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科研成果的学术承认及重要性评价
科研成果的学术承认及重要性评价
研究困难 (60%)
100-500年影响 (60%) 一个大国影响 (60%) 二级学科的影响 (60%)
较困难 (40%)
10-100年影响 (40%) 一个中小国家影 响(20-30%) 三级学科影响 (40%)
机遇不难 (20%)
1-10年影响 (20%) 一个地区的影响 (10%) 个别问题的影响 (20%)
科研成果的学术承认及重要性评价
孙根年 教授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内容提要
科研成果的重要性评价; 科研成果的学术承认; 新手的学术认可问题; 米兰柯维奇理论被认可的案例
一、学术成果的重要性评价
1、科研成果义理创新的四种形式
对于科学研究来说,义理创新有四种形式:
一开新域,‚人无我有‛对新的问题--从头说; 二有发展,‚人有我优‛在前人的基础上有发展--接着说; 三改旧论,‚人优我特‛从新的视角看问题--重新说; 四分取舍,破旧立新推翻旧理论建立新观点--扬弃说。
五级理论创新 近似计算方法 (20%) 五级实验创新 粒子数据统计 (20%) 五级综合创新 如化学信息学 (20%) 五级技术发明 如卫星定位技术 (20%) 五级重要 (20%) 孤立个别创新 (20%)
极其困难 (100%)
1000年以上影响 (100%)
很大困难 (80%)
500-1000年影响 (80%) 一个大洲影响 (80%) 一级学科影响 (80%)
转化为一般的科学知识。夏平甚至认为:‚知识是共同体
评价和行动的结果,它通过把各种关于世界的宣称,整合 进共同体的建制化行为得到确立‛。
齐曼也说,‚科学的基本原则是,成果必须成为公有的。
无论科学家私下想说什么或说什么,直到他的发现报告 于世并载入永久的记录,才能看作是属于科学知识‛。 可见,一项研究成果只有提交给共同体检验并评价,获 得共同体承认后才算真正对科学做出了贡献,这也是当 今中国乃至世界都普遍重视学术论文的发表以及相关影 响因子统计的社会学理论依据。
19世纪的李比希被誉为化学的鼻祖,成为那个时代化 学界的权威,李比希的化学认为,酵母、酒等从化学的
角度讲是自发发酵的。而异端学者巴斯德由于拥有不同 的科学范式,对发酵理论有不同的解释,他认为是由微 生物的作用引起的,由于与李比希的观点完全不同,巴 斯德的理论遭到主流化学的拒绝。巴斯德转而研究生物 和医学,无论是生物界还是医学界都把他看作外行,化 学界对他的理论也不接受,但巴斯德的成功恰恰在于跨 越了不同学科,他不属于任何既成的范式,被固守传统 范式的人视为异端,在当时不被接受,直到时间的推移 才最终获得认可。
‚不管这种需要是什么,实现这种需要的方法就是借助
所获得的承认‛,在科学高度社会化与职业化的当代, 科学工作者利益的获得往往和同行认可的程度成正比, 因此,同行认可也成为科学家通往职业顶峰的必由之路。 正因如此,科学工作者对同行认可的渴望,如同工人对 货币的渴望一样,成为许多科学家努力工作的动力。为 此,巴恩斯形象地指出,‚学术承认简直是科学共同体 奖励系统中的通货‛。
知识不被发表,其创造性有随他人研究进展而消失的危
险‛。因此,学术认可不但是对科研新手创新水平、贡 献大小及成果价值的评价,也是对其在科学共同体所处 位置的动态定位。
同时,对科研新手的学术认可还间接导致研究者获得
更多的科学资源,如获得新项目、更高的学术职位或其 他利益等。巴恩斯精辟地指出了这种学术认可的意义:
2.2 创新成果异端性对获得学术认可的影响 在常规科学的发展阶段,科学研究往往是在既定的范
式内进行,遵从既定的研究模式而不是突破,因此,该 阶段的独创性很容易获得共同体的认可。
然而,重大的科学创新往往会跨越既定范式或学科边
界,这种跨学科性在默顿那里则称为异端性。多数的科 学创新都具有异端性,异端性创新者往往是最不幸的, 这种真正的优异并没有得到关注和承认,反而受到强烈 的怀疑和指责,其原因就在于它极大地背离了居支配地 位的思想观点。
远度:影响是否深远长久并对今后的工作具有指导性,实现了在
时间领域的跨越,成为百年传诵的理论;
难度:创新不是的名词概念炒作,而是对关键性问题的深入
系统研究,许多实验研究难度特别非他人可以轻易完成;
美度:提出的理论方法是否具有美学特征,给人以独特的科学美
感和很高的鉴赏能力。
原始 创新 理论 实验 综合 技术 等四 要素
审稿人判断标准的不同,高级别期刊发表的论文不完全
都是高水平和特别重要的科研成果(Science和Nature 上的论文还有造假或错误的),普通层次期刊上发表的
论文有可能是十分重要的成果(如Gelanjie在普通刊物
的论文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2 学术承认是科学传播中的硬通货 科学社会学之父默顿认为,学术认可或获得同行承认 是科学传播中的硬通货。任何想进入科学殿堂的新手, 要成为共同体中的一员,进一步提升自己在科学界的地 位,首要条件就是:他的研究成果要得到共同体的认可, 只有跨过这道门槛,才能走进科学殿堂,成为其中的一 员。对科研新手来说,学界的门槛不但存在,有时还相 当高度,科研新手被忽视、被压制,被拒科学大门之外 的现象并不少见。分析科研新手获得学术认可的一般机 制,对维护健康的学术环境,保持科学技术的可持续发
高水平科技成果的六度标准
高度:理论的独创性及在世界观和方法论变革上的意义,彻底改
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
深度:研究工作是否深入细致、精确定量、入木三分,达到一个
科学研究应该具有的深入程度;
广度:理论的概括能力、系统性及适应面的宽度,实现了在地域
和学科领域的跨越,对相关的研究具有广泛的指导作用;
2 研究过程抓上下
做正确的事
前 位
新 颖
独 特
选题阶段
识别问题 确定研究主题
谋 事 在 人
制定计划 设计研究方案
意义 图文
明确 合理 具体
凝练结论 报告研究成果
科学研究 一般过程
可靠
成 事 在 天
研究阶段
实施计划 进行深入研究 深 入 细 致 厚 重
将事做正确
3 论文写作抓四点
标题插图:吸引眼球(Attention),让人过目不忘;
(2) 利益因素对科研新手获得认可的障碍
随着科学的日益专业化和复杂化,对成果的认可也更多依赖于同行评 议,即以部分专家作为代理人来评判科学知识。做同行评议往往是某领 域的权威或专家,权力和资源往往掌握少数顶级专家手中,他控制并决 定了科学社会运行的方向。当代相当一些科研成果的评价,很大程度上 是主观的社会过程而非客观的认知和验证过程。科尔曾认为,评价是认 知因素和社会因素的结合,他说:‚对于新成果的评价受到了复杂的相 互作用,证据、模式和理论这样的认知因素和具体的社会过程之间的相 互作用‛。一项科研成果要获得科学共同体的认可,不但涉及到人们的 认知,还涉及诸多社会因素,甚至会牵涉到特定集团的利益。如果新成 果影响到某一大的利益集团,则其在获得业内认可和社会认可方面都可 能面临障碍。
3 学术承认的分类与业内认可 学术承认可分为:业内承认和社会承认。社会认可是 指社会公众的承认,但最终还是要回归到业内承认。因 此,‚科学家的声望、地位主要由业内共同体决定,科 学家看重的也专业共同体而不是整个社会对他的认可‛。
从科学的社会运行来看,学术认可是一种积极的社会
控制方式,它可以引导科学工作者更好地履行职责,实 现科学建制的特定目标;对科研工作者而言,‚独创性
2.3 科学共同体内在因素对学术认可的影响 (1) 知识老化导致的老人对新人的认可障碍 普赖斯认为,科学发展的重要特征是其惊人的速度, 根据可计量的内容和方法,科学在人力和出版物方面以
10-15年为周期趋于翻一番。科技信息爆炸式增长与个 人接受能力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这种状况带来 的后果是:在大科学时代,由于同行变成了‘准同行’, 他们不能充分把握学科中所有分支的情况,在信息不足 的情况下,科学评议必然会受‘崇名心理’影响,那些 有声誉的研究者易受到关注和肯定,而那些初涉科坛的 新秀容易被忽略。
重要性 系统性
研究 难度
一级理论创新 相对论、量子力 学(100%) 重大实验发现 如中子、夸克 (100%) 一级综合创新 如达尔文进化论 (100%) 极重大技术发明 蒸汽机、原子能 (100%) 极其重要 (100%) 系统完整 (100%)
二级理论创新 分析力学体系 (80%) 重要实验发现 如吴健雄实验 (80%) 二级综合创新 如维纳控制论 (80%) 重要的技术发明 无线电、激光、 雷达(80%) 二级重要 (80%) 较系统完整 (80%)
自由发明,也是研 究者之间、共同体内部和社会互动的知识扩散和传承,一 项科研成果只有得到学术认可,写进大学教材或记录在科 学史中,才能成为伟大的科学发现。在当今社会,任何研
究者都不能忽视与其他同行及共同体联系,科学不单是个
人的领地,也不仅表现为个人知识发现,独创性的成果只 有提供给科学共同体,并经同行评议获得承认之后,才能
三级理论创新 分子轨道理论 (60%) 三级实验创新 如氢气气泡室 (60%) 三级综合创新 如钱工程控制论 (60%) 三级技术发明 如望远镜、显微 镜(60%) 三级重要 (60%) 关键尚未系统 (60%)
四级理论创新 轨道对称守恒 (40%) 四级实验创新 如高效催化剂 (40%) 四级综合创新 如生物信息学 (40%) 四级技术发明 电池、太阳电池 (40%) 四级重要 (40%) 关键问题创新 (40%)
影响的 深远度
全世界影响 (100%) 全科学的影响 (100%)
二、研究成果的学术承认
1 学术承认的四阶段
通过审稿,在重要的学术刊物上发表---初步认可; 引起同行关注,被广泛引用---产生一定的学术影响; 写进大学教科书,被称为×××理论---固定下来; 写进发展史,成为万古流芳的学说---传至后世。 由于科技期刊审稿是以合格作为采用标准,同时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