瓯海中学高一历史必修三专题一、二、三会考单元过关测验命题人:王文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70分。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德不孤,必有邻”“礼之用,和为贵”是20XX年祭孔大典推荐的五句奥运会迎宾语,这五句迎宾语体现的人文奥运理念包括①团结友爱②崇尚道德③和睦相处④和平发展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2、近来有网友建议,把每年9月10日的教师节改为孔子的诞辰之日,此种说法主要是因他A、主张“有教无类”,并把思想主张贯彻到教育活动中B、主张“无为而治”C、提出“仁”的学说,主张建立礼乐文明的社会D、主张“民贵君轻”3.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说,后世尊他为“亚圣”。
下列儒家思想观点中,属于孟子提出的闪耀着“民本”思想光芒的是A.“天行有常”B.“有教无类”C.“独尊儒术”D.“民贵君轻”4、“事愈烦而天下愈乱,法愈滋而奸愈炽,兵马愈设而敌人愈多。
”持这种观点的学派是A、墨家B、儒家C、道家D、法家5、荀子是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他广泛吸收各学派思想的精华。
下列各项中,属于荀子提出的主张是A.“弱者道之用”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C.“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D.“不期修古,不法常可”6、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Axial Age),”人类意识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
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是()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7、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
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
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A.孔子 B.程颢 C.朱熹 D.王阳明8、西汉武帝时期,某人父亲与他人斗殴,其子帮忙用木棍去打他人,不料却误伤其父。
按照当时法律,殴伤父亲是应处枭首的死罪。
廷尉张汤请教董仲舒应如何处理。
董仲舒认为:父子是最亲近的,听说父亲与人斗殴,儿子自然紧张,要拿木棍去救护父亲,至于误中父亲并非本意,应该无罪释放。
记录审判过程该段材料主要反映了西汉A.已经废除了严刑峻法 B.儒家伦理思想渗透到法律之中C.开始推行判例审判制 D.废除了原始社会同态复仇原则9、董仲舒认为“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反映了“天人感应”的思想。
②意图是规劝皇帝要行仁政。
③带有浓厚迷信思想。
④为维护君主的统治服务。
A.①②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0、中国传统文化提倡“忠、孝、节、义”,这些思想中的进步成分至今仍然影响着炎黄子孙。
这些思想主要来自于儒家思想中的A.“仁政”学说B.“天人感应”C.理学思想D.“经世致用”思想11、中国古代的一位著名思想家在郊游时,有朋友问他,“山岩中美丽的花树,自生自长,与人心感觉与否并无关系,你认为呢?”他回答说,“你来看此花树时,它才存在,你不来时,它是不存在的。
”在他看来,花树的存在与否,全以人的主观感觉为转移。
这位思想家是A.程颐B.朱熹C.王守仁 D.黄宗羲12、顾炎武说:“易号改姓,谓之亡国。
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A.揭露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实质 B.指出了传统忠君保国思想的错误C.明确与强化了中国人的民族责任感 D.为推翻封建统治提供了理论依据13.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经过历代的发展和损益,到明清时期已经与他原来的学说形成了巨大的差别。
然而,孔子的地位却在明清时期发展到顶峰。
这是因为明清时期A、文人需要孔子作为精神领袖B、统治者需要孔子学说作为统治工具C、儒家学说取得了辉煌的成就D、社会需要以“礼”来规范人们的行为14、“夫仁义礼制者,治之本也;法令刑罚者,治之末也。
无本者不立,无末者不成。
”这一言论反映出作者对儒、法思想的基本态度是A.尊儒抑法 B.尊法抑儒 C.儒法并用 D.外儒内法15、从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到西汉时期“独尊儒术”的文化体制与思想局面的转变里,我们能够看到:①大一统局面的形成②古代学术思想自由发展的终结③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确立④中央集权的加强和自然经济的鼎盛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6、“所到之处,羊皮纸被取代。
事实证明,它的价值十分显著:过去,用羊皮纸制作一本《圣经》,至少需要300张羊皮。
”文中提到的技术是A.造纸术 B.印刷术C.磁石D.火药17、20XX年1月中国南极科考队在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设立的标志“华夏苍穹”,雕塑最上部是中国古代发明的指南仪器——司南。
下列对司南以及实用指南针的解释正确的有①司南最早发明于商代②司南是利用人造磁石制成的③司南为以后中国发明实用指南针奠定了基础④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A.①③ B.②④C.②③D.③④18、依据同学们掌握的知识,我国在军事上使用火药最早在A、三国B、东晋C、唐朝D、宋朝19、右图是20XX年奥运会的部分体育图标。
这些图标是以我国古代的一种书法字体为基本形式而设计的。
这种笔画园匀、赋予图案美的书法字体应该是A、篆书B、楷书C、行书D、草书20、东晋的《兰亭序》,“字势雄强,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
其书体被认为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价值,雅俗共赏。
你知道这种书体是什么吗?A.篆书 B.隶书 C.楷书 D.行书21、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在绍兴兰亭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中国书法节,成为当地旅游的一大亮点,与这个节日来源密切相关,所纪念的书法家是()A.王羲之B.颜真卿C.柳公权D.唐伯虎22、“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杜甫的这句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这位书法家是A、王羲之B、张旭C、颜真卿D、柳公权23、唐代颜真卿和柳公权的书法艺术特色世称“颜筋柳骨”。
他们的作品一个雄强浑厚、韧若筋带,一个刚劲挺拔、骨力遒劲,而从字体来看,两者都属于A.楷书 B.篆书 C.行书 D.隶书24、《汉书·艺文志》记载:“是时始造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徒隶也。
”对以上材料认识正确的有:①隶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形成的②隶书的发明与抄录公文狱事有关③隶书便于书写④隶书由甲骨文直接发展演化而来A.②③B.③④C.①②D.①④25、毛泽东终生喜爱屈原的《离骚》和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离骚》是一首宏伟壮丽的抒情诗B.楚辞是当时流行于南方的新诗歌体裁C.《离骚》风格浪漫,充满奇特幻想D.楚辞创作采用质朴的现实主义手法26、“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这是后人为纪念一位豪放派著名词人而作的楹联。
这位词人是A.李白B.柳永C.辛弃疾 D.曹雪芹27、下列两个唐朝诗人中,“诗仙”诗作风格豪迈、浪漫,语言明快、生动;“诗圣”的诗作则充满沉郁、朴实而深刻的情感。
这主要是因为A、前者性格豪放,后者性格沉郁B、前者生活于盛唐时期,后者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C、后者的艺术技巧不如前者D、前者出生于大地主家庭,后者出生于农民家庭28、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里依次引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A、楚辞、汉赋、唐诗B、楚辞、唐诗、宋词C、宋词、唐诗、楚辞D、唐诗、宋词、元29、“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四夷者,外夷制之。
”这种思想是谁在什么书中最早提出来的()A.魏源《海国图志》B.洪仁玕《资政新篇》C.张之洞《中体西用论》D.康有为《孔子改制考》30.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指出:“……德莫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教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这反映新文化运动高扬的两面旗帜是A.民主、科学B.人文、浪漫C.科学、理性D.民主、法制31.严复在他的一部译作中,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观点唤起国人救亡图存,堪称当时思想界石破天惊的一声惊雷。
这部译作是A.《进化论》B.《天演论》C.《孔子改制考》 D.《文学革命论》32、鲁迅的短篇小说《狂人日记》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封建礼教吃人本质,呼吁人们推翻人吃人的制度。
鲁迅的这篇小说发表于A.太平天国运动期间B.维新变法运动期间C、新文化运动期间D、抗日救亡运动期间33、有人说新文化运动是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其主要含义是指A、主张民主制度B、倡导学习西C、反对尊孔复古D、坚持反封建34、新文化运动时期,有人提出汉字是封建时代的旧文化,应该废除,这种观点产生的原因是A、白话文运动的兴起B、新文化运动中的偏激倾向C、社会主义思潮的传播D、“诗界革命”的负面影响35、马克思主义逐渐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是在什么事件之后A、维新变法B、辛亥革命C、五四运动D、中国共产党诞生二、材料题(36题9分,37题9分,38题12分,共30分。
)36、文明是在不断地“扬弃”中获得新生的。
先哲们用自己的智慧为中国的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材料一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1)上述言论反映了中国古代哪位先哲的什么思想主张?(2分)材料二“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材料三“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2)材料二、三分别是宋明时期哪两个学派的观点?这两个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分别是谁?(4分)材料四……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之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明)《明夷待访录·原君》(3)材料四是明末清初哪位思想家的什么思想主张?这一主张的出现有何意义?(3分)37、阅读下列材料: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立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
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
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孙中山请回答:(1)材料体现了三民主义中的哪一内容?(2分)以三民主义的指导,孙中山颁布了哪一宪法?(2分)该宪法确立了怎样的资产阶级政体?(2分)(2)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对三民主义做出了哪些与时俱进的新解释?(3分)3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四夷者,外夷制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