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东北农村题材电视剧中底层民众[摘要]近几年,随着影视界的快速发展,东北农村题材影视剧之风逐渐迅速刮遍大江南北,丰富的底层民众形象成为农村题材电视剧中的亮点。
本文通过对《乡村爱情》、《八兄弟》、《樱桃》这几部电视剧的分析,让大众更详细的认识残疾中的另类农民、打拼中的“小人物”、在真情中打滚的憨人这几种底层民众形象。
[关键字] 东北农村电视剧底层民众底层是一个复杂的多层面群体,不仅有横向的出身、经历、职业的不同,还有纵向的层次的差异,其差异不仅有物质贫穷的深浅不一,更有不同的人生理想、精神诉求。
关于底层人物,在底层文学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主要有农民、工人、外地人三种。
在农村题材的影视剧中,人物形象塑造最为典型的当属底层农民。
在文学创作中的底层民众都是社会潮流中的命运多舛之人,或许这是由于底层文学的悲剧意义所决定的,但在影视剧中的底层人物彰显的尽是他们生命的本色。
近几年来,一系列旨在展示农村民众生活的民间题材电视剧普遍上映。
电视剧作为家庭介入式、自由观赏式存在的一种大众艺术,在影像叙事的通俗化、平和化风格与东北区域文化的内在属性相互融合中,将东北地区农民的生活特征与民众习性表现了出来。
最具特色的当属以赵本山团队上演的连续剧《乡村爱情》系列。
在这些东北农村题材影视剧中,我们看到了最纯朴、最憨厚、最善良、最率真的农民,他们既勤劳、热情、乐于助人、又有些自私、胆小、狡猾、虚荣。
他们身上既有根深蒂固的小农习气,又有城市现代化的进程的影响。
尤其是一些喜剧明星和二人转演员的本色化出演,用幽默风趣的东北方言,体现出浓厚的地域色彩,构成了具有特色的文化模式,拉动了市场,搅热了荧屏。
《乡村爱情》、《八兄弟》、《樱桃》等立足于农村生活的电视剧恰到好处的符合了民众的需求,同时也在农村民众的本色出演中展示出了东北民众的的自我立场。
从这几部电视剧中可以分析出三种底层民众:残疾中的另类农民,打拼中的小人物,在真情中打滚的憨人。
残疾中的“另类人”电视剧《乡村爱情》自开播以来在东北大地上刮起了一股“黑土风”,由于良好的收视率,截至2012年已经连续播出了五部长达170多集。
这部电视剧以“爱情”为切入点,描写了发生在农村中离合纷扰的爱情故事,传递了一种青涩、传统、朴素的爱情观同时还用一种崭新的目光看待农村生活,塑造了众多令人津津乐道的典型人物形象。
从美学的角度来说,康德认为优美是不会带给人任何压抑的,因为它“直接在自身携带着一种促进生命的感觉,并且能够结合着一种活跃的游戏的想象力的魅力刺激”1;对于丑,罗丹有这样一段很有名的议论:“自然中认为丑的往往要比那些认为美的更显露出它的‘性格’,因为内在的真实在愁苦的病容上,在皱蹙秽恶的瘦脸上,在耕种畸形与残缺上,比在各种正常健全的相貌上更加明显地呈现出来。
既然只有性格的力量才能造成艺术的美,所以常有这样的事,在自然中越是丑的,在艺术中越是美。
”2如果说《乡村爱情》这部剧中所塑造的美好爱情是一种美,那么剧中赵四的歪嘴抽搐,王大拿儿子的大舌头,刘能的结巴、刘大脑袋的瘸腿、谢广坤的秃顶等,这些形象无疑就是毫无美感的。
然而这些角色都因为有点先天的残疾问题,虽然在性格上具有贪吃、贪财、好占小便宜,心胸狭窄,素质低下,没有文化,没有工作能力,爱耍各种手腕等特点,而且还具有不断加入一些争风吃醋、打情骂俏、传闲话等性格因素,如果按照罗素的说法,在剧中他们的形象无疑也是一种艺术的美。
《乡村爱情》中这些在性格及身体上有缺陷的人可以说是底层社会中的残疾者。
在最底层的生活中他们因自身的残疾有着无奈但他们本身的缺陷又在各自的性格中变得更加使人深思。
有着“爱显摆、穷算计”之称的谢广坤可以说是自《乡村爱情》开播以来“史上”最招人烦、最无理取闹的老公公”。
虽说谢广坤这个角色所彰显的是一个为子女操心而尽自己所能来替子女负责任的父亲形象,但他的关心方式在观众眼中却显得那么的不招人喜欢。
有人对谢广坤的使人烦的招数做了这样的统计:在《乡村爱情3》中,谢广坤就非要把王小蒙新买的轿车开进自家院,不惜把大院的门拆了重新砌砖;而到了《乡村爱情4》中,已经变成姥爷的谢广坤又经常抱着小外孙在刘能家门前晃悠;在《乡村爱情5》中,刘能的女儿刘英怀孕,还怀上了双胞胎。
这个消息让谢广的嫉妒升级,于是他一面诅咒刘能,一面气愤小蒙和永强不能给谢家添丁。
而谢永强和王小蒙还没离婚,谢广坤就开始给谢永强张罗对象,还把对象领到了家里来。
正是他的这一系列不靠谱的行为,让观众极为反感。
虽然张继为谢广坤这一角色平反,说“总体上这个人物还是可爱的,他作为一个老人,让王小蒙他们不要把事业看那么重,是对孩子们未来家庭的一种期望,并不是要破坏他们的感情”3,但是因为做事一意孤行的本能来自于他那被蒙蔽的父爱,所以在大众的眼中,他仍是农村底层形象中的另类人。
《乡村爱情》中塑造的另一出尖儿的形象,毫无疑问是说话结巴的刘能。
可以说刘能在《乡村爱情》这部电视剧中是一个油滑、机灵、爱贪小便宜的经典形象。
如果按照“一个人的脑子太过聪明,反应太快嘴巴跟不上进度,所以才成了结巴”这样一种说法来看,刘能的结巴也从反面上衬托出他的聪明。
虽然存在身体上的缺陷,但是与普通结巴在与人对话时处于弱势不同的是,刘能不管是与人斗嘴吵架还是贪小便宜斤斤计较,他说出的话仿佛都是占尽了道理的,丝毫没有吃亏的迹象,而且他的结巴给观众带来了更多的笑料。
他与人争辩时:“他去没用,这事得找骨科,需要、需要钱啊,那那家就给呗、法律也得这么断啊!”他去大脚超市买东西,从来嘴都没利索过:“大、大脚,拿、拿包烟。
”但是当大脚想他要买烟钱时,他总是溜的很快:“记、记账上。
”他的结巴与爱占小便宜结合起来并不能够完全概括他这个另类的形象。
在农村生活之余,他还希望涉足于象牙山的官场并且在当拥有了村副主任的位置时他竟然还像“范进中举”一样得了失心疯,可见他“官心”是多重。
虽说刘能很另类,但是作为一个中年父亲,他的形象更是和传统的父亲一样让人感动。
在《乡村爱情2》中的一个情景最能体现他这种父爱。
当女婿赵玉田爱上了来象牙山实习的女大学生陈艳南并要和女儿刘英离婚时,为了维持女儿的婚姻和幸福,刘能不惜从早到晚开始跟着赵玉田,以此希望隔绝他与陈艳南的接触,为了跟上跑步的赵玉田刘能累得半死。
当他从陈艳南那里知道她和赵玉田没有可能时,甚至激动的向陈艳南磕了个头。
人们都说男儿膝下有黄金,刘能的这一跪虽不说感天动地,却也道尽了天下父母的苦心。
刘能可以说是一个另类的中年农民形象,从整部电视剧中,我们看到他不是只满足于耕种收获,并且还希望通过另一个方式找到自己的生活。
在现实中,一反普通中年人那种干劲不足,安于现状的特点,而是通过做村主任来开阔农民生活另外一条路。
在电视剧的最后刘能因为自己的官不是民众选出来的而自动辞职,这一个亮点恰到好处的反映了农民心底对于民主政治的追求同时结巴刘能的形象也在这种比较具有前沿政治主张中愈发显得另类。
这也是新农村新农民生活风貌的另一个体现。
不管是谢广坤那种被多管闲事与嫉妒心所蒙蔽的父爱还是刘能在结巴中显现的另类,艺术世界中的他们都是让人不舒心的底层形象。
打拼中的“小人物”“小人物”的生存之痛是最让人无言以对和无可奈何的,他们往往因为无力把握现状和改变命运而显得孤独无助,渺小可怜。
古往今来艺术家们往往以小人物的人生际遇为载体,对他们寄予人道主义的关怀,寄托他们对小人物命运的思考。
进城的农民工是让人尊重的一个小人物形象,他们在奔向城市的过程中带着对乡土的怀恋,对城市的向往,“走异地,奔异路,寻找别样的人生”。
平民编剧杨亚洲在《八兄弟》这部洋溢着浓浓亲情的电视剧中勾勒了八个心中有理想并且敢于打拼的人物。
他们有的靠勤劳、坚韧和勇气打拼,有的是胆小怕事夹缝中求生存,有的心存高远为出国而奋斗,可谓是苦中有乐,笑中有甜,有点现实主义与荒诞主义齐飞,讽刺与幽默共一色的感觉。
《八兄弟》之老大冷大虎是在农民工进城务工这个打拼大潮中的底层形象。
在《八兄弟》这一剧作中老大是已经进城多年的建筑工人,忠厚、侠义,努力帮助兄弟们在城里立足,但因为能力和经济条件限制,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
但在这部以倡导亲情为主线的东北电视剧中,老大以自己对兄弟们的责任为依托,在最底层的打拼中,将自己完全融进了亲情的漩涡,直到最后一刻牺牲自己的生命。
当带领着众兄弟来到北京这个充满诱惑力的城市里,老大在无形当中起到一个调节加承担责任的作用。
在北京新置的祖坟前,在二虎说完“扎根北京、千秋万代”,冷大虎又带着兄弟们补了一句“兄弟一心,不离不散。
”可以说兄弟情义是老大心中最为珍重的东西,虽然自己仅仅是一个进城务工的农民工。
老大在剧中至始至终都把兄弟们的利益和幸福放在第一位,尽管在这个过程中自己的建筑工的工作也因为帮助兄弟而丢掉。
因为一个家传香炉引发了一系列的纷争,期间老大也多次被兄弟们冤枉为自私自利的人。
当不想因为一件家传物品而引起不和,而把宣德炉交给自认为自己才是家中老大的二虎时,老大却忍受着自己在兄弟心中地位为零的无奈与痛苦;当为寻找一枚戒指,而带领弟兄们将偌大的沙堆重筛一遍只为老二的幸福着想时,老大的心是宽广的;当小偷威逼六虎老大不顾一切舍命相救时,老大展现出的是真正的无私,还有那种只属于底层民众的无畏。
从本质上来说宣德炉从“真”到“假”的全过程,把每一个“虎”的真实性情都显露无疑,让老大标杆式的人品升级,让全家人读懂了老大在这个过程中的隐忍与无私。
可以说老大的形象是一种崇高,因为在整部剧中老大的“本质力量在经过巨大的异己力量的压抑、排斥、震撼之后,最终通过人生实践”在真善美与假恶丑的对立冲突中“得到全面的高扬与完整的体现”。
4《八兄弟》的导演说“这部剧很时尚”5,指这部作品离我们的现实生活很近。
我门每个人每天都要和像八兄弟这样的人打交道,但是我们真正意义上对他们的关心真是少之又少。
实际上,他们已经融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但是真正的用眼睛、用心灵关注他们的真的很少。
老大的形象在当今社会中比比皆是。
当今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他们的生活处境或许并不比剧中老大的好到哪里去,但是他们和老大一样,同是一群为幸福而打拼的人。
无论现实多么艰难,那些如老大一样有着美好心灵与勤劳品格的小人物最终会在伦理感情的天堂中找到庇护和希望,而且他们所维系的家庭也会填平社会展现在他们面前的裂缝,最终传统的道德与爱也会成为他们打拼世界中的坚定信仰。
值得注意的是,《八兄弟》这部诉说东北农民进城奋斗的电视剧中,兄弟八人的名字里都带有一个“虎”字。
“虎”在东北的方言中就是二的意思,基本解释就是不动脑子,爱冲动。
但从《八兄弟》这部剧中,老大的“虎”其实可以说是发自内心的为只兄弟而“虎”,是让人值得尊重的。
同时二人转的大量运用也为人物的形象的丰富增添了幽默化的色彩。
在真情中打滚的“憨人”说到“憨人”,如果让你在上世纪70年代末及90年代这个大背景联想的话,估计会想到为人民群众敢于牺牲的焦裕禄,有着极高奉献精神的雷锋,这些都是憨人,因为他们对待自己身边的事物有着不同于常人的执着和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