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阿拉伯历史与文化

阿拉伯历史与文化

《阿拉伯世界的历史、现状与前景》课程论文——对阿拉伯数字的再认识【摘要】阿拉伯数字是国际上通用的数字符号,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几乎都知道阿拉伯数字,但是否每个人都能对其耳熟能详?本文就是抱着对阿拉伯数字再认识的态度从其起源,线条结构,文化意义等多个方面来探究阿拉伯数字的奥秘。

【关键词】阿拉伯数字;起源;线条结构;文化意义数学上使用的0,1,2,3,4,5,6,7,8,9中10个阿拉伯数字,既是表示事物量的变化也是表示事物质的增加与减少的标志。

在日常生活中,电话号码、汽车牌号、人的年龄、气温高低等等都是用数字来表达。

但关于阿拉伯数字的由来及其造型艺术,文化内涵,我们究竟了解多少?下文将逐一探究。

一、阿拉伯数字的起源说起阿拉伯数字,你的脑海里是不是立刻蹦出一串1234567890?很棒!那么接下来,阿拉伯数字是谁发明的?如果你回答”阿拉伯人“,那就大错特错了。

阿拉伯数字的发明者不是阿拉伯人,而是印度人。

最古老的计数数目只到3,为了设想4这个数字,就必须把2和2加起来,5是2加2加1。

更晚一些,才出现了用手的5指表示的“5”,和用双手的十指表示的“10”,这个原则实际上也是我们计数的基础。

罗马计数中,同一数字符号根据它与其它数字符号的位置不同,就代表不同的数目,这就开始有了数字位置的概念。

数学上的这个重要贡献应归功于两河流域的古代居民。

后来,古印度人在这个基础上加以改进,发明了表示数字的10个字符。

大约在公元760年,一位印度旅行家来到阿拉伯帝国首都巴格达,把携带的一部印度天文学著作《西德罕塔》献给了国王曼苏尔。

曼苏尔令人将其翻译成阿拉伯语,从此印度数字及印度的计算方法,被介绍到了阿拉伯。

历史上的阿拉伯帝国疆域宽广,最西达西班牙,最南到东南亚。

而且在没有发现石油前,阿拉伯人是做生意的能手,印度人发明的数字符号也就随同阿拉伯人的商品流传到了欧洲。

与冗长繁杂的罗马数字相比,这种数字记法有很大优越性,于是在欧洲普及开来。

由于是阿拉伯人将印度数字带来的,所以欧洲人一直称其为“阿拉伯数字”。

二、阿拉伯数字与阿拉伯人数字然而更有意思的是,在埃及等阿拉伯国家,人们却更喜欢自己独有的数字记法,叫“阿拉伯人数字”。

阿拉伯人数字也来源于印度数字,或者说,是阿拉伯人在印度数字的基础上进行了完善,使它更便于书写和运算。

从中世纪至今,阿拉伯人主要使用这套阿拉伯人数字。

所有标有数字的商店、银行、车站和汽车牌照等,写的都是阿拉伯人数字。

即便标有阿拉伯数字,也是辅助性的,不占主导地位。

图2.1阿拉伯数字与阿拉伯人数字别看是“近亲繁殖”,“阿拉伯人数字”与“阿拉伯数字”写起来截然不同。

如图2.1所示,4是反写的“3”,5是一个圈,0则是一个点,7写成“V”,8则是把“V”上下颠倒。

为了便于记忆,在埃及的中国人干脆编了个口诀进行概括:颠三倒四,七上八下,五零不分。

最有趣的是,阿拉伯语一律是从右向左书写的,与汉语的书写顺序正好相反,但数字却仍是从左向右写。

这样一来,非阿拉伯国家的人在读当地的一篇文字数字混合的文章时,就不得不“左顾右盼”,一会儿从右向左看,一会儿从左向右看,直感觉眼睛不够用。

不过阿拉伯人自己使用时倒是十分灵活。

相比之下,大多数当地人写起阿拉伯数字来,反而歪歪扭扭,字迹幼稚得像小学生。

三、阿拉伯数字的线条结构1是直线条,1可以表示事物概念上的整体。

1的书写形式有着不同的方向,就可以表示直线条的不同表达方式。

2是由半个弧形线条再加上一条直线构成。

弧形条呈现出阴柔,直线条再现出阳刚。

2可以说是刚柔相济的杰作。

3是由两个弧线形构成,展现出优柔之美。

4是1和一个角构成,这个角仍然是由两条直线组成。

5是由两条直线和一个弧形线构成构成。

6是一个开放形式的弧线。

7是由两条直线构成,在10个数字中最具有阳刚之美。

8是由两个封闭的弧线构成,在10个数字中最具有阴柔之美。

9是由封闭弧线和直线构成,并有其崇高力量美的特点。

0是一个封闭的弧线,是由两个不封闭的半弧线构成。

由此分析得知直线和弧线是构成数字形象的最小单位。

美是离不开形象的,因此数字本身所具有的形式美正是通过美的最小单位直线和弧线表现出来的。

这种形式美需要不确定的观念性理解为主。

并不是以知识形式的确定性来规范数字的形式美。

必须在超越现实的基础上发挥自我的想象力,在深度上理解,在分析、综合为前提的整体层面上融会贯通每一根线条来整合出一个个具体的生动自然、活生生的形象。

在这个具体可感的形象中俩体会数字结构的形式美。

四、阿拉伯数字的文化意义语言是继承和传播文化的工具。

作为语言的一部分,数字不可避免地承载着特定的民族文化风貌,具有文化镜像功能。

在现代汉语中,除了表示精确数目的理性意义外,阿拉伯数符号已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汉文化里,人们普遍认为双数是吉祥、幸运数,单数是冥数,因而常有崇偶忌单的心理倾向。

根据中国的传统文化,任何事物只有阴阳交合才能滋生万物,正如《易传·系辞上传》第十一章所阿拉伯数字在生活中的寓意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汉语言中的对联、对偶也体现出人们对双数的偏爱。

很多情况下我们会有机会被要求选一个或几个自己喜欢的数字,多数人在这种情况都不是随机的,他们一般会选择自己的幸运数字。

当然,幸运数字的产生可能与每个人的经历有关,但一些公认的常识也会成为大家的考虑因素。

例如阿拉伯数字5、6、8、9总是很有优势。

因为5和福(富)谐音,寓意着吉利;6在我们中国寓意着六六大顺;8则与发大财的“发”谐音,寓意着财源滚滚;9则寓意着长长久久。

相反,1则给人以孤寂萧条的感觉,例如前几天刚过去的无人不知晓的“11.11”——也叫光棍节,寓意着单身的状态。

2在我们的交流谈话中出现频率很高,诸如“你好2啊”;“2货”等,意思是这个人分不清场合,掂不来轻重,说话不过大脑,做事不想后果。

4可能在某些国家代表着吉祥,但在我们中国因为其和死亡的“死”谐音,因此寓意着不吉利。

小学时老师经常说“xxx你这次考试怎么又是0旦……”,所以0常常意味着一无所有。

除了每个数字的单独意义,其组合也有丰富的内涵。

现代汉语中出现了一些词形中含有一个或一组阿拉伯数字且表达特定语义的汉语语词,并逐渐成为一种新型的汉语语汇类型,如1795l、80后、7·5事件、211工程、Windows2000等。

这些阿拉伯数字词有较为固定的语音形式和组合形式,表达具体的意义。

如596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代号,它们是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不可分割的整体,一般不能拆分开来使用。

还有就是比较常见的爱情寓意,例如520 代表我爱你;5201314 我爱你一生一世;1314代表一生一世;1920代表依旧爱你;1930代表依旧想你;39 代表Thank you;282代表饿不饿;3344587 代表生生世世不变心……以及男生送女生玫瑰花的时候,在数量上总要斟酌一番。

因为一朵代表着你是我的唯一;7朵代表着喜相逢;10朵代表着十全十美;66朵代表我的爱永远不变;99朵代表天长地久;100朵代表白头偕老;111朵代表爱你一生一世;999朵代表无尽的爱……阿拉伯数字的隐喻象征功能有时超越了常规的语言规范,此时的数字已不再是音、形、义结合的语素,而是只有形和义的电子副语言符号。

它们的象征意义需要我们向右侧着看才会意会。

这种语义是基于外形上的相似性通过隐喻认知形成的。

这些具有隐喻象征功能的阿拉伯数字,折射出语言使用者丰富的想象力和敏捷的思维能力。

五、如何写好阿拉伯数字既然阿拉伯数字这么神奇和有趣,那我们怎样写好阿拉伯数字呢?1、应注意数字书写的款式。

整齐一律、圆转而向右略加倾斜的阿拉伯数字,能给人一种特殊的美感。

其向右的斜度与下端格线保持约60°。

这样的数据整齐有序地排列起来,调动了人们的似动知觉,读数时,目光移动舒畅自然,写起来也心手双畅。

2、应注意数字空间的和谐。

数字的空间分为纵空间和横空间。

就纵空间而言,其部位分布应该:数字占全格2/3,上面留出1/3,主要用于更正错误的数字。

横空间主要指数字间的疏密程度,要注意的是:各个数字的轴心要平行,每个单数的间隔应相等;小数点、分节号处间隔应大一些,以便一目了然,匀称和谐。

3、不要忽视数字的轮廓。

数字的书写应该刚柔相济,使人觉得舒展。

如2、3、5、6、8、9、0几个数字的弧形部分既要圆滑,又要道劲,给人以分明的感觉。

1、4、7几个数字要笔划有力,转角分明。

遇到7和9两个数字联写时,应遵循“笔须断、势不可断”的原则书写。

“笔断”,即每个数字一目了然;“势不断”,即整个数字浑然一体。

总结阿拉伯数字几乎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的每个角落里,但现在我才发现一直以来我并不了解它。

看似简单的十个阿拉伯数字却蕴含着如此深刻的奥秘,散发着如此迷人的魅力。

这也告诉我们,生活中任何看似简单的事物在我们认真思索,探究它之前都不能轻易定论,予以忽视。

在生活中,我们要有一双“发现”的眼睛,一颗“好奇”的心灵,还要具备“勇于探索”的精神,相信我们会收获更精彩的世界。

参考文献[1] 易同祥. 阿拉伯数字的由来. 数学小灵通(1-2年级),2012,(11).[2] 黄兵. 阿拉伯数字的非理性意义分析.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3] 陈一民.数字网语:网络语言中的数字表意[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11).[4] 赵雄辉. 一封数字谐音信[J].湖南教育,2000,(3).[5] 李艳. 财会教师应如何指导学生书写阿拉伯数字. 考试周刊,2011,(8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