青的衣领,我悠悠 的心,因为你的原因,我一直沉默到现 在,美丽的鹿鸣叫着,悠闲地吃草,我 有很多朋友,能够在一起欢聚一堂,演 奏着迷人的音乐。作者写得何等美丽!
揭示根源
学习目标: 1、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 认识曹操。 2、理解分析曹操的“忧”的 内涵,感受曹操积极进取、 重视人才的精神风貌。 3.掌握比兴、用典的手法。
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讲坛》概括了人们 对他的三个称谓:英雄、奸雄、奸贼。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汝南名士许劭
“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陈寿《三国志》
情感解读 第二层:“忧从中来”
4. 这里的“忧”和上一层的“忧”一样吗? 诗人为何而忧?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诗人用月比喻人才,深 情呼唤:天下贤才,我何时才能得到你们呢?这里 “忧”的内涵是“贤才难得”。
5.诗人是否拥有了贤才,诗中哪几句可以看出?
已拥有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
情感解读 第二层:“忧从中来”
• 其基本风格是苍凉悲壮,代表作是诗歌 《蒿里行》、《龟虽寿》、《观沧海》。
军事功绩
初举孝廉,任洛阳北部尉。
在镇压黄巾起义和讨伐董 卓的战争中,逐步扩充军事力 量。
建安元年( 196年), 迎献帝都许。从此用其名义发 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 势力。
官渡之战大破河北割据势力 曹操(155 —220) 袁绍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
政治措施
他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用人 唯才,吸纳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 制豪强,加强集权,所统治的地区社 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文学成就
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 其子曹植、曹丕合称“三曹”。其 诗歌继承《诗经》、《楚辞》、汉 乐府的传统,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 生活,抒发政治抱负,具有强烈的 现实主义精神,风格慷慨悲凉, 是 “建安风骨”的开创者和倡导者, 曹操(155 —220)著有《魏武帝集》。代表作有《龟 虽寿》、《观沧海》等。
解题
这是一首乐府诗,“短歌行”是汉乐府的一个 曲调的名称,乐府诗有长歌和短歌之分。一般是 根据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行,则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可配乐歌唱。 “短歌”是针对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的。这首诗 诗句都是四字句,就成为“短歌”。长歌行与短 歌行的区别除了在歌声、曲调的长短上有区别外, 还有另一个区别,长歌是慷慨激烈的,短歌是微 吟低徊的,比较适合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表达 诗人念念不忘贤才的一片真 情。
2.用典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表达诗 人礼遇贤才的态度
艺术手法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表达 诗人渴望广纳贤才,多多益 善。
2.用典
周公吐哺:作者以周公自比, 表达求贤之诚恳,用周公礼 贤下士的精神自励。
艺术手法
比兴是中国诗歌中一种传统的表现手法。 通俗地讲,“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 以形象地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有 的诗歌是个别地方采用比,而有的则是整个 形象都是比,就像后代的咏物诗。“兴”就 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 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
6.曹操既然已经面对满座嘉宾, 为什么还要“忧”?
曹操虽然已经拥有许多人才,但他 并不满足,还希望有更多的人才到 他这里来。因为他所做的是一项伟 大的事业,自然需要大量的人才。 这一“忧”一“喜”深刻揭示了曹 操求贤若渴的心情。
情感解读 第三层:“忧”之根源
1、曹操渴求人才, 天下人才也不是仅仅 在等待,他们也在
《短歌行》创作背景
建安十三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 后击败吕布、袁术等豪强集团,又在著名的官 渡之战一举消灭了强大的袁绍势力,并征服乌 桓,统一了北方。这年冬天,亲率八十三万大 军,列阵长江,与“孙刘联盟”战于赤壁之下, 想一统天下,结果大败。当时曹操已经54岁, 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 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 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 才,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并写下了这首 《短歌行》。
yōu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duō
明明如月,何时可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mò
qì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zā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bǔ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忧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情感解读 第一层:“忧思难忘 ”
观沧海
龟虽寿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艺术手法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3.比兴
——以山高海深比喻广纳人才的博大胸
怀并以此起兴,意在表明诗人以开阔的胸 怀接纳贤才,唯才是举。
作业:
• 《分层训练》P158 1-10
情感解读 第二层:“忧从中来”
3.引来人才固然是好事,但用好人才更重要。 曹操如何对待人才?从何处可以看出他对人 才的态度?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这里再次引用《诗经·小雅·鹿 鸣》中的四句,描写宾主欢宴的 情景,意思是说只要你们到我这 里来,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 之礼的,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 相处并合作的。
但说其中又有一种霸气。
情感解读 第三层:“忧”之根源
4、从哪些句子可以感受到曹操的王者之气? 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借周公的典故,既表达了对人才的谦 敬,又委婉地流露出其吞吐天下的雄心壮志, 气势是宏大的,意义上深远的。“山不厌高, 水不厌深。”再次用典,诗人正是为了成为 高山,成为深海,才如此虚怀若谷。心里没 有霸气的人,笔下便没有霸气。
2.“月明星稀,乌鹊南飞。饶树三匝,何枝 可依?”以生动的乌鹊南飞的形象比喻当时 贤士四处奔走,流露出诗人惟恐贤者不来归 附的焦虑。
3.“譬如朝露”以朝露比喻人生短暂。
艺术手法
用典也叫用事,是中国等歌创作的传统特色之一, 分事典和语典两种。
事典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 括表明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 意绪和愿望等,属于借古抒怀。
语典是指引用或化用前人的诗文名句,目的是加 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另外,根据用典的目的,可分为正用典(表意 与典故意一致)和反用典(表意与典故意相反) ;根据用典的形式,可分为明用典与暗用典( 多指语典)。使用典故,可以使表情达意委婉含 蓄,意味深长;充实内容,美化词句。
艺术手法
——酒是一种文化,也常常与某种情感相连。
情感解读 第二层:“忧从中来”
1.曹操急于实现人生理想,深感 人生有限。他要实现理想,迫切需要 什么条件?
——迫切需要人才的辅助。
2.诗人如何表达对人才的渴盼?
《诗经·郑风·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
(yí 通“贻”)音?”
这原是一首姑娘思念情 人的情诗,诗句的大意:青 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 的是我的心境,纵然我 没有去你那里,你怎能不 送个信儿给我?
歌行体:歌行体,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 种体裁,“行”是乐曲的意思。因汉魏 以前的乐府诗题为“歌”和“行”的颇 多而得名,其章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 形式常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 亦称古诗、古风。
pì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jīn
wèi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诗言志
人生苦短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忧 求贤不得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功业未就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英雄的慷慨悲歌
志
一统天下
艺术手法
1.比喻
艺术手法
1、“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比喻人才难得, 这里写求贤不得。
积极进取
曹操——“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看似人生态度消极,实际上积极进取
从“对酒当歌”可以看出,此 诗是一首在酒宴上演唱的诗歌。 酒是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 部分,中国古代文人与酒有着不 解之缘,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与 酒有关的诗文名句。
能不能说出一些学过的与酒相关的 诗文及其蕴含的感情?
一壶浊酒喜相逢——酒是喜 红酥手,黄藤酒——无奈,愤恨 浊酒一杯家万里——思乡 举杯浇愁愁更愁——壮志未酬之哀愁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心境孤单 琵琶美酒夜光杯——边关将士为国杀敌的豪 情壮志
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 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 是非常佩服他。
——鲁迅
知人论世——作者介绍
•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 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东汉 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封魏 王。其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他 “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知人善察, 唯才是举。文学上,继承《诗经》现实 主义传统,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
猜猜他是谁?
政治上最得意一笔是“挟天子以令诸侯”, 军事上最成功的一仗是官渡之战, 后果最为严重的一次疏忽是放走刘备, 失败得最惨的一次是在赤壁, 最受肯定的是他的才略, 最受指责的是他的人品, 许劭评价他“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