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岩区填图方法体系】从火山地质特点出发,采取在纵向上研究火山层状喷发物的层序,横向上研究火山岩岩相的变化与产出特征,通过古火山机体的调查与恢复,深入揭示火山岩地区的地质矿产特征及其发展、演化历史的岩性-岩相双重填图法。
【火山岩系列】几个火山岩建造的组合。
范围很广,但具有一定的演化规律,主要表现在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的变化具明显的规律性。
火山岩一般分为三个系列:拉斑系列、钙碱性些列及碱性系列(包含碱性系列,但国际上常用过碱性系列而包含碱性系列)。
【双峰式火山岩】由地幔和地壳两种岩浆源区喷发形成的火山岩组合中的两种端员之间,无论是元素地球化学或者是同位素特征均存在极大差别,表明它们的岩石成因和物质来源都是分离的,如新生代裂谷带中局部地段出现的碱性玄武质和流纹质双峰式火山岩组合。
另外,双峰式火山岩是以玄武岩质和富硅质岩浆近于同时喷发,且很少有中性岩石为特征。
它们可以是拉斑玄武岩-流纹岩组合,也可以是碱性玄武岩-粗面岩组合。
双峰式火山岩的两端员体积除个别情况外差别一般不大。
但也有两端员体积差相当大的双峰式火山岩,如在埃塞俄比亚双峰式火山岩中,富硅质岩石一般要比镁铁质岩少的多。
【细碧岩-石英角斑岩】主要出现在海相或海陆交互相的火山岩系中,由细碧岩、角斑岩和石英角斑岩形成的岩石组合,而且往往同沉积岩相伴生。
细碧岩含SiO245%-52%,主要矿物为钠长石或钠更长石和绿泥石等,不含石英或含量很低,贫钙,Na2O数倍于K2O,富钾的变种较少。
角斑岩的SiO252%-63%,主要矿物为钠长石或更钠长石,其次为绿泥石、绿帘石、石英、钾长石等矿物,以钾长石为主的变种较少。
石英角斑岩的SiO2>63%,主要由石英和钠长石组成,偶含钾长石。
如果在上述岩石的钠长石中有拉长石和辉石交代残余,或者铁镁矿物以假象纤闪石为主,则不宜使用细碧岩、角斑岩和石英角斑岩的术语。
该岩系在中国分布相当普遍,一般使用此类岩石名称。
如果由于成因观点不同而不愿使用以上术语时,可用变玄武岩、变安山岩(或粗面岩)和变流纹岩(或变英安岩)的术语取而代之。
【火山碎屑岩】通过一定方式胶结成岩的火山碎屑集合体。
它包括三大类:正常火山碎屑岩(火山碎屑物含量100%-75%)、沉积火山碎屑岩(火山碎屑物含量75%-25%)、火山碎屑沉积岩(火山碎屑物含量小于25%)。
此外,按碎屑粒度可粗分为三种粒级:即集块级(集块岩),碎屑粒度大于64毫米;角砾级(火山角砾岩),64-2毫米;凝灰级(凝灰岩),小于2毫米。
不同的碎屑岩类前冠以不同的前缀,如角砾岩、火山角砾岩、溶结角砾岩、凝灰质角砾岩和角砾熔岩。
集块岩和凝灰岩也可以以此类推。
目前对于把碎屑熔岩类归于火山碎屑岩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火山韵律】由火山活动本身变化而引起的火山岩重复出现和周期变化现象。
它有别于沉积岩层中以物质或补给方式而发生周期性变化的沉积韵律。
火山韵律的级别规模相当于沉积地层中的“段”,作为火山岩地区的最小单位。
【火山旋回】在划分火山韵律的基础上,即可进行火山旋回的划分,它大于火山韵律,由数个火山韵律组成,相当于沉积地层中“组”一级的填图单位。
【火山岩相调查】在火山岩分布地区,依据岩石特征正确划分火山岩相的类别,研究各种火山岩相形成的地质环境,恢复古火山机构,提供寻找火山矿产的信息等工作总称。
【火山岩相】火山物质的喷发类型、搬运方式和定位环境与状态,即其形成方式的总和。
可分为爆发相、喷溢相、侵出相、喷发-沉积相、火山通道相和潜火山相六个基本类型。
【爆发相】火山爆发时产生的各种火山碎屑物(如火山弹、火山集块、火山砾、火山灰等)或原地堆积,或经大气、重力、气液搬运、分选,并以不同比例混合,形成一系列不同类型的火山碎屑堆积物。
这种特点的火山岩相为爆发相。
可分为空落堆积、崩落堆积和碎屑流堆积三种。
【喷溢相】熔岩从地下深处经火山通道上升地表,自火山口向外溢流,形成各种类型的熔岩即为喷溢相。
基性岩浆由于黏度小,流动速度块,流布面积大,主要形成岩被和岩流。
它可以是一次溢出形成单式岩流和岩被,也可以多次喷溢形成复式岩流和岩被。
【熔岩被】主要由玄武质熔岩组成,经多个裂隙式通道和小火山锥上升溢流至地表呈面状分布的火山岩。
它粘度小、流动性大,往往向外流动几千米至数十千米以上。
【熔岩流】向一个或几个方向延伸并呈带状或舌状分布的火山岩。
其规模较岩溶被小,形态、规模受地形条件制约,有时互相交替、并列或重叠产出。
【熔岩湖】由溢出的熔岩在火山口或破火山口洼地内长期保持液态而成的湖。
由于结晶缓慢,岩石结晶程度明显增高,下部与火山通道相连,岩石可达全晶质。
多为流动性较强的玄武质岩石组成,面积一般不大,如海南岛群岭火山口中就有面积很小的熔岩湖。
【枕状熔岩流】海相基性火山岩的一种特征构造。
其堆积厚度可达数十米。
根据形态可分为:1似球状岩枕,呈浑圆形态,一般排列紧密,充填物很少,下部与块状熔岩呈过渡关系;2流状或袋状岩枕,形态多样,个体大小悬殊,系熔岩流在流动或滚动过程中堆积形成。
岩枕大小悬殊,多数具有环状气孔和放射状裂隙,表层为玻璃质,内部为辉绿结构,单个岩枕长轴平行、斜交或垂直层面分布,上凸下凹,据此,可以判断岩流的流动方向和岩层层序。
【侵入相】黏稠的酸性、中酸性和碱性岩浆,从火山通道上部或火山口旁侧裂隙中,缓慢挤出地表,堆积、冷凝而形成的地质体。
常形成陆相火山中,也见于浅海相火山堆积物中。
常见有熔岩穹丘、岩针、岩碑、岩垅等,规模大小不一产状较陡,具有典型的熔岩外壳,平面形态为圆形、椭圆形,有的与喷溢相熔岩呈过渡关系。
【火山穹丘】又称熔岩穹丘、岩钟。
是侵入相最典型、最常见的一种地质体,由粘度大、流动性小的熔岩组成,规模大小悬殊,形态多样。
其特征是:1岩石以酸性和碱性为主,中酸性次之,多汇聚在火山口或寄生火山口顶部或附近。
2岩石结构具明显的分带性,表部结晶较细,内部结晶程度相对增高。
3岩石常显示由不同成分、不同色泽组成的条带状、纹层状流动构造。
流动构造产状为穹丘,顶部较平、四周较陡或中部较陡、边部较缓。
4一般无气孔或杏仁构造,有时出现石泡、球泡、珍珠构造。
5穹丘顶部或四周一般均具有“钟状”或“环状”角砾岩,由同成分熔岩质胶结。
6有时保存完好的穹丘顶部还可见到柱状节理,节理和平缓的顶面流动构造接近垂直。
【侵出岩垅】黏稠岩浆顺裂隙侵出,在平面上呈长条状展布的垅状地质体。
福建省尤溪县粒状碎斑熔岩侵入岩垅较为典型。
【岩针】火山通道内数量有限的黏稠岩浆,在具有较大内压力的情况下,原本已涌出或者充填在通道的已凝固的熔岩被上升岩浆挤出,形成拔地而起的针状地质体。
有的形成岩刺和岩碑等侵入体。
【喷发-沉积相】火山喷发物落空在水体中,或火山喷发物经剥蚀、搬运到水体中沉积形成的火山沉积岩,都是喷发-沉积相产物。
根据水动力条件的差异和不同水体环境,可划分出火山喷发-洪积、冰川-冰水沉积、火山泥石流沉积、火山口和破火山口湖沉积、火山洼地和火山地堑沉积以及正常湖盆地、海盆地沉积等。
【火山喷发-洪积】火山斜坡上尚未石化的火山碎屑物,由于骤然降水而遭到冲刷,顺火山斜坡下移,在地形低洼处和火山斜坡下部的堆积。
碎屑成分复杂、无分选,岩层横向变化大,无粒序,有时有较大的原始假倾角。
【火山冰川-冰水沉积】大型层状火山的高度常可达雪线以上,因而火山顶部的冰川,对火山椎体不断进行冰蚀作用,并在火山斜坡上部形成条状或舌状分布的冰川堆积。
堆积物等火山物质大小混杂,无分选性,砾石多呈棱角状,常可见“丁”字型擦痕或冰蚀痕。
【火山-泥石流沉积】分布局限于河谷和河口平原上的火山沉积物。
它与火山斜坡洪积的主要区别是砂级碎屑不占主导地位,而以泥-细砂及砾石两个端元组合占优势,在泥石流中含有大量未经磨蚀的砾石,厚度变化大,在远离火山口地段,可与正常沉积层过渡。
典型火山泥石流的剖面可划分为三个岩带:底部带、中部带和顶部带。
【火山口湖沉积】在火山口与破火山口湖中,不断接受来自火山口边缘风化剥蚀搬运来的火山碎屑物而形成的火山碎屑沉积岩。
一般分选性较好,层理或韵律层理清晰。
【火山洼地沉积】在火山作用与构造作用形成的火山洼地、地堑、山间盆地形成的火山碎屑沉积岩。
火山活动相对微弱,即使在火山爆发强度较大的情况下,所形成的堆积物亦不足以填满下沉的空间,处于补偿不足的状态。
间歇性的火山喷发和喷溢,形成了火山爆发、喷溢、喷发-沉积、沉积的复杂岩石组合,以含有较多的陆源碎屑组分为特点,色调和岩性总体上比较单调。
在补偿盆地内为棕红色,补偿不足的盆地内为绿、灰绿色。
岩石分选性较好,盆地周围岩性较粗,盆地中心相对较细,层理清晰,局部发育斜层理,与下伏地层多为角度不整合接触。
【火山通道相】火山通道(或管道)是指连接岩浆房和地表火山口的岩浆运移通道。
其中的充填物即称火山通道相岩石。
它有时与潜火山岩相岩石难以截然区分。
中心式火山通道多数为岩颈状或岩筒状,裂隙式火山通道则为岩墙或岩墙群。
【潜火山相】又称次火山相。
由于岩浆的内压小于上覆围岩静压力,使岩浆未喷出地表而在近地表处定位、固结形成的地质体。
它们较集中分布于火山活动强烈的地区。
潜火山活动贯穿于火山活动的全过程,一般发生于一个火山喷发期的晚期阶段。
赋存方式有三种:1一部分位于火山通道的根部,另一部分利用火山通道侵入并扩大其规模,呈岩株或岩柱;2充填于火山机构的放射状、环状、锥状断裂和层间裂隙中,形成环状岩脉及岩床或岩盘等;3在有利的空间形成岩枝或岩瘤。
【角砾状地质体】在火山岩地区或火山岩分布区附近的基底岩石出露区,经常产出的一种角砾状地质体。
其形态多变,碎屑成分复杂,粒径跨度大,岩石孔隙度高,透水性强,有利于热水溶液的渗透、循环和储存,成为直接的容矿构造。
其名称各异,如破碎-蚀变角砾岩、爆发角砾岩、侵入角砾岩、爆发角砾岩筒、火成角砾岩和隐爆角砾岩等。
【火山机构调查】通过火山岩相构造填图及地层、岩相的研究,识别火山机构,填绘火山岩相构造图,解剖火山机构的工作总称。
火山岩相构造的比例尺要根据研究目的、要求及火山构造的规模和结构构造复杂程度来选择。
典型的火山机构解剖,要填制较大比例尺的火山岩相构造图。
调查内容包括圈定各种岩石的空间分布范围、成分、结构构造特征及其在纵横方向的变化趋势、产状和层序关系;调查分析各类岩石的喷发类型、定位方式,并尽可能调查了了解其火山物质来源方向,进行岩相分析,了解形成环境,判断它们与火山通道和火山口的关系,划分火山机构类型及研究其与区域地质构造的关系。
【火山机构】又称火山机体。
构成一座火山各个组成部分的总称,包括地表以上的锥体和岩浆在地下通道中,在一定时间内具有成因联系的潜火山岩体、喷发物质和构造等。
不同的火山机构反映不同旋回、不同地段火山作用的历史及其产状的特征,彼此之间的活动具有相对的独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