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政府理论》主干课试题库

《现代政府理论》主干课试题库

《现代政府理论》试题库一、客观部分:(单项选择、多项选择、不定项选择、判断题)(一)、选择部分1、三权分立的核心问题是( B )A 分权B 制衡C 立法D 行政2、( D )是指国家机构活动的基本方向和主要方面A职责 B 职能 C 功能 D 机构3、地方政府对于中央政府的影响方式是间接和潜在的,下列不属于地方政府影响中央政府的方式的是( C )A 说服和渗透 B地方政府合作 C 议会政治 D 非政治方式4、城镇型地方政府的设立,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产物,最重要的设置指标是( B )A历史的承袭性和地域的整体性 B 人口规模和经济发达程度C中央政府行政控制的需要 D人口流动性的大小5.对( B )的研究应当成为整个现代政府理论的基石和逻辑起点A.体制B.职能C.过程D.机构6.中国政府职能在纵向上配置的总特点可以概括为( C )A.上下对口B.左右对齐C.职责同构D.上下对齐7.下列国家中属于单一制国家的是( B )A.德国B.日本C.俄罗斯D.瑞士8.随着地方政府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呈现出( D )的发展趋势A.扩大化B.直接化C.微观化D.隐性化9.以( C )为基础的国家政治制度是政府合法性的理论基础A.价值B.认知C.意识形态D.信仰10.当政府的合法性基础消解时,随之而来的将会是政府的( C )A.政治危机B.合法性危机C.政府危机D.反政府危机11. 下列国家属于政教合一体制的是( D )A 波兰B 泰国C 缅甸D 伊朗12. 现代政府大多数是大众政府而不是宗教或神权政府,这是政府( C )的含义A.主权性B.整体性C.世俗性D.普遍性13.( C )的政府体制是现代资产阶级国家政权最普遍的制度模式A. 内阁制B. 总统制C. 三权分立D. 委员制14.转变政府职能的重点是( C )A.机构重组B.权力下放C.调整政府职责D.精简人员15.( B )为是指通过非生产性活动来维护既得利益或追求新的利益的企业行为或个人行为A.搭便车B.寻租C.相机抉择D.合成谬误16.政治性分权与行政性分权的最大区别在于( B )A. 向社会分权的程度不同B. 地方权力来源的合法性基础不同C. 地方高官的人事任免制度不同D. 属于不同的法系17.人类社会中的一切政治现象,如国家、政党、利益团体、法律等的发展问题均可归属于( B )的范畴A. 政府发展B. 政治发展C. 行政发展D. 政府改革18.地方政府运行的政党控制模式并不是政党直接控制地方政府和直接代表政府行政,政党作用的唯一合法的渠道是( A )A.地方议会B.司法监督C.人事任命D.财政分配19.( B )的“用脚投票”模型是指人们为了使个体效用达到最大化,通过社区间的自由流动,寻找地方政府提供的服务与税收的精确组合,在找到符合效用最大化的地方时,他们才聚集下来生活和工作。

A.维克赛尔B.蒂布特C.林达尔D.阿波尔特20、社会主义国家政府体制的普遍组织原则是( A )A. 议行合一B. 议行分离C. 民主集中D. 三权分立21、从理论上讲,政府管理层次的划分,主要是由( C )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决定的A. 辖区内的社会成员B. 各种社会组织C. 政府管理的主体D. 政府机构(二)、多项选择题1、现代政府理论的分析框架包括(ABCD)A职能B机构C体制D过程2、合法性政府的必备要件有(ABCD )A以宪法为基础B具有象征性C行为合法性D国际认同3、现代政府职责的特征有(ABCD )A政府功能与政府职责相辅相成B主观色彩强,具有灵活性C中西差异明显D转变职能的重点在于调整政府职责4、市场的失灵及缺陷引发的问题有(ABCD )A 垄断B外部性C信息不对称D公共物品短缺5、现代政府的职能可具体划分为哪两个层次(AD )A政府的功能B政府权利C政府的活动D政府的职责6、政府弹性因素的功能:(ABCD )A 应对危机事件B从当社会安全阀C适应时代变迁D化解政治矛盾和政府危机7、政府管理层次划分遵循的基本原则有(ACD )A政府间纵向关系合理化B政府间横向关系合理化C政府管理亲民化D政治资源配置合理化8、政府机构的构成要素包括(ABC )A机构数B官员数C结构D财政9、政府作为政治统治工具和公共管理机关的统一体,必须有力处理好以下几大重要的社会关系(ABCD )A 处理集中与分权关系B处理国家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C处理国家的阶级性与社会性关系D处理公平与效率关系10、政府管理的幅度除了在管理规模一定的情况下,与管理层次的划分有之间的关系外,在实际过程中,还会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ABCD)A 处理集中与分权关系B处理国家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C处理国家的阶级性与社会性关系D处理公平与效率关系11、地方政府的行政控制模式的特征有(ACD )A 借助法律制度进行行政控制名正言顺B政党通过主要成员参与政策制定和行政管理来控制地方政府C完善的行政监督体系是中央控制地方的有效保证D地方高官的人事任免是中央政府重要的控制手段12、合法性概念的层次包括(BCD )A. 宪法层次上的合法性B. 民族国家层次上的合法性C. 政治体制层次上的合法性D. 政府当局层次上的合法性13、现代民主的三大支柱(ABC )A议会制度B政党制度C选举制度D法律制度14、大政府与小政府的区别表现(ABCD)A职责不同B政府规模不同C政府成本的差异D社会自治程度的差异15、政府外脑的功能(ABCD )A 政策分析B直接决策C提供解决方案D收集和处理信息16、下列思想、政策提倡加强政府干预的有(BCD )A. 政府“守夜人”思想B. 凯恩斯主义C. 罗斯福新政D. 福利国家17、政府发展的特殊性是由(BCD )导致的A 统治者喜好的差异性B各国具体国情的差异性C政治文化传统的差异性D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的差异性18、影响政府管理层次划分的非自然因素有(ABCD )A. 国家结构形式B. 社会历史C. 社会经济特征D. 社会文化习俗19、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政治的进步,地方政府面临的行政环境将会更加复杂,地方政府发展的必然趋势将会是( ABC)A民主化 B自治化 C中央控制的隐性化D中央控制的减弱化20、衡量现代政府是否得到发展的具体指标有( ABCD )A. 政府的权威性是否得到增强B. 社会的基本生存需要是否得到了满足C. 公关能力是否得到了加强D. 可持续的和谐环境是否得到了发展21、委员会制的特点包括( ABC )A. 行政权由联邦委员集体行使B. 行政权服从于立法权C. 行政权与司法权平行D. 充分体现分权与制衡原则22、政党通过( ABCD )在政府活动中发挥作用A. 执政B. 反对C. 在野D. 参政23、非三权分立的政府体制包括( BD )A. 总统内阁混合制B. 委员制C. 内阁制D. 人民代表大会制24、对政府干预的批评包括( ABCD )A. 货币主义的批评B. 公共选择理论的批评C. 产权经济学的批评D. 理性与其学派的批评(三)、判断题1、政府过程是现实环节、分析角度、理论概念与研究方法的统一(Y)2政府的合法性及其基础要受到一些客观要素的制约,其中最主要的是时效因素(Y)3、政府合法性危机,就其本质而言,是人们观念、心理层次上的一种危机(Y)4、目前,行政控制已经取代立法控制成为中央直接控制的主要方面(N)5、实行单一制的国家政府管理层次一般要比实行联邦制的国家多(Y)6、任何意图对中央权威形成威胁的地方合作,在任何一种政治制度中都是被明令禁止的(Y )7、地方政府自治化发展的最大特点就是“与人民”共同工作,而不是“为人民”工作(Y)8、现代政府中的“外脑”指智囊或思想库(N)9、政府发展的本质动力在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N)二、客观部分:(简答题、材料分析题、论述题)(一)、简答题1、现代政府理论的四维分析框架1.职能2.机构3.体制4.过程2、政府必须处理好的五大重要的社会关系(1)处理国家的阶级性与社会性关系(2)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3)处理国家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4)处理集中与分权的关系(5)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3、地方政府的发展趋势简析 P327民主化、自主化、中央控制隐性化4、政府功能的发展趋势政府发挥自身功能的自觉程度会逐渐提高;政府功能发挥的着重点将更明确。

5、政府中弹性因素的功能化解政治矛盾和政府危机;应对危机事件;充当社会安全阀;适应时代变迁;政治生活及社会稳定的最后保障6、现代政府发展的两栖性因素(1)政府的领导权威和领导能力;(2)政府官员在政府改革中的双重身份;(3)民众的基本素质7、政府体制模式的划分在议行关系上分为三权分立的政府体制和非三权分立的政府体制在国家结构形式上分为单一制和联邦制8、地方分权类型政治式分权:中央当局和与中央当局不存在优劣关系的地方政体之间的权限分离。

行政式分权:中央当局和中央当局存在优劣关系的地方政体之间的权限分离。

行政权转让:向从属中央当局的机关转让中央当局拥有的部分权限。

9、现代政府的一般特征强制性与普遍性;权威性与世俗性;主权性与代表性;整体性与专业性;有限性与暂时性10、美国政党的功能美国宪法没有明确规定政党的地位和作用,但政党在美国政治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美国民主、共和两党长期以来轮流执政,控制着各级政府和立法机构大权,在制定国家和社会政策时具有重要影响。

1.政治制度的维系要素2.选举制度的依托3.权力和决策的运作渠道4.民众政治参与的重要途径5.社会思潮的承载器6.社会矛盾的调节器11、各国宪法对政党的规定主要有那几个方面★考核知识点:宪法对政党的规定12、中国政府官员规模存在的问题政府官员规模超过了财政的承受能力“结构性过剩”“功能性过剩”(二)、资料分析1、近来,城市空气污染引起了中国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雾霾、沙尘暴和PM2.5成为人们挂在嘴边的话题.社会各界对解决空气污染的呼声已是一浪高过一浪。

毕竟,空气污染与我们每个人都相关,且无时无刻不在影响我们的健康。

怎样解决这一难题呢?为此,我们需要澄清两个问题:一是,究竟谁是整治空气污染的主体?二是,如何落实相关治理措施。

回答第一个问题很简单,政府是环保的主体,这在全世界都是一样的,理由也可用经济学常识来说明。

这种常识便是,对于空气质量这样的纯公共物品,私人是没有动机提供的,此时市场机制失灵了。

也正因如此,才需要政府干预,由政府来提供此类物品不仅顺理成章,而且不可推卸。

抛开其他一切不说,仅保护环境,确保空气质量这一件事,就可上升至政府为什么存在这样的高度。

认识到这一点是重要的,因为它能让我们知道谁是空气质量的第一责任人。

第二个问题较复杂,但政府在其中仍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这里涉及到诸多环节,我们可列出其中两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