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啭的黄鹂黄鹂鸟因羽色华美,鸣声悦耳而成为诗人笔下的宠物,成为诗人抒发各种情感的一个意象。
一、黄鹂的别称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2.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杜牧《江南春》)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4.千条弱柳垂青琐,百啭流莺绕建章。
(贾至《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5.紫藤拂花树,黄鸟度青枝。
(虞炎《玉阶怨》)6.春日载阳,有鸣仓庚。
(《诗经·豳风·七月》)黄鹂是一种美丽可爱的夏候鸟,秋季飞到较暖的南方,第二年春季再飞回北方。
羽色鲜黄、鸣声悦耳。
因而有“黄莺”“黄鸟”“早莺”等称谓。
在古诗中“黄鹂”用得最多。
二、黄鹂的意蕴1.借描写黄鹂啼鸣赞美春天的美丽。
江畔独步寻花(其六)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这首诗记叙在黄四娘家赏花时的场面和感触,描写赞美草堂周围烂漫的春光。
首句点明在“黄四娘家”的小路上赏花。
第二句“压”、“低”二字形象描绘繁花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的景色。
第三句写花枝上彩蝶蹁跹,因恋花而“留连”不去,暗示出花的芬芳鲜妍。
正在赏心悦目之际,恰巧传来一串黄莺动听的歌声,将沉醉花丛的诗人唤醒。
“娇”字写出莺声轻软的特点,“自在”不仅是娇莺姿态的客观写照,也传出它给作者心理上的愉快轻松的感觉。
诗人通过描写繁花似锦、蝶舞莺歌的艳丽景色,维妙维肖地状出陶醉美丽春景中惊喜不已的感受。
2.借描写黄鹂抒发春天逝去的伤感。
清平乐·晚春黄庭坚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此诗表现了词人对美好春光的珍惜与热爱,感叹时光去而不返的惜春之情。
诗人希望有人知道春天的去处,唤她回来,与她同住。
末两句写黄鹂不住地啼叫着。
它宛转的啼声,打破了周围的寂静。
但词人从中仍得不到解答,心头的寂寞感更加重了。
只见黄鹂趁着风势飞过蔷薇花丛。
蔷薇花开,说明夏已来临。
词人才终于清醒地意识到:春天确乎是回不来了。
3.借黄鹂鸣啭的美景衬托哀伤之情。
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诸葛亮才智品德的崇敬和功业未遂的感慨。
首句“寻”字写出诗人追慕先贤的执著感情和虔诚造谒的悠悠我思。
第二句交代诗人凭吊的是成都郊外的武侯祠,柏树那伟岸葱郁、苍劲朴质的形象使人联想到诸葛亮的忠心耿耿精神,不禁肃然起敬。
第二联庭草自春,新莺空啭,静动相衬,“自”和“空”二字写出一种静态安谧的环境,把诗人内心的英雄已逝、物是人非的惆怅从春意盎然的景物描写中传达出来。
第三联高度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尾联咏叹了诸葛亮病死军中功业未成的历史不幸。
4.借黄鹂鸣啭的美景衬托欣喜之情。
天平山中杨基细雨茸茸湿楝花,南风树树熟枇杷。
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
在绵绵春雨中楝树开出了淡紫色的花朵,由于沾上了雨珠,显得格外娇艳和滋润。
南风轻轻吹拂,在郁郁葱葱的草木丛里,不时露出一树树金黄色的枇杷。
顺着山路慢慢地走着,竟不知路途远近。
沿路的黄莺鸣叫着把我送到了家。
“送”字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回家路上“莺啼”相伴的情景,表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闲适心情。
5.借描写黄鹂抒发怀才不遇的伤感。
流莺李商隐流莺漂荡复参差,度陌临流不自持。
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
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
流莺到处漂荡,惶然上下翻飞;飞过阡陌河流,命运无法自持。
巧啭千声怎能没有真心本意,春日良辰未必就有所盼佳期。
穿梭在风霜雨露早晚阴晴里,振翅在千门万户或开或闭时。
京城虽有它可栖息的花枝,而流莺难以借寓,所以苦于伤春啼叫不止,而令人不忍卒听。
首联描写了流莺的飘荡无依,颔联指出流莺内心的苦闷,颈联写流莺的艰辛备尝,尾联才写到诗人自己。
此诗作者托物言志,咏物抒情。
借流莺暗喻自身,抒写自己漂泊无依、抱负难展、佳期难遇的苦闷之情。
【巩固训练】1.简要分析下列诗句中黄鹂意象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翠叶藏莺,珠帘隔燕。
(晏殊《踏莎行·小径红稀》)(2)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
(王安国《清平乐·春晚》)(3)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4)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晏殊《破阵子·春景》)(5)黄鸟翩翩杨柳垂,春风送客使人悲。
(高适《送前卫县李宷少府》)2.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减字木兰花苏轼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
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
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1)词中所写的春天的最美好的时节是什么时候?为什么?结合词中的描写简要说明。
(3分)(2)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分)参考答案:1.(1)上句说翠绿的树叶已经长得很茂密,藏得住黄莺的身影,与上片“树色阴阴”相应;下句说燕子为朱帘所隔,引出下面对室内景象的描写。
“藏”、“隔”二字生动写出了初夏嘉树繁阴之景与永昼闲静之状。
(2)运用拟人手法赋予禽鸟以人的情感,不直说自己无计留春之苦,而是借莺儿之口吐露此情,表达了惜春伤春之情。
(3)“雨中”、“禁火”、“空斋”和独“听莺”极力渲染孤寂凄冷的氛围,思乡念亲之情已寓其中。
为“想诸弟”之情起了层层烘染、反复衬托的作用。
(4)池畔苔生鲜翠,林丛黄鹂啭清音,柳絮随风飘荡。
点染出一幅秀美明丽的初夏风光图,特别惹人喜爱,暗点出时序推移,春光已是苒苒而近晚了。
(5)“翩翩黄鸟”、低垂的杨柳、和煦的春风勾勒一幅明丽的春景图。
诗人以明媚的春景来衬托这种因离别而生的“悲愁”,更反衬出内心“愁”怨之深。
2.(1)早春(初春)。
从“莺初解语”的“初”字,“微雨”的“微”字,“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特点可以看出。
(黄莺刚刚啼叫,毛毛细雨,小草刚发芽。
诗人所写的这些景物都独具初春的特点。
)(2)在作者眼中,早春显然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应该倍加珍惜。
花还没有开放人就会老去,时光易逝,不要等春天过去后悔,因而不要浪费时光,要在这个时候“醉倒”。
表达了对早春的喜爱;把握青春年华、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不要虚度人生、错过大好青春年华的感情,同时也表达出一种及时行乐,不要到年老时后悔、无所作为的思想感情。
(对早春的喜爱;表达了作者一种珍惜光阴和时间,不要虚度人生,错过大好时光的感慨。
)南飞的大雁“长风万里送秋雁”,在黄叶纷飞的季节,仰视万里霜天,一群群鸿雁南飞。
多愁善感的文人面对此景,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雁被诗人赋予了丰富的情感。
一、鸿雁的别称1.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李清照《声声慢》)2.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李颀《送魏万之京》)3.云雁楼前晚,霜花酒里春。
(崔国辅《九日侍宴应制》)4.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
(赵嘏《寒塘》)5.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6.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蒋捷《虞美人》)7.正匆匆、楚乡秋晚,孤鸿飞过南浦。
(张翥《摸鱼儿》)8.不见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飞。
(李峤《汾阴行》)9.长风萧萧渡水来,归雁连连映天没。
(卢思道《从军行》)10.路向南庭远,书因北雁稀。
(崔湜《早春边城怀归》)11.寒雁一声过,疏林几叶空。
(常达《山居八咏》)12.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渔家傲》)13.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李颀《古从军行》)雁在古诗词中称呼主要有三类:(1)突出其孤单特点的命名有“一雁、断鸿、断雁、孤鸿”等。
(2)根据其在空中飞翔的特点命名有“云雁”等。
(3)根据候鸟迁徙特点命名的有“秋雁、归雁、征雁、北雁、胡雁、寒雁、衡阳雁”等。
雁是大型候鸟,秋风渐起,天气转凉,每年秋季奋力由北向南飞回故巢,相传飞到湖南衡山之南的衡阳歇止。
“胡”代指北方或北方少数民族。
所以就有了“秋雁、归雁、征雁、北雁、胡雁、寒雁、衡阳雁”等称呼。
二、鸿雁的意蕴1.大雁南飞与秋风、落叶等意象构成凄清哀婉的意境。
孤雁的鸣叫声与落日、西风、寒夜、霜天、寂静的秋空等意象相组合,构成了凄清落寞的意境,烘托悲伤孤寂之情。
秋风引刘禹锡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诗人以问语出之,接下来就宕开诗笔,以“萧萧送雁群”一句写风来萧萧之声和随风而来的雁群。
化无形之风为可闻可见的景象,从而把不知何处至的秋风绘声绘影地写入诗篇。
后两句把笔触从秋空中的“雁群”移向地面上的“庭树”,再集中到独在异乡、“归思方悠哉”的“孤客”,由远而近,步步换景。
“朝来”句既承接首句的“秋风至”,又承接次句的“萧萧”声,不是回答又似回答了篇端的发问。
它说明秋风的来去虽然无处可寻,却又附着它物而随处存在,无形的秋风分明已经近在庭院、来到耳边了。
这首诗借景抒情,在风动庭树、木叶萧萧、秋风送雁的凄婉意境中传达出羁旅思归之情。
2.借用鸿雁传书的传说表达思念亲人、渴望归乡之情。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海日东升,春意萌动,诗人放舟于绿水之上,继续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驶去。
这时候,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
雁儿正要经过洛阳的啊!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还是托雁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人。
这两句紧承三联而来,遥应首联“客路”“行舟”,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3.以失群的孤雁比兴,自伤身世飘零之苦。
失群之雁倍显孤单凄惶,因此诗人在遭受磨难、壮志难酬、仕途坎坷、怀才不遇之时,就自然会以孤雁来表现自己的落寞孤苦。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阮籍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清澈如水的月光照在薄薄的帐幔上,带有几分凉意的清风吹拂在诗人的衣襟上,造成一种凄清的气氛。
孤鸿在野外哀号,盘旋的飞鸟在北林上悲鸣。
这四句以动写静,既写出寂静凄清的环境,又映衬出诗人孤独苦闷的心情。
诗人在徘徊,孤鸿、翔鸟也在空中徘徊,他(它)们见到的只是一片茫茫黑夜,所以“忧思独伤心”。
这表现了诗人的孤独、失望、愁闷和痛苦的心情。
4.借失群的大雁比兴,表达对饱受战祸、流离失所的百姓的同情。
早雁杜牧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首联想象鸿雁遭射四散的情景,颔联续写“惊飞四散”的征雁飞经都城长安上空的情景。
颈联又由征雁南飞遥想到它们的北归,如今胡人的骑兵射手还布满金河一带地区,明春气候转暖时节,你们又怎能随着和煦的春风一一返回自己的故乡呢?大雁还在南征的途中,诗人却已想到它们的北返;正在哀怜它们的惊飞离散,却已想到它们异日的无家可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