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轮机常见故障诊断及处理
永久性弯曲是设备事故,使设备不能投入 运行,必须进行直轴处理,将会造成很大 的经济损失
转子永久性弯曲产生的原因:
动静摩擦→转子径向局部过热膨胀→弯曲
– 当转速低于第一临界转速时,主轴的弯曲方向和转子不平衡离心力的作用 方向基本一致,往往产生愈摩愈弯、愈弯愈厚的恶性循环,以致使主轴产 生永久性弯曲。
起动前及升速过程中,应严格监视转子晃度和振动,不 得在超限增况下强行起动
油膜失稳和汽流激振
这是一种自激振动。 自激振动的发生以横向振动形式出现,以转子的低阶 临界转速为振动频率,它的出现与转速或负荷密切相 关。维持这种振动的能量来自于系统自身内部的某种 机制。 自激振动和强迫振动本质上的区别在于:
机组振动问题的处理要点
采取了系列措施后,半周振动一步步减小。这些 措施中,没有发现哪一项有十分显著的效果,也 没有发现某项没有任何作用。
– 摩擦力。摩擦力是作用在接触点的切向力,转轴上的摩擦力与旋转方向相反。 摩擦力的大小取决于接触点的法向力及摩擦表面的性质。
碰摩过程中的摩擦和碰撞一样,同样具有非线性特性。因此,这个过程的振动信号 含有丰富的谐波分量。
碰摩的高度非线性使其经常带有混沌特性。
严重的碰摩可以使材料磨损后变为轻度碰摩,甚至能完全脱离碰摩状态。 摩擦的另一个重要效应是对转子的局部加热。局部加热的后果是转子弯曲,工频振 动增大。
转子热弯曲产生的原因
新机转子的热弯曲一般来自材质热应力。这种热弯曲状态 是固有的、可重复的,因而可以用平衡的方法处理。
有时运行原因也会导致热弯曲。如:汽缸进水、进冷空气、 动静碰摩等。只要没有使转子发生永久塑性变形,这类热 弯曲都是可以恢复的,引起热弯曲的根源消除后,工频振 动大的现象也会随之自行消失。
停机后,汽缸、转子金属温度较高,汽缸内任何意外原因进冷水,也
会造成主轴弯曲
– 进水后,汽缸产生拱背变形,盘车被迫停止 – 静止的高温转子下半部被水浸泡,当上下温差达到150~200℃时,就会造
成主轴永久性弯曲。
转子的原材料存在过大的残余内应力,在较高的温度下经过一段时间 的运行后,内应力逐渐得到释放,从而使转子产生弯曲变形。 另外,套装转子在装配时,由于偏斜,蹩劲也会造成主轴弯曲
部分碰摩
– 转子在它转动的一周中只有部分弧段接触。
部分碰摩在静子上只有部分弧段接触。
碰摩的三种物理现象
碰撞
– 由于碰撞,使转子在不平衡引起的强迫同步响应的基础上叠加一 个自由振动响应,这个自由振动的频率是转子的固有频率,是整 个振动响应的主要成分。
摩擦 转子刚度的改变 碰摩的响应
– 碰摩转子的响应中应该含有次同步、同步和超同步等谐波成分。 – 实际碰摩的响应受到碰摩发生的轴向位置、冲击的锐度、结构对 不同频率振动的传递特性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各频谱成分在实际 信号中复杂化。不同的情况次同步和超同步会呈现不同的量值。
碰摩转子的动力特性
碰摩发生时作用在转轴上有两种力:
– 冲击力,即碰撞力。该力引起碰摩点局部压缩变形,并引起转轴的反弹运动。
碰摩时的冲击效应有下列特点:
– 由于冲击作用时间很短,相当于一个脉冲函数,因此,产生宽频带响应 – 由于转轴的旋转,碰摩是重复过程,因而产生的是周期性的振动。 – 撞击时具有高的法向力和切向力。 – 接触材料之间存在着能量的吸收和转移。 – 接触表面的力、转子的反弹运动以及材料的局部变形都有高度的非线性特性。
对于新机组,原始不平衡在第一次升速就会显现出来,在对转子进
行任何处理之前的升降速振动数据中,特征重复性很好。
转动部件飞脱和松动
汽轮发电机组振动发生转动部件飞脱可能有叶片、围带、拉 金以及平衡质量块;
– 飞脱时产生的工频振动是突发性的,在数秒钟内以某一瓦振或轴振为 主,振幅迅速增大到一个固定值,相位也同时会出现一个固定的变化。 相邻轴承振动也会增大,但变化的量值不及前者大。这种故障一般发 生在机组带有某一负荷的情况。
碰摩的信号特征
碰摩具有多种征兆,易变的信号特征与外界 条件有密切的关系,在某一时刻出现的征兆, 在其它时刻可能不再复现,这使得碰摩故障 的表现带有一些不确定性。
碰摩的诊断
碰摩的现场诊断是一项难度比较大的技术。如果认定了碰摩,常需要 开缸处理,工作量较大,这就要求诊断的高准确性。 现有的诊断方法主要还是根据振幅、频谱和轴心轨迹进行判断。另外 还可以观察轴颈静态位置,碰撞点力的作用可使轴颈中心发生较大的 变化。单纯用瓦振信号进行判断,只能看到频谱。转轴信号可以提供 丰富的碰摩信息。 机组升降速的波特图、极坐标图和级联图、全频谱级联图。 现场运行人员在启机过程常采取“听诊”的方法,对碰摩的确定有时 也是有用的。但要注意,由于高中压缸都是双层缸,有的机组低压缸 也是双层缸,通流部分的碰摩声很难传出来,只有轴端汽封的碰摩声 比较容易听到。因而,不能片面地将某一种方法的结论作为是否发生 碰摩的决定性判据。
汽轮机常见故障
机组振动
油系统着火
水冲击 超速
机组振动故障
常见振动故障的诊断
下面介绍机组常见振动故障特征、判断方法。 – 质量不平衡 – 转子的弯曲 – 动静碰摩 – 油膜失稳和汽流激振 – 结构共振 – 结构刚度不足 – 联轴器不对中 – 裂纹转子 – 转子中心孔进油 – 转子截面刚度不对称
– 每年全国都会有几台大机组发生动静碰摩而出现大振动,但在处理过程 中却往往要走弯路。需要进行多次开机,平衡加重或支撑加固,为此延 误数周已是常事。最终开缸检查,方发现汽封或通流部分已严重摩擦。
机组碰摩原因(1)
机组动静碰摩通常有下列起因:
– 转轴振动过大。
不管何种起因,大振动下的转轴振幅一旦大到动 静间隙值,都可能与静止部位发生碰摩。因此, 碰摩常常是中间过程,而非根本原因。
– 由于不对中等原因使轴颈处于极端的位置, 整个转子偏斜。
非转动部件的不对中或翘曲也会导致碰摩。
机组碰摩原因(2)
动静间隙不足
– 有时是设计上的缺陷所造成的。也经常是安装、检修的原因,动静 间隙调整不符合规定所致。 – 动静间隙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如:
真空、凝汽器灌水、缸温等,
即便在开缸状态下调整好,扣缸后的上下间隙也要变化
发电机转子也常会因为通风道堵塞引起转子一测温度高于 对面一侧,转子发生类似于一阶振型的弯曲,它自然对一 阶振动影响最大,表现最明显应该在过一阶临界转速时的 工频振动增大。
转子永久性弯曲
当转子最大内应力超过材料的屈服极限, 使转子局部产生塑性变形,当外力和热应 力消除后,变形不能消失,称为:塑性弯 曲,也称永久性弯曲
重的:
– 叶片断裂、主轴弯曲,甚至汽轮机完全损坏
碰摩通常发生的部位:
隔板汽封 叶片围带汽封 轴端汽封 各轴承的油挡部位 发电机的径向碰摩通常发生在密封瓦处
碰摩的种类
全周碰摩
– 转子在它转动的一周中始终与静子保持接触。
发生全周碰摩的静子在360°周向都要接触,转子可以是
只有部分弧段接触,也可以是全局接触。
原始不平衡是主要原因。
原始不平衡
原始质量不平衡指的是转子开始转动之前在转子上已经存在的不平 衡。它们通常是在加工制造过程中产生的,或是在检修时更换转动 部件造成的。
这种不平衡的特点:
– 除振幅和相位的常规特征外,它的最显著特征是“稳定”,这个稳定是 指在一定的转速下振动特征稳定,振幅和相位受机组参数影响不大,与 升速时或带负荷的时间延续没有直接的关联,也不受启动方式的影响。 – 具体所测的数据中,在同一转速,工况相差不大时,振幅波动约20%, 相位在10°~20°范围内变化的工频振动均可以视为是稳定的。
质量不平衡
转子质量不平衡是汽轮发电机组最常见的振 动故障,它约占了故障总数的80%。随着制
造厂加工、装配精度以及电厂检修质量的不
断提高,这类故障的发生率正在逐渐减少。 即使如此,质量不平衡目前仍是现场机组振 动的主要故障。
处理手段:低速动平衡,高速动平衡。
质量不平衡的一般特征
最关键的特征是:稳定的工频振动在整个信号 中占主要成分。 工频振幅为主的状况应该是稳定的,这包括:
碰摩使转子产生非常复杂的振动,是转子系统发生失稳的一个重要 原因,轻者使得机组出现强烈振动,严重的可以造成转轴永久性弯 曲,甚至整个轴系毁坏。
对碰摩的故障特征,进行了许多研究,但是,这些研究结果和实际 情况还有距离,因为相同的特征对应着许多其它的故障。
碰摩的诊断是目前具有一定难度的主要振动故障。
防止动静碰磨的技术措施:
根据机组的结构特点及运行工况,合理地设计和调整各
部位的动静间隙
认真分析转子和汽缸的膨胀特点和变化规律,在起动、 停机和变工况时注意对胀差的控制和调整 在机组起停过程中,应严格控制上下缸温差、蒸汽参数 的变化、监视段压力及轴的窜动
在运行中防止水冲击,停机后严防汽缸进冷汽冷水
防止主轴弯曲的措施:
汽轮机安装时,必须考虑热状态变化,合理调整动静间隙, 以保证在正常运行工况下不会发生动静摩擦。 汽缸应具有良好的保温条件,保证在正常起动和停机过程 中不产生过大的上下部温差。
主蒸汽、再热蒸汽及抽汽管道必须有完善的疏水系统。在 停机后注意切断与公用系统相连的各种水源,严防汽缸进 水。
缸体跑偏、弯曲或变形
– 机组高压转子前汽封比较长,启机中参数掌握不当容易造成这个部 位发生碰摩,进而造成大轴塑性弯曲。全国大约有近30台机组发生 过这样的故障。